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规划土地资源 开展新型生态城市建设——银川市滨河新区国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齐娟
(宁夏回族自治区遥感测绘勘查院(宁夏回族自治区遥感中心)
,宁夏银川750021)银川滨河新区核心区规划建设主体在黄河以东区域,部分在黄河以西(永宁县北部为主)。

滨河新区核心区地势开阔平坦,可用荒地充足,适宜发展新型工业、
新型城市,将被全力打造成为沿黄经济区核心区、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核心区、综合保税区配套区和全区生态移民承载地。

作为
自治区未来发展的重要带动龙头,
滨河新区核心区的建设将按照“两年有名、十年成型、三十年成城”
的建设时序,坚持“顺山、顺水、顺势;宜居、宜业、
宜建”原则,沿黄河打造百里生态长廊、万顷碧波湿地,努力建设“依水而生、拥河而立”,
集旅游观光、休闲养生、科技教育、
生态和谐、产业高端为一体的宜居宜业、宜商宜贸、宜学宜游、
宜养宜疗的现代化、国际化生态田园城。

为了全面及时掌握此区域时效性强、
分辨率高、准确详实的基础资料,利用遥感技术、
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等技术手段,结合实地调查,对滨河新区核心区(以下简称核心区)的土地利用开展调查,分析核心区
土地供给的数量约束、土地资源承载力,
确定国土开发的约束空间,提出核心区国土开发的空间布局和管理建议。

可为
科学制定新区国土开发空间布局,
实现资源与生态的科学合理结合,协调银川地区生态经济系统,加快建设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言献策。

1研究区概况
本研究范围为新区控制范围内的核心区,东起宁东能源化工基地,西至兴庆区鸣翠湖,北至生态纺织园,南接鹤泉湖,围绕黄河自南向北连接永宁、灵武、贺兰、兴庆区等区域,包括“核心城市区、机场组团、发展备用地”三部分,面积163.99平方公里。

2土地约束条件评价
2.1土地利用数量结构及空间分布现状
利用核心区建设前期2012年的卫星影像图,
通过目视解译和野外验证等手段,得到核心区土地利用现状情况如下:
核心区总面积163.99平方公里,其中,农业用地面积112.66平方公里、建设用地面积29.65平方公里、未利用地面积21.68平方公里,分别占总面积的68.70%、18.08%和13.22%。

其中,未利用土地主要分布在黄河东岸区域,由北部规划边界连续
向南,直至白芨滩国家自然保护区东北界,
空间连续分布,范围较广,有利于开发;水田与水浇地交错,
分布在黄河西岸及东岸水面边界至河东黄河整治堤岸之间;
林地、园地散布于黄河两侧近岸区域,局部集中分布在黄河东岸临陶公路以东、
青银高速以北至宁夏体育总局河东训练基地附近;建设用地与林地园地交错分布。

2.2土地资源数量约束
土地的经济供给是指土地在自然供给和自然条件允许的范围内,在一定的时间和地区因用途利益和价格变化而形成
的土地供给数量,它是土地空间使用权及使用方式供给,
是弹性供给。

根据刘书楷提出的方法结合西北地区的土地类型特点,修正计算公式如下:
适宜建设用地面积=(地形坡度∩海波高度)
面积-未利用土地中的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面积-有林地面积-天然草地面积-人工草地面积;
可利用土地资源=适宜建设用地面积-已有建设用地面积-基本农田面积。

根据土地利用类型的结果,通过计算得到可利用土地资源面积=116.70-29.65-12.7=74.35平方公里。

根据建设部2012年1月1日起实施的《城市用地分类与规
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边远地区、少数民族地区以
及部分山地城市、人口较少的工矿业城市、
风景旅游城市等具有特殊情况的城市,人均建设用地面积上限不得大于150.0平方米/人,且新建城市的规划人均城市建设用地指标应在
85.1~105.0平方米/人内确定。

据此,
按照105.0平方米/人计算,核心区现有可利用土地资源可承载人口约为70.81万人。

结合滨河新区总体规划中拟定的人口规模,
表明现有土地资源的新区开发空间约束程度较小。

2.3土地资源空间约束
土地资源空间约束主要从工程地质要素和刚性保护类因
素来考虑,将研究核心区高程、
坡度、地震地质和断裂带这些工程地质要素面积累加,得到核心区不适宜开发建设用地面积为60.72平方公里,详见表1。

表1核心区工程地质要素土地开发限制
情况
将基本农田、湖泊水系、自然保护区、
文化遗址和风景名胜等刚性保护类因素面积累加,得到核心区最大控制面积为66.98平方公里,详见表2。

科学规划土地资源开展新型生态城市建设
摘要:在充分掌握银川市滨河新区核心区国土资源本底的基础上,为科学规划和高效利用土地资源,指导新型生态城市建设,利用地理信息系统、遥感等技术手段,结合实地调查和资料收集,获取土地利用、生态环境等数据。

以此为基础,选择绿当量分析法得出核心区的绿当量森林覆盖率,进而分析出土地承载力状态,并结合核心区的土地资源数量约束和空间约束条件,确定核心区的国土开发的约束空间,由此开展国土开发格局研究。

关键词:银川市滨河新区;国土开发;格局研究中图分类号:F301.2
文献标识码:A
DOI 编号:10.14025/ki.jlny.2017.15.049
jiao liu yuan
di
——
—银川市滨河新区国土开发格局研究
jiao liu yuan di
表2核心区保护类刚性因素限制的土地开发建设统计
2.4约束空间范围与格局
综合考虑核心区高程、坡度、地震地质和断裂带的工程地质
要素,基本农田、湖泊水系、自然保护区、
文化遗址和风景名胜等刚性因素,进行多层次叠加,确定核心区约束空间面积为75.50平方公里,占核心区面积的46.04%,见表3。

核心区约束空间在黄河两岸均有分布。

黄河以西备用发展用地基本全部纳入,相对应黄河以东至断裂带呈“窄带”状区域也应考虑作为次一级区域进入约束范围。

面积最大的区域主要为核心区整个东南区域。

与黄河断裂带基本垂直的头道湾水系周边也纳入了范围,其他区域零星分布于核心区范围内。

总体
上,核心区约束空间表现出“平行于黄河的两岸区域、
白芨滩国家自然保护区深入新区规划范围部分、头道湾水系部分”三大
区域,可大致认为:黄河两岸与垂直其的头道湾、
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T ”字形空间区域全部纳入约束空间。

3国土开发格局划分
根据国内外国土开发典型经验,
结合当前我国新城建设的大组团式、集约化的趋势,作为核心区国土开发空间格局的“指南”。

结合核心区自然资源和刚性因素特征下的约束空间,将核
心区国土开发空间格局的总体架构确定为“四大组团背景———
三大板块基础———板块内部开发”。

核心区在银川城市总体发展框架之下,依托特色资源,
汇集发展要素,吸引与辐射德胜、
望远、河东机场和宁东四大组团,空间总面积为576平方公里,其中与核心区相关的分别为德胜组团20平方公里、望远组团22平方公里、河东机场组团140平方公里、宁东组团394平方公里,总人口33.5万人。

未来将核心区建设成为四大组团的区域性城市中心。

三大板块:核心区国土开发空间格局的生活空间
(城市商业居住区建设用地)占地面积29.4平方公里(人均105平方米、
28万人),约束空间(即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
为75.50平方公里,分别占核心区163.99平方公里的17.93%、46.04%(见图1)。

剩余生产空间(产业用地)面积为59.1平方公里,占总面积
的36.04%。

国土开发的空间次序应按照约束空间、
生活空间、生产空间实施,
突出现有自然资源禀赋的优劣与环境、生活、产业的对应性。

板块内部开发:在生态(约束)——
—生活———生产三大板块基础上,微观上根据“从地理空间布局和人地关系的角度考察、
以点线开发模式体现的重点开发战略,
是西北国土开发的历史经验。

”通过选择各板块内部的点线匹配区域,
实现科学合理开发。

4结语
根据滨河新区核心区国土开发条件,将核心区国土开发空
间格局总体架构确定为“四大组团背景———三大板块基础———
板块内部开发”。

四大组团即德胜、望远、
河东机场和宁东四大组团,空间总面积为576平方公里,未来将核心区建设成为四
大组团的区域性城市中心;三大板块为基础,
即明确生活空间、约束空间、生产空间分布,并确定三者之间的面积比例为1∶
2.6∶2;板块内部开发,即在黄河以东适宜开发建设区,
以现状人口集中区域为重点,突出人口与产业同时集中的点状与交通
基础设施线状开发的国土开发格局,明确“产城一体”
的发展理念。

基于以上国土开发格局设计,建议遵照“切实维护生态安
全格局、加强生态敏感区保护、提高适宜开发用地效率、
科学规划土地利用”的原则,制定核心区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的规划和政策。

参考文献
[1]刘书楷.人地关系原理及土地的供给与需求.刘书楷论文选集Ⅱ.土地经济研究[M].北京:学苑出版社,1999:66-78.
[2]汪一鸣.点线开发:西北国土开发的历史经验[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128(05):35-37.
[3]郑群英,周生路,任奎.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生态效益考量方法研究——
—以南京江宁区为例[J].资源科学,2009,31(4):634-640.[4]米文宝.西北地区国土主体功能区划研究[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0,122-123.
[5]王宝强.基于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的空间管制研究[J].现代城市研究,2009(04):65-70.
[6]张春晖.城市新区规划发展研究———以郑东新区规划建设为例[D].南京理工大学.2012.33-34.
[7]俞孔坚等.国土生态安全格局:再造秀美山川的空间战略[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作者简介:齐娟,硕士,工程师,研究方向:
遥感测绘。

表3国土开发空间限制因素叠加统计(单位:平方公里)
注:表中“-”为不交叉重叠;其余以横向类别逐一与纵向叠加,“-数据”为横向类别被纵向类别覆盖的面积,“(-数据)”为横

类别覆盖纵向类别的面积。

图1核心区国土开发格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