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新世纪的脚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无古人新事物。
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推动中国
快速发展。
党的十四大报告对中国道路来说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它突破了这条道路上最主要的障碍,使这条道路变得更加宽阔、更加畅通。
利用市场配置资源发展经济,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一条重要经验。
但由于市场经济是随着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从东方到西方,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市场经济都被视为资本主义特有的东西,而计划经济则被看成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被当成区别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一个标志。
在联合国的统计分类中,也一度把实行中央计划经济的国家等同于社会主义国家,而把市场经济国家等同于资本主义国家。
从计划经济转到市场经济,是一场革命性的变革。
而把“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结合在一起,更是前无古人的全新事物,超越了传统的社会主义经济模式,也突破了西方传统政治经济学理论。
由此,这一经济体制也成为了中国道路一个最鲜明的特色。
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对此作了明确阐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我们要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使经济活动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适应供求关系的变化。
”
当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走上政治舞台时,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10多年的历程,但经济体制改革依然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
如何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必须逾越的关卡。
1992年,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江泽民同志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确定什么样的目标模式,是关系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一个重大问题。
实践的发展和认识的深化,要求我们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江泽民说:“这个问题的核心是正确地认识和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把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有机结合在一起,既发挥市场经济的优势,又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那么,这样一种经济体制将如何建立?在这个目标的指引下,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又将开启怎样一段新的航程?
1
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之一,浦东开发和许多同样发端于1992年的经济事件一道,成为明确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中国全力起飞的写照。
1992年上海宝山钢铁集团扩建工程建成投产,宝钢成为中国最具竞争力的钢铁企业。
王均瑶在浙江创办国内首家包机公司被誉为“胆大包天”。
刘永好在四川成立希望集团,这是中国第一个经国家工商局批准的私营企业集团。
王选在北京研制成功世界首套中文彩色照排系统,他领导的北大方正集团成为推动信息化的先行者。
从这一时期开始,中国的出口呈现高速增长,“中国制造”开始走向世界,同时,一批大型跨国公司逐渐成为来华投资新主角。
1993年,世界500强之一的摩托罗拉公司把全球董事会从美国搬到中国来召开,董事们乐观地认为中国将是摩托罗拉全球增长最快的市场。
英国诺丁汉大学中国政策研究所研究主任郑永年说:“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这个思想确立了以后,中国搞建设就有了方向,搞经济改革就有了方向。
”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目标的确定,在给中国发展注入新的强劲动力的同时,也为政府解决发展问题提供了全新的思路。
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实现了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性突破,打开了我国经为新中国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国有企业,有很多在市场竞争中举步维艰,许多国有企业的从业人员因此经历了一段难忘的日子。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陈清泰说:“在转向买方市场之后,市场经济的催生催死、优胜劣汰机制开始发挥作用,这就使国有企业(在传统体制下的)低效率的矛盾充分暴露,在这个时候国有企业大量亏损,有的地方70%左右的企业亏损,大量职工下岗,有很多企业面临着破产。
”
下岗,这个词汇开始频繁出现。
根据劳动部门公布的资料,1993年,全国下岗职工累计达300万人,此后逐年上升,到1997年时突破1000万人。
在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上海也
杨浦大桥
98战洪图
助,比如说公平竞争的机制,比如说市场开放的机制,比如说规章、法规、政策的透明度的机制,以及对我们政府的职能改革的推进。
”
早在1986年中国就开始了恢复关贸总协定缔约方的努力,十几年过去了,世界贸易组织取代了关贸总协定,中国的“复关”申请变成了“入世”谈判,但距离成功却依然路途迢迢。
世界银行驻中国首任首席代表林重庚说:“世贸组织的其他成员对中国的要求和期望远远高于和中国具有同等人均收入的其它国家,这是因为(人们)对中国是否真的是市场经济存在疑问,许多其它国家的人认为中国仍然是中央计划经济。
”
面对入世将会付出的代价,国内也不时传出忧虑的声音。
对此,江泽民指出:有人担心到国际市场的汪洋大海里去游泳,弄不好会呛水,甚至被淹死,但是如果我们总是不到国际市场上去经风雨见世面,我国经济和现问,确定了中美两国将共同致力于建立面向21世纪的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访问也加快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步伐。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世界贸易组织研究院院长张汉林说:“我们的出口从1978年的第33位提升到了1997年的第10位,而进口迅速上升到了第12位,这说明中国是全球一个很大的市场。
而另一方面呢,我们的整个经济规模也不断地扩大,从1978年只有3000多亿人民币迅速扩大到了1997年的7万多亿人民币,外汇储备也上升到了1400亿美元,这些都充分地表明中国的整个综合国力大大地增强,国际地位不断地提高,这个为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创造了一个很好的条件。
”
北京时间2001年11月10日23时38分,随着击槌敲响,中国正式成为世贸组织成员,此时,距离中国递交复关申请已有15年,有人说中国从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到加入世贸组织这一刻,实现了一次历史性的跨越。
原对外经济贸易合作部部长石广生说:“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和复兴,中国现在确实已经成为世界的一员,而且是重要的一员,它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这既包含着中国的自豪,也包括着中国人民对世界的一种责任。
”
俄罗斯国民经济研究院院长弗拉迪米尔·马乌说:“中国经验那当然是非常非常有意思的,中国20多年来的历史是成功的历史,这段历史证明一个比较落后的国家在发展中可以完成一次跨越。
当然,这就是中国特色。
”
中国的确变了,变得自信和从容了。
中国又没有变,细心的人们发现,经历市场洗礼后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的国有企业,不仅在国内市场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而且已越来越多地在国际竞争中崭露头角。
而这一变化的背后,也离不开法制的不断完善。
有人说:市场经济也是法治
香港回归交接仪式
紧跟时代新潮流。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在大踏步地追赶世界的潮流。
而此时,中国道路的引领者中国共产党又遇到新的情况,自身建设面临新的问题。
从《江泽民文选》中我们看到,关于党的建设方面的著述占了很大的比重。
这一时期,党中央几乎每年都要研究党的建设问题,每年都要针对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切实有力的解决措施,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然而在世纪之交,一些前所未有的重大挑战,集中地、突出地摆在了我们党面前。
放眼全球,国际形势风云变幻,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各个方面发生了深刻变化,世界正在经历着历史性转折。
人类社会的发展一日千里。
我们党如果不与时俱进,跟不上时代潮流,就会落伍。
回望国内,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社会生活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等多样化不断发展。
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面临巨大挑战。
审视自身,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方位发生重大变化,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
党所处的地位和环境、党所肩负的历史任务、党的自身状况,都发生了新的重大变化。
世情、国情、党情的这些新变化,是对我们党长期执政的严峻考验。
怎样才能保持党的先进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呢?紧迫感、危机感、责任感、使命感油然而生。
我们党的理论认识在这种情况下有了新的飞跃。
2000年2月,江泽民在广州商业街参观。
3
2003年5月1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在自贡富顺县人民医院接见护理人员。
国社会应对突发事件的“抗体”。
在这个不寻常的春天,全世界的眼光都在注视着中国,注视着刚刚上任的中国领导人。
4月,在“非典”疫情最严峻的时刻,胡锦涛同志来到广东考察。
在听取广东省委、省政府汇报后,胡锦涛同志感慨地说:“新世纪新阶段,包括广东在内的东部地区正处在一个新的发展起点上,面临着新机遇、新挑战、新任务。
我们要认清形势,进一步增强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协调发展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坚持全面的发展观。
”
这是“发展观”一词第一次出现在党的最高领导人的讲话中。
一个新的词汇,可能成为一个核心的概念,一个核心概念则可能带来一场理论创新。
2003年4月14日下午,在广州最繁华的商业街北京路上,人们惊喜地看到了胡锦涛的身影,在这座当时已有1000多人感染SARS 病毒的城市里,党的总书记和普通百姓的手握在一起,无论疾病灾难,无论艰险困苦,中国的领导人用言行表明,他们始终同人民在一起。
这场春天降临的全球性瘟疫,终于在夏天到来时被送走了。
中国,赢得了胜利。
2003年7月28日,全国防治“非典”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
在这次会议上,胡锦涛同志对发展观的问题进行了阐述:“我们讲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这里的发展绝不只是指经济增长,而是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社会全面发展。
我们要更好地坚持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
”
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
一个新的发展观的雏形,就这样呈现在了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
当这一年结束的时候,人们发现中国的胜利还不仅仅是打赢了抗击非典一战。
在地处戈壁大漠深处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2003年10月15日。
中国人探索宇宙的征程从这里出发,5时20分,胡锦涛总书记前来为中国的航天员壮行。
胡锦涛说:“我们预祝这次飞行取得圆满成功,我们等待着你胜利归来。
”
杨利伟在“神舟5号”飞船中
青藏铁路通车
92岁的胡学甲老人领到农村基本养老保障金领取证和养老保障金存折
合作医疗定点卫生室医务人员(右一)为群众讲解新农合医疗“一卡通”的使用方法
棚户区改造
国人的手中。
一个民族真正的力量来自于它的心灵,没有精神脊梁的民族是永
远不可能真正站立起来的。
2007年7月1日,香港,这个中国近代百年沧桑的特殊见证者,以它在回归祖国10年中所走过的历程骄傲地告诉世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航船早已驶出了1840年的海面。
两年后,澳门也将迎来回归祖国10周年。
在民族复兴的征程上,按照“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全体中国人始终不渝的目标。
200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同志用4句话40个字,对科学发展观进行了高度概括:“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这几句话,内涵深刻,简洁明了,但却来之不易,弥足珍贵。
党的十七大以后,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转化为全党的自觉行动。
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党和国家各个领域的工作逐渐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专题研究部署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工作,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着力提高我们党领导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
这一时期,来自国际国内经济政治以及自然界的严峻困难和挑战接连不断,特别是汶川特大地震和国际金融危机。
这些困难和挑战,既考验着我们党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也推动着科学发展观理论不断发展完善,加深了我们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这一进程的显著成果,是提出和实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思想和举措。
党中央提出:“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
”2010年,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把这一要求进一步具体化到“十二五”规划建议中。
持续的开拓、积累和创新,使中国共产党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国庆期间,“树立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的大型标语牌矗立在天安门广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