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测试七年级地理试卷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
七年级地理上册期末试卷分析
上栗县东源中学李战萍
本学期七年级地理期末测试和改卷的结束,第一学期的地理教学暂告一段落,各项教学工作也已结束。

本次试卷注重了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但减少了死记硬背的内容;关注了学生学习过程与方法、考察了运用所学地理知识简单分析生活、生产或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还关注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可以说,本次试卷对今后我们的初中地理教学起到积极、正确的导向作用。

一、试卷的基本特点
1、本次考试试卷共分为三个大题型,单项选择题、填空题和综合题。

单项选择题占50分,填空题占15分,综合题占435分,试卷紧扣大纲和教材命题,并注意了地理知识、认知地理能力和地理思想教育三者的统一。

做到了不出偏题怪题,考查内容覆盖面较广,题型结构比较合理,体现了地理新课标接轨的方向。

试卷设计体现了中学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不拘泥于中学地理教材。

试题能反映地理知识的内部联系和基本规律,理论联系实际,兼顾知识、能力、情感的考查。

2、突出了知识系统性,在本次考试中比较明显地表现出对知识系统性的要求,考查了学生应用地理原理,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另注重日常生活中地理知识的考查,如综合题2题,考查萍乡市上栗县降水情况,同时归纳我们上栗县的气候特征,让学生更多地把所学的地理知识结合生活实践来掌握。

3、试题的综合性较强,综合题35分都有较强的综合特性。

4、主观性、开放性试题比重增加,注重学生对地理基本技能的掌握和应用,如综合题2,要求学生根据所给的降水量分配图和气温年变化曲线图说出所属的气候类型和气候特征。

3题中要求学生读中国地形图,从而完成各题。

这些试题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

5、突出对考生读图、识图、用图能力的考查,地图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载体,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地理试题可谓无图不成题,如一大题的第5小题、第13小题,综合题的1、2、3小题。

读图题占了40分,一个图涉及多个知识点,要求学生能从图中迅速提取有效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尤其是综合题。

二、学生做题分析
1.选择题分析
本张试卷共有三个大题,选择题考查的是基础知识,大部分学生掌握得不够好,得分率也不高;个别学生不认真审题或对知识不扎实,理解力差,导致失分。

2.填空题分析
难度较大,学生也没有去认真记忆,导致学生失分较大。

3.综合题分析
第1题:较为简单。

此题主要考察地理基本概念和相关知识。

及格率较好,但优秀率较低。

第2、3、题:丢分率也较高。

在下学期教学中应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不应单纯的死记硬背,要整体把握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避免在授课中应多边绘边讲,易错字多练,避免学生死记硬背的现象。

多联系当地实际问题进行教学,提高分析和解答问题的能力。

三、成绩分析
本次地理考试成绩相当不理想,平均分最高的是七(3)班36.31分,最低的是七(4)班32.83分,相差三分多,校平均35.03分,平均分极低。

及格人数最高的七(4)班7人,最少的七(1)班四人,及格人数极少。

优秀人数全校才5人,七(1)班一个都没有,情况相当糟糕。

四、今后的教学建议
1.用教材教,重视活动的开展,学生的参与性,如活动题答案的分析与整理。

2.重视学生读图能力培养,如基本图例的落实,注意引导学生通过查图等获取信息。

上课除了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课本图和地图册外,还有注意引导学生描图,画图,以及教师板图,悬挂教学挂图等多种手段,通过读图,看图提问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用图意识,查图技能。

3.注意学生间的有效交流,如通过描述性情景化的模拟参与,让双基得以内化,通过小作文、演讲等方式让学生主动探讨。

4.教学中重视辅导,克服困难,多接触学生,特别是对后进生谈心交流,帮扶,保证基本学习任务,作业的达成度,树立人人过关意识。

5.复习时也要通过一些主线式引领学生将结构链整理好。

要发挥小组同伴帮带、教育作用,过关性督促激励方案的应用,促进后进生的转化。

6.教学、复习要全面,重视方法比知识重要,相关概念如自然资源要及时讲清,讲练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

总之,作为一名地理教师,既要不断努力地去开展丰富多彩的地理活动,充实我们的地理课堂教学,还要稳扎稳打,注重双基的落实。

此外,要及时联系时世地理,引导学生分析,生活化,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保证地理教学质量,感受到地理的价值,也享受到在地理学习上的付出后收获的乐趣,从而达到学习地理成为一种自觉意识。

2014年1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