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污染控制工程第8章 中和吸附膜析.ppt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反渗透装置
一般分为:板框式、管式、螺旋卷式、中空纤维式。
反渗透纯水机
二级反渗透流程
超过滤法
超过滤法与反渗透法相似,超过滤膜孔径比反渗透 要大,在0.005-1µm之间。
机理并不是单纯的过滤,而是包括: 1. 吸附:溶质在膜表面、孔壁上的吸附; 2. 阻塞:溶质嵌在孔内; 3. 截留:大颗粒溶质在膜表面截留。
离子交换树脂的分类
按照树脂类型和孔结构分为: 凝胶型树脂;大孔型树脂;多孔型树脂;巨孔型 树脂(MR);高巨孔型树脂(超MR型)等。
按活性基团分:阴离子交换树脂(含酸性基团); 阳离子交换树脂(含碱性基团);螯合树脂(含胺 羧基团);氧化还原树脂(氧化还原基团)。
离子交换在水处理中的用途
废水种类 有害物质
吸附剂
腐植酸类吸附剂: 主要有天然富含腐植酸的风化煤、泥煤、 褐煤等。 目前已经有很多成型产品(填料)投放 市场,用于水处理吸附。
间歇式: 搅拌反应
吸附工艺和设备
静止沉淀
排出澄清液
连续吸附工艺: 固定床:吸附剂固定填放在吸附柱(塔)中。 移动床:定期将接近饱和的吸附剂排出,同时填入新吸附剂 流化床:吸附剂在吸附柱内处于膨胀状态。 其中固定床最为常用。
电 利用离子交换膜的选择透过性,使离子 渗
从一部分水迁移到另一部分水中的物理 析
化学过程。

电渗析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电渗析器在食品中的主要是饮用水、饮料、酒类的给 水处理、大豆低聚糖等食品物料的除盐、酶制剂等的 提纯浓缩。
反渗透法
反渗透法:一种借助压力促使水分子反向渗透,以 浓缩溶液或废水的方法。
§8.7 膜析法
膜析法:是利用薄膜以分离水溶液中某些物质的方法 的统称。
目前膜析法主要有:扩散渗析法(渗析法)、电渗析 法、反渗透法、超过滤法等。
渗析现象
渗析法
半透膜渗析作用的类型
筛分:依靠薄膜中“孔道”的大小分离不同分子或离子; 离子交换:依靠薄膜的离子结构分离不同性质的离子。 选择性溶解:依靠薄膜的有选择的溶解性分离某些物质,
§8.6 离子交换法
用途:水处理中主要用于软化和除盐,废水处理中主 要用于去除废水中的金属离子(回收含铬废水)。
实质:不容性的离子化合物(离子交换剂)上的可交 换离子与溶液中的其它同性离子的交换反应,是一种 特殊的吸附过程,通常是可逆的化学吸附。
RH M RM H
离子交换剂
水处理中的离子交换剂主要有: 磺化煤:天然煤为原料,经浓硫酸磺化以后制成。 交换容量低、机械强度差、化学不稳定。 离子交换树脂:人工合成的高分子聚合物,由树脂 本体(母体或骨架)和活性基团两个部分组成。
孔隙扩散 阶段
吸附反应 阶段
吸附质从溶液中扩散到吸附 剂表面
吸附质在吸附剂孔隙中继续 向吸附点扩散
吸附质被吸附在吸附剂孔隙 内的吸附点表面
吸附剂
活性碳:吸附力强,比表面积可达8002000m2/g,价格低,制备容易,再生困难。
再生方法 1)加热再生法:提高温度,使吸附分子脱附。 注意加热再生炉应在缺氧状态下工作,炭量 损失少。 2)化学再生法:通过化学反应使吸附质转化 为易溶于水的物质解析下来。
如醋酸纤维膜有溶解某些气体和液体的性能。
废水处理中最常用的半透膜是离子交换膜。
膜析法分类
物质透过薄膜需要动力,目前主要有: 分子扩散作用;电力;压力。 按照动力不同可以分为: 渗析法:依靠分子自然扩散,也称为扩散渗析法。 电渗析:电力推动的渗析法。 反渗透和超过滤:压力推动的渗析法。
扩散渗析法
电渗析:是在外加直流电场的作用下,
第八章 污水的化学与物化处理方法
水处理的物化方法
主要处理污水中的无机或有机(难于生物降解的)溶解物质或
胶体物质。尤其是用于处理:
杂质浓度很高的废水 回收利用的方法
浓度很低的废水。
污水的深度处理
水处理中主要应用以下几种物化工艺: 吸附 离子交换 萃取 膜析
§8.5 吸附法
吸附原理:固体表面有吸附水中溶解及胶体物质的能力,比表 面积大则吸附能力也大。 吸附可以分为:
Zn2+ 放射性离子
氯苯酚
强酸性阳离 子
强酸碱阴阳 离子
弱碱大孔型
中和后排放 硫酸
回用
排放 排放
硫酸盐酸烧 进一步处理 碱
2%NaOH 回收酚及甲醇 甲醇
离子交换运行操作步骤
➢交换:1、2阀开,其余关闭 ➢反洗:关闭1、2,开3,再逐渐开4 ➢再生:关闭3、4,开气阀7,排水 阀5,将水放到离树脂表面10cm左右, 关闭5,开启再生液阀8,排除空气 后关闭7,适当开5,再生。 ➢清洗:关闭8,开1、5.
超滤装置
几种膜的特性
膜类型 电渗析
机理 荷电
分离下限 µm
0.0001
能分离物质
致病菌
有机物


无机物 全部
反渗透 筛分;扩散 0.0001 细菌、病毒 合成有机物 全部
纳滤 筛分;扩散 0.001 细菌、病毒 合成有机物 全部
超滤
筛分
0.001 细菌、病毒


微滤
筛分
0.01 细菌、病毒


电镀(铬)废水 (镀件清洗水)
CrO42-
交换树脂
大孔阴离子
废水出路
循环
再生剂
食盐烧碱
再生液出路
氢型阳离子交 换除钠后回用
电镀废水 含汞废水
Cr3+Cu2+
Hg2+, HgClx(x-2)-
氢型强酸性 阳离子
氯型强碱性 大孔阴离子
循环
18%-20%硫 酸
中和后排放 盐酸
蒸发浓缩后回 用
回收汞
粘胶纤维废水 放射性废水 氯苯酚废水
物理吸附:吸附剂与吸附物质之间通过分子间力(范德 华力)而产生的吸附。
化学吸附:吸附剂与被吸附物质之间产生化学作用,生 成化学键引起吸附。
两种吸附并不是相互对立的,多数情况是几种吸附的综合结果。
弗劳德利希(Freundlich)等温式
y K1/n
m
y:吸附剂吸附的物质总量,mg。 m:投加的吸附剂量,mg。 K, n:经验常数。一般n大于1。
log y log K 1ir)等温式
y K m 1 K1
1 K1
y/m K K
影响吸附的因素
衡量 指标
吸附能力 吸附速度
固体吸附剂用吸附量衡量
单位质量吸附剂在单位 时间内所吸附的物质量
吸附 阶段
颗粒外部 扩散阶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