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位现代女性作家的女性书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2卷 第3期VOI.12 NO.3北京印刷学院学报
JOurnaI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Graphic COmmunicatiOn 2004年9月Sep.2004
收稿日期:2004-04-14
文章编号:1004-8626(2004)03-0038-04
六位现代女性作家的女性书写
王海兰
(北京印刷学院出版系,北京102600)
摘要:分析了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鲜明女性意识的六位女性作家———庐隐、丁玲、
白薇、萧红、苏青和张爱玲的女性化写作,指出现代女性文学由认同“五四”以来文学主潮的反封建意义,逐渐有意识地从性别角色的反思层面上来认识和体现女性自身价值,从而为现代文学史书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关键词:女性主义;女性作家;现代文学;文学批评与研究中图分类号:I 206.6
文献标识码:A
翻开中国现代文学史,名家济济,才人辈出,有很多鲜活的作品问世。
这些名家名篇倡导新思想、新观念,引进新技法、新手段,揭开了文学史崭新的一页。
在当时社会众多新思潮中,妇女解放的呼声很高。
胡适、林语堂、鲁迅、周作人等文化名家皆著书立说,提倡妇女解放。
妇女们也纷纷走出家庭,以实际行动实践着自身的解放。
这是因为在两千年封建专制社会里被虐最深的是妇女,甚至在男权意识的同化下产生了一代又一代自虐的妇女。
男性永远占据着文化的中心位置,女人则成为次性或第二性;男性享有永远“在场”的文化优越,女性则被排斥在远离文化中心的边缘,成为不幸的“缺席”者。
在文学史上,匿名与残缺是中国女性文学的一个最突出的特征:或者女性作者身世不可考,或者其作品残缺,或者创作主体标志(即姓名)残缺,能流传下来的女性作家及作品少之又少。
“五四”时期是一个惊心动魄的文化弑父时代,因为反对封建父权就是反封建。
它给予人们最深刻的启悟在于任何形式的解放首先是摆脱父亲的解放,因而这时的妇女解放运动是把终结“父为女纲”作为文化弑父的第一个目标。
于是,在作家尤其是女性作家笔下,出现了叛逆的女儿国,有了为争取爱情和婚姻自由的新女性的大逃亡。
以逃亡的方式拒绝封建婚姻中强硬的
父命,以恋爱和婚姻的自主追求摆脱自己充当物品的角色,是女性在当时社会条件下为争得主动权的一种无可奈何的选择。
然而,尽管“五四”以后的女性现代文学也发出了“未来的新中国,绝不是祖父和父亲的所有品”这样对父权制的叛逆之声(庐隐小说《秦教授的失败》),但总体看来,当时的女性文学仍然只具有认同当时文学主潮的反封建意义,尚未有意识地从性别角色的反思层面上来认识和体现自身。
比较起来,具有较鲜明女性意识,并自觉从性别角度观照两性世界、反映两性世界的女性作家只有六位:庐隐、丁玲、白薇、萧红、苏青和张爱玲。
庐隐是一位把人生看得比做梦还不可捉摸,始终沉浸在“悲哀的海”里的女作家。
人生绝望和精神的无所依傍,以及“游戏人间”且游戏了自己的悲哀,是她附会文学逃亡主题的方式。
《海滨故人》粉碎的是一个理想女儿国的童话,也粉碎了“五四”新女性们曾经苦苦追求的自由恋爱和自主婚姻的理想。
女主人公们建立起与男性世界隔绝的堡垒,并且想以此抚慰她们对未知命运中那份沉重的妇女角色的恐惧。
她们以自我的囚禁拒绝父权下的女性规范,这纯粹是一种乌托邦般的虚幻,注定了女儿们隔绝的荒诞和拒绝的脆弱。
于是男人们一个个闯入她们虚造的堡垒,使她们“不幸接二连三都
卷入愁海”,以后便是“只留下爱情的纪念品,以慰枯干的人生。
”女儿们美丽的童话国就这样被男人的特权击碎,并且留给她们困惑、烦恼、悔恨、苦痛乃至死亡。
庐隐深刻的悲哀是,她向女性们发出了要继续逃亡的呐喊,却找不到逃亡的出路,所以除了更大的悲观便是更深的厌世。
庐隐只能逃亡到“悲哀的海”里,她用绝望的逃亡之笔画上了人生的句号。
丁玲写于1927年秋大革命失败而在翌年发表的小说《莎菲女士的日记》堪称一篇颠覆性的小说文本。
在此文本面前,男人对女性文学的所有审美期待都被打破了,没有清丽,没有温柔,也没有恭良俭让,相反,是一种尖锐的、狂悖的、近乎歇斯底里的节奏和情绪。
丁玲曾准确地使用了“极端反叛的情绪”这几个字形容小说里的格调。
的确,这是一个女性作家从赤裸裸的自我立场对女性的生命意志及其痛苦进行的书写,那“享有我的一切”的强烈愿望将潜埋在心灵深处的女性意识剥落出来。
作为一个有了恋爱自由、婚姻自主权力的“解放的青年女子”,莎菲只属于自己。
既作为叙述内容的中心,又作为这一内容的讲述人;以主体身份出现,不仅对自身不断反省,也对他人世界不断思索,而且还以审美主体的身份审视、观照男性,并作为话语主体,讲述她对自身及世界的思索。
她完全占有了发言权。
读者从一开始便进入了她的思维当中。
在作品中,占据中心的不是莎菲与苇弟、凌吉士的爱情经历,而是莎菲关于爱情、婚姻,关于苇弟、凌吉士的认识和评价。
莎菲讲述的是她的思想情绪、情感体验,是她的意识、观念,归根到底是她对自己对世界的最终看法。
正由于莎菲作为话语的主体,一个自我的言说者,自我反省,自我分析,讲述她的思索、她的内心体验、思想情绪、行为动机,使她以一个思索者、一个思维主体的身份和面貌出现在我们面前,而不同于任何一个传统文化模式肯定的女性。
她绝不迎合男子的趣味打扮自己,不借助于任何外在于女性价值的东西依附世俗人们的标准,在她看来,女性是骄傲的、独尊的。
作品中对凌吉士男性美色的细微而不敬的描绘,是大胆的、反传统的。
不论是要突出凌吉士“美的丰仪下”“丑的灵魂”,还是写莎菲的性苦闷,实际上,都把凌吉士对象化、客体化、物化了。
而苇弟却是一个懦弱的男子,更像一个在旧体制中受压迫的女性,有着女性的懦弱和女性的某些气质,多愁善感,好哭泣流泪,他的哀乐完全取决于莎菲对他的态度。
这简直是一个乾坤颠倒的世界,男女的主客地位、性格气质发生了变易。
正是在这个虚构的幻想世界里,丁玲有意无意地改变了男主女辅的地位。
莎菲作为话语主体、审美主体、思维主体,对男人进行审视、裁判、选择,成为爱情的主宰与道德的法官,审视苇弟的怯懦,批判凌吉士“美的丰仪下”“丑的灵魂”,并一同抛弃了他们。
《莎菲女士的日记》正是用男性话语解构了男性中心关于女性的陈述,消解了女性与男性历来稳固不变的“客体”与“主体”、“从属”与“自主”的两性关系,否定了几千年来妇女被作为性、作为物、作为欲望的对象而被男性主宰、控制、支配的可悲命运。
女性从被命名、被规定、被解释的被动地位变成了解释他人、命名世界并自我界定、自我命名的主体,这无疑是一种大胆举动。
茅盾曾评价说:“莎菲女士是一位个人主义,旧礼教的叛逆者;她要求一些热烈而痛快的生活;她热爱而又蔑视她的怯弱的矛盾的灰色的求爱者,然而在游戏式的恋爱过程中,她终于从腼腆拘束的心理摆脱,从被动的地位到主动的,在一度吻了那个青年学生的富于诱惑的红唇以后,她就一脚踢开了这位不值得恋爱的卑琐的青年。
这是大胆的描写,至少在中国那时的女性作家是大胆的。
”(茅盾《女作家丁玲》)可以说,丁玲是中国现代女作家中第一个大胆探入到女性的心理深层,敢于坦露性体验的作家。
丁玲的另一篇小说《阿毛姑娘》则将女性对婚姻、对男人的失望最终导致疾病并自杀身亡的主题表现得更为具体。
阿毛的一生是一个对世界、对爱情和自身都浑然未知的女性自我意识觉醒的历程,阿毛的悲剧,是一个下层妇女精神觉醒后又无从找到出路的悲剧。
她的悲剧并不在于她的虚荣,她对金钱、浪漫情爱的渴望,而是她将自己的命运寄托在一个仍然停留在生存的动物本能之层次的男人身上。
她的病与死,觉醒和失望,幻想的破灭其实也是一代女性追求破灭的写照,是庐隐等笔下的露莎们的继续。
与丁玲同时走上文坛的白薇,首先是一个逃亡之女,然后才拿起了逃亡之笔。
话剧《打出幽灵塔》,以被污辱被损害的母女两代人对封建社会男权罪恶的反抗,实现了“恶魔死了,这世界是我们的了”的妇女理想,这之中付出的是“‘死’,教我新生”的生命代价。
然而整个旧中国犹如被男权幽灵
93
第3期王海兰:六位现代女性作家的女性书写
主宰的一座又高又大且推不倒的“幽灵塔”,所以她的长篇小说《炸弹与征鸟》中的姐妹余彬和与余玥,一个以炸弹自喻,一个则以征鸟自喻。
她们希冀以一种“忘掉自己是女人”的女子汉姿态获致逃出幽灵塔的胜利,但是她们却始终逃不出幽灵般无所不在地缠绕着社会的男性政治的阴影,最终只能以“交际花”和“换装”(女扮男装)的方式投身社会革命。
白薇以女性作家特有的洞察力,在她的逃亡之笔下揭示出了时代女性投身社会革命的真实处境。
在妇女逃亡的文学主题下,白薇的作品持有一种强烈的批判男权中心社会的战斗激情,能使人感到女性在生存苦难中坚守的人格力量。
例如,在《阮玲玉自杀的社会意识中》一文里,她写道:“看阮玲玉的自杀,我们要向男性中心丢炸弹,请封建势力上吊。
”又如在《悲剧生涯·自序》中她写道:“在这个老朽将死的社会里,男性中心色彩还浓厚的万恶社会中,女性是没有真相的。
什么真相、假相,假到牺牲了女子一切的各色各相,全由社会、环境、男人、奖誉、毁谤或谣传去决定她们!……然而,一个出走后又在前进的‘娜拉’,她的真实是不能因毁谤和打击而消灭的。
她不怕艰难,毒箭,山崩地裂地压碎;她不顾无谓的评价,不稀罕声名。
她只抱着一颗鲜红热烈的向上的心,反抗一切使她及社会发展的障碍,要奋斗到底!”然而,了解白薇身世的人都知道,白薇的奋斗是何等的艰难,何等的困苦。
萧红在现代文学史上构成了一个忧伤的复杂的模糊的意象,包含了古典式的女性对男性的失望、忧怨和一个现代的、独立的、有着强烈自我意识的知识女性的内心苦闷这两种因素。
她的小说《小城三月》无论在感情上或者语言上都更本真地表达了其个性特色。
由于该小说整个叙述是建立在少女“我”的视角以及“我”与翠姨两个少女之间的情谊上,因而对婚姻的恐惧已不仅仅指向封建婚姻包办制度,婚姻实际上成为“少女”意象的对立面,是作为后者的否定性力量出现的。
小说对两个少女之间亲密情态的描写,充满了纯洁、暧昧而又真实的同性爱气息。
这种姐妹情爱在女性世界里极为普遍,它表示着一种对男权的抵抗方式,表达着一种躲避和否定男性的同性爱主题。
作为女性意识觉醒了的萧红,另一方面又清醒地意识到婚姻、爱情中发生的悲剧和男性身上固有的封建意识息息相关。
她一生追求爱情,却屡遭感情的煎熬,与萧军的结合也是以众所周知的悲剧终结,最后贫病交加,不甘而死。
苏青的小说《结婚十年》以长篇自传体形式揭示了新女性的婚姻逃亡。
这是勾连着“五四”以来新女性反叛“父为女纲”的“胜利之后”,继续从“夫为妻纲”的女性角色中的逃亡。
苏青曾将《礼记》中的一句在儒教经典中较合人性的话:“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向前推进了一步,标点成了颇为“女权化”的“名言”———“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
”苏青第一次大胆宣告了女性作为“欲望主体”的身份,这比丁玲更明了、更率直。
在苏青的创作中(如小说《蛾》等),她的“宣言”也得到了具体的展示。
但是苏青笔下作为女性逃亡象征的“蛾”,面临的却是飞蛾扑火的命运。
到此,从“父为女纲”“夫为妻纲”中大逃亡的中国现代新女性,失落在从旧———新———旧的历史迷茫中。
由于其特殊的家庭背景和成长历程,使张爱玲的女性书写更为真实、细腻,也使其对女性命运的感知和把握比以上几位女性作家更冷静犀利,更为悲凉决绝。
张爱玲把女性放在世俗人生此岸而不是理想世界的彼岸,在认同其人性中七情六欲的某些合理性的同时,审度了在历史文化深处的男!女性别差异和失衡,以其独有的方式隐喻出男权社会对女性的侵压,呈现出在那个大而破的时代女性生存状况的历史真实,并以其奇特的写作姿态表达着自己强烈而又时有无奈的女性意识。
张爱玲可以说是一个具有鲜明女性意识的作家,最初的表现是在《霸王别姬》的书写里。
她对中国这一著名的散发着典型男权气息的传奇所做的颠覆性的改写,使我们看到了二千年前一个美丽女子的生命意识:
……那苍白、微笑的女人,紧紧控着马缰绳,淡绯色的织锦斗篷在风中鼓荡。
十余年来,她以他的壮志为她的壮志,她以他的胜利为她的胜利,他的痛苦为她的痛苦。
然而,每逢他睡了,她独自掌了蜡烛出来巡营的时候,她开始想起了她个人的事来了,她怀疑她这样生存在世界上的目标究竟是什么。
她活着,为了他的壮志而活着,他知道怎样运用他的佩刀,他的长矛,和他的江东子弟去获得他的皇冕。
然而她呢?她仅仅是他高亢的英雄的呼啸的一个微弱的回声,渐渐轻下去,轻下去,终于死寂了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年
……
没有任何人能够无视这字里行间显露出来的一个女性对于男权;对于千古以来“英雄加美人”的故事模式;对于女人必须充当男人腰带上漂亮的坠饰和他的伟大业绩的殉葬品……等等不公正现实及其文化符码的叛逆及不服之光。
如果站在男性的立场上,一般是痛惜楚霸王未能争得天下,总结经验,古为今用。
而张爱玲以虞姬的心理活动为中轴展开,从虞姬的视点———女性视角来看霸王的成功与失败。
在虞姬看来,如果霸王一统天下,她做了贵妃,才是悲惨的。
因为霸王当了皇帝,便会有“三宫六院”,而自己的存在会变得微不足道:
啊,假如他成功了的话,她将得到些什么呢?她将得到一个“贵人”的封号,她将得到一个终身监禁的处分。
她将穿上宫装,整日关在昭华殿的阴沉古黯的房子里,领略窗子外面的月色、花香和窗子里面的寂寞,她要老了,于是他厌倦了她,于是其它的数不清的灿烂的流星飞进他和她享有的天宇,隔绝了她十余年来沐浴着的阳光,她不再反射他照在她身上的光辉,她成了一个被蚀的明月,阴暗,忧愁,郁结,发狂。
当她结束了她这为了他而活着的生命的时候,他们会送给她一个“端淑贵妃”或“贤穆贵妃”的谥号,一只锦绣装裹的沉香木棺椁,和三四个殉葬的奴隶,这就是她生命的冠冕。
因此她私下里反而希望仗一直打下去。
在看到霸王的败局不可避免的时候,虞姬主动选择了自杀。
临死时,她倒在霸王的怀里,小声地说了最后的爱:“我比较喜欢这样的收梢。
”但是霸王并不懂得这话的意思。
张爱玲笔下的虞姬,不再是一个苍白的、站在霸王背后的怨女;她的自刎,不是为了烘托霸王之死的悲壮,她才是真正的主角,她掌握了自己的命运。
张爱玲的女性意识除了透过女性视角大量展示与演绎女性受压抑主题的同时,她对男性的书写也借助于鞭挞和放逐的书写方式充分体现了其女性意识。
由于篇幅所限,不再展开。
以上六位作家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较鲜明女性意识的女性作家,但她们个人的命运却充满了坎坷,多数以悲剧形式结束了自己的人生历程,令人唏嘘不已。
然而,她们作为开路先锋,为妇女解放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也在现代文学史上书写了自己光辉的一页,名垂千古。
参考文献:
[1]乐铄.中国现代女性创作及其社会性别[M ].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2.
[2]于青,王芬.黑夜的潜流———女性文学新论[M ].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3]林丹娅.当代中国女性文学史论[M ].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3.[1]王红旗.女性文化[M ].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4.
(上接第22页)
Abstract ID :1004-8626(2004)03-0020-EA
Design of ActiveX Server Component to Implement File Upload
CHENG Xiao-jin ,XU Xiu-hua
(Beijing Institute of Graphic Communication ,Beijing 102600,China )
Abstract :An exmination into basic method and format of fiIe upIoad is given in the paper ,and a basic method of appIying ATL of VisuaI C ++6.0deveIopment of common COM component to impIementation of fiIe upIoad is aIso given.
Key words :fiIe upIoad ,ASP ,ActiveX Server component
1
4第3期 王海兰:六位现代女性作家的女性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