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第六单元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单元拓展与应用
主备人:鹤山乡泗皋小学徐兴业教
教材分析:
第六单元《拓展与应用》主要是依据《标准》中关于“能把探究过程中习得的知识、过程与方法运用于新的情境中”的要求来建构的。
本单元的关键词:拓展、应用。
拓展表现在解释中,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释现象,拓展所学。
应用是拓展的操作形式,是将原理予以实际运用的过程。
教学目标:
1、能够主动探究积极发现,开展拓展性活动。
2、能够在解释过程中比较变量。
3、能够在解释中获得新结论或新发现。
4、知道什么是拓展和拓展的意义知道张衡发明地动仪是利用了地震波在大地中传导的原理。
5、知道瓦特发明蒸汽机是利用了蒸气气流的力量。
6、了解发电的多种方法和电转化为其他能量的形式。
教学重点:开展运用已有知识解释一些具体科学现象的练习活动。
教学难点:在解释现象中分析条件差异。
教学关键:使学生能举一反三,将习得原理通过设计与制作加以合理应用。
教学思路.教学方法和措施
教学思路:本单元教学内容让学生开展丰富的拓展活动丰富知识增强本领,在此基础上运用已有知识解释现象。
教学方法:
实验、研讨和查阅资料等多种方法尝试、探究。
措施:
1、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对一个问题的结果作多种假设和预测。
2、发挥学科知识与生活实际有着广泛而又密切联系的特点。
教学准备:
鱼缸、蜡烛、试管及试管夹、制作小车的相关材料。
单元实践活动:
设计并制作小船
课时分配:
1、拓展………………………………………两课时
2、应用………………………………………两课时
测试与讲评…………………………………两课时
共6课时
1、拓展
教学内容:教材64-66页内容
教学目标:
1、能够主动探究积极发现,开展拓展性活动。
2、能够在解释过程中比较变量。
3、能够在解释中获得新结论或新发现。
4、知道什么是拓展和拓展的意义。
5、感受温室效应及空气有质量、水的传热、空气动力、热胀冷缩等原理及其现象。
6、乐于拓展,增强本领,丰富知识。
7、进一步增强对科学的兴趣和研究科学的热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开展运用已有知识解释一些具体科学现象的练习活动。
教学难点:
在解释现象中分析条件差异。
教学准备:
尺子、报纸若干、一次性纸杯、一次性快餐盒、试管、金鱼、酒精灯、吸管、塑料瓶、墨水、橡皮泥、透明胶带、热水、水槽等。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表演魔术:山水画
1、实验激趣:同学们,今天老师叫你们表演一个魔术好不好?师演示实验
2、提问:你观察到了什么?为什么粉笔上会出现一片“树林”?你能用学过的知识来解释吗?
3、揭题:从三年级到六年级,我们已经学习了不少的科学知识,掌握了一些科学探究本领。
其实,像这种利用所学的知识和本领对生活中的现象进行解释,对问题进行探究就是一种“拓展”
二、观察现象并说出其中的道理
1、谈话:请同学们看教材64页上的插图,说说为什么盖上一个瓶子后小草的生长情况就不一样了呢?你见过类似的现象吗?你能说出其中的道理吗?
2、生讨论交流汇报。
3、思考讨论:换其他的容器去盖会怎么样呢?你如何解释?
4、小结。
三、实验:快慢两重天
1、谈话、演示:先让我们来做一个有趣的实验。
2、学生实验并交流实验现象。
3、提问:你知道为什么轻而慢的向下压尺子,报纸会随着尺子一起向上翘起,而重而快地击打尺,报纸却不会向上翘,甚至有可能被尺打破了呢?
4、小组交流
5、小结:
6、提问:你知道生活中有哪些现象也与大气压力有关吗?
7、学生分组讨论。
8、小结:大气压力
四、游戏:无轮子的汽车
五、实验:烧不死的鱼
1、提问:把鱼放进加热的试管里请你预测金鱼会怎么样?
2、小组实验:
3、汇报交流
4、小结:液体的传递方式
5、拓展:如果继续加热下去,你预测金鱼会怎么样呢?
6、谈话:金鱼会被烫死的
7、出示图片:热空调装在房间的上部,冷空调装在房间的下部看了这张图,你有什么想法?
六、游戏:让瓶子吹泡泡
1、讲解实验方法
2、学生活动并交流汇报实验现象。
3、提问:你知道为什么向瓶壁浇热水后吸管会排出气泡?为什么再向瓶壁浇冷水后染色的水又会经吸管进入瓶中呢?
限时作业:
一、填空
1、在同样生长的小草上盖一个瓶子,因为()的原理,瓶内的小草长得更茂盛。
2、“气垫车”能够开动,应用了()。
3、让瓶子吹泡泡的实验,应了()的科学原理。
二、简答
把小金鱼放进一个装了三分之二的试管里,用试管夹夹信试管的底部,把试管的上半部分放在酒精灯上烧,为什么金鱼安然无恙?
课堂小结:
你有什么收获?表现如何?
板书设计:
1、拓展
举一反三闻一知十
1、瓶内的小草的生长差异:温室效应
2、尺挑报纸实验:气压差
3、气垫车:气流、空气动力
4、烧不死的金鱼:热的传递
5、让瓶子吃泡泡:热胀冷缩、气压差
教学反思:
2、应用
教学内容:教材67-68页内容
教学目标:
1、能将自己的设想画出图样。
2、能按照自己的设想去制作。
3、能在制作完成后进行尝试并加以改进。
4、能说得出自己应用的主要原理。
5、知道张衡发明地动仪是利用了地震波在大地中传导的原理。
6、知道瓦特发明蒸汽机是利用了蒸气气流的力量
7、了解发电的多种方法和电转化为其他能量的形式。
8、善始善终地从事一项活动。
9、有精益求精的行为倾向。
教学重点:
在亲历活动中感受应用的意义。
教学难点:
制作空气动力玩具小车。
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科学原理及其应用的资料,气球、轮胎、卡纸、剪刀、胶带、吸管、泡沫板、木块、橡皮泥、叶轮、皮筋等。
教学过程:
一、引导学生理解应用的意义。
1、谈话:历史上有许多把科学原理运用到制作上的例子。
当一项科学原理被发现之后,一些科学家就尝试着把它运用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中,来改变自己的生活。
2、指导阅读科学原理应用例子。
(1)、思考:科学家们分别是根据什么原理进行应用的?
(2)、交流
(3)、思考:你还能想到其他原理应用的例子吗?
3、交流:通过以上这些例子,你想到了什么?
4、小结:把科学原理在生产和生活中进行运用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在熟练掌握原理的基础上进行设计、制作等工作,还要及时解决这一复杂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系列实际问题。
二、指导学生设计小车
1、教师首先吹出示一个吹足气的气球,提问:如果一松手,气球会怎么样?在学生汇报完之后,教师演示给学生看。
2、谈话:下面我们就应用空气反冲原理制作一辆小轿车。
看哪个小组制作的小车跑得远。
3、提问:设计一辆能跑的远得小车,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考虑呢?
4、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三、组织自制小车的比赛
1、小组按照设计图进行小车的制作。
2、全班进行比赛,评出名次,颁发“最佳制作”奖
3、教师组织学生观察成绩较好的小组制作的小车,并要求其他小组的同学进行评价,以便学习别人设计的优点,改进自己的不足,进一步完善自己的小车。
进行船的信息发布会
1、生交流收集到的船的信息。
2、其他学生在认真倾听的基础上概括出各种船的动力特点。
3、提问:你知道这些船都涉及到哪些科学原理呢?
四、组织自主设计船、制作船
1、教师布置任务:利用易拉罐、塑料吸管、一次性筷子、小木块等物品,设计一艘能抗击较大风力的船。
2、学生小组根据收集掌握的船的资料进行小船设计。
3、学生画出小船的设计图,写明船的用途和涉及到的科学原理。
4、生按照图纸制作小船。
5、作品展示、交流。
四、教学延伸:
运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制作一件物品。
五、限时作业:
一、填空
1、张衡发明地动仪是利用()在大地中传导的原理。
2、瓦特发明蒸汽机是利用了()气流的力量。
3、19世纪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
人们把这个原理应用在水能、风能、火能、核能的发电上。
二、想一想
设计一辆跑得很远的小车,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考虑?
板书设计:
2、应用
运用原理应用成果
地震波在固体中传播的原理(张衡)地动仪
蒸汽机产生动力原理(瓦特)蒸汽机
磁感应产生电的原理(法拉第)发电
教学反思;
第六单元测试讲评测试时间:一课时
讲评时间:一课时
计两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