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心理学——生理、动作、言语的发展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动作与自我概念的关系
参加体育课或指导性游戏的儿童概念和自尊发展好于不参加此类活动的儿童。动作的发展可以促进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在儿童与他人和环境的互动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幼儿期
游戏的发展
幼儿游戏的发展
为什么说游戏是幼儿期的基本活动?
1.游戏是儿童内部需要的反应
a.满足儿童情绪情感的需要
b.满足婴幼儿的好奇、好动和重复练习的需要
动作发展的规律
1.从整体到分化动作
2.从上部到下部动作
3.从大肌肉动作到小肌肉动作
4.从无意动作到有意动作
手的动作发展及其意义
1.新生儿的抓握反射是无条件反射
2.1~2个月的乳儿醒来后有无目的的抚摸动作
3.2~3个月的乳儿有吸吮自己手的动作
4.3~4个月的乳儿不管任何东西都往嘴里塞
5.5~6个月的乳儿伸手动作开始准确,说明眼手调节已经形成
4.游戏在幼儿个性形成中的作用——在游戏中,幼儿自然地表现其能力、兴趣、态度,表现他的特长和缺点,教师可以有针对性的教育,同时游戏有利于形成合作、谦让、遵守规则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游戏的发展
从认知的角度研究
1.练习游戏(0~2岁)2.象征性游戏(2~7岁)3.规则游戏(7~11、12岁)
从社会性发展的角度研究1.无所事事的行为2.旁观者的行为3.个体游戏4.平行游戏5.联系游戏6.合作游戏
3.新生儿的无条件反射
觅食反射(包括觅食,吸吮,吞咽反射),无条件防御反射(眨眼反射)无条件定向反射
其他反射如抓握反射(达尔文反射),巴槟斯基反射,惊跳反射(摩罗反射),强直的颈反射,行走反射
1.条件反射的出现
新生儿在出生几天就能形成一些较复杂的人工条件反射,儿童形成条件反射的速度岁年龄的增长而加快
2.神经纤维增长
3.神经纤维髓鞘化
4.整个大脑皮质已达到相当的成熟程度儿童脑的成熟顺序是:枕页——颞叶——顶叶——额叶
大脑机能的发展
1.神经过程不断增强
内抑制特别是分化抑制的发展使条件反射的建立越来越迅速、准确且稳固
内抑制——又叫条件性抑制,在后天一定条件下逐渐形成的
消退抑制——条件反射由于没有受到强化而形成的抑制
2.神经系统机能的发展
(1)皮肤兴奋机能增强,睡眠时间逐渐减少,20~14个小时
(2)皮质抑制机能开始发展,
无条件抑制与生俱来,产生在低级中枢
条件抑制出生后形成,只能产生于大脑皮层
8个月以后乳儿能对大人的言语发生直接反应,对接触的事物能作出词的反映
婴儿期
(1~3岁)
一身体发育
身体发育速度比乳儿期有所降低,婴儿骨骼还在继续骨化的过程中,仍具有弹性大易弯曲变形的特点。内脏器官有了一定的发展。3岁时,心率为100次每分钟。
婴儿时期,内抑制弱于外抑制。且抑制过程远远多于兴奋过程,兴奋和抑制的不平衡性造成婴儿活动的高度不稳定性。
3.两种信号系统的发展
第一信号系统——以现实事物作为条件刺激物而形成的暂时神经联系系统,在人生的第一年发展起来
第二信号系统——一词作为条件刺激而而形成的暂时神经联系系统,是人类所独有的。其存在能使人脑的反应机能达到最高水平,使人的心理以抽象概括性和自觉能动性在本质上区别于动物
第二信号系统逐渐发展起来,逐步占领主要地位
少年期
,大约11、12岁~14、15岁
少年期又称青春期
性器官发育,第二性征出现。早熟/晚熟
生长的高峰期
动作的发展
乳儿期
动作的发展
各种动作是儿童活动发展的直接前提,从心理发面看,活动是由动作组成的,动作本身并不是心理的,但动作和心理发展有密切关系,心里的发展离不开人的活动,人的活动又是在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的支配下通过动作来完成的。动作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脑皮层神经活动的发展。因此我们把动作作为测定幼儿心理发展水平的一项指标
言语的发展
乳儿期
言语的发生
乳儿最初的哭是能够独立呼吸的标志
5个月左右进入呀呀学语阶段,9个月达到高峰
婴儿期
言语的发展
一单词句1~1.5岁
特点:1.单个字或单音的重复2.一词多义3.以音代物4.以词代句
二双词句1.5~2岁(电报句阶段)
语言发展的两个加速期:19~20个月出现词汇激增的现象
2岁左右出现了一次“双词句爆炸”现象
1.动作与感知觉发展
动作与运动知觉的发展——1~5岁儿童在视觉的连续移动情境下个体自我动作感知倾向于使用姿势调整,同时也能感受到自我的动作调整
动作与深度知觉的发展——有爬行经验的婴儿与没有爬行经验的婴儿对视崖实验的反映不一样,说明婴儿能意识到视崖的高度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
2.动作与空间认知能力的发展
动作与早期空间定向能力的发展——婴儿在6个月时,对客体的编码是以自己的身体为参照的,即以自我为中心编码系统
儿童两种信号系统的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具体刺激~直接反应七八个月以前
第二阶段:词的刺激~直接反应8个月以后
第三阶段:具体刺激~词的反映1~1.5岁
第四阶段:词的刺激~词的反映1.5岁以后儿童逐渐开始学会与人用词进行交流。第二信号系统开始真正的发展起来
幼儿期
(3~6岁)
脑结构的发展
1.脑重继续增加,基本接近成人水平
c.满足婴幼儿支配、表现自己和获得成功的需要
d.满足婴幼儿渴望快快长大、参加成人活动的需要
2.游戏最适合幼儿的心理特点
a.游戏最适合幼儿的心理发展水平
b.幼儿的动作、言语的发展水平也保证了游戏活动的进行
3.游戏是幼儿的一种特殊形式的实践活动
游戏是儿童认识客观世界的途径,是一种积极的社会活动。游戏也是社会现实的反应。
三儿童的言语发展与认知发展有密切关系
儿童的语言理解总是先于语言生成的。这是由于儿童说出的语言是以儿童对语言的实际意义及运用语言的环境、场合及发音方法的理解作为前提的。
四儿童气质特点
儿童的气质特点也会影响其语言的发展。一般来讲外向的自信的善于交际的儿童通过对周围人言行的观察和模仿较多,言语的发展水平较好;而内向的自信心不足的胆小害羞的儿童言语发展稍晚
班杜拉——模仿论
强调先天因素的理论:乔姆斯基——内存论
先天后天相互作用的理论:认知相互作用的理论(皮亚杰,斯洛宾),社会相互作用的理论
影响儿童言语获得的因素
一儿童言语发展的生物学基础
脑的发育和脑功能的完善正常,视听器官正常
二语言环境是儿童言语获得的必要条件
语言环境使遗传和生理成熟提供的语言发展的可能性转变为现实性。没有语言环境,即使正常的人也不能具有语言,狼孩的故事说明了这一点
婴儿身体各部分的初步发展,保证了他们从事一些最基本的活动。
二神经系统的发展
1.脑重继续增加,相当于成人的2/3
婴儿神经系统的发展主要表现在皮质抑制机能的发展
2 .内抑制——条件性抑制,在后天的条件下逐渐形成
外抑制——当机体进行某项活动,周围出现异常可怕的声音时,总会情不自禁的怔一下,停止正在进行的活动,这种现象就是外抑制。即现时活动以外的新异刺激所引起的抑制过程就是外抑制,是非条件性抑制
游戏对幼儿心理发展的作用
1.游戏在幼儿认知活动发展中的作用——通过游戏,幼儿可以更广泛地认识客观世界,丰富知识经验,还可以促进智力的发展
2.游戏在幼儿情感中的作用——游戏对儿童的心理健康具有积极意义,角色游戏可以发展积极的情绪情感,对儿童道德感的发展有促进作用
3.游戏在幼儿意志品质发展中的作用——由于游戏对儿童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因此儿童在游戏情境中更能克服困难,完成角色所要完成的任务
新生儿的条件反射的特点形成速度慢,形成之后不稳定,不易分化
乳儿期
(出生1个月到1周岁)
一.生理的发展
身体的发展
身体生长的第一个高峰期,身高和体重成倍增长,身体各部分的比例迅速发生变化,骨骼开始骨化
二.神经系统的发展
1.神经系统结构的发展脑发育很快,比出生时增加一倍神经纤维的髓鞘化,脑内部结构发育的重要标志
生理的发展
新生儿
(出生到1个月)
一.生理发展的特征
1.身体特点头大,身长,四肢短,皮肤呈红色,骨骼非常软弱,内脏器官也没有发育成熟,呼吸微弱,心跳很快,,消化与体能调节不完善
2.神经系统的特点功能不完善,脑细胞体积小,神经纤维的长度和分支也不发达,神经纤维还未髓鞘化,忍受性差,睡眠多,神经系统的调节能力很差,动作混乱,没有秩序,呼吸,心跳,胃肠活动不规则,无条件反射
生理的发展新生儿出生身体特点头大身长四肢短皮肤呈红色骨骼非常软弱内脏器官也没有发育成熟呼吸微弱心跳很快消化与体能调节不完善神经系统的特点功能不完善脑细胞体积小神经纤维的长度和分支也不发达神经纤维还未髓鞘化忍受性差睡眠多神经系统的调节能力很差动作混乱没有秩序呼吸心跳胃肠活动不规则无条件反射新生儿的无条件反射觅食反射包括觅食吸吮吞咽反射无条件防御反射眨眼反射无条件定向反射其他反射如抓握反射达尔文反射巴槟斯基反射惊跳反射摩罗反射强直的颈反射行走反射条件反射的出现新生儿在出生几天就能形成一些较复杂的人工条件反射儿童形成条件反射的速度岁年龄的增长而加快新生儿的条件反射的特点形成速度慢形成之后不稳定不易分化乳儿期出生生理的发展身体的发展身体生长的第一个高峰期身高和体重成倍增长身体各部分的比例迅速发生变化骨骼开始骨化神经系统结构的发展脑发育很快比出生时增加一倍神经纤维的髓鞘化脑内部结构发育的重要标志神经系统机能的发展1皮肤兴奋机能增强睡眠时间逐渐减少2014个小时2皮质抑制机能开始发展无条件抑制与生俱来产生在低级中枢条件抑制出生后形成只能产生于大脑皮层个月以后乳儿能对大人的言语发生直接反应对接触的事物能作出词的反映婴儿期身体发育身体发育速度比乳儿期有所降低婴儿骨骼还在继续骨化的过程中仍具有弹性大易弯曲变形的特点
从简单句发展到复合句
从陈述句发展到多种形式的句子(幼儿期陈述句仍然是基本的句型),从无修饰句到修饰局(3~3.5岁是复杂修饰句增长最快的年龄)
4.言语表达能力的发展
从情境性言语过度到连贯性言语
从对话言语发展到独白言语
5.内部言语的产生——自言自语
儿童期
童年期儿童言语的发展
口语水平:
1.对话言语占主要,独白言语刚刚开始发展
幼儿期
幼儿语言的发展
1.语音的发展
3~4岁为语音发展的飞跃期,幼儿对韵母的发音交易掌握,社会环境、家庭教育对幼儿语言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2.词汇的发展
词汇量迅速增加3~6、7岁是人一生中词汇量增加最快的时期。
词类范围不断扩大名词在幼儿词汇总量中占一半左右,而数量词是增长最快的词
语义逐渐加深
3.句子的发展
写作——准备阶段,过渡阶段,独立写作阶段
注意:7~10岁儿童可持续集中注意20分钟左右,10~12岁儿童可以25分钟,12岁以上可30分钟,高年级学生可40分钟
元思维:儿童能意识到自己的思维过程
分化抑制——只对条件刺激物加以强化,经过若干次后,只有条件刺激物才能引起条件性反应,近似刺激物引起的反应受到的抑制
2.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协调发展,但仍以第一信号系统为主
童年期
6、7岁~11、12岁
生理发展:若以&波的频率作为成熟的标志,则13岁儿童的脑已经基本成熟。若以“重脉搏”与“复脉搏”的呈现为闹成熟的指标,则13~14岁儿童的脑也基本成熟。
2.对话言语到独白言语的过渡期
3.口头表达能力完善的阶段
培养儿童的口语水平
1.训练小学生说完整话
2.加强朗读训练,正确,流利,有感情
3.加强口头造句
书面言语的发展
识字特点:
1.识字发展不平衡,两极分化比较严重
2.无师可自通
3.识字后出现回生
阅读——阅读理解是儿童阅读能力的主要标志,阅读的基本方式是朗读和默读
三完整句2~3岁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
特点:1.能说出完整的简单句,并出现复合句
2.词汇量迅速增加3岁时,能掌握1000个左右的词,已经掌握了最基本的词汇、词类和基本句型
婴儿言语的共性问题:发音不清,词的外延不准确,概括性差,语法常常发生错误
言语的获得理论
强调后天的学习理论:斯金纳——强化论:刺激——反应——强化的过程
6.6~7个月的乳儿左右手的中心屏障消失,能做到双手配合
7.10个月能进一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玩弄物体
8.一岁,两手进一步灵活了
全身动作发展的意义
婴儿期
动作的发展
一行走动作的发展
1岁左右开始练习独立行走,但不平衡
1.5岁左右能协调的独立行走
独自双脚跳好30.5个月
二运用物体动作的发展
三动作与认知、社会性发展
动作与延迟搜寻能力的发展——9~12个月的婴儿的空间搜寻能力发展水平有随着爬行经验增多而提高的趋势
3.动作与不同水平共同注意能力的发展
9个月是婴儿共同注意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婴儿开始形成精确定位的空间定位系统,共同注意时,倾向于对他人注视点进行确认
4.动作与母婴依恋
婴儿能够爬行和行走后,对母亲微笑及注视的频率比他们不自主移位时多,婴儿爬行经验与依恋有内在联系,二者并非线性关系。
参加体育课或指导性游戏的儿童概念和自尊发展好于不参加此类活动的儿童。动作的发展可以促进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在儿童与他人和环境的互动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幼儿期
游戏的发展
幼儿游戏的发展
为什么说游戏是幼儿期的基本活动?
1.游戏是儿童内部需要的反应
a.满足儿童情绪情感的需要
b.满足婴幼儿的好奇、好动和重复练习的需要
动作发展的规律
1.从整体到分化动作
2.从上部到下部动作
3.从大肌肉动作到小肌肉动作
4.从无意动作到有意动作
手的动作发展及其意义
1.新生儿的抓握反射是无条件反射
2.1~2个月的乳儿醒来后有无目的的抚摸动作
3.2~3个月的乳儿有吸吮自己手的动作
4.3~4个月的乳儿不管任何东西都往嘴里塞
5.5~6个月的乳儿伸手动作开始准确,说明眼手调节已经形成
4.游戏在幼儿个性形成中的作用——在游戏中,幼儿自然地表现其能力、兴趣、态度,表现他的特长和缺点,教师可以有针对性的教育,同时游戏有利于形成合作、谦让、遵守规则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游戏的发展
从认知的角度研究
1.练习游戏(0~2岁)2.象征性游戏(2~7岁)3.规则游戏(7~11、12岁)
从社会性发展的角度研究1.无所事事的行为2.旁观者的行为3.个体游戏4.平行游戏5.联系游戏6.合作游戏
3.新生儿的无条件反射
觅食反射(包括觅食,吸吮,吞咽反射),无条件防御反射(眨眼反射)无条件定向反射
其他反射如抓握反射(达尔文反射),巴槟斯基反射,惊跳反射(摩罗反射),强直的颈反射,行走反射
1.条件反射的出现
新生儿在出生几天就能形成一些较复杂的人工条件反射,儿童形成条件反射的速度岁年龄的增长而加快
2.神经纤维增长
3.神经纤维髓鞘化
4.整个大脑皮质已达到相当的成熟程度儿童脑的成熟顺序是:枕页——颞叶——顶叶——额叶
大脑机能的发展
1.神经过程不断增强
内抑制特别是分化抑制的发展使条件反射的建立越来越迅速、准确且稳固
内抑制——又叫条件性抑制,在后天一定条件下逐渐形成的
消退抑制——条件反射由于没有受到强化而形成的抑制
2.神经系统机能的发展
(1)皮肤兴奋机能增强,睡眠时间逐渐减少,20~14个小时
(2)皮质抑制机能开始发展,
无条件抑制与生俱来,产生在低级中枢
条件抑制出生后形成,只能产生于大脑皮层
8个月以后乳儿能对大人的言语发生直接反应,对接触的事物能作出词的反映
婴儿期
(1~3岁)
一身体发育
身体发育速度比乳儿期有所降低,婴儿骨骼还在继续骨化的过程中,仍具有弹性大易弯曲变形的特点。内脏器官有了一定的发展。3岁时,心率为100次每分钟。
婴儿时期,内抑制弱于外抑制。且抑制过程远远多于兴奋过程,兴奋和抑制的不平衡性造成婴儿活动的高度不稳定性。
3.两种信号系统的发展
第一信号系统——以现实事物作为条件刺激物而形成的暂时神经联系系统,在人生的第一年发展起来
第二信号系统——一词作为条件刺激而而形成的暂时神经联系系统,是人类所独有的。其存在能使人脑的反应机能达到最高水平,使人的心理以抽象概括性和自觉能动性在本质上区别于动物
第二信号系统逐渐发展起来,逐步占领主要地位
少年期
,大约11、12岁~14、15岁
少年期又称青春期
性器官发育,第二性征出现。早熟/晚熟
生长的高峰期
动作的发展
乳儿期
动作的发展
各种动作是儿童活动发展的直接前提,从心理发面看,活动是由动作组成的,动作本身并不是心理的,但动作和心理发展有密切关系,心里的发展离不开人的活动,人的活动又是在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的支配下通过动作来完成的。动作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脑皮层神经活动的发展。因此我们把动作作为测定幼儿心理发展水平的一项指标
言语的发展
乳儿期
言语的发生
乳儿最初的哭是能够独立呼吸的标志
5个月左右进入呀呀学语阶段,9个月达到高峰
婴儿期
言语的发展
一单词句1~1.5岁
特点:1.单个字或单音的重复2.一词多义3.以音代物4.以词代句
二双词句1.5~2岁(电报句阶段)
语言发展的两个加速期:19~20个月出现词汇激增的现象
2岁左右出现了一次“双词句爆炸”现象
1.动作与感知觉发展
动作与运动知觉的发展——1~5岁儿童在视觉的连续移动情境下个体自我动作感知倾向于使用姿势调整,同时也能感受到自我的动作调整
动作与深度知觉的发展——有爬行经验的婴儿与没有爬行经验的婴儿对视崖实验的反映不一样,说明婴儿能意识到视崖的高度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
2.动作与空间认知能力的发展
动作与早期空间定向能力的发展——婴儿在6个月时,对客体的编码是以自己的身体为参照的,即以自我为中心编码系统
儿童两种信号系统的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具体刺激~直接反应七八个月以前
第二阶段:词的刺激~直接反应8个月以后
第三阶段:具体刺激~词的反映1~1.5岁
第四阶段:词的刺激~词的反映1.5岁以后儿童逐渐开始学会与人用词进行交流。第二信号系统开始真正的发展起来
幼儿期
(3~6岁)
脑结构的发展
1.脑重继续增加,基本接近成人水平
c.满足婴幼儿支配、表现自己和获得成功的需要
d.满足婴幼儿渴望快快长大、参加成人活动的需要
2.游戏最适合幼儿的心理特点
a.游戏最适合幼儿的心理发展水平
b.幼儿的动作、言语的发展水平也保证了游戏活动的进行
3.游戏是幼儿的一种特殊形式的实践活动
游戏是儿童认识客观世界的途径,是一种积极的社会活动。游戏也是社会现实的反应。
三儿童的言语发展与认知发展有密切关系
儿童的语言理解总是先于语言生成的。这是由于儿童说出的语言是以儿童对语言的实际意义及运用语言的环境、场合及发音方法的理解作为前提的。
四儿童气质特点
儿童的气质特点也会影响其语言的发展。一般来讲外向的自信的善于交际的儿童通过对周围人言行的观察和模仿较多,言语的发展水平较好;而内向的自信心不足的胆小害羞的儿童言语发展稍晚
班杜拉——模仿论
强调先天因素的理论:乔姆斯基——内存论
先天后天相互作用的理论:认知相互作用的理论(皮亚杰,斯洛宾),社会相互作用的理论
影响儿童言语获得的因素
一儿童言语发展的生物学基础
脑的发育和脑功能的完善正常,视听器官正常
二语言环境是儿童言语获得的必要条件
语言环境使遗传和生理成熟提供的语言发展的可能性转变为现实性。没有语言环境,即使正常的人也不能具有语言,狼孩的故事说明了这一点
婴儿身体各部分的初步发展,保证了他们从事一些最基本的活动。
二神经系统的发展
1.脑重继续增加,相当于成人的2/3
婴儿神经系统的发展主要表现在皮质抑制机能的发展
2 .内抑制——条件性抑制,在后天的条件下逐渐形成
外抑制——当机体进行某项活动,周围出现异常可怕的声音时,总会情不自禁的怔一下,停止正在进行的活动,这种现象就是外抑制。即现时活动以外的新异刺激所引起的抑制过程就是外抑制,是非条件性抑制
游戏对幼儿心理发展的作用
1.游戏在幼儿认知活动发展中的作用——通过游戏,幼儿可以更广泛地认识客观世界,丰富知识经验,还可以促进智力的发展
2.游戏在幼儿情感中的作用——游戏对儿童的心理健康具有积极意义,角色游戏可以发展积极的情绪情感,对儿童道德感的发展有促进作用
3.游戏在幼儿意志品质发展中的作用——由于游戏对儿童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因此儿童在游戏情境中更能克服困难,完成角色所要完成的任务
新生儿的条件反射的特点形成速度慢,形成之后不稳定,不易分化
乳儿期
(出生1个月到1周岁)
一.生理的发展
身体的发展
身体生长的第一个高峰期,身高和体重成倍增长,身体各部分的比例迅速发生变化,骨骼开始骨化
二.神经系统的发展
1.神经系统结构的发展脑发育很快,比出生时增加一倍神经纤维的髓鞘化,脑内部结构发育的重要标志
生理的发展
新生儿
(出生到1个月)
一.生理发展的特征
1.身体特点头大,身长,四肢短,皮肤呈红色,骨骼非常软弱,内脏器官也没有发育成熟,呼吸微弱,心跳很快,,消化与体能调节不完善
2.神经系统的特点功能不完善,脑细胞体积小,神经纤维的长度和分支也不发达,神经纤维还未髓鞘化,忍受性差,睡眠多,神经系统的调节能力很差,动作混乱,没有秩序,呼吸,心跳,胃肠活动不规则,无条件反射
生理的发展新生儿出生身体特点头大身长四肢短皮肤呈红色骨骼非常软弱内脏器官也没有发育成熟呼吸微弱心跳很快消化与体能调节不完善神经系统的特点功能不完善脑细胞体积小神经纤维的长度和分支也不发达神经纤维还未髓鞘化忍受性差睡眠多神经系统的调节能力很差动作混乱没有秩序呼吸心跳胃肠活动不规则无条件反射新生儿的无条件反射觅食反射包括觅食吸吮吞咽反射无条件防御反射眨眼反射无条件定向反射其他反射如抓握反射达尔文反射巴槟斯基反射惊跳反射摩罗反射强直的颈反射行走反射条件反射的出现新生儿在出生几天就能形成一些较复杂的人工条件反射儿童形成条件反射的速度岁年龄的增长而加快新生儿的条件反射的特点形成速度慢形成之后不稳定不易分化乳儿期出生生理的发展身体的发展身体生长的第一个高峰期身高和体重成倍增长身体各部分的比例迅速发生变化骨骼开始骨化神经系统结构的发展脑发育很快比出生时增加一倍神经纤维的髓鞘化脑内部结构发育的重要标志神经系统机能的发展1皮肤兴奋机能增强睡眠时间逐渐减少2014个小时2皮质抑制机能开始发展无条件抑制与生俱来产生在低级中枢条件抑制出生后形成只能产生于大脑皮层个月以后乳儿能对大人的言语发生直接反应对接触的事物能作出词的反映婴儿期身体发育身体发育速度比乳儿期有所降低婴儿骨骼还在继续骨化的过程中仍具有弹性大易弯曲变形的特点
从简单句发展到复合句
从陈述句发展到多种形式的句子(幼儿期陈述句仍然是基本的句型),从无修饰句到修饰局(3~3.5岁是复杂修饰句增长最快的年龄)
4.言语表达能力的发展
从情境性言语过度到连贯性言语
从对话言语发展到独白言语
5.内部言语的产生——自言自语
儿童期
童年期儿童言语的发展
口语水平:
1.对话言语占主要,独白言语刚刚开始发展
幼儿期
幼儿语言的发展
1.语音的发展
3~4岁为语音发展的飞跃期,幼儿对韵母的发音交易掌握,社会环境、家庭教育对幼儿语言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2.词汇的发展
词汇量迅速增加3~6、7岁是人一生中词汇量增加最快的时期。
词类范围不断扩大名词在幼儿词汇总量中占一半左右,而数量词是增长最快的词
语义逐渐加深
3.句子的发展
写作——准备阶段,过渡阶段,独立写作阶段
注意:7~10岁儿童可持续集中注意20分钟左右,10~12岁儿童可以25分钟,12岁以上可30分钟,高年级学生可40分钟
元思维:儿童能意识到自己的思维过程
分化抑制——只对条件刺激物加以强化,经过若干次后,只有条件刺激物才能引起条件性反应,近似刺激物引起的反应受到的抑制
2.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协调发展,但仍以第一信号系统为主
童年期
6、7岁~11、12岁
生理发展:若以&波的频率作为成熟的标志,则13岁儿童的脑已经基本成熟。若以“重脉搏”与“复脉搏”的呈现为闹成熟的指标,则13~14岁儿童的脑也基本成熟。
2.对话言语到独白言语的过渡期
3.口头表达能力完善的阶段
培养儿童的口语水平
1.训练小学生说完整话
2.加强朗读训练,正确,流利,有感情
3.加强口头造句
书面言语的发展
识字特点:
1.识字发展不平衡,两极分化比较严重
2.无师可自通
3.识字后出现回生
阅读——阅读理解是儿童阅读能力的主要标志,阅读的基本方式是朗读和默读
三完整句2~3岁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
特点:1.能说出完整的简单句,并出现复合句
2.词汇量迅速增加3岁时,能掌握1000个左右的词,已经掌握了最基本的词汇、词类和基本句型
婴儿言语的共性问题:发音不清,词的外延不准确,概括性差,语法常常发生错误
言语的获得理论
强调后天的学习理论:斯金纳——强化论:刺激——反应——强化的过程
6.6~7个月的乳儿左右手的中心屏障消失,能做到双手配合
7.10个月能进一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玩弄物体
8.一岁,两手进一步灵活了
全身动作发展的意义
婴儿期
动作的发展
一行走动作的发展
1岁左右开始练习独立行走,但不平衡
1.5岁左右能协调的独立行走
独自双脚跳好30.5个月
二运用物体动作的发展
三动作与认知、社会性发展
动作与延迟搜寻能力的发展——9~12个月的婴儿的空间搜寻能力发展水平有随着爬行经验增多而提高的趋势
3.动作与不同水平共同注意能力的发展
9个月是婴儿共同注意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婴儿开始形成精确定位的空间定位系统,共同注意时,倾向于对他人注视点进行确认
4.动作与母婴依恋
婴儿能够爬行和行走后,对母亲微笑及注视的频率比他们不自主移位时多,婴儿爬行经验与依恋有内在联系,二者并非线性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