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肤润防治鼻咽癌患者放射皮肤反应的疗效观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赛肤润防治鼻咽癌患者放射皮肤反应的疗效观察
张少群;庞志明
【摘要】目的探讨赛肤润对鼻咽癌患者放射治疗所致皮肤反应的防治效果.方法将60例采用同步加速放射治疗(SMART)的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在整个放疗期间行常规皮肤护理,保持局部皮肤清洁,不用碱性肥皂擦洗局部,穿无领棉质柔软内衣:观察组除常规皮肤护理外,照射后2 h及每晚睡前将赛肤润均匀涂抹于放射野皮肤.根据RTOG关于急性放射性皮炎分级标准进行临床评价,观察记录患者放射皮炎的发生率及时间.结果两组患者都无出现III级放射性皮炎,观察组在照射50 Gy以下时I级放射性皮炎的出现时间迟于对照组,观察组发生率为30%,对照组发生率为9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放疗结束观察组II级射性皮炎的发生率(6.7%)低于对照组(1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赛肤润能有效降低鼻咽癌患者放射性皮炎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能减轻急性放射性皮炎的症状.
【期刊名称】《心电图杂志(电子版)》
【年(卷),期】2018(007)002
【总页数】2页(P160-161)
【关键词】鼻咽癌;放射性皮炎;疗效
【作者】张少群;庞志明
【作者单位】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中心,佛山 528000;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中心,佛山 528000
【正文语种】中文
放疗作为恶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很容易造成局部皮肤损伤。
以常见30 Gy-40 Gy剂量照射3周-4周后,患者的照射区皮肤常会出现局部瘙痒、脱皮、红斑、皮肤毛囊扩张、局部皮肤温度升高或疼痛的放射反应,伴随剂量加大还会发生渗液[1],虽然目前国内的初步研究显示使用利肤宁、贝优芬等现代保湿敷料有一定疗效,但仍缺少大样本的随机对照研究。
因此,减少皮肤放射性受损在鼻咽癌放疗患者中起着重要作用。
2016年6月-2017年2月我科对鼻咽癌放疗患者使用赛肤润防治放射性皮肤反应,效果较好。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6月-2017年2月收冶的初治鼻咽癌放疗患者60例,确诊均为鼻咽非角化性癌。
根据UICC 2002分期确定临床TNM分期为II期-III 期,年龄15岁-72岁,中位年龄47.5岁,男38例,女22例。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对患者进行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采用同步加速放射治疗给予鼻咽病灶
2.3 Gy/次,共31次,总剂量71.3 Gy;淋巴转移病灶总剂量68 Gy,共31次;亚临床灶总剂量62 Gy,共31次;预防照射区根据颈淋巴结转移情况总剂量分别为56 Gy-60 Gy之间,共31次。
每天照射1次,每周5次,采用动态调强方式进行。
对照组在整个放疗期间行常规皮肤护理,保持局部皮肤清洁,不用碱性肥皂擦洗局部,穿无领棉质柔软内衣:观察组除常规皮肤护理外,照射后2 h及每晚睡前将赛肤润均匀涂抹于放射野皮肤,用指腹轻轻按摩至液体吸收。
表1 两组I级放射性皮炎发生剂量组别照射剂量(Gy) P<40 41-50 51-60观察组(n=30)2 7<0.01(6.7%)(23.3%)21(70.0%)对照组(n=30)18
(60.0%)9 3(30.0%)(10.0%)
表2 两组II级放射性皮炎发生剂量组别照射剂量(Gy) P<50 51-60 >60观察组(n=30)0 0 2<0.01(0.0%)(0.0%)(6.7%)对照组(n=30)1 3 1(3.3%)(9.9%)(3.3%)
1.3 观察指标放疗开始至结束出院期间密切观察患者的皮肤反应,采用美国肿瘤
放射治疗协会制定的急性放射损伤分级标准进行分级。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1.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率(%)
表示,采用卡方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都无出现III级放射性皮炎,观察组在照射50 Gy以下时I级放射性皮炎
的出现时间迟于对照组,观察组发生率为30%,对照组发生率为9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放疗结束观察组II级射性皮炎的发生率(6.7%)低于对照组(1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见表1、表2。
3 讨论
急性放射性皮炎是肿瘤放疗常见的副作用,头颈部病人放疗皮肤和粘膜炎发生率为91.4%,因损伤严重而中断治疗的发生率38.1%[2]。
研究[3]表明,放射性皮炎的皮肤或粘膜是否修复主要与细胞生长速度密切关联,发生机制是皮肤表皮的生发层细胞和皮下血管的变化,导致可逆或不可逆的DNA合成和分化两方面影响。
两组患者都无出现III级放射性皮炎,观察组在照射50 Gy以下时I级放射性皮炎
的出现时间迟于对照组,观察组发生率为30%,对照组发生率为9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放疗结束观察组II级射性皮炎的发生率(6.7%)低于对照组(1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说明观察组使
用赛肤润液体料能有效地保护鼻咽癌患者照射野皮肤,预防放射性皮肤损伤。
参考文献
【相关文献】
1 江月来, 吴福才, 张金莲. 不同方法护理放射性皮肤损伤的效果比较[J]. 当代护士, 2011, 3(5): 87-89.
2 何少丽, 温玉玲, 陈简兴. 参与型护理模式对预防鼻咽癌放射性皮肤损伤的效果观察[J]. 现代临床护理, 2011, 10(4):42-43.
3 陈齐香, 安瑛. 护理干预对减轻鼻咽癌适形放疗口腔粘膜不良反应的效果观察[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2, 21(8):893-8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