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吉林市第十二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及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2021学年吉林市第十二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夏日终曲
①南阿尔卑斯山的仲夏美丽而明亮。

两个星期以来,我每天都为了夏天即将结束而忐忑不安。

在阿尔卑斯山南麓,夏日在雷雨中挣扎,然后轰轰烈烈地匆匆死亡,迅速消失,这过程几乎已成定律。

②当雷雨在天空肆虐几天之后,当无数的闪电,轰隆不止的雷声交响曲,以及温暖狂暴的大雨终告平息之后,某个早展或者午后,曾呼风唤雨的云层散去,温柔澄净的天空中净是秋天幸福的颜色,而周遭的风景褪去了些许色彩,阴影逐渐浓烈、深沉、扩大。

③去年夏天的雷雨十分可怕,夏日狂野地抗拒死亡,那临死前的狂怒,那壮烈的忿恨,那挣扎不屈令人胆战心惊。

然而,一切终是徒劳,几番狂啸后,夏日终究无助地消逝了。

今年的仲夏似乎不会如此狂野,不会拥有如此戏剧性的结束。

④近日散步时,我在阴凉的石窖酒馆享受面包、乳酪和葡萄酒的乡村式晚餐。

那几天,从散步到返家的途中,最特别的是那沉潜的夏末之美,它深深地刻印在我的脑海里。

当时,温暖的空气均匀分布,空气缓缓冷却,夜露静静凝结,那样的夜晚显得特别不平凡。

日落后若外出漫步两三个钟头,便可从身边无数的小小波动中,感受到这种夏日的挣扎。

⑤白日留下的暖空气顽强地聚集着,隐匿在每一座森林、每一丛灌木及每一条山谷道路中,抵抗着风的吹袭。

山丘西侧的森林是暖空气的重要藏匿处,因此漫步于洼地、河谷或森林中时,由于树木的种类或疏密不同,可以明显地感受到空气的变化。

在这暗无星月的森林中,我借着些微的空气流动变化来感知周围景物。

⑥一走入森林,膨胀的暖流迎面扑来,仿佛热气从暖炉中流泻而出。

随着森林的浓密稀疏,温热的空气或膨胀、或减弱。

湿湿的凉意令人感觉到河道的存在,它们虽早已干涸,但泥土中仍残存着湿气。

⑦同一地区的气温也因地点不同而有所差异,在这初秋仲夏交替时节,更令人明显地察觉温度的变化。

就像冬季里光秃秃山头的玫瑰色,就像春天空气的湿润和植物的生长,就像初夏夜蛾的成群飞舞,在这样的夏末夜晚里,在奇特的空气变化中漫步,感官所经历的体验,同样也强烈地影响着人的生命力与情绪。

⑧昨夜从石窖酒馆漫步回家途中,一阵湿凉冷风从草地和湖面吹拂而来。

森林中令人惬意的暖空气逗留着,匍匐在金合欢、栗树和桤树之下。

森林抗拒秋天,夏天抗拒死亡,这都是对命运的顽强抵抗!
⑨同样,当生命之夏流逝之时,人们也抗拒着衰竭与死亡,抗拒着自宇宙间逼近的生命冷流,抗拒着
生命冷流入侵自己的血液之中。

于是,带着全新的挚诚,人们沉醉于生活中的小玩笑及各种声响,沉醉于生命表象中的种种美好,沉醉于颤抖着的缤纷色彩,沉醉于匆匆飞过的云影。

人们从充满恐惧的微笑中抓住逝水年华,从注视自己的死亡中获取畏惧与慰籍,同时战战兢兢地学会了面对死亡的艺术。

⑩森林不再翠绿如昨,葡萄叶开始转黄,叶下垂吊着蓝色、紫色的果实,傍晚的山峦闪烁着紫色光芒,天空带着翠绿色,渐渐步入秋天。

之后呢?之后不能再前往石窖酒馆,不能去阿格诺湖午泳,也不能在栗树下小坐或作画了。

能回到自己喜欢且有意义的工作岗位的人,能陪伴爱人的人,能回到故乡的人都是幸福的。

梦碎的人,天气一变冷就躲到床上的人,因为逃避而踏上放逐之路、成为异乡客、旁观那些拥有故乡与朋友的人,看他们如何努力辛苦,看战争与横祸如何在不知不觉中慢慢降临,破坏他们所有的信仰与努力。

正是这种无所事事、无所信仰甚或失望的人,才看得见真相一一老人以对真理的偏爱取代年轻人的乐观,因而只有他们看得见苦涩的生命真相。

⑪像我们这样的老人,冷眼旁观一切——看着这世界在乐观者的旌旗下如何日臻完美;看着每个民族如何觉得自己日益神圣完美;看着艺术、运动及学术领域里的新巨星及新潮流如何借由报纸而声名远播;看着一切事物充满生命的光和热,充满感激,充满高昂的生命力及强烈的不死意志。

生命的焰火一波接一波,就和提挈诺夏日森林里顽强的热空气一样。

生命之戏永远激昂,内容虽贫乏,但对抗死亡的奋斗永不停息。

⑫在冬天来临之前,还有一些美好的事物等着我们。

蓝色的葡萄将又柔又甜,小伙子们边唱山歌边摘葡萄,头系彩巾的年轻女孩站在金黄色的葡萄叶中,宛如美丽的野花。

许多美好事物等待着我们,今日看似苦涩的事,他日将结出甜美的果实。

眼前且等待葡萄成熟,等待栗子落下,同时期望能享受下一次的月圆之乐。

正如一位诗人所说的:
老者何等幸福,
炉热,酒红,
甚至平静地迎接死神——
只是,且慢,不在今朝!
(取材于德国黑塞的同名散文)
1.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鉴赏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③段中加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夏日将逝的景象。

B. 第⑦段中加横线的句子使用了通感的手法,将温度变化的感受转化为视觉形象。

C. 作者在文章中表达出对夏天狂野挣扎的畏惧,而喜爱秋季的沉潜、冬季的平静。

D. 作者写老人冷眼旁观一切,其实是说其睿智地审视、观察世间一切生命活动。

2. 文章写夏日告别情态,去年和今年有怎样不同的特点?请根据文章内容,简要概括。

3. 文章结尾,“炉热”“酒红”两个词语有什么特殊的含义?作者引用这几句诗有什么作用?
(二)现代文阅读II(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苦痛者的天籁
那两年,逢年过节,养鱼的蔡婆总要给我家送几条新鲜的鱼来。

一进院门,她就扯着嗓门喊我:杨小闹,来,取盆,拿鱼。

我有点恨父亲。

集市上什么鱼都有,为什么父亲偏偏喜欢蔡婆的鱼呢?有一次,我问蔡婆,你咋知道我爸爸喜欢吃你家的鱼哩?蔡婆说,你爸爸呀,是个馋猫,为了吃我的鱼,每天晚上敲我的门。

父亲真没出息。

父亲在镇里的一家工厂上班,两班倒。

但父亲很少上白班。

父亲说,他胆大,不怕走夜路。

我不相信父亲的话。

其实,父亲是想多挣些钱。

上夜班,一个月多挣100多块钱呢。

父亲每天晚上从镇里回来,要翻过一面坡,再翻过一面坡,七八里路,上坡下梁地要走半天。

就在那两面坡中间,有一块洼地,蔡婆的鱼塘就在那里。

父亲说,蔡婆不容易。

蔡婆的丈夫是个跑买卖的人,后来,生意越做越大,闹着要和蔡婆离婚,蔡婆死活不同意,结果,她的丈夫就跑了,临走的时候,卷走了家里所有的积蓄。

只剩下蔡婆,以及三个孩子。

为了养家糊口,蔡婆凭着年轻时候养过几年鱼的经验,包了山洼里的鱼塘,并在鱼塘旁盖了间简陋的土房子。

然后,把孩子扔给老人,一年四季,蓬头垢面地照看着她的鱼塘。

每天晚上,父亲下夜班,骑车路过那鱼塘的时候,总要去敲敲她的门。

笃——笃笃——舅奶,睡了没有?蔡婆是父亲的舅奶,父亲一直这么喊她。

屋子里亮着油灯,蔡婆还没睡。

她便唤父亲进去,有一搭没一搭地说几句话,然后,父亲才走。

有时候,父亲下夜班很晚,蔡婆屋子里的油灯早已熄灭了,但父亲依然要去敲敲蔡婆的门。

笃——笃笃——舅奶,我下班回来了,你挺好吧。

听着屋里的蔡婆在睡梦中含混地应了,父亲才走。

我问父亲,为什么要去敲蔡婆的门,是想吃她养的鱼吗?父亲摸摸我的头,笑笑说,你还小,不懂。

我已经不小了,都上初中了!我一本正经,又义愤填膺地喊。

父亲依旧每晚去敲她的门,蔡婆依旧逢年过节送鱼来。

她一进门,依旧扯着嗓门喊我:杨小闹,来,取盆,拿鱼。

父亲真是个馋猫。

后来,我大学毕业了,父亲退了休,蔡婆也不养鱼了。

混得不错的儿女们,把她接进了城里,让她去安享清福。

有一次,我和父亲谈起了蔡婆,谈起了那些年的事。

父亲突然叹了口气,说,其实啊,这里还有一个
故事呢。

你奶奶是生你五叔的时候,难产死的。

我瞠目结舌,尽管我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奶奶就没了,但从来没有听父亲说过这些。

你爷爷受不了这个打击,想不开,几次想寻短见,随你奶奶而去。

村里有一个叫杨有贵的人,和你爷爷岁数差不多,就经常来劝他,说,你还有几个孩子呢,就是为了孩子们,你也得活下去啊。

但你爷爷还是不能从悲伤中走出来。

那一段日子,每天晚上,杨有贵都要来咱家坐坐,或者与你爷爷拉家常,或者聊东说西。

有一搭没一搭地找些话说,即便真的没话说了,也要干坐着,一直待到很晚才走。

你爷爷后来说,如果没有杨有贵这个人,如果没有他每晚来陪着坐一阵子,也许,咱们家就没有今天。

所以,你爷爷临去世的时候,语重心长地和我说:伸出手来可以扶人,拿出钱来可以帮人,人在遭难的时候,就是有人陪着说说话,也是能救人于苦难中的。

爸爸深深记住了爷爷说的这句话。

那几年,蔡婆不容易,爸爸想帮帮她。

于是,每天晚上去敲敲她的门,就是想让她知道,有人在惦记着她,好让她那颗清冷而孤独的心得到温暖,看到希望。

是啊,那些夜晚的敲门声,对蔡婆来说,不仅是温暖的,还是敲响在她苦痛心灵里的天籁之音啊!我不失时机地说。

父亲笑笑,说,不管怎样,她从困境中走出来了。

其实,这个世界还有很多的人,也许不愁吃、不愁穿,却在自我心底里痛苦着、挣扎着。

他们所缺少的,也许只是陪他们坐一坐、说说话的人。

哪怕,在他们最寂寞的时候,能够听到“笃笃”的敲门声,也是好的。

因为,对他们来说,这就是世界上最温暖、最美妙的天籁。

(选自《中国微型小说百年经典》第九卷,百花文艺出版社,有改动)
4. 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 蔡婆把孩子扔给老人,一年四季,蓬头垢面地照看着她的鱼塘,逢年过节送鱼来,总是一进门就扯着嗓门喊。

这些细节描写生动地表现了蔡婆不负责任、邋遢粗俗的特点。

B. 小说人物塑造生动传神,文中的杨有贵,虽然没有正面描写,但是通过父亲讲述的故事,仍然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善良朴实的人,正是他在爷爷遭难的时候,送去了天籁之音。

C. 小说后半部分父亲讲述了爷爷和杨有贵之间的故事,解开了上文父亲每天晚上都要去敲敲蔡婆的门的谜团。

故事中的故事,使小说情节更加曲折,主题更加突出,艺术构思颇为精巧。

D. 这篇小说中交叠讲述的两个故事充满着温情和暖意,告诉人们,在别人落寞困难时,伸出手去敲敲门,送给别人的也许会是苦痛者心灵里最美妙的天籁之音。

这个主题能引起读者的思考和共鸣,对当前人际关系日渐冷漠的社会现实有着积极的意义。

5. 小说中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6. 这篇小说着重塑造父亲的形象,并通过父亲的形象来表现主题,但小说一开始却写道“我有点恨父亲”,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三)现代文阅读III(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有着5000多年历史的中国传统艺术是一条璀璨星河,它的精神和血脉对世界文化艺术的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涵养作用,对世界众多艺术家产生过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尤其是当西方传统写实绘画的发展处于困境之时,中国传统艺术更是以其独具特色的艺术魅力和表现形式启迪了一大批现代艺术家,他们从中汲取营养,摸索前行。

在很多西方艺术史论家眼里,中国传统艺术是世界艺术的高峰。

中国传统艺术对西方的影响可以追溯到14世纪的欧洲,当时中国的瓷器、丝绸和国画等商品一直流行于欧洲的上层社会中。

在法国,中国的龙凤图案常被运用于各类织物中。

在15世纪的意大利和法国瓷器制作中,盛行模仿中国青花瓷器造型。

18世纪法国“罗可可”绘画大师让·安东尼·华托青年时期曾研究中国的《百戏图》,他的作品《发舟西苔岛》具有明显的中国意味和东方艺术特色。

著名的评论家雷文曾说:“凡于中国宋代之风景画研究有素者,一见华托此作,必讶其风景之相似,其画中远山犹保持作者之生命,青峰缥缈,用单色作烟云。

华托所惯为者,亦中国山水画最显著之特色也。

”日本学者小林太市郎认为应该将17-18世纪流行于欧洲的“罗可可”艺术称为“中国一法国式”。

19世纪新古典主义大师安格尔则因为具有浓郁东方意味的艺术语言,被当时的人们称为“误生在19世纪雅典废墟上的中国画家”。

19世纪中叶,摄影术的发明,对西方传统写实绘画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西方绘画艺术的发展陷入了困境,艺术家开始寻求新的出路,此时,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艺术思想和独具特色的艺术表现形式,给了西方艺术家以启迪,使得西方艺术在现代主义道路上继续前行。

一些杰出的画家诸如凡·高、高更、毕加索、马蒂斯、克里姆特、大卫.霍克尼等,分别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吸取中国艺术的养分,探索出全新的艺术风格,创作出一大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艺术杰作,对世界艺术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诚然,一些西方艺术家和学者认为日本浮世绘对西方现代艺术有过重要的影响,不过,凡是知晓世界艺术史的人都知道,日本艺术并不是独立发展起来的,而是在吸收中国传统绘画的基础上形成的。

尽管后印象派的画家是从日本浮世绘中获取了灵感,但是日本浮世绘的画法,则是来自中国唐代绘画及明代画家陈洪绶和萧云从的作品。

正如毕加索所说:“在这个世界上,谈到艺术,第一是中国人的艺术;其次是日本,日本的艺术又是源自中国。


在漫长的艺术发展过程中,中国历代艺术家在实践中探索出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高超技巧的艺术样式,形成了完整的艺术体系,在世界艺术史上居于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为世界艺术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审视中国传统艺术对世界文化的贡献,更能坚定我们的文化自信。

(摘编自桂小虎《东方的启迪一中国传统艺术对世界绘画的影响》)
7.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传统艺术特色鲜明,技巧高超,体系完整,地位不可替代,因而为世界艺术发展作出的贡献也最大。

B.发明于19世纪中叶的摄影术对西方传统写实绘画冲击很大,是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艺术促使其寻找新路。

C.早在14世纪,随着中国瓷器、丝绸和国画等商品在欧洲上层社会的流行,中国传统艺术就影响到欧洲。

D.中国传统艺术历史悠久,对世界文化艺术影响巨大,因此,被西方艺术史论家公认为世界艺术的高峰。

8.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总述中国传统艺术对世界文化艺术尤其是西方传统写实绘画的影响,点明其在世界艺术中的地位。

B.第二、三两段按照历史时代顺序,具体论述中国传统艺术对西方的巨大影响,紧密照应第一段相关内容。

C.在论述中国传统艺术对西方的影响过程中,文章采用例证法和引证法,大大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可信度。

D.结尾一段重申中国传统艺术的特点、地位及贡献,总结全文,照应开头,并在段末提出全文的中心论点。

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人认为,日本浮世绘对西方现代艺术有过重要影响。

作者对这一观点不以为然,因为日本浮世绘画法也是在吸收中国传统绘画基础上形成的。

B.法国绘画大师让·安东尼·华托的作品《发舟西答岛》具有明显的中国意味和东方艺术特色,其中的风景以及画法与中国宋代风景画非常相似。

C.“罗可可”艺术被认为应称作“中国一法国式”,安格尔被称为“误生在19世纪雅典废墟上的中国画家”,足见中国传统艺术对西方影响之大。

D.凡·高、高更、毕加索、马蒂斯等杰出画家之所以能探索出全新的艺术风格,创作出一大批艺术杰作,与他们善于学习中国传统艺术分不开。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刘安世,字器之,魏人。

父航第进士历知虞城犀浦县知宿州终太仆卿安世少时持论已有识登进士第不就选从学于司马光,咨尽心行己之要,光教之以诚,且令自不妄语始。

调洺州司法参军,司户以贪闻,转运使吴守礼将按之,问于安世,安世云:“无之。

”守礼为止。

然安世心常不自安,曰:“司户实贪而吾不以诚对,吾其违司马公教乎!”光入相,荐为秘书省正字。

光薨,宣仁太后问可为台谏于吕公著,公著以安世对。

擢右正言。

章惇以强市昆山民田罚金,安世言:“惇与蔡确、黄履、邢怒素相交结,自谓社稷之臣,贪天之功,侥幸异日,天下之人指为‘四凶’。

今悖父尚在,而别籍异财,绝灭义理,止从薄罚,何以示惩?”以集贤殿修撰提举崇福宫,才六月,召为宝文阁待制、枢密都承旨。

章惇用事,尤忌恶之。

初黜知南安军,再贬少府少监,三贬新州别驾,安置英州,徒梅州。

惇与蔡卞将必置之死,因使者入海岛诛陈衍,讽使者过安
世,胁使自裁。

又擢一土豪为转运判官,使杀之。

判官疾驰将至梅,梅守遣客来劝安世自为计。

安世色不动,对客饮酒谈笑,徐书数纸付其仆曰:“我即死,依此行之。

”顾客曰:“死不难矣。

”客密从仆所视,皆经纪同贬当死者之家事,甚悉。

判官未至二十里,呕血而毙,危得免。

凡投荒七年,甲令所载远恶地无不历之。

移衡及鼎,然后以集贤殿修撰知郓州、真定府。

蔡京既相,连七谪至峡州羁管。

稍复承议郎,卜居宋都。

宣和六年,复待制。

明年卒,年七十八。

安世仪状魁硕,音吐如钟。

在职累岁,正色立朝,扶持公道。

其面折廷争,或帝盛怒,伺怒稍解,复前抗辞。

旁侍者远观,蓄缩悚汗,目之曰“殿上虎”,一时无不敬慑。

(节选自《宋史·刘安世传》,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父航第/进士历/知虞城/犀浦县/知宿州终/太仆卿安世少时持论已有识/登进士/第不就选
B. 父航/第进士/历知虞城/犀浦县知/宿州终/太仆卿/安世少时持论/已有识/登进士第/不就选
C. 父航第/进士/历知虞城/犀浦县/知宿州终/太仆卿/安世少时持论已有识/登进士/第不就选
D. 父航/第进士/历知虞城/犀浦县/知宿州/终太仆卿/安世少时持论已有识/登进士第/不就选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集贤殿修撰,官职名。

集贤殿是官立书院,主要职能是为政府修书。

唐宋时期设置集贤殿修撰,掌管撰集文章。

B. 投荒,投,指投奔,投靠。

荒,指荒凉,偏远之地。

此处指投靠到荒远之地。

C. 用事,指行事,办事。

这里指当权执政,古文中“当轴、秉政、持政”等词语也是这个解释。

D. 擢,指提拔,选拔,往往指提升官职。

李密《陈情表》中有“过蒙拔擢”,采用的也是这种解释。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刘安世备受迫害,临危不惧。

他面对仇敌派来谋害自己的刺客,饮酒谈笑,面不改色,还写了几页信交付给仆人安排后事。

B. 刘安世揭露权贵,刚直不阿。

他大胆指出章惇等四人为祸害朝纲的“四凶”,并且认为章惇强买民田被处以罚金,不足以表示惩戒。

C. 刘安世正色立朝,犯颜直谏。

他仪状魁梧健硕,说话声如洪钟,在朝廷上向皇帝直言进谏,被旁人称之为“殿上虎”。

D. 刘安世谨遵师教,知错悔过。

他格守司马光教诲,遵从诚心不敢胡言,吴守礼向他询问洛州司户贪腐之事,他因隐瞒实情而陷人自责自悔。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光薨,宣仁太后问可为台谏于吕公著,公著以安世对。

(2)其面折廷争,或帝盛怒,伺怒稍解,复前抗辞。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蝶恋花
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伫倚危楼风细细”叙事,交代抒情主人公长久地站立在高楼之上,为下文所见所感做了铺垫。

B.上片后四句从空间的广阔和时间的推移,表现了主人公“伫倚”的时间之久,愁绪之广,孤独之深。

C.下片写主人公借酒消愁,苦中求乐,但无论是酒还是歌都是无味的,说明作者对放纵自我、享受当下的否定。

D.上片借最抒情,下片直抒胸臆,都给人一种情思缠绵之感,最后两句使全词感情达到高潮,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2)试分析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两句刻画了周瑜指挥若定、胸有成竹的形象。

(2)《短歌行》中表示希望尽可能多的接纳人才的一句是:____,___。

(3)《归园田居》中表现诗人摒弃尘俗,渴望返归自然的诗句是: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9分)
16.下面文段有四处语言表达的问题,请指出有问题句子的序号并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①旧书店与图书馆的意义有着某种相通之处,既是知识的海洋,蕴藏着精神财富,②更重要的是探寻文化的宝地,是人与书亲密接触的地方,③可以说,因为旧书店绝不是故纸堆里的旧时光,④恰恰相反,它是传承知识、传递书香的文化场所。

⑤让旧书店成为城市的有机部分,不仅能让更多人与好书相遇、被书香浸润,⑥更能塑造文化地标、装点城市风景、提升城市气质。

⑦在这个意义上,有其存在的文化价值。

⑧留住旧书店,不能只靠情怀。

⑨近年来,不少旧书店都寻找新的生长点,或是在开发文创产品上做文章,或是在书籍品质提高上下功夫,线上线下齐发力。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11分)
17.下面是某先生收到他在乡下生活的二叔托人带给他的礼物之后,给二叔的一段回信,其中五处表达不得体,请指出并改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