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武汉市中考语文试题分类之文言文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武汉市中考语文试题分类之文言文部分
元月卷
三、(共9分,每小题3分)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8-10题。
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荚。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邪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8.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A.名之者谁名:有名
B.醉翁之意不在酒意:情趣
C.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寓:寄托
D.山间之四时也时:季节
9.下列句中加点的“之”与例句中的“之”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山水之乐
A.受任于败军之际B.舜发于畎亩之中
C.先天下之忧而忧D.子墨子九距之
10.下列对选文内容的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A.醉翁亭修建的经过和得名的由来。
B.醉翁亭周围优美的自然景色和作者的山水之乐。
C.醉翁亭所在的琅琊山的优美景色。
D.醉翁亭所在之地的四季美景。
四、(14分)
11.将上面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共6分。
每句3分。
)
⑴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⑵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三、(共9分,每小题3分)
8、A(命名)9、D(代词)10、B(其它几项概括不全面)
四、(14分)
11、(1)山势回环,道路弯转,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坐落在泉水边的,是醉翁亭啊。
(3分。
“翼然”1分,判断句式1分,句子通顺1分。
)
(2)要说那太阳出来而林间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而山谷洞穴昏暗了,这明暗交替的景象,就是山中的早晨和晚上。
(3分。
“暝”、“晦明”各1分,句子通顺1分。
)
四月卷
三、(共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8-10题。
赵普独相凡十年,刚毅果断,以天下事为己任。
尝欲除某人为某官,帝不用;明日,复奏之,又不用;明日,更奏之。
帝怒,裂其奏投诸地,普颜色自若。
徐拾奏归,补缀,复奏如初。
帝悟,卒可其奏,后果以称职闻。
又有立功当迁官者,帝素嫌其人,不与。
普力请与之,帝怒曰:"朕不与迁官,将奈何?"普曰:"刑以惩恶,赏以酬功。
刑赏者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也,岂得以喜怒专之!"帝弗听,起,普随之。
帝入宫,普立于宫门,良久不去,帝竟从其请。
一日,大宴,雨骤至,良久不止。
帝怒形于色,左右皆震恐,普因言:"外间百姓正望雨,于大宴何损!不过沾湿供帐乐衣耳。
百姓得雨,各欢喜作乐。
适当其时乞令乐官就雨中奏技。
"帝大悦,终宴。
普临机制变,能回帝意类此。
(《续资治通鉴宋纪七》)
8、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普独相凡.十年总共
B、尝.欲除某人为某官曾经
C、明日
..,复奏之,又不用次日
D、帝竟.从其请竟然
9、下列句中加点的“以”与例句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以.天下事为己任
A、俯身倾耳以.请
B、皆以.美于徐公
C、必以.分人
D、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10、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赵普极力推荐的人果然不错,为官受到好评。
B、赵普坚守为相的职责,不惧君威。
C、赵普为百姓着想,在宴席上说服皇上,使之转怒为喜。
D、赵普敢于进谏,临机制变,和邹忌一样善于讽谏。
四、(14分)
11、将上面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1)帝怒,裂其奏投诸地,普颜色自若。
(2)刑赏者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也,岂得以喜怒专之!
三、(共9分,每小题3分)
8.D(最终)9.C(介词)10.D(直谏)
四、(14分)
11.⑴皇帝大怒,撕裂赵普的奏章并把它丢到地上,赵普神情不变。
(共3分。
“裂”“颜色”
各1分,句子通顺、大意正确1分。
)
⑵惩处赏赐是国家的惩处和赏赐,不是陛下一人的惩处和赏赐,怎么自瞄因个人的喜怒而独断呢! (共3分。
“专”和“岂”各1分,句子通顺、大意正确1分。
)
附:文言文译文
赵普独自担任宰相共十年,刚毅果断,把天下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职责。
(赵普)曾经想要封授某人官职,皇帝没答应;第二天,(赵普)又上奏皇帝,(皇帝)又没答应;又过了一天,(赵普)再次上奏皇帝。
皇帝大怒,撕破赵普的奏章并把它丢到地上,赵普神情不变。
慢慢拾起奏章归家,将其修补,又如当初—样上奏。
皇帝省悟,终于同意了他的奏请。
后来(被赵普推荐的人)果然凭借称职而闻名。
又有—位建立了功业应当升官的人,因皇帝向来厌恶他,不授子他应得的官职。
赵普极力请求授予,皇帝大怒道:“朕就是不给他升官,你怎么办?”赵普说:“刑法是用来惩罚有罪之人的,赏赐是用来酬报有功之臣的。
惩处赏赐是国家的惩处和赏赐,不是陛下—人的惩处和赏赐,怎么能够因个人的喜怒而独断呢!”皇帝听不进去,起身离开,赵普紧跟着。
皇帝入宫后,赵普站在宫门外,很久没有有离去,皇帝最终听从了他的请求。
一天,(皇帝)举行盛宴,一场大雨突然袭来,很久未停。
皇帝的怒气表露在脸上,左右大臣都十分震惊害十自,赵音乘机对皇帝说:“皇宫外面的老百姓正渴盼雨水,这场大雨对您的盛宴有什么妨害呢!不过沾湿一下幕帐和乐工的衣饰罢了。
百姓盼到了雨水,个个喜笑颜开,奏乐庆祝。
正处在这个欢乐的时刻,我等请求乐官(就)在雨中献技。
”皇帝非常高兴,宴会圆满结束。
赵普就是像这样随机应变,能使皇帝回心转意的。
五月卷
三、(共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8~10题。
齐使者如梁①,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
齐使以为奇。
窃载与之齐。
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忌数与齐诸公子驰逐重射②。
孙子见其马足不甚相远,马有上、中、下辈。
于是孙子谓田忌曰:“君弟重射,臣能令君胜。
”田忌信然之,与王及诸公子逐射千金。
及临质③,孙子曰:“今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取君上驷与彼中驷,取君中驷与彼下驷。
”既驰三辈毕,而田忌一不胜而再胜,卒得王千金。
于是忌进孙子于威王。
威王问兵法,遂以为师。
其后魏伐赵,赵急,请救于齐。
齐威王欲将孙膑,膑辞谢曰:“刑余之人不可。
”于是乃以田忌为将,而孙子为师,居辎车④中,坐为计谋。
田忌欲引兵之.赵,孙子曰:“今梁赵相攻,轻兵锐卒必竭于外,老弱疲于内。
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据其街路,冲其方虚,彼必释赵而自救。
是.我一举解赵之围而收弊于魏也。
”田忌从之。
魏果去邯郸,与齐战于桂陵,大破梁军。
(《史记·孙子吴越列传》)【注释】①梁:魏国都城大梁,下文“梁军”即为魏军。
②驰逐重射:赛马打赌。
驰逐,用马赛跑。
重射,大赌,押重金赌输赢。
③临质:临场比赛。
④辎车:一种有帏盖的车子。
8.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劝说,说服
B. 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急速,快
C. 田忌欲引兵之.赵到……去
D. 是.我一举解赵之围而收弊于魏也表肯定,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是”
9.下列句中加点的“于”与例句中的“于”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请救于.齐
A. 广时知之,故自辞于.大将军
B. 战于.长勺
C. 皆以美于.徐公
D.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10.下列对文本内容的解说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齐国使者见到孙膑后,惊异于孙膑的才能,于是悄悄把孙膑带回了齐国。
B. 孙膑为田忌重新设计赛马的顺序,让田忌赢得了重金。
C. 田忌把孙膑作为人才引荐给齐威王,齐威王马上任用孙膑为大将。
D. 孙膑分析形势,劝说田忌不要劳师远袭,而应该迫使魏国设法自救从而放弃攻打赵国。
四、(14分)
11.将上面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的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1)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2)魏果去邯郸,与齐战于桂陵,大破梁军。
三、(共9分,每小题3分)
8.D(这,这样) 9.A(B在 C比 D从)
10.C(根据文章内容,齐王不是在认识孙膑之初任命他为将,是在赵国请兵之时打算任他为将。
)
【参考译文】
齐国的使者来到魏国都城大梁,孙膑以一个受过刑的罪犯的身份暗中会见了齐使,向他游说。
齐使认为孙膑的才能奇异,就偷偷地载着孙膑回到了齐国。
齐国将军田忌很赏识孙膑的才能,象对待客人一样对待他。
田忌多次和齐国诸公子赛马,下很大的赌注。
孙膑看到田忌的马的足力和对手相差不很大。
比赛的马分有上、中、下三个等级,因此孙膑对田忌说:“您只管下大赌注,我能够使您获胜。
”田忌信以为然,就跟齐王和诸公子下千金的赌注比赛胜负。
当临场比赛的时候,孙膑对田忌说:“现在用您的下等马去和对方的上等马比赛,拿您的上等马去和对方的中等马比赛,再拿您的中等马和对方的下等马比赛。
”三个等级的马都已比赛完毕,田忌负了一场却胜了两场,终于赢得了齐王的千金赌注。
于是田忌推荐孙膑给齐威王。
威王向孙膑请教兵法,把孙膑当作老师。
后来,魏国攻打赵国。
赵国危急,向齐国请求救援。
齐威王想任命孙膑为将,孙膑婉言推辞说:“一个受过刑的人不能为将。
”于是任命田忌为大将,任命孙膑做军师,让他在有帷幕的车上坐着出谋策划。
田忌想要带领军队到赵国去解围,孙膑说:“现在魏国和赵国打仗,魏国轻装精锐的士兵必定在国外精疲力竭,老弱士兵在国内疲敝不堪。
您不如率领部队迅速奔赴魏国都城大梁,占领它的要道,攻击它正当空虚之处,他们一定会放弃围赵而回兵解救自己。
这样我们一举既可解除赵国被围的局面,又可收到使魏国自行挫败的效果。
”田忌听从了孙膑这一建议。
魏国的军队果然离开了赵国的都城邯郸,撤兵回国,和齐军在桂陵交战,魏军被打得大败。
四、(14分)
11.(1)齐国将军田忌认为孙膑很有才能,象对待客人一样对待他。
(共3分。
“善”、“客”各1分,句子通顺及大意正确1分。
)
(2)魏国的军队果然丢下赵国的都城邯郸,撤兵回国,和齐军在桂陵交战,魏军被打得大败。
(共3分。
“去”、“与齐战于桂陵”各1分,句子通顺及大意正确1分。
)
七月卷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8 ~ 10题。
是仪字子羽,北海营陵人也。
孙权承摄①大业,优文②征仪。
吕蒙图袭关羽,权以问仪,仪善其计,劝权听之。
从讨羽,拜忠义校尉。
既定荆州,都武昌,拜裨将军,后封都亭侯,守侍中。
欲复授兵,仪自以非才,固辞不受。
黄武③中,遣仪之皖④就将军刘邵,欲诱致曹休。
休到,大破之,迁偏将军。
大驾东迁,使仪辅太子。
后从太子还建业。
典校郎吕壹诬白故江夏太守刁嘉谤讪国政,权怒,收嘉系狱,悉验问。
时同坐人皆怖畏壹,并言闻之,仪独云无闻。
于是见穷诘累日,诏旨转厉,群臣为之屏息。
仪对曰:“今刀锯已在臣颈,臣何敢为嘉隐讳,自取夷灭,为不忠之鬼!”据实答问。
权遂舍之,嘉亦得免。
是仪不治产业,不受施惠,为屋舍财足自容。
邻家有起大宅者,权出望见,问起大室者谁,左右对曰:“似是仪家也。
”权曰:“仪俭,必非也。
”问果他家。
是仪时时有所进达⑤,未尝言人之短。
事国数十年,未尝有过。
(选自《三国志·是仪胡综传第十七》,有删改。
)
【注释】①承摄:继承掌管。
②优文:意思是专门下文,给是仪优厚的待遇。
③黄武:年号。
④皖:地名。
下文“建业”也是地名。
⑤进达:举荐人才。
8.对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
A.既.定荆州,都武昌既:既然
B.后从.太子还建业从:跟从,跟随
C.权遂.舍之遂:于是
D.左右
..对曰:“似是仪家也。
” 左右:身边的人,近臣
9.下面语句中加点的“之”与例句中的“之”用法相同
..的一项是
例句:休到,大破之.
A.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B.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C.吾欲之.南海
D.彼竭我盈,故克之.
10.下面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
...的一项是
A.是仪被派遣到皖县见将军刘邵,准备引曹休出战。
B.当众官因害怕吕壹而诬蔑刁嘉诽谤国政时,是仪不畏权势,坚守自己做人的原则。
C.是仪置办家产私业,拥有一栋大宅,从不接受别人的施舍惠赐。
D.是仪经常举荐人才,勤政为国数十年,不曾有过失。
8.A9.D10.C
四、(14分)
11.请把第三大题文言语段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每小题3分)
(1)仪自以非才,固辞不受。
(2)权以问仪,仪善其计,劝权听之。
11.(1)是仪自己认为没有才能,坚决推辞而没有接受。
(2)孙权把(吕蒙图袭关羽)这件事拿来问是仪,是仪认为这个计谋很好,就劝孙权听他的。
友情提示:范文可能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供参考!最好找专业人士起草或审核后使用,感谢您的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