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与幼儿的沟通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与幼儿的沟通方式
幼儿教育的过程是一个教师与幼儿相互作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起着引导、启发、询问、建议作用,而幼儿则是有选择地观察、模仿、尝试、操作并把信息内化,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必须通过与幼儿的相互交往。
因此,研究教师与幼儿的交往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育技能,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教师与幼儿的交往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直接指导
直接指导是指教师直接对幼儿提出要求,讲解和示范某些知识技能,或给予一定的帮助,这种方式可以使幼儿尽快地明确应该怎样做。
如:上课之前,教师会提醒小朋友坐正,眼睛看老师,注意力集中等,这就是直接指导。
(二)聊天
聊天,即幼儿在一种无拘无束的氛围中与教师直接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幼儿感到自然,就会畅所欲言,师生关系就会更加融洽。
(三)参与活动
教师参与幼儿的活动也是教师与幼儿交往的一种方式,通过参与幼儿的活动,教师可以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四)委托任务
教师运用委托任务的方式与幼儿交往,可以使幼儿的独立性、责任感和办事能力得到较好的发展。
如:让幼儿帮助检查椅子是否摆好;委托幼儿到办公室拿东西,以及分发学习用具等。
长期坚持,可以增强幼儿的集体意识和乐于为集体
做事的良好行为习惯。
(五)询问、启发和建议
在交往过程中,教师有时不必把答案或该怎么做直接告诉幼儿,可以通过询问、启发和建议的方法提高他们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一次,我班幼儿相互争论一个问题:青蛙到底是先长前腿还是先长后腿。
当他们来问我时,我对他们说:“这几天你们要注意观察,就肯定会有所发现的。
”果然,没过几天,他们就来告诉我青蛙先长了后腿。
(六)积极的反馈和评价
对于幼儿的进步,哪怕是点滴进步,教师都要作出积极的反馈,如:点头、微笑、亲切的抚摸、赞扬等。
这种方式可以帮助幼儿建立自尊、自信,给他们带来精神上的愉悦、自豪和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