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之脐疗临床应用及药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深黄味臭有粘液:黄连(中脘/神阙) • 发热,口渴:葛根(中脘/神阙)
• (1) 中脘穴 3+黄连+芒硝
• 小便短黄:车前子(中脘/神阙)
• (2) 神阙穴 3+黄连+车前子
• 腹痛:白芍(中脘/神阙)
• (3)
• 呕恶:藿香/佩兰(中脘/神阙)
(七)腹泻
• 风寒泻 • ①症状:大便清稀,中多泡沫,臭
用药: 3号方+
舌苔厚腻,或微黄。
• 口臭、大便酸臭:神曲(酒食)+黄连(中脘/
• 处方:
神阙)
• (1)神阙 3+枳实+?
• 不思饮食:山楂(肉食)/鸡内金(中脘/神阙) • 奶瓣:麦芽(面食)(中脘/神阙)
• (2)中脘 3+ 焦三仙+白术
• 腹胀:槟榔(中脘/神阙)
• (3)
• 小便短黄:车前子(中脘/神阙)
藿香、甘草、党参、炒白术、干姜、葛根、黄连、砂仁、莱 菔子、木香、高良姜
方4:出自经典
丁蔻理中丸 葛根芩连汤 消胀丸 良附丸
五号方
(黄芩 川贝复方粉)
作用:清肺利咽、祛湿化浊、解毒消肿、化痰排脓
适用人群: 因外感和内伤引起的咽喉部咽痛、咽痒、声音嘶哑、扁桃体 肿大、咽部异物感等人群。
成分: 藿香、通草、石菖蒲、黄芩、紫花地丁、连翘、浙贝、射干、 薄荷、山豆根、牵牛子、姜黄、蝉蜕、僵蚕、大黄、
成分: 厚朴、陈皮、苍术、炙甘草、焦三仙、鸡内金、瓜蒌、莱菔 子、砂仁、大黄、木香
方3:出自经典
平胃散 消胀散 小承气汤 焦三仙
四号方
(苦参葛根抑菌粉)
适用人群: 病邪充实于消化系统所引起的腹痛、呕吐、泄泻、腹胀、痢 疾等人群(急性肠炎、细菌性痢疾、肠伤寒、胃肠型感冒)。 特点:压痛不明显。
成分:
燥 无痰或少痰 舌干红少津 苔薄黄 • 处方: • (1)天突 2+5+蝉蜕
• (2)贴左右肺腧/膻中 2+沙参 杏仁
• (3)神阙 2+5+杏仁
• 处方说明:
• (4)风燥咳嗽 选穴:天突/膻中/肺腧+神阙 用药: 2号方+ 咳嗽:杏仁(膻中/肺腧/神阙) 喉痒:蝉蜕(天突/华盖) 干咳:百部(膻中/肺腧) 口鼻干燥:沙参/桑叶(神阙) 久咳:五味子(膻中/肺腧)
(二)咳嗽
• (1)风寒咳嗽 • ①症状:咳嗽,咽痒,咳稀白痰,鼻塞流清涕,
或恶寒发热,头身疼痛,舌苔薄白,脉浮紧。 • 处方:
• (1)大椎 2+炙麻黄+细辛 • (2) 天突 5+2+蝉蜕 • (3) 膻中/肺腧 2+麻黄+杏仁 • (4) 神阙 2+5+炙麻黄
(1)风寒咳嗽 选穴:膻中/肺腧/大椎/天突+神阙 用药: 2号方+ 咳嗽:杏仁(膻中/肺腧/神阙) 咽痒:蝉蜕(天突/华盖) 鼻塞流清涕:细辛(肺腧/大椎) 恶寒发热:麻黄(大椎/神阙) 咳稀白痰:半夏(膻中/肺腧/神阙)
(一)感冒
• 一.感冒(风热)
• 感冒(风热)
• 主要症状:发热,恶风,有汗,打喷 • 用药:1号方+
嚏,流黄浊涕,咳黄稠痰,口干口渴, • 症状解析:
咽喉肿痛,舌质红,苔薄黄等
• 发热:柴胡 ≤38.5黄芩(大椎/神阙)
• 处方:
• ≥38.5石膏(大椎/神阙)
(1)大椎穴 1+黄芩+细辛
• 流黄浊涕:黄芩/白芷 (大椎)
• 处方说明:
(六)呕吐
• 热证:呕吐频作,饥不欲食、口干咽燥,舌红苔薄黄。 • 处方: • (1)中脘 3+ 黄连 藿香 • (2)神阙 3+黄连+吴茱萸 • 处方说明:
(七)腹泻
• 伤食泻
• 伤食泻
• ①症状:口臭、不思饮食,腹胀腹痛、选穴:上脘/中脘/天枢+神阙
泄前哭闹、泻后痛减,大便酸臭如蛋 花状,夹有不消化食物残渣或奶迫,脘闷灼热、纳呆恶心,舌红苔薄黄 • 处方: • (1)中脘 3+ 黄连+芒硝 • (2)神阙 3+ 黄连+元胡 • 处方说明:
(五)肠系膜淋巴结炎
➢1、寒证 • ①症状:脐周隐隐作痛,得温则缓,面色苍白,或有吐泻,小便清长;
舌淡苔白,脉弦紧。 • 处方: • (1)中脘 3+高良姜 芒硝 • (2)神阙/痛点 3+元胡+高良姜 • 处方说明:
咽干:射干(天突/华盖)
(二)咳嗽
• (5)痰热郁肺 • ①症状:呼吸困难,急喘急促,不
能平卧,口唇青紫。口渴烦闷。发 热、咳嗽、喘促、痰鸣、胸膈满闷、 咳痰色黄,稠黏量多或痰中带血, 胸胁作痛,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处方:
• (1)天突 2+5+射干 • (2)神阙 3+2+半夏 • (3)膻中 2+地龙+黄芩 • (4)?2+黄芩+半夏 • 处方说明:
气不甚、肠鸣腹痛,或伴有恶寒发 热、鼻流清涕等,舌淡苔薄白,脉 浮。 • 处方: • (1)中脘穴 3+高良姜+藿香 • (2)神阙穴 3+良姜+吴茱萸 • (3) • 处方说明: • 3还是4?
• 风寒泻 选穴:上脘/中脘/天枢+神阙 症状: 4号方+
• 色绿清稀不臭:吴茱萸(中脘/神阙) • 肠鸣腹痛:高良姜(中脘/神阙) • 有泡沫:防风(中脘/神阙) • 伴有呕吐:藿香(中脘/神阙) • 小便少:车前子(中脘/神阙) • 腹痛哭闹:白芍(中脘/神阙)
(七)腹泻
脾虚泻
• ①症状:大便稀溏,色淡不臭, 多于食后作泻,时轻时重,面色 萎黄,形体消瘦,神疲倦怠,舌 淡苔白,脉缓弱。
• 处方: • (1)贴中脘4+ 白术 茯苓 • (2)贴神阙 4+石榴皮+?

• 处方说明:
脾虚泻 • 选穴:上脘/中脘/天枢+神阙
症状: 4号方+ • 久泻:石榴皮(中脘/神阙) • 神疲乏力:党参(中脘/神阙) • 面色萎黄:白术(中脘/神阙) • 进食即泻:山药(中脘/神阙) • 大便稀溏,淡不臭:茯苓(中脘/神阙) • 小便短黄:车前子(中脘/神阙) • 腹痛:白芍(中脘/神阙)
(二)咳嗽
• (3)痰湿咳嗽 • ①症状:咳嗽痰多色白,胸闷
纳呆、神疲困倦,舌质淡红, 苔白腻,脉滑。
• 处方:
• (1)天突 2+5+细辛
• (2)贴膻中 2+ 半夏+细辛
• (3)双肺腧 3+僵蚕+半夏
• (4)贴神阙 2+3 半夏
• 处方说明:
(二)咳嗽
• (4)风燥咳嗽 • ①症状:喉痒干咳 咽喉干痛 口鼻干
(八)小儿遗尿
肾气不足:寐中多遗,小便清长,神疲乏力,智力稍差。
处方:
(1)贴神阙 (2)贴命门 (3)贴关元
4+五味子+党参 4+附子+细辛 4+附子+干姜
方5:出自经典
甘露消毒丹 升降散 桔梗汤
六号方(栀子红花抑菌粉)
作用: 疏肝理气、活血化瘀、化痰消积、镇静安神、平衡阴阳
适用人群:因气滞、血瘀、痰凝所引起的急躁易怒、心悸失 眠、痛经、月经不调、乳房胀痛、更年期综合征、胸协胀满 (肝气不舒)等人群。
成分: 柴胡、乌药、当归、白芍、香附、青皮、元胡、茴香、川芎、 肉桂、桃仁、红花
(十一)急性疱疹性咽峡炎、 (十二)牙龈肿痛 (十三)急性淋巴结炎 (十四)扁桃体炎 (十五)盆腔炎
(十六)痛经
(十七)急性乳腺炎
(十八)乳腺增生
(十九)软组织损伤、劳损性疾病
(二十)风湿类疾病引起的关节疼痛
二 脐疗临床应用
一 初级: 七大主方单独使用+8味单品(公司成品贴)
二 中级: 七大主方+54味单品+普通穴位(显效)
方2:出自经典
三拗(ao)汤 半夏厚朴汤 苓甘五味姜辛夏杏汤
三号方
(山楂神曲复方粉)
作用:健脾燥湿、消食理气、轻下热结 适宜人群: 因病邪充实于消化系统所引起的腹痛、呕吐、腹胀、厌食、 便干等人群(慢性胃炎、胃下垂、消化道功能紊乱、胃及十 二指肠溃疡)。 特点: 按之硬满有抵抗和压痛,压痛明显。
• 腹痛哭闹:白芍(中脘/神阙)
(七)腹泻
• 湿热泻
• 湿热泻
• ①症状:大便水样,或如蛋花汤样,泻 下急迫,量多次频,气味秽臭,或见少
选穴:上脘/中脘/天枢+神阙
许粘液,腹痛时作,食欲不振,或伴呕 症状: 3号方+ 恶,神疲乏力,肢体倦怠,或发热烦闹,
口渴,小便短黄,舌质红,苔黄腻,脉 滑数。 • 处方:
脐疗临床应用
一 脐疗七大主方 二 脐疗临床应用 三 常用穴位和中药
一 七大主方
一号方
(辛夷藁本复方粉)
作用: 发汗解表 宣肺平喘 辛凉解表
适宜人群: 因感受外邪引起的感冒、高烧、恶寒、发热、头痛、肌
肉关节疼痛、汗出畏风、流涕、打喷嚏、高热不退、鼻炎、 荨麻疹、神经性皮炎等人群
成分: 麻黄、桂枝、柴胡、 葛根、藿香、白芍、杏仁、苍耳子、
辛夷、甘草
方1:出自经典
麻黄汤(外感风寒表实症) 桂枝汤(外感风寒表虚症) 高烧灵验方(验方) 麻黄杏仁石膏甘草汤
二号方
(柴胡知母复方粉)
作用:疏风宣肺,止咳平喘 适用人群: 因外感和内伤引起的呼吸系统咳嗽、咳痰、哮喘、肺炎、 咳血等人群
成分: 麻黄、杏仁、半夏、甘草、厚朴、茯苓、紫苏叶、五味子、 苏子、浙贝、枳壳、桔梗
(五)肠系膜淋巴结炎
➢2、热证 • ①症状:脐周阵发性疼痛,拒按,口苦
咽干,大便秽臭或秘结,舌红苔黄,脉 数。 • 处方: • (1)中脘 3+黄连 白芍 • (2)神阙/痛点 3+大黄 芒硝 • 处方说明:
(六)呕吐
• 寒证:冷饮饭后 突然呕吐,恶寒发热、头身疼痛,舌淡苔薄白 • 处方: • (1) 贴中脘 4+ 干姜、藿香 • (2)贴神阙 4+ 干姜+吴茱萸
(三)便秘
• 气虚便秘:精神不振,少气懒言 自汗 食欲不振 排便费力 舌体胖大,边有 齿痕,无苔或苔白
• 处方: • (1)中脘 4+白术+茯苓 • (2)神阙 4+党参 莱菔子 • 处方说明:
(四)急慢性胃炎(胃痛)
• 寒证:脘腹冷痛,胃痛暴作,恶寒喜暖、得温痛减,舌质淡,苔薄白 • 处方: • (1)中脘 4+高良姜+吴茱萸 • (2)神阙 4+ 高良姜、元胡 • 处方说明:
• (2)风热咳嗽
(二)咳嗽
• ①症状:咳嗽、咳黄粘痰,鼻流黄涕,或有 鼻翼扇动,发热口渴,咽喉肿痛,舌质红, 苔薄黄,脉浮数。
• 处方:
• (1)大椎 1+黄芩+细辛
• (2)天突 2号+5号+蝉蜕
• (3) 膻中 2号+黄芩+杏仁
• (4) 神阙穴 2号+5号+黄芩

• (2)风热咳嗽 选穴:膻中/肺腧/大椎+神阙 用药: 2号方+ 咳嗽:杏仁(膻中/肺腧+神阙) 咽痒:蝉蜕(天突/华盖) 流黄涕咯黄痰:黄芩(大椎/膻中/肺腧) 气喘 鼻翼扇动:地龙(大椎/膻中) 痰多:桔梗(天突/膻中) 发热:柴胡(大椎/神阙) 咽喉肿痛:芒硝(天突/双下颌)
(2)神阙穴 1+2+黄芩
• 鼻塞:冰片(大椎)
• 口干口渴:葛根(神阙)
处方说明:
• 打喷嚏:防风(大椎/神阙)
(一)鼻炎
鼻炎:鼻腔发炎 流涕 打喷嚏 鼻塞不通
用药: 1号方+ • 症状: • 鼻塞清涕:细辛(大椎/肺腧) • 鼻塞黄涕:黄芩(大椎/肺腧) • 头痛:白芷(大椎/印堂) • 鼻塞浊涕:白芷(大椎/印堂) • 鼻痒:蝉蜕(大椎) 鼻甲肥大:芒硝(大椎/印堂) 打喷嚏:防风(大椎/肺腧/神阙) • 鼻塞:辛夷花/苍耳子(大椎/肺腧)
三 高级: 七大主方+66味单品+特效穴位(痊愈)
(一)感冒
• 一.感冒(风寒) • 症状:恶寒(重)发热(轻)、无
汗,头痛、鼻塞、流清涕、打喷嚏、 咽痒 咳嗽,口不渴,咽不红,舌质 淡红、舌苔薄白,脉浮紧等。
• 处方: (1)大椎穴 1+麻黄+细辛 (2) 神阙穴 1+干姜+细辛
一.感冒(风寒) 用药: 1号方+ 症状解析: 恶寒无汗:麻黄(大椎/神阙) 恶寒有汗:桂枝(大椎/神阙) 鼻塞、流清涕:细辛(大椎) 浊涕:白芷(大椎) 打喷嚏:防风(大椎) 头痛:羌活(大椎) 发热:柴胡(大椎/神阙)
方6:出自经典
桃红四物汤 加减小柴胡汤 加味乌药散
七号方
(骨碎补红花复方粉)
痹症 凡是关节、肌肉疼痛的疾病,都可以使用。 禁忌:疼痛局部有红肿热痛或者破溃者。
成分: 川乌、草乌、透骨草、乳香、地龙、麻黄、红花、伸筋草、 川牛膝、羌活、独活、狗脊、杜仲
二 脐疗临床应用
(一)小儿感冒 (二)咳嗽 (三)便秘 (四)急慢性胃炎(胃痛) (五) 肠系膜淋巴结炎 (六)呕吐 (七)腹泻 (八)小儿遗尿 (九)流行性腮腺炎 (十)口腔溃疡
(三)便秘
• 寒证(寒积便秘):大便艰涩,腹痛拘急、腹部手足不温。 • 处方: • (1)贴中脘 3+白术+高良姜 • (2)贴神阙 3+ 大黄 附子 • 处方说明:
(三)便秘
• 热证(热结便秘):大便干结,腹胀腹痛、口干口臭。舌红苔黄腻 • 处方: • (1)中脘 3+白术+芒硝 • (2)神阙 3+大黄 枳实 • 处方说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