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浙江人——浙江好人榜6月入选名单公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美浙江⼈——浙江好⼈榜6⽉⼊选名单公⽰
经群众推荐、基层遴选和评委会综合审议,拟确定国⽹浙江省电⼒有限公司物资分公司员⼯骆佳等29例为2021年6⽉浙江好⼈,现予以公⽰。

助⼈为乐6例
骆佳
男,1981年9⽉出⽣,致公党员,国⽹浙江省电⼒有限公司物资分公司员⼯。

骆佳积极投⾝公益事业,从2012年开始,连续10年捐助帮扶贵州黎平县贫困学⽣,先后结对帮扶40多⼈次黎平县黄冈村⼩学学⽣。

他把公益作为⾃⼰热爱的事业,定期⾃费赶到黎平黄冈村与孩⼦们沟通交流,并带给孩⼦们各种⽣活⽤品和图书,每年为结对孩⼦提供资助。

他还牵头组建“留德同学群”为贫困⼭村办实事,先后筹款30多万元建设起⼭村饮⽔净化系统,创⽴了乡村特⾊侗族⾳乐⼤舞台、⼭村图书馆,完善⼭村体育活动器材设施,改善⾷堂⽤餐环境。

在他的感召和引领下,电⼒物资公司先后70多名员⼯加⼊扶贫志愿公益队伍,资助帮扶贵州黄岗⼩学留守⼉童268多⼈次。

(杭州)
胡温中
男,1968年出⽣,籍贯浙江⿅城,群众,温州市“爱星缘”⾃闭症康复机构负责⼈,温州市残联及⿅城区残联智⼒亲友协会主席、浙江省残联智⼒亲友协会副主席、温州市⿅城区同星园家长互助协会副理事长。

他是两个19岁⾃闭症男孩的⽗亲。

2005年,他的双胞胎⼉⼦被确诊为⾃闭症。

于是,胡温中在全国各地寻找⾃闭症⼲预训练资源。

2007年,在陪伴孩⼦⼲预训练过程中,他看到更多处于同样困境的家庭,因没有⼲预资源⽽在全国各地奔波。

之后,他从千⾥之外的汕头将⼲预训练资源对接到温州,成⽴“爱星缘”孤独症康复机构,⽬前已为超过3000名⾃闭症⼉童就近提供了康复训练服务。

他连续五年在腾讯99公益⽇平台上发起孤独症康复项⽬,累计筹得善款300多万元,⽤于⾃闭症⼉童的康复补贴,受益家庭超150个。

2017年专门成⽴“胡温中委员⼯作室”,同年,他和温州地区另外10个⼼智障碍者家庭⼀起发起成⽴“温州市⿅城区同星园家长互助协会”。

2019年,他创办同壹星酿烘焙坊,探索⾃闭症青年就业问题。

(温州)
陈洁
⼥,1973年1⽉出⽣,籍贯浙江⿅城,中共党员,温州医科⼤学附属眼视光医院党委副书记,曾获全国师德标兵、浙江省优秀教师、浙江省志愿服务先进⼯作者、浙江省优秀志愿者等荣誉。

她连续9年带领“川藏青光明⾏”团队到海拔4000多⽶的西藏开展公益防盲服务,⾜迹遍布川藏青⾼原16个贫困县(市)和150多个贫困乡村,累计开展全⾝以及眼科体检30039⼈次,眼科防盲⼿术3311台,发放眼镜2万余副,为5个民族近4万名群众建⽴眼健康档案,帮助8980⼈重见光明。

⾯对⾼原地区医疗⼈才缺乏的问题,她致⼒于培养更多属于当地的“光明使者”,促使西藏健康扶贫由“输⾎”向“造⾎”转变,打造⼀⽀带不⾛的医疗队伍。

在她的牵头推进下,温医⼤眼视光医院帮助当地成⽴了眼视光中⼼11家,建⽴了眼科⼿术室3间,开设了低视⼒教室1间,设⽴了远程平台8个,培养了藏族眼科专业⼈员16名。

她的感⼈事迹多次得到光明⽇报、浙江新闻等国家、省级媒体报道。

(温州)
周振明
男,1942年7⽉出⽣,中共党员,籍贯浙江嘉兴,嘉兴市秀洲区新城街道⽊桥港村村民。

2017年初,退休在家的周⽼师偶然得知很多“村”改“居”⽼⼈由于不识字,始终⽆法适应城市⽣活,他毅然决定为这些困难⽼⼈免费开办扫盲班,再次站在讲台上为平均62岁的“⽼学⽣们”上课。

这些年过花甲的学⽣,记忆⼒差,家⾥事多,有的上课时还要带着年幼的孙⼦孙⼥,⽆法保证上课质量,为切实帮助⽼⼈们摆脱不识字的困境,他想尽了办法,唱、说、跳、弹……只要有效,他都不遗余⼒。

每次短短的两⼩时课程,他都要花上近⼆⼗个⼩时精⼼准备,⼀丝不苟。

⼀堂课下来,嗓⼦沙哑是家常便饭。

但他从来没有想过要放弃,⽆论寒暑,⽆论风⾬,从未间断,300余堂课、百余位⽼⼈、1000余个⼩时。

现在每周听周⽼师讲课成了⽼⼈们的⼀种习惯,⽼⼈认得的字也越来越多,能独⽴看路牌、认公交站名、上医院、去银⾏等公共场所出⾏办事。

周⽼师的识字班也越来越有名,很多其他地⽅的村民也慕名前来,周⽼师照单全收……他笑着说:“值了!只要有⼈来,我就⼀直会教下去。

”他的事迹先后被省市主要媒体报道,获得社会强烈反响。

(嘉兴)
倪朝刚
男,1972年9⽉出⽣,群众,浦江县红⼗字会⽣命关爱志愿者队副队长。

倪朝刚是浦江县最早参加⽆偿献⾎和造⾎⼲细胞采样的志愿者,从第⼀次⽆偿献⾎开始,他整整坚持了20年,献⾎量累计达到1.3万毫升,积累献⾎证28本。

他还积极动员亲朋好友加⼊到⽆偿献⾎者⾏列。

他认真学习应急救护知识,曾先后救起多起交通事故中的车祸受伤者,累计达10余个;他组建义务反扒队,先后抓获偷盗嫌疑⼈50余名;他热衷各种公益活动,多次参加⼭林灭⽕⾏动,第⼀时间报名加⼊抗疫志愿者队伍。

他曾荣获2020年度全国红⼗字志愿服务先进典型、全国⽆偿献⾎奉献⾦奖、⾦华好⼈、浦江县⾸届道德模范等称号。

(⾦华)
陈艳萍
⼥,1979年6⽉出⽣,中共党员,籍贯浙江⾈⼭,⾈⼭市青年越剧团团长。

她是⼀名残障⼈⼠,先天性视⽹膜⾊素变性使她的视⼒从20岁那年开始逐渐下降,当初不敢⾯对,现在坦然接受,她还⾛上了公益之路。

2008年10⽉,陈艳萍发起组建“⾈⼭市青年越剧团”(民间⾮营利组织)并担任团长。

⼗多年间,陈艳萍带领剧团姑娘们克服⼩岛交通不便、天⽓多变等不利条件送戏下乡700多场,惠民⼈数达15万⼈次。

乡村基层留下了她们委婉动⼈的⾝影。

剧团 “越动新区”为⽼服务公益演出项⽬连续五年获得⾈⼭市⼗佳公益项⽬,陈艳萍⽤⼀次次⽂艺志愿服务让优秀⽂化浸润百姓的⼼⽥,引领起海岛公益⽂化新风尚。

曾荣获全国残疾⼈⽂艺戏曲类⾦奖、省⽂艺志愿者之星、省民营⽂艺团中青年戏曲演员⼤赛银奖、⾈⼭市道德模范提名奖等荣誉称号。

(⾈⼭)
见义勇为6例
王建军
男,1987年8⽉出⽣,群众,籍贯浙江宁波,象⼭县鹤浦镇港湾村村民。

2021年2⽉25⽇晚12点左右,船号25237渔船⽼⼤王建军和多只渔船正在206—9⼩区捕捞作业,突然听到⾼频(对讲机)有⼈在喊救命,说机舱发⽣漏⽔,舱板已被⽔淹没,船上有多⼈被困,情况危急。

此时,王建军渔船正在进⾏捕捞作业,听闻情况紧急,他果断放弃收成,⽕速起⽹,加⼤马⼒向事故渔船⽅向航⾏。

凌晨2点左右到了事故渔船旁边,当时船尾救⽣筏夹板上5名船员在挥⼿喊救命,由于事故渔船是双刚管捕捞作业⽆法正常靠拢进,经过数⼩时多次尝试,王建军最终⽤船头顶在事故渔船驾驶台上,成功救下5名船员。

由于救⼈,王建军当天捕捞收成减半,并因为时间耽搁造成不少海鲜死亡,损失近万元。

可王建军却表⽰,如果下次碰到类似的险情,哪怕⾃⼰有损失,还是会出⼿相救,“在茫茫⼤海上,不分你我,渔民都是亲兄弟!”(宁波)
刘敏
男,1979年4⽉出⽣,群众,湖州市长兴县吕⼭乡吕虹村村民。

2020年12⽉13⽇,刘敏正在⾃家院⼦⾥⾯修理着收割机,突然传来⼀阵急促的狗叫声,刘敏出门查看,发现是81岁⾼龄且患有⽼年痴呆症的邻居汪⽼太不慎掉⼊河中。

河⽔渐渐淹没了汪⽼太,她双⼿⽆⼒地拍打着,情况⼗分危急,刘敏没有⼀丝犹豫,果断跳⼊冰冷刺⾻的河⽔中,“钻”到了汪⽼太的腋下,将汪⽼太的半个⾝躯顶出了⽔⾯,以最快的速度把⽼太太拉上岸。

⽼太太及时被救,安全回到家中。

(湖州)
徐杰、钟林峰
徐杰,男,1994年5⽉出⽣,群众,籍贯浙江桐乡,嘉兴桐乡市公安局城南(⾼桥)派出所辅警。

钟林峰,男,1992年11⽉出⽣,群众,籍贯浙江桐乡,桐乡市公安局城南(⾼桥)派出所辅警。

2021年3⽉7⽇晚,徐杰和钟林峰在辖区巡逻时发现⼀家饭店内⽕势蹿腾,进店后发现厨房灶台上正在燃烧,⽕已经烧穿了油烟机和房顶的隔层,⼆楼还堆放着杂物、纸板箱等⼤量易燃品,情况⼗分危急。

两⼈第⼀时间关掉煤⽓瓶,并救出已经睡着的店主。

钟林峰⽴即对周边群众进⾏紧急疏散。

当得知饭店内还有⼀名9个⽉⼤的婴⼉时,徐杰⼜在店内仔细搜寻,在冷柜旁的婴⼉床上找到了正在酣睡的孩⼦。

救出孩⼦后,⼜不顾⾃⾝安危冲进⽕场灭⽕。

在两⼈密切配合下,⽕成功被扑灭,⽕势也没有向周边店铺蔓延。

(嘉兴)
陈洪虎
男,1962年11⽉出⽣,群众,籍贯绍兴越城,绍兴市越城区东浦街道清⽔闸⼈。

今年已经60岁的陈洪虎为⼈忠厚⽼实,不善⾔谈,可在关键时刻,他英勇果敢,不顾河⽔冰冷刺⾻、不顾⾃⾝安危救⼀位落⽔⽼⼈。

1⽉18⽇上午,⼀位88岁⾼龄的⽼⼈在清⽔闸村失⾜落⽔,住在附近的陈洪虎听见外⾯有动静便⾛出查看。

此时正值冬季,河⽔冰冷刺⾻,他见⽼⼈落⽔,顾不得脱下⾐服便跳⼊河中,由于落⽔者的棉⾐吃⽔严重,再加落⽔者年龄⽐较⼤,⾃⼰已没有什么⼒⽓可以划动,瘦⼩的陈洪虎使上全⾝所有⼒⽓将⽼⼈托起游到岸边,最后在众⼈的帮助下合⼒拉起⽼⼈。

今⽇越城、绍兴晚报、浙江新闻客户端先后报道了这起英勇救⼈的事迹。

陈洪虎2021年⼊
选“绍兴好⼈”。

(绍兴)
丰晨敏
男,1988年10⽉⽣,中共党员,浙江开化⼈,⽣前系上海市⾦⼭区⾦卫消防救援站副站长。

2021年4⽉22⽇13时30分,上海市⾦⼭区胜瑞电⼦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发⽣⽕灾,浙江开化籍消防员丰晨敏作为上海市消防救援总队⾸批救援⼒量,第⼀时间投⼊战⽃,当听到有群众被困⽕海时,丰晨敏主动请缨,带领攻坚⼩组,在2名⼚⽅⼈员引导下,经严格检查个⼈防护装备后深⼊内部搜救,15时30分许,在向现场指挥部反馈发现被困⼈员并组织施救过程中,遇⽕情突变失联。

后经过搜救,丰晨敏及另外⼀位消防员汤伟佳被发现倒在救援现场,不幸牺牲。

4⽉26⽇,应急管理部、上海市⼈民政府分别评定丰晨敏、汤伟佳同志为烈⼠。

(衢州)
顺丰速运杜桥集配站快递⼩哥
2021年5⽉12⽇下午,台州临海市⼩⽥⼯业区⼀处⼗字路⼝发⽣严重交通事故,车辆被撞翻倒地损毁严重,驾驶员受伤严重被困车中,情况⼗分危急。

附近正在卸货的顺丰速运杜桥集配站的11名快递⼩哥,⽴即飞奔前往事故现场,⼀边拨打110和120救援电话,⼀边投⼊救援。

快递⼩哥奋⼒移除散落的车厢和玻璃碎⽚,由两名⼩哥爬到车上撬开车门,将车门撑起,确认伤者情况。

15分钟后,成功把车内伤者移出,并安置在安全距离外的空地上。

为防⽌⼆次事故的发⽣,顺丰⼩哥们⼜协助警⽅引导车辆有序通过事故现场。

整个救援过程时间紧凑,井然有序,伤者得到及时救助,没有造成次⽣事故和交通拥堵,其事迹被媒体⼴泛宣传。

(台州)
诚实守信6例
姜四海
男,汉族,1974年6⽉出⽣,中共党员,浙江每⽯⽂化创意有限公司董事长。

姜四海始终秉持诚信待⼈、克⼰慎独的⼈⽣信条,在他看来,印章是印信⽂化重要的载体,有着⽴信、⽤信、守信精神内涵。

他创办浙江每⽯⽂化创意有限公司,积极推⼴传播昌化鸡⾎⽯为核⼼的印信⽂化,将以诚信为代表的印信⽂化融⼊国⽯产业发展中,开辟了⼀条印信⽂化传播的新路⼦。

2019年,他给浙江⼤学应届毕业⽣捐赠万枚“求是之⼦”印章,将印章与求是精神结合,得到了社会的热烈反响。

2020年,他牵头规划建设的印信⽂化体验馆正式启⽤,包含了⽂创产品展⽰和设计、雕刻等互动体验,通过⽂化植⼊,以印章为媒介,将⽆形的诚信⽂化价值形象化、具体化、⽣活化,成为当地诚信⽂化建设展⽰的重要窗⼝。

(杭州)
蒋国良
男,1953年9⽉出⽣,是宁波市奉化区西坞街道孔峙村村民。

在西坞街道孔峙村,有⼀户贫困残疾⼈家庭,户主陈阿⼤和⼀对双胞胎⼉⼦都是智⼒三级残疾⼈。

1970年,农村实⾏⽣产⼤队制,蒋国良和陈阿⼤分在了⼀个⼩队。

由于陈阿⼤智⼒低下,妻⼦⼜是肢体残疾,常常受到组⾥其他⼈排挤嫌弃,善良的蒋国良对妻⼦说:“阿⼤他们这么可怜,我家既与他是同在⼀个⽣产队,⼜是邻居,就尽⼒帮他家吧!”从此,蒋国良要⼲两份农活,还要像⽗亲⼀般⼿把⼿教陈阿⼤⼲农活做家务。

陈阿⼤⽗亲过世,妻⼦病故,是蒋国良凑钱张罗办的丧事;遇到房⼦漏⽔等,是蒋国良帮他修屋砌墙,帮他解决难事;阿⼤病痛住院,还是蒋国良带着他去医院治疗陪护,还⾃⼰垫付了近万元医疗费⽤。

51年过去了,蒋国良将照顾陈阿⼤的诺⾔当作⾃⼰⼀⽣的责任。

(宁波)
范桂琴
⼥,1956年11⽉出⽣,群众,浙江京兴物业管理有限公司保洁员。

⼯作期间,她多次捡到财物及时上交归还失主。

2021年1⽉12⽇上午,她在保洁时捡到⼀个公⽂包,发现⾥⾯居然装了⼤量现⾦,她连忙把包交给了物业办公室主任,⼤家清点发现,包⾥除了13多万元现⾦,还有10万元存兑汇票以及重要⽂件和公章,总价值超过23万元。

事后,派出所联系到失主施先⽣并物归原主。

她的事迹被浙江之声、新蓝⽹、南太湖号等媒体关注报道。

(湖州)
沈建冬
男,1976年11⽉出⽣,中共党员,籍贯浙江嘉兴,嘉兴市秀洲区王店镇先锋村村民。

在开摩托车修理铺的这21年⾥,他坚守“不换零件不收钱,免费'出诊’”的承诺,始终做到平价修车。

免费打⽓、免费维护保养、免费上油、免费出借头盔,免费上门维修,最远的⼀次来回跑了100公⾥,村民们称这个⼩⼩修车铺是⼤家“享受得起的4S店”。

虽然⼀年不过五六万块钱的收⼊,但他依然坚守在村坊边的修理铺,他说只要村民们还有摩托车和电动车,他就会为他们服务到底。

曾获嘉兴市“最美初⼼⼈”、嘉兴市“党员⽰范岗”等荣誉。

(嘉兴)
杨伟
男,1967年4⽉出⽣,中共党员,浙江省核⼯业269⼤队职⼯。

2013年,杨伟的发⼩陈孝伟突发中风瘫痪在床,导致⽣活不能⾃理,突如其来的打击使他甚⾄产⽣了轻⽣的念头。

这时候,作为发⼩的杨伟主动找到陈孝伟,⼀边劝慰⼀边作出庄重承诺:“我来照顾你⼀辈⼦,⾃⼰照顾不了,⼉⼦会继续照顾。

”从此开始了长达8年照料孝伟的历程。

8年来,杨伟每天风⾬⽆阻到陈孝伟家中探望照顾,陈孝伟的进⾷、穿⾐、洗漱、复检都被他安排得妥妥当当。

3000多个⽇⽇夜夜,他毫⽆怨⾔地照顾着发⼩,两⼈不是兄弟胜似兄弟。

杨伟“⽼友守望”的感⼈事迹被搜狐⽹、新浪⽹等多家⽹站报道。

2021年4⽉,杨伟获评“⾦华好⼈”荣誉称号。

(⾦华)
林松苗
男,1983年2⽉出⽣,中共党员,浙江景宁⼈,丽⽔市景宁县家地乡政府⼲部。

2016年林松苗从部队转业到景宁县家地乡政府⼯作。

家地乡位于景宁最南部,距离县城60多公⾥,是全县最偏远的乡镇之⼀。

家地乡没有理发店,许多⾏动不便的⽼⼈、残疾⼈等到城⾥理发存在诸多困难,林松苗向乡亲们郑重承诺:“请⼤家放⼼,以后就由我来负责给⼤家理发!”之后,不管刮风下⾬,林松苗都会利⽤下班时间上门为他们免费理发。

通过理发,林
松苗很快便熟悉了每家每户的情况,并尽⼒帮他们解决⽣活中的问题。

五年来,林松苗花费了⼤量的时间和精⼒,为留守群众爱⼼义剪2000多⼈次,⾃费⽀付5000多元的油费。

现在,家地乡的⽗⽼乡亲⼀提起林松苗都会不由⾃主地竖起⼤拇指,他也被乡亲们亲切地称为“剃头⼲部”。

(丽⽔)
敬业奉献7例
王国平
男,1974年4⽉出⽣,中共党员,浙江⼤洋⽣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研发中⼼主任。

进⼊企业⼯作后,他从最艰苦的⽣产⼀线开始,⼀⼲就是28年。

为精进业务知识,他“蜗居”在实验室旁5㎡的⼩房间⾥潜⼼研究。

科研虽苦,但他始终不忘科研报国初⼼,深耕循环经济、绿⾊发展,推动我国碳酸钾制造和钾资源利⽤⽔平在全球领先。

他牵头建⽴企业博⼠后科研⼯作站,通过传、帮、带,尽⼼为建德及周边地区培养专业技术⼈才1000余⼈次。

2020年初,作为建德化⼯协会副秘书长,他积极调研全市化⼯企业存在的困难,为复⼯复产提供了技术性建议与保障。

先后荣获全国劳动模范、浙江省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杭州)
⾦亦⼭
男,1973年8⽉出⽣,籍贯浙江永嘉,中共党员,⽣前系永嘉县信访局局长、永嘉县委办副主任(兼)。

从2018年就任永嘉县信访局局长直到⽣命最后⼀刻,⾦亦⼭⼀直秉持着“把问题化解到群众⼼坎上”的原则,即使因病痛到⽆法⾏⾛,他仍以群众感受为先,诉求为重,将⼼⽐⼼定制⽅案,找准症结突破⼝。

三年多时间,他直接参与研判化解历史积案260余件,永嘉连续三年实现全省“⽆信访积案县”⽬标。

三年来忙到忘记体检并多次拒绝妻⼦陪其就医要求,过世前⼏天,仍忍着剧痛坚守岗位为群众化解⽭盾,⼯作结束时痛到⽆法起⾝。

被“架”到医院后,他仍⼼⼼念念未完的⼯作,病床上捧着⼿机念叨、思索化解⽅案,最终于4⽉20⽇不幸离开了⼀直坚守和深爱的信访岗位,把⽣命献给了党和他钟爱的事业,⽤实际⾏动践⾏共产党员的初⼼和使命,让“两个分量”重要批⽰精神在永嘉得到⽣动诠释。

(温州)
张开荣
男,1989年2⽉出⽣,中共党员,湖州市南浔区善琏镇公共事业服务中⼼主任。

2019年2⽉,作为援派专技⼈才,他赴四川⼴安开展“湖⽺⼊川”“湖⽺致富”⼯程技术指导⼯作。

他3次主动延长挂职时间,经常就近住简易⼯棚。

指导⼴安区建设湖⽺种养循环⽣态基地6个,完成湖⽺引种6200余只,开办养殖技术培训班,有效保障⼴安75个湖⽺养殖幸福农场、1.6万头湖⽺正常养殖,助⼒⼴安农业现代化发展。

先后获评2020年“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最美浙江⼈·浙江骄傲”年度提名⼈物等荣誉称号。

(湖州)
王怡
⼥,1982年5⽉出⽣,籍贯绍兴越城,绍兴市秀⽔⼩学教师。

王怡2001年参加⼯作,⾼级教师,越城区“最美教育服务者”,是浙江省优秀课例⼀等奖,绍兴市⼩学英语优质课⼀等奖、论⽂⼀等奖、教学能⼿⼀等奖获得者。

2018年8⽉⾄2020年8⽉,王怡积极响应“东西扶贫协作”号召,主动请缨,⼀家四⼝连续两年赴川⽀教,成为浙江省唯⼀连续两年前往四川省⽀教的教师家庭,是全省脱贫攻坚⼯作的典型新⼒量。

⽀教期间,她充分发挥绍兴市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班级管理智慧,倾⼼打造“鲁迅”教学品牌,为马边彝族⾃治县的⽼师实地学习、观摩和交流提供⽅便。

在教学教研⼯作上,她⼒争⾛出特⾊,将“传、帮、带”⼯作由点及⾯,推动落地见效。

分享优质教育资源,带动更多马边彝族⾃治县的学⽣学好英语,共同成长。

帮助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开展丰富的教学教研活动,留下了⼀⽀“带不⾛”的年轻英语教师队伍。

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浙江省东西部扶贫协作突出贡献奖、乐⼭市2019年脱贫攻坚⼯作优秀个⼈、马边彝族⾃治县2019年脱贫奔康贡献奖。

2021年⼊选“绍兴好⼈”。

(绍兴)
王贤涛
男,1971年12⽉⽣,中共党员,浙江常⼭⼈,新昌乡西源村乡村医⽣。

背着药箱,早出晚归,⾏⾛在蜿蜒曲折的⼭路上……这是作为⼀名边远⼭区乡村医⽣再平常不过的⽇常⽣活写照。

他从20岁开始学医,⾏医⾄今已经为村民服务了近30个年头。

⼀周七天,每天都吃住在村卫⽣室,随时等待着村民求医问诊,守护着偏远⼭区村民们的健康。

靠着扎实的医学理论基础知识、过硬的实践操作技能、热情和蔼的服务态度,再加上⼿脚勤快随叫随到、⽤药合理价格便宜,他在四邻⼋乡赢得了极好的⼝碑,周边村甚⾄外乡镇的病⼈都慕名⽽来。

(衢州)
⾟宏权
男,1976年1⽉出⽣,中共党员,籍贯温岭,温岭市吉园果蔬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温岭市滨海镇长安村兴村治社顾问。

他是农业领域的“追梦⼈”,退伍24年不改军⼈本⾊,吃苦耐劳、勇于拼搏,成功闯出⼀条“追着太阳种西⽠”的致富路,打造⽠果王国“万元⽥”典范。

他还散叶成荫,投资成⽴合作社,带领乡邻们规模化栽种⽠果,实现脱贫致富。

他坚守扶贫“带动⼀⽚、致富⼀⽅”初⼼,在18年的村主职⼲部任上,不仅让⾃⼰的村⼦摘掉了“贫穷村”的帽⼦,更是把“致富经”念到了全国各地的穷乡僻壤。

曾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全国模范退役军⼈、浙江省劳动模范、浙江省扶贫开发和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作成绩突出个⼈、台州好⼈等荣誉。

(台州)
谢建勇
男,1972年2⽉出⽣,中共党员,浙江丽⽔⼈,⽣前为丽⽔市税务局第⼆税务分局副局长,扎根基层27年。

谢建勇于2006年确诊肝癌,但是他秉承“癌症不下⼀线”,与病魔抗争16年,把爱岗敬业化作抗癌良药,⽤平和、坚强、乐观的⽣活态度感染着⾝边的每⼀位⼈。

谢建勇带头研发了⼀个⼜⼀个软件系统的优化升级,研发的全省⾸创“纳税服务之星”—窗⼝⼈员⼯作量化考核系统,将150项窗⼝业务耗时量化到秒,让纳税⼈等待时间平均缩短了5分钟,纳税⼈满意度⼤幅提升,“纳税信⽤贷”和“税易贷”软件系统、窗⼝⼈员量化考核系统等均得到省市领导的⼀致好评,并作为全省管理创新优秀项⽬在全省建议推⼴应⽤。

领导同事、亲朋好友都深深地被谢建勇钻研、创新、担当的敬业精神所感动,形容他是真正的“以税为家、为税⽽狂”。

(丽⽔)
孝⽼爱亲4例
舒建梅
⼥,1963年1⽉出⽣,群众,宁波市江北区甬江街道居民。

舒建梅⾃⽗亲去世后将患有⾼⾎压的母亲接来家中,⼀照顾就是⼗余年。

舒建梅的婆婆因双眼糖尿病性视⽹膜及黄斑⽔肿基本失明,公公经诊断患上左肾盂⾼级别癌和双侧前列腺癌,需要终⾝进⾏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

为更好照顾重病公公婆婆,她主动将他们接到家
中,83平⽶的房⼦住了五⼝⼈,公公婆婆⼀间,⾃⼰妈妈⼀间,她跟她⽼公蜗居在客厅折叠沙发。

2020年,婆婆突发脑梗死,导致⾏动不便、语⾔受影响,让原本就困难的家庭雪上加霜。

舒建梅从来没有抱怨,主动承担了所有家务活,还定期陪⽼⼈去医院挂号、配药、住院和做治疗,每天给婆婆打胰岛素。

由于糖尿病并发症,婆婆⼿和脚失去知觉,舒建梅坚持每天给婆婆擦洗、按摩、翻⾝。

1700多个⽇⽇夜夜,舒建梅⽤实际⾏动阐释了孝顺真谛。

(宁波)
陈爱⾹
⼥,1941年11⽉出⽣,籍贯绍兴上虞,章镇镇张村村民。

陈爱⾹的哥哥陈尧铨5岁时得病,突然眼瞎、⽿聋、嘴哑。

母亲临终前千叮万嘱:“⼀定要照顾好哥哥。

”陈爱⾹抹着眼泪答应下来,那时她才17岁。

从此,陈爱⾹担负起了护理哥哥的重任。

哥哥⽣活不能⾃理,陈爱⾹每天给哥哥做饭、洗⾐、擦拭⾝体,有时哥哥⼤⼩便失禁,陈爱⾹也从不嫌弃,⼏⼗年如⼀⽇。

2008年底,陈爱⾹⽤⾃⼰省吃俭⽤的⼏万元钱,帮哥哥在离⾃家不远处建了新房⼦,给了哥哥⼀个宽敞的住所。

虽然哥哥住进了新家,但是陈爱⾹还是每天会去烧饭洗⾐。

60多年的悉⼼照顾,使她和因残疾近乎“与世隔绝”的哥哥陈尧铨之间有⼀种特殊的“感应”:只要陈爱⾹拍⼀拍他的肩膀,他就知道要吃饭了,只要陈尧铨站起来跺跺脚,陈爱⾹就知道他要上厕所了……她对哥哥的细⼼照顾让⼉⼦⼉媳深受感动,他们主动分担了母亲的责任,照顾起了舅舅。

陈爱⾹⽤⾃⼰的实际⾏动诠释了爱⼼和责任,感动了社会并获得了“感动上虞——⼗⼤道德模范”、上虞⾸届“最美⼈物”等。

2021年⼊选“绍兴好⼈”。

(绍兴)
胡菊花
⼥,1952年5⽉出⽣,群众,磐安县仁川镇胡庄村村民。

4年前,胡菊花的丈夫蒋⼦云因脑梗突然失去意识,虽经治疗后脱离⽣命危险,但蒋⼦云脑部受损严重,⽣活⽆法⾃理,智⼒退化成只有3岁孩童⽔平。

为了更好地照顾丈夫,胡菊花重新开始了解熟悉已经相伴了近50年的丈夫。

由于智⼒退化,蒋⼦云⾝体不适时会发脾⽓,有时还把饭菜、药物打翻在地,胡菊花见状也不恼,她就像哄⼩孩⼀样,哄着丈夫,⽇复⼀⽇,胡菊花渐渐赢得了丈夫的“信赖”,两⼈的⽣活渐渐和睦起来。

为了照顾丈夫⽣活起居和治疗,胡菊花常常背着丈夫艰难前⾏。

她背着丈夫蹒跚齐步⾛的视频在⽹上迅速传播,引发不少⽹友点赞,称之为“爱的神同步”。

胡菊花说:“现在⽣活富⾜,⼉⼥孝顺,我能做的就是每天带着⽼伴动⼀动,我觉得这样照顾着他也是挺幸福的。

”其事迹被⼈民⽹、浙江⽇报、浙江新闻客户端、⾦华⽇报等媒体报道。

(⾦华)
宁利平
⼥,1958年8⽉出⽣,群众,浙江遂昌⼈,遂昌县湖⼭乡长安村内西岩⾃然村村民。

2013年,宁利平⽣⽗去世后,在⾃⾝患有严重类风湿,家庭经济情况⽐较困难的情况下,她坚持将继母吴⾦兰接到家中赡养,多年如⼀⽇地照顾⽼⼈的饮⾷起居。

⼀次继母独⾃在家不慎摔倒,情急之下宁利平⽤⼿拉车,⾛了⼗多⾥路将继母送往医院救治。

因为受伤,继母经常会⼤⼩便失禁,弄脏⾐服和床铺,宁利平却丝毫没有埋怨,始终耐⼼细致地为⽼⼈喂饭、擦⾝、换洗⾐服、收拾床铺,还开导⽼⼈不要在意。

在宁利平的悉⼼照顾下,今年103岁的继母吴⾦兰虽常年卧床,但精神状态很好,逢⼈就夸⾃已福⽓好,遇上了⼀个千载难逢的“好⼥⼉”。

宁利平还是个热⼼肠,别⼈有困难有需要,她都会积极主动地去帮忙,村⾥⼈都纷纷夸赞她是“宁⽒的好⼥⼉、廖家的贤媳妇、村上的热⼼⼈”。

其本⼈于2021年被评为“丽⽔市道德模范”。

(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