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压扁的沙子导学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上学期语文导学案编号 18
学习目标:1、把把握内容,明确说明对象,理清写作思路。
2、快速阅读课文,能按照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概括文章要点;
3、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揣摩说明语言。
4、体会文中补充说明的作用和意义。
学习方法:“五步教学法”(1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步:课前预习
(一)“三读”课文
“一读”:大声朗读课文,积累文中字词:
“二读”:默读课文,标明自然段序号;在精彩段落前用红笔标上“△”;在精美句子下用红笔画上波浪线;
疑难文句或词语标旁标上“?”
“三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轻重、快慢、语调”
(二)研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小组分工完成)
(1)本文所探讨的主题是什么?“被压扁的沙子”在全文中能说明什么问题?
(2)本文对于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提出了那哪两种
科学假说?
(3)在这篇文章中,作者的看法是什么,根据又是什么?
(4)“大陆漂移”使恐龙遍布世界的说法由何而来?
(5)你怎么看待科学家们的推断?(三)精点问题归纳
预习课文后,你有哪些疑问,请将这些问题记下来。
(至少3个)
第二步:交流讨论
1、课前请6个小组在后墙黑板上板书“字词积累”和5个“预习题”结论。
2、课前各小组检查小组成员预习情况,组长填写预习自评分。
3、小组内交流预习情况,讨论各组员的预习结论
4、评价黑板上展示的预习题结论
第三步:精彩品读
小组内交流“二读”课文中,发现的精彩文段或精彩语句;点评预习中发现的写作或表达上的亮点。
点拔:1、注意理解“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
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它领域产生影响”理解不同领域的科学发现可以互相启发,从而发现新的论据或得出新的结论。
2、。
本文题目《被压扁的沙子》是否离题太远?换成恐龙是怎样灭绝的不好吗?
3、品味语言,感受作者独特的语言风格。
第四步:质疑探究
1、小组内讨论预习和上几环节中发现的疑难问题,不能解决的提请全班讨论解决。
2、对同学发言、老师点拔及教辅资料上的观点产生疑问的可以大胆质疑。
3、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选取文中的某个段落或者某个角度提出2-3个问题,考考其他小组;
指导说明:请各小组快速讨论提出问题,然后小组互换问题,快速讨论找到最佳答案,然后各小组选取1-2个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展示,后者不要重复问题,但可以补充或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
第五步:当堂检测
(-)填空
1《.阿西莫夫短文两篇.》一篇依据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的事实,佐证了
;一篇通过对“被压扁的沙子的反思”证明。
这表明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也不同。
2在下面的空格处填适当的关联词。
斯石英并不十分稳定,原子之间靠得太近以致他们又出现互相排斥的趋势,最后又变为普通沙子,原子之间结合极为紧密,这种反弹变化进行得非常缓慢,使斯石英可以保持数百年。
(二)积累与运用两篇短文都谈到了恐龙的灭绝,但说明的角度不同,试比较。
(三)拓展延伸
科学界研究恐龙的灭绝,在作者看来有何意义?你怎么看认为?
课后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