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湖南省衡阳市市南岳中学高三物理联考试题带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湖南省衡阳市市南岳中学高三物理联考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地球上物体的重力会随着地理位置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一定能使重力变小的是
()
A.纬度增大,高度增大 B.纬度减小,高度减小
C.纬度增大,高度减小 D.纬度减小,高度增大
参考答案:
答案:D
2. ①写出钠核(Na)俘获一个粒子后放出一个质子的核反应方程{ }
②对下面用相同红光照射做出的两幅图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是衍射图样,乙图是干涉图样
B.甲图是干涉图样,乙图是衍射图样
C.甲图是光通过单缝后的图样,乙图是光通过双缝后图样
D.甲图是光通过双缝后的图样,乙图是光通过单缝后图样
③由某种材料制成的电器元件,其伏安特性曲线如图所示。

现将该元件接在电动势为
8V,内阻为4的电源两端,则通过该元件的电流为 A。

参考答案:
3. 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叠放着A、B两物体,B物体受力F作用,A、B一起相对地面向右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则B物体的受力个数为()ks5u A.4个 B.5个
C.6个 D.7个
参考答案:
C
4. (单选)如图甲所示,MN为很大的薄金属板(可理解为无限大),金属板原来不带电.在金属板的右侧,距金属板距离为d的位置上放入一个带正电、电荷量为q的点电荷,由于静电感应产生了如图甲所示的电场分布.P是点电荷右侧,与点电荷之间的距离也为d的一个点,几位同学想求出P点的电场强度大小,但发现问题很难.他们经过仔细研究,从图乙所示的电场得到了一些启示,经过查阅资料他们知道:图甲所示的电场分布与图乙中虚线右侧的电场分布是一样的.图乙中两异号点电荷量的大小均为q,它们之间的距离为2d,虚线是两点电荷连线的中垂线.由此他们分别求出了P点的电场强度大小,一共有以下四个不同的答案(k为静电力常量),其中正确的是
A.B.C.
D.
参考答案:
A
5. (单选)如图所示,一带负电的滑块从粗糙斜面的顶端滑至底端时的速率为v,若加一个垂直纸面向外的匀强磁场,并保证滑块能滑至底端,则它滑至底端时的速率
A.变大B.变小
C.不变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参考答案:B
二、填空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16分
6. A、B两物体在光滑水平地面上沿一直线相向而行,A质量为5kg,速度大小为10m/s,B质量为
2kg,速度大小为5m/s,它们的总动量大小为____________kgm/s,两者相碰后,A沿原方向运动,速度大小为4m/s,则B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__m/s。

参考答案:
40;10
7. (4分)如图所示,木块在与水平方向成角的拉力F作用下,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则拉力F与木块所受滑动摩擦力的合力一定是沿_____________的方向;若某时刻撤去拉力F,瞬间即发生变化的物理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二个物理量的名称)。

参考答案:
竖直向上;弹力、摩擦力、加速度等
8. (4分)激光的应用非常广泛,其中全息照片的拍摄就利用了光
的原理,这就要求参考光和物光有很高的。

参考答案:
答案:干涉相干性 (各2分)
9. (4分)利用扫描隧道显微镜(STM)可以得到物质表面原子排列的图象,从而可以研究物质的构成规律,下面的照片是一些晶体材料表面的STM图象,通过观察、比较,可以看到这些材料都是由原子在空间排列而构成,具有一定的结构特征。

则构成这些材料的原子在物质表面排列的共同特点是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答案:在确定方向上原子有规律地排列
在不同方向上原子的排列规律一般不同
原子排列具有一定对称性等
10. 某同学用测力计研究在竖直方向运行的电梯运动状态。

他在地面上用测力计测量砝码的重力,示数为G。

他在电梯中用测力计仍测量同一砝码的重力,发现测力计的示数小于G,由此判断此时电梯的运动状态可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加速向下运动或减速向上运动。

测力计的示数减小,砝码所受的合力方向向下,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知,加速度向下,砝码处于失重状态,而速度方向可能向上,也可能向下,所以电梯可能的运动状态是减速上升或加速下降.
故答案为:减速上升或加速下降.
11. 09年湛江二中月考)(5分)利用油膜法可以粗测阿伏加德罗常数,若已知一滴油的体积为V,它在液面上展成的单分子油膜面积为S,假如这种油的摩尔质量为μ,密度为ρ,并把油分子看成小球状,则阿伏加德罗常数可表示为。

参考答案:
答案:6μS3/πρV3
12. 如图所示为氢原子的能级图。

用光子能量为13.06 eV 的光照射 一群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可能观测到氢原子发射的不同波长的 光有 ▲ 种,其中最短波长为 ▲ m (已知普朗克常量 h=6.63×10-34 J·s )。

参考答案: 10 9.5×10-8
13. 如图所示,边长为L=0.2m 的正方形线框abcd 处在匀强磁场中,线框的匝数为N=100匝,总电阻R=1Ω,磁场方向与线框平面的夹角θ=30°,磁感应强度的大小随时间变化的规律B=0.02+0.005 t (T ),则线框中感应电流的方向为 ,t=16s 时,ab 边所受安培力的大小为 N 。

参考答案:
adcba ; 0.02 N 。

三、 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11分,共计22分
14. 影响物质材料电阻率的因素很多,一般金属材料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而半导体材料的
电阻率则与之相反,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

某课题研究组需要研究某种导电材料的导电规律,他们用该种导电材料制作成电阻较小的线状元件Z 做实验,测量元件Z 中的电流随两端电压从零逐渐增大过程中的变化规律。

①他们应选用下图所示的哪个电路进行实验?答:
②实验测得元件z 的电压与电流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根据表中数据,判断元件Z 是金属材料
I (A

0 0.20 0.45 0.80 1.25 1.80 2.81 3.20
③把元件Z 接入如右图所示的电路中,当电阻R 的阻值为R1= 2时,电流表的读数为1.25A ;
当电阻R 的阻值为R2= 3.6
时,电流表的读数为0.80A 。

结合上表数据,求出电源的电动势为
____V ,内阻为____.(不计电流表的内阻,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④用螺旋测微器测得线状元件Z 的直径如图所示,则元件Z 的直径是____ mm 。

参考答案:
①本题要测量元件Z 中的电流随两端电压从零逐渐增大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即电压应该从零开始连续
变化,故滑动变阻器采用分压式接法;而由待测元件的电阻较小,故应该采用安培表外接法,选电路图A 。

②根据已知数据可知随电压的增加,电阻减小,故是半导体。

③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电源电动势等于各部分电势降低之和,有E=Ir+Uz+UR ,当电阻R 的阻值为R1=2Ω时,电流表的读数为1.25A ,故半导体两端电压为1.00V ,即 E=1.25×r+1.00+1.25×2
当电阻R 的阻值为R2=3.6Ω时,电流表的读数为0.80A ,故半导体两端电压为0.8V ,即 E=0.8r+0.8+0.8×3.6
解得E≈4.0V ,r=0.4Ω 。

④固定刻度:1mm ,半刻度:0.5mm ,可动刻度:49.0×0.01mm ,读数=固定刻度+半刻度+可动刻度=1.990mm ,故答案为:1.990.
15. (1)在课本上粗测油酸分子的大小的方法叫做___________法,让油酸尽可能地在水面上散开,使其形成_______________油膜。

如果把分子看做球形,这层油膜的厚度可视为油酸分子的_________。

(2)在上述实验中,油酸酒精溶液的浓度为每1000mL 溶液中有纯油酸1mL ,用注射器量得1mL 上述溶液有200滴,把一滴该溶液滴入盛水的表面撒有痱子粉的浅盘里,待水面稳定后,测得油酸膜的近似轮廓如图所示,图中正方形小方格的边长为1cm ,则每一滴油酸酒精溶液中含有纯油酸的体积是_______mL ,油酸膜的面积是______cm2,根据上述数据,估测出油酸分子的直径是____ ____m 。

(3)某同学在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直径实验中,计算结果明显偏大,可能是由
于。

A.油酸未完全散开
B.油酸中含有大量的酒精
C.计算油膜面积时舍去了所有不足一格的方格
D.求每滴体积时,1mL的溶液的滴数多记了10滴
参考答案:
(1)油膜;单分子;直径(2)5×10-6;65;7.7×10-10(3)AC
四、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共计47分
16. 为了安全,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汽车之间应保持必要的距离.已知某段高速公路的最高限速v=108 km/h,假设前方车辆突然停止,后面车辆司机从发现这一情况起,经操纵刹车到汽车开始减速经历的时间(即反应时间)t=0.50 s,刹车时汽车受到阻力的大小为汽车重力的0.50倍.该段高速公路上以最高限速行驶的汽车,至少应保持的距离为多大?取g=10 m/s2. ks5u
参考答案:
解:在反应时间内,汽车做匀速运动,行驶的距离为:
x1=vt=×0.5 m=15 m
汽车刹车的过程,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由牛顿第二定律有:kmg=ma
得:a=5 m/s2
刹车过程中汽车运动的距离为:
x2== m=90 m 所求距离为:x=x1+x2=15 m+90 m=105 m
17. 如图所示,为某种透明介质的截面图,△AO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BC为半径R=12cm的四分之一圆弧,AB与水平屏幕MN垂直并接触于A点。

一束红光射向圆心O,在AB分界面上的入射角
i=45o,结果在水平屏幕MN上出现两个亮斑。

已知该介质对红光的折射率为,求两个亮斑与A点间的距离分别为多少。

参考答案:
①光路如图所示,折射光斑为P1
设折射角为r,根据折射定律
由几何知识可得:
解得(2分)
②反射光班为P2 由几何知识可得△OAP2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解得AP2=12cm (2分)
18. 如图所示,质量m=1kg的小物体从倾角θ=37°的光滑斜面上A点静止开始下滑,经过B 点后进入粗糙水平面(经过B点时速度大小不变而方向变为水平)。

AB=3m。

试求:
(1)小物体从A点开始运动到停止的时间t=2.2s,则小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多大?
(2)若在小物体上始终施加一个水平向左的恒力F,发现当F=F0时,小物体恰能从A点静止出发,沿ABC到达水平面上的C点停止,BC=7.6m。

求F0的大小。

(3)某同学根据第(2)问的结果,得到如下判断:“当F≥F0时,小物体一定能从A点静止出发,沿ABC到达C点。

”这一观点是否有疏漏,若有,请对F的范围予以补充。

(sin37°=0.6,cos37°=0.8,取g=10m/s2)
参考答案:
(1)物体在斜面上的加速度a1=gsinθ=6m/s2
物体在斜面上运动中,得t1=1s,vB=a1t1=6m/s
物体在水平面上的加速度a2=μg ,t2=2.2- t1=1.2s
vB=a2t2,得μ=0.5
(2)对A到C列动能定理式,其中h为斜面高度,L为斜面水平宽度mgh+F0(BC+L)-μmg BC =0 ,F0=2N
(3)有疏漏,F太大物体会离开斜面,而不能沿ABC运动。

临界状态为物体沿斜面运动但与斜面没有弹力,此时F=mg/tanθ=16.7N,得16.7≥F≥F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