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建议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建议
发布时间:2022-08-19T02:03:14.171Z 来源:《科技新时代》2022年第1期作者:甘晓美[导读]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甘晓美
昌图县财政金融服务中心 112500
【摘要】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行政事业单位为满足履职需要购置越来越多的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既是行政事业单位的办公运营的保障,又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确保行政事业单位稳定、有序运行极为重要。

文章通过调查了解行政事业性资产管理现状,分析在政府会计改革对于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影响,提出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相关建议,包括提升管理理念,强化固定资产管理;加强固定资产基础管理基础;规范固定资产管理行为,加强监督检查力度;创新固定资产管理方式方法。

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关键词】行政事业性资产;固定资产;管理;建议我国的国有资产分为企业国有资产、行政事业性资产、资源性资产。

其中,行政事业性资产是为了满足行政事业单位履行社会公共管理职能而购置的资产,以固定资产为主。

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为了有效达到治理目的,行政事业单位办公条件逐步改善,办公设备逐年增加,也相应的增加了行政事业性固定资产总量。

行政事业性固定资产经过多年累积,呈现出数量和金额都比较庞大的特征,所以必须进一步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确保固定资产管理更为科学与有效。

一、行政事业性资产管理现状
目前,通过调查发现,行政事业性资产尤其是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还存在一定不足。

首先,信息登记不够全面,主要表现为固定资产使用单位和使用者没有关注资产信息的变化,尚未做到全过程记录固定资产信息,并且没有对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进行后期审查,仅仅是凭借购买的原始信息进行入账处理,有的外界固定资产留置在外单位,信息没有被及时统计,造成固定资产管理效率不高。

其次,固定资产监督管理没有全面覆盖,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往往没有设置单独的内部审计部门,在存在资产问题时不能及时的处理和解决,仅仅评价外部的监督检查单位实施责任。

加之个别的行政事业单位管理者缺少固定资产监督管理意识,进行资产登记的财务部门和资产管理的办公室作为相互独立的部门,缺乏交流互动,不能保障信息及时传递,很有可能造成资产处置不到位与通知不全面的问题,以致于固定资产的账目记录和实际管理情况出现偏差。

二、政府会计改革对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影响
所谓的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主要是单位拥有使用年限大于一年,且在使用期间能够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相关资产。

固定资产管理和行政事业单位的诸多项目存在关联,怎样进行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水平。

特别是新会计制度全方位落实的背景中,相关行政事业单位及时整合固定资产管理模式,形成规范化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一方面能够对固定资产管理流程进行梳理,另一方面能够控制国有资产流失现象,为行政事业单位的稳健运行提供基础条件。

(一)固定资产核算手段有所变化
将新政府会计制度和原有的制度加以对比,最为显著的部分便是明确固定资产内容的“实提”政策,传统的会计制度体系内,尚未给予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内容进行规定,部分单位实施的计提折旧操作仅仅是为了减少非流动资产,并没有将对应的消耗纳入到单位支出范畴。

新政府会计制度表明单位在计提折旧期间,全方位结合使用途径将资产纳入到成本管理中,实效性进行政府财务数据编制,切合实际的进行权责发生制核算。

(二)固定资产的管理模式更为精细化
基于新政府会计制度,把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和资金管理工作放置到了相同的重要地位。

注重实物管理的同时注重价值管理,固定资产的各个组成部分能够分开计价的分别核算,按照不同的使用年限分别确定折旧年限。

对于有关的应用软件,能够与固定资产分开计价的,也单独进行核算。

(三)固定资产的处置流程更为严密规范
对于已到报废阶段的固定资产,通过层层申报,最终由财政部门批准处置。

新会计制度要求,将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也就是原值扣除已提折旧的部分转入当期的资产处置费用,处置收入在扣除相关税费后作为应缴财政款核算。

如果处置后为损失的计入资产处置费用。

从而真实的反映了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成本或经营成本。

有效防范了资产流失和处置的随意性。

三、加强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的建议
(一)提升管理理念,强化固定资产管理
在新政府会计制度背景下,要想更好的增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成效,应该树立管理意识。

因为固定资产作为事业单位有效运转和业务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所以相关管理人员应该做好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意识到资产管理和资金管理的重要性。

形成完整的固定资产管理内控体系,构建职责分工方案,强化多个部门之间的交流互动,形成固定资产管理合力。

并且体现固定资产管理责任意识,强化组织和领导,开展具体的资产管理工作,确定对应的管理职责,落实岗位责任制。

革新固定资产先进的管理思想,注重固定资产业务培训,增强行政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的综合能力,形成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长效运作计划。

(二)加强固定资产基础管理基础
行政事业单位管理者在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中,应该优化固定资产管理的规定,对管理不足的地方进行针对性改进,做好组织建设,使得固定资产管理的过程被机制有效约束,赋予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具备全面化特征。

首先是进行固定资产的卡片登记,准确的记录和统计固定资产;其次是定期对固定资产加以清查盘点,动态的进行固定资产报废处理;再次是关注无形资产管理,定期对长时间不结转的在建工程款项以及尚未入账的资产进行清理,以免出现固定资产管理漏洞;最后是形成协同工作制度,可以在报废固定资产管理期间,完整的将固定资产信息数据上报给管理部门,接下来统一通过管理部门传递到财务部门,财务部门人员和固定资产管理人员联系,最终将信息数据反馈给固定资产的管理者,梳理固定资产管理过程。

(三)规范固定资产管理行为,加强监督检查力度
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活动,应该建立有效的固定资产内部控制方案,对应固定资产使用部门和资产管理部门之间的工作人员要及时沟通互动,还需要互相约束,同时要加强资产管理部门与财务部门之间对账工作,确保账实相符。

对因使用或者保管不善等造成的固定资产丢失、损毁等,依照有关规定进行责任认定,承担赔偿责任。

应当建立固定资产的绩效考核机制,对固定资产管理机构的资产配置效率、使用效果、处置程序规范化、资产清查工作以及信息系统建设等情况进行综合考核。

要结合固定资产管理的要求整合审查监督计划,国有资产管理单位、审计单位和绩效考核单位等,需要加大力度进行固定资产管理监督,对固定资产实施定期的清理计划,探寻固定资产管理潜在的风险,督促行政事业单位整改相关问题,有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除此之外,不管是行政事业单位还是上级主管单位,都可以引进固定资产第三方监督计划,依托外部专业的能力水平,使得固定资产管理效率可以提升。

(四)创新固定资产管理方式方法
行政事业单位要通过电子信息技术结合资产信息、业务信息以及财务信息,形成高效的资产信息库,落实固定资产采购管理、使用管理与报废管理等多个任务。

行政事业单位购置资产之后,及时将资产的信息数据纳入到管理系统内,接下来把保存的固定资产二维码以及条形码张贴在资产封面,进行固定资产的跟踪监督与管理。

另外行政事业单位的每一个部门在调用固定资产期间,要细致的登记固定资产数据,动态更新对应的信息,加强固定资产全过程监督管理。

由此,形成综合固定资产管理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及时排查固定资产管理潜在的风险,有效提升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水平。

结束语
综上所述,行政事业单位在改革创新中,需要管理者高度关注固定资产管理问题,加强对固定资产配置、使用、调剂、处置的全过程监理管理,切实提高管理效能。

通过提高资产配置的科学性与规范性,给行政事业单位带来更多的效益,促进达成绩效目标。

【参考文献】
[1]徐蕊. 关于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思考——以行政事业单位为例[J]. 中国经贸,2020(12):84-85.
[2]杜春玲. 基于新政府会计制度的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策略研究[J]. 活力,2021(13):72-73.
[3] 景宏军. 《政府会计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原有固定资产折旧及提前报废业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中国注册会计师, 2020, No.248(01):87-92.
[4] 尚靖, 徐晓英. 关于新政府会计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管理的思考[J]. 财会学习, 2020, No.249(04):121+123.
[5] 温晓岚. 浅析新政府会计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建设[J]. 商讯, 2020, No.205(15):38-39.
[6] 闫瑾瑞. 基于数据分析的企业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系统构建的思考[J]. 科学与信息化,2017(3):174-17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