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研究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意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调查研究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意义
王红艳
(河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郑州 450002)
[摘 要]调查研究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和方法,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具体化正是以调查研究为中介来实现的。

探讨调查研究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作用,对我们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促进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调查研究;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528(2010)01-0018-04
调查研究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批判地继承人类两千年优秀文化成果,对社会、特别是工人运动进行系统、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的。

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是以调查研究为中介来实现的,调查研究在实现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起着桥梁作用。

今天,我们正处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党面临严峻的考验,深入探讨调查研究这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对于科学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产生和发展,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的精神,弘扬马克思主义优良学风,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重要的意义。

一、调查研究是实现和推进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方法
所谓调查研究,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根据一定的目标要求,深入实际,了解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进行分析与综合等逻辑加工,找出事物内部固有的本质及其运动规律的过程。

调查研究作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指导方法,具体包括两个环节:一是调查,即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对客观事物进行考查、查核,了解客观事物各方面的情况,搜集丰富的合乎实际的材料;二是研究,即对收集来的资料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1](P291)的逻辑思维加工,透过复杂的表面现象,认识本质,找出事物的规律,形成科学理论去指导实践。

调查与研究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其中调查是研究的前提,没有调查就无从研究;研究是调查的升华与深化,没有研究的结论,调查就失去了意义。

在实际调查研究工作中,二者虽大体有先后,但又不能截然分开,调查时,不仅需要对材料作初步鉴别,还需要对材料进行粗加工,以初步形成概念;研究时,也需要进行再调查,补充、鉴别、完善材料。

调查之中有研究,研究之中有调查,二者是一个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的有机统一体。

这个过程大体相当于马克思讲的政治经济学研究方法中的研究方法。

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来看,调查研究是一种认识与实践相统一的特殊实践活动,运用调查研究的根本目的,就是要通过对特定对象历史的、现实联系的全面了解和深刻认识,使主观符合客观实际,从而达到正确地改造客观世界,得到符合实践主体价值要求的变化。

它既区别于纯粹的认识活动,具有实践指向性;又区别于盲目的实践活动,具有理论导向性。

认识与实践相统一,是调查研究的显著特征。

同时,调查研究又是分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析与综合的统一过程。

在调查研究中,既要重视对调查对象特殊性因素的把握与分析,又要重视对调查对象运动变化的一般规律的总结和概括。

因此,要坚持分析和综合相结合,对二者加以辩证的综合的运用。

调查研究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途径。

为了了解社会生活的真实情况,探索社会发展的本质和规律,进而寻求改造社会的方法,必须进行调查研究。

这是因为,我们党对社会的改造是在科学理论指导下进行的。

众所周知,科学理论是对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而对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正确认识又是以调查研究为中介的,所以建立科学理论需要调查研究。

毛泽东清楚地阐明了这一点。

他指出:“马克思在实际斗争中进行了详细的调查研究,概括了各种东西,得到的结论又拿到实际斗争中去加以证明,这样的工作就叫做理论工作。

”[2](P817)他又说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也需要“时时了解社会情况,时时进行实际调查。

”[3](P8)只有这样,才能使政策符合实际情况和客观发展规律,解决具体问题。

同时也使理论在实践中受到检验,避免正确的方针政策在贯彻执行过程中出现偏差。

即是出现了偏差,也可以根据实践的变化得到及时调整。

所有这些都离不开调查研究。

列宁说:“理论由实践赋予活力,由实践来修正,由实践来检验。

”[4](P381)问题在于,理论和实践之间一定要有调查研究这个环节。

二、调查研究才能把握实现和推进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国情基础
实现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仅需要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把握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理论前提,而且还需要通过调查研究,弄清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实践基础,即中国的基本国情。

基本国情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立足点。

因为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普遍真理,是一般性的指导原则,它只有寓于特殊性中才能得到体现,发挥作用,所以它必然要求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另一方面这也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的客观需要。

因为要取得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胜利,历史和现实都证明,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

只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才能使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得到解决。

以上两个方面都决定,一定要认真地研究中国的实际,如此才可能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实现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伟大力量,就在于它是和各个国家具体的革命实践相联系的。

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就是要学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的环境。

……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

”[5](P534)毛泽东还说,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矢”去射中国革命的“的”。

然而,要了解中国的基本国情,认识中国社会的基本状况,只有通过调查研究。

除此之外,别无他途。

首先,中国国情的复杂性决定了我们必须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

中国的国情是复杂的,了解中国的具体实际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我们进行艰苦的调查研究。

因为中国社会发展变化的规律往往隐藏在大量的社会现象之中,有时甚至被假象掩盖着,使我们不易发现它,不易把它揭示出来。

只有在科学理论指导下,深入实践、深入群众进行系统的、周密的调查研究,掌握反映本质的大量感性材料,经过科学的抽象,才能透过现象找到反映中国基本国情的特点和隐含在大量现象背后的运动规律。

离开了调查研究,就不可能得到需要加工的感性材料,当然也得不到对基本国情的正确认识。

其次,中国国情内容的广泛性决定了我们必须进行系统全面的调查研究。

中国具体实际内容广,大到宏观,小到微观;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到军事、外交;从历史实际到现实的影响,从世情到国内影响;从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到社会生产方式;从物质性客体到精神性客体等,涉及多个领域,多个方面,多种因素,这种情况不仅要求我们开展调查研究,而且要求进行系统全面的调查研究。

其三,中国国情的具体性和变动性决定了我们必须进行不断的调查研究。

真理总是具体的,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不具体把握客观认识对象,就无法认识真理。

中国的基本国情或说具体实际总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世界的变化、中国实践的发展和社会进步而不断变化发展的。

同时中国的基本国情或说具体实际,受中国社会内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基本矛盾运动的性质和规律的支配,不仅是不断变化的,而且在社会发展的各个具体时期,其主要矛盾具有特殊性。

如在民主革命时期社会的主要矛盾表现为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在社会主义时期表现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矛盾的性质不同,解决矛盾的方式方法也不同。

民主革命时期彻底解决矛盾的方法是革命,社会主义时期解决矛盾的主要方法是通过改革开放,完善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大力发展生产力。

而要把握各个时期社会的主要矛盾及其解决方法,树立动态的国情观,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坚持长期不懈的周密的调查研究。

所以调查研究是把握实现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国情基础。

三、调查研究是推进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
毛泽东曾指出,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

在这个意义上说,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形成是调查研究的产物。

没有调查研究不可能产生科学理论。

同样,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成之后,没有调查研究也不能进行理论创新。

这不仅是因为大道理管小道理,不具备理论形成的条件自然也不具备理论创新的条件,而且不进行调查研究,理论创新的一系列的条件都不可能得到满足。

如有学者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包括五个环节或五个层次,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包括方法)的中国民族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马克思主义实践化、实践形态的经验化、经验形态的理论化。

实现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求解决十个带规律性问题:1.牢牢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实现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前提。

2.掌握中国的具体国情是实现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础。

3.调查研究是实现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基础的环节。

4.群众性的历史创造活动是实现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动力和源泉。

5.制定正确的政策和策略是实现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条件。

6.吸收优秀的文化成果是实现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因素。

7.善于总结是实现和推进实践经验向科学理论转化的正确途径。

8.不断排除错误思潮的干扰是实现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保证。

9.理论创新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形式。

10.加强共产党的自身建设是实现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

[6]这些环节和带规律性问题,有的明确指出了调查研究的重要性,有的包含着调查研究这一前提。

不调查研究既不能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要求的各个环节,也不能解决实现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求解决的带规律性问题。

这都表明,没有调查研究,就决不能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

我们党是一贯坚持并善于理论创新的党,党的几代领导人都是理论创新的楷模。

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人中最早认识到必须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杰出代表,他在中国共产党内大力倡导调查研究。

在革命和建设的各个时期,他都身体力行,深入实际,进行深入而系统的调查研究,把调查研究看作实现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基本环节。

早在土地革命时期,他在戎马倥偬,硝烟弥漫的战争环境中,一面行军、指挥打仗,一面坚持调查研究工作。

他在井岗山和中央苏区,先后进行过寻乌调查、兴国调查、长冈乡调查和才溪乡调查等一系列社会调查活动。

在寻乌调查的同时,他写了《反对本本主义》(原名《调查工作》)一文,响亮提出“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

[1](P109)针对当时盛行的“本本主义”。

(即教条主义)的思想倾向,尖锐地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

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

怎样纠正这种本本主义?只有向实际情况作调查。

”[1](P111-112)在这里,他强调既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又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当教条,我们需要的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具体实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际相结合。

他认为这是克服主观唯心主义指导的唯一途径。

在新中国成立以后,他在提出实行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时,就指出调查研究、总结经验是实行第二次结合的正确方法。

他还提出了“调查研究年”的要求。

我们党正是沿着这条理论道路前进,才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毛泽东思想体系,并使之得到发展、完善。

20世纪70年代以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继承和发扬了党的调查研究的优良传统,深入地开展调查研究,深刻把握了国情、世情,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大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

邓小平理论从初步形成,到1987年党的十三大全面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形成轮廓,再到1992年邓小平南巡考察和党的十四大,邓小平理论走向成熟、形成体系,是伴随调查研究的过程完成的。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邓小平的调查研究思想,在新的历史时期,阐述了调查研究的极端重要性,把调查研究看作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走中国特色的革命和建设道路的前提和依据,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为主题,围绕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个基本问题,通过长期而广泛的调查研究和深入思考,创造性地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伟大创新,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进程。

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届领导集体,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国际国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的变化形势下,面对我国各种复杂的新情况、新问题,面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新任务、新要求,继承我党调查研究的优良传统,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强调调查研究是我们的谋事之基、成事之道,各级领导干部要求真务实,带头进行调查研究,准确把握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阶段性特征,适时地创造性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丰富和发展,进而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调查研究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方法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桥梁和纽带。

在当前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

现在我们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党面临执政、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和外部环境的考验,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为了努力确保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要求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出了四个“大兴”:“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大兴艰苦奋斗之风,大兴批评与自我批评之风”。

[7]这四个“大兴”关系党的形象,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的成败,关系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命运,而调查研究则是贯穿四个“大兴”中的一条基本的工作路线和工作方法。

要保证四个“大兴”的实现,进而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必须根据时代的要求,坚定不移地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并把调查研究提高到新的水平。

参考文献:
[1] 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 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 毛泽东农村调查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4] 列宁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 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6] 梅荣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个基本问题[J].毛泽东
思想邓小平理论研究,2008,(5).
[7]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
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09-09-28(1).
责任编辑:郑 端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