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灾痕迹物证之雷击描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磁化处 1.9mT 1.0mT 0.3mT
五、雷击痕迹的检验
案例:青岛黄岛油库爆炸火灾现场剩磁测定实况示意图
X表示 避雷针
△表示 钢筋端 头
(5、6、8号避雷针并未直接击中, △(钢筋端头)剩 磁最大,说明 5号罐东南部被击中而爆炸起火)
六、雷击火灾认定时要注意的问题
(一)雷击时间与起火时间 雷击时产生的高温足以使一切可燃物燃烧起火, 雷电波沿架空线路或金属管线侵入室内使电气 设备产生的电弧也足以使易燃、可燃气体或液 体爆炸。这种引燃过程瞬间可发生,故雷击时 间与起火时间应是一致的。 雷击发生于雷雨天气,若加上某些因素,如雨 大,可燃物受潮湿的影响,雷击时可能引起的 局部着火会熄灭而形成不了火灾;雷击过后, 也可能会因留下雷击的火种,在一段时间以后 使可燃物复燃,这种情况,起火时间晚于雷击 时间。

四、雷击痕迹的查找
2、根据地质条件寻找 ③地下水面积大的地方,矿泉、地下水出口处,均 较易落雷。 ④岩石山雷击点多发生在山脚;土山雷击点多发生 在山顶。 3、地形条件 ①山的东坡、南坡遭雷击要多于山的北坡、西坡。 ②山中平地遭雷击要多于狭谷。 ③在靠山或临水的地区,临水一面的低洼潮湿地点 较易受雷击;特别是山口、风口或河谷等雷暴走 廊与风向一致时更易受雷击。
四、雷击痕迹的查找
4、地物条件
①空旷地中孤立建筑物;建筑物中的高耸建筑和特别 潮湿的建筑(如马棚、冰库等),易受雷击。
②屋旁大树,接收天线,山区架空输电线及输电线转 角处,铁路线集中的枢纽易受雷击。 5、建筑物的条件 屋顶的坡高不同,建筑物受雷击的部位亦有所不同。 ①平屋面或坡度不大于1/10的屋面,其易受雷击 的部位是在檐角、女儿墙和屋檐。
二、雷击的破坏作用
1、电效应:在雷电放电时,能产生高达数十万甚至 数百万伏的冲击电压。 2、热效应:雷击点的发热量约为500~20000MJ, 可造成易爆物品燃烧或金属熔化、飞溅,混凝土 构件的表层也可被烧熔化和变色。 3、机械效应:雷电流的高温使它通过树木或建筑物 墙壁时,被击物体内部水分受热急剧汽化,或缝 隙中分解出的气体剧烈膨胀,因而在被击物体内 部出现了强大的机械力,使树木或建筑物遭受破 坏,甚至爆烈成碎片。
第四章 火灾痕迹物证
第十一节 雷击痕迹
一、雷击的分类
雷是一种大气中的放电现象。其最长放电时间为 0.13s,冲击电压可高达数十万伏至数百万伏,放 电电流幅值可达十几万至几十万安,雷电流陡度可 达50kA/μ s,电弧温度也可达几千度以上。 1、按放电现象分类 空中雷:雷云(大气中带电荷的云团)与雷云之间 或雷云与大气之间的放电。
三、雷击痕迹及雷击痕迹的证明作用
9、雷击尸迹 :尸体呈电击状,其心脏、脑神经呈 触电麻痹症状;有的尸体外表有树枝状“天文’’ 烧痕或者衣服、头发被烧焦;随身金属熔化、磁 化。 10、避雷器: 如果附近发生雷击火灾,这个避雷器 应当有所记录。高级的避雷器有专门的计数器, 一般的避雷针可在其接点、放电间隙间发现放电 痕迹。 在宏观上分析雷击火灾时要注意:有的情况下, 尽管安装避雷针仍有可能发生雷击火灾;有的情 况下,尽管不设避雷针也可能避免雷击的破坏。
3、剩磁检验
检验剩磁最好在现场进行,为了检测准确,在 具体检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火场中有无其他磁性物体,如有,在检测时要 排除干扰。 (2)了解被测物体附近在此火灾前是否曾发生过大 电流短路和雷击现象,以免将以前某种原因造 成的剩磁误判到这次事故中。

五、雷击痕迹的检验
3、剩磁检验
检验剩磁最好在现场进行,为了检测准确,在具体 检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3)除对被认为发生过短路或雷击的设备进行检测外, 还应对附近其它设备进行检测,以便比较验证。如 果现场附近较大区域的铁件都有1毫特斯拉的剩磁, 那么这种剩磁可能不是雷击造成。 (4)被测物体需要拿到现场外检测时,各物件需要分开 隔距存放,并且避免敲、摔、打。

一、雷击的分类
落地雷:雷云与大地或地上物品之间的放电。它占 雷电总数的10%,一般造成火灾及其他危害的主要 是落地雷。 2、按雷电形状分类 线状雷、带状雷、链状雷、球状雷。 3、按破坏形式分类

直击雷:直击雷一般是雷云与地面凸出物之间的电 场强度达到空气的击穿强度时的放电,其特点是雷 云与地面物体的直接放电。直接雷击即雷云直接向 电气设备或建筑物放电。

五、雷击痕迹的检验
2、中性化检验 受雷击而未被火烧的混凝土 构件在雷电高温下会发生中 性化,据此判断雷电高温作 用情况。 3、剩磁检验 雷击电流可使附近的铁磁物 件产生十到十几个以上高斯 强度的磁场,附近的铁磁物 件很可能被磁化。 1毫特斯拉=10高斯
MT20型便携式特斯拉计
五、雷击痕迹的检验
三、雷击痕迹及雷击痕迹的证明作用
1、金属熔化:雷击线路或电气设备时,会造成多处 同时短路或烧坏,留下导线熔化的痕迹。 2、树木、电线杆劈裂痕迹:常常造成其沿木纹方向 的纵向劈裂。树皮与木质部之间的水份更多,如 果雷击树林起火,常见被劈裂的树干和树皮剥落, 附近并有树叶烧焦。 3、建筑被破坏:常被雷击破坏的有烟囱高墙、房脊、 房檐等高处构件。木结构常被击碎为条状,建筑 物被击坏常是呈纵向破坏,前者与树木的结构有 关,后者与雷通道有关。雷击有时会使混凝土、 岩石、红砖表面烧熔,油漆表面变为焦黑。
五、雷击痕迹的检验
1、金相检验

金属受雷击作用严重部位是熔化,常形成熔断、 熔化痕。尽管雷电高温,但作用时间极短(一 般比电线短路持续的时间还短,直击雷的放电 时间仅为0.05~0.1ms,总放电时间不超过 100 ~130ms),只能造成金属表面熔化,金 相组织致密细小。 如果雷击线路或电气设备时,会造成多处同时 短路或烧坏,若干部位形成有若干个电熔痕, 使整个线路呈过负荷状,形成大量结疤。
四、雷击痕迹的查找
有的雷击痕迹比较容易发现,如建筑物的破坏、树 木劈裂以及尸体等。但对于金属熔痕、短路点等破 坏不严重的落地雷则不容易发现。 1、根据目击者寻找。 2、根据地质条件寻找 ①土壤电阻率小的地点易积聚电荷,特别是潮湿地点 和水位高的地位,如大型盐场、河床、池沼、苇塘 和金属矿床等地区,易受雷击。 ②土壤电阻率突变的地点,容易受雷击,如岩石与土 壤、山坡与稻田的交界处。
四、雷击痕迹的查找
5、建筑物的条件 ②坡度大于1/1 0小于1/2的屋面,其易受雷击的 部位是在屋角、屋脊、檐角和屋檐;屋脊长度小 于30米时,雷击点多发生在山墙。 ③坡度大于1/2的屋面,其易受雷击的部位是在屋 角、屋脊和檐角。 ④坡度愈大,屋脊的雷击率愈高;当坡度大于4/5 时,则屋檐一般不会再受雷击。

球雷遇到物体的爆炸处往往与起火点一致。
六、雷击火灾认定时要注意的问题
(二)雷击点与 起火点 案例2:1998 年6月12日,江 西省棉麻集团 公司6902棉麻 储备仓库1号 库房发生雷击 特大火灾 。
六、雷击火灾认定时要注意的问题
(三)正确认识避雷针的防雷作用 避雷针能有效防止直击雷的破坏。在某些安装 有避雷针的情况下,仍时有雷击火灾的发生, 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 、避雷针不能完全防止感应雷、雷电波侵入、 球雷的破坏。 雷云在没对避雷针放电前,就可使地面某些物 体产生静电感应电荷;雷电波和球雷则可从远 离避雷针的地方侵入,而使避雷针失去防雷作 用。因此,我们不能因现场装有避雷针而轻易 否定雷击火灾。
二、雷击的破坏作用
4、静电感应:静电感应电压往往高达几万伏,可以 击穿数十厘米的空气间隙,发生火花放电,引燃 可燃物品及易燃、易爆物品形成火灾。 5、电磁感应:强大的感应电动势可以使闭合回路的 金属导体产生很大的感应电流,这时如回路上某 地方接触电阻较大,就会引起局部发热或发生火 花放电。 6、雷电波侵入:雷电波可以使1米长的空气间隙放 电,击穿电气绝缘设备。 7、防雷装置上的高电压对建筑物的反击作用:防雷 装置与电气设备、电线或金属管线的绝缘间距不 够产生的放电。
一、雷击的分类
3、按破坏形式分类 感应雷:雷电感应是由于雷云 的静电感应或电磁感应使别的 物体产生过电压从而产生放电 的现象,它不是雷云直接放电 的结果。分为静电感应和电磁 感应。 ⑴静电感应:雷云接近地面时, 在凸出物顶部感应大量感应电 荷,在雷云放电之后,凸出物 顶部电荷失去约束,这个感应 出来的电荷以雷电波的形式高 速传播或对附近接地体放电。
六、雷击火灾认定时要注意的问题
(二)雷击点与起火点 直击雷火灾与起火点可能在一处,也可能不 在一处。前一种情况是出现在雷直接击在可 燃物上的时候(如森林、草垛等) ;后一种情 况则是由于雷击在非可燃物上(如金属杆、屋 顶、烟囱等) ,但在雷击点附近的金属丝或 电气线路上感应出雷电波引起了其他部位上 的易燃、可燃物燃烧或爆炸。
六、雷击火灾认定时要注意的问题
(三)正确认识避雷针的防雷作 用 2.避雷针存在保护范围的问题 在避雷针下周围的一定空间内, 建筑物或其他被保护体可以避 免遭受直接雷击,这个空间称 之为避雷针的保护范围。由于 某种原因,如果被保护物体中 有某个房角、某个烟囱、某个 排气管越出这个避雷针的保护 范围,则同样会被直接雷击。

五、雷击痕迹的检验
3、剩磁检验 测定方法 可分为剩磁数据法、剩磁比较法、剩磁规律法。 (1)剩磁数据法 当避雷线上流过20kA电流时,避雷线上的预埋支架、 U形卡子剩磁数据为2.0~3.0mT。 雷电流垂直通过1X2m铁板,铁板四角剩磁为2.0~ 3.0mT。避雷针尖端剩磁并不大,为0. 6~1)正确认识避雷针的防雷作用 3、若避雷针的引下线接头接触不良,或安装 的位置附近有其他金属线路和管道,当通 过雷电流时,因发热打火或高电压的反击 作用也能引起火灾。 4、当管理不善,引下线或接地装置遭到破坏 时,避雷针还可能失效。

处于雷电通道的杂散铁件、钉类、钢筋、金属管道 的剩磁数据均在1. 5~10mT之间。
五、雷击痕迹的检验
3、剩磁检验 测定方法 (2)剩磁比较法 短路点或雷电通道的铁件与附近未受磁化处的 铁件比较,应具有明显较大的磁性;
磁化处 1.9mT
未磁化处 0.2mT
五、雷击痕迹的检验
3、剩磁检验 测定方法 (3)剩磁规律法 即离雷击点或雷电通道处越远,铁磁性物质的 磁性越小,呈规律性变化。
三、雷击痕迹及雷击痕迹的证明作用
南宁友谊商店仓库雷击火灾现场
三、雷击痕迹及雷击痕迹的证明作用
4、混凝土构件中性化:雷击有时可使混凝土构件中 性化,雷击部分的颜色与原色相比变浅,表面光滑 带有光泽。 5、磁化:雷击通道附近的铁磁性材料有时被磁化。 6、电熔痕 :环形金属线(丝)接头,端头可能产生电 熔痕,这是电磁感应作用的结果。 7、穿洞:有时雷击能造成货堆、建筑物及人畜等的 穿洞。 8、坑状痕迹 :雷击地面时,若地下有金属或矿藏, 有时可将地面泥土、局部掀起,击出一个坑状痕。
静电感应
一、雷击的分类
3、按破坏形式分类 感应雷: ⑵电磁感应:发生雷击时, 雷电流在雷电通道周围空 间产生迅速变化的磁场, 在附近导体上感应出很高 的电压而产生放电。同时, 附近铁磁物件被不同程度 磁化,当雷电流通过以后, 这种磁性还有某种程度的 保留,称为剩磁。
电磁感应
一、雷击的分类
3、按破坏形式分类 雷电波侵入:是指由于雷击在架空线路或金属管 道上产生的冲击电压沿着线路或管道的两个方向 传播的雷电波。雷电波在金属中的传播速度可达 150~300m/ms,雷电波侵入可以由直击雷造成, 也可以由感应雷造成。 球雷:通常认为球雷是一个炽热的等离子体,温 度极高,并能呈现出紫色或红色的发光球体,直 径在10cm以上。球形雷通常在电闪后发生,以每 秒2m的速度向前滚动或在空气中漂行,而且会发 出口哨响声和嗡嗡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