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大同市矿区2016-2017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择
1. “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插柳”采取的方法是()
A. 嫁接
B. 组织培养
C. 扦插
D. 压条
【答案】C
【解析】扦插一般是指把植物的茎进行切断,经过处理之后,插在土壤中,然后每一段枝条都可以生根发芽,长出一个新的植株。
柳树、杨树等植物适合用茎进行扦插繁殖。
诗句中的“插柳”是扦插。
2. 孔雀开屏属于哪类繁殖行为()
A. 求偶行为
B. 筑巢行为
C. 产卵行为
D. 交配行为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繁殖行为:与动物繁殖有关的行为。
如占巢、求偶、交配、孵卵、哺育等一系列行为。
孔雀开屏是雄孔雀为了吸引雌孔雀,是雌性两性的识别,属于繁殖行为中的求偶行为。
故B、C、D错误, A 正确,故选A。
考点:繁殖行为
3. 关于青蛙的生殖和发育过程,下列不正确的是()
A. 青蛙为变态发育
B. 发育是从受精卵开始的
C. 青蛙是体外受精
D. 青蛙一生都必须生活在水中
【答案】D
【解析】青蛙由幼体到成体的发育过程经过受精卵→幼体(蝌蚪)→幼蛙→成蛙,所以属于变态发育,A正确;
青蛙由幼体到成体的发育过程经过受精卵→幼体(蝌蚪)→幼蛙→成蛙,所以发育是从受精卵开始的,B正确;
在繁殖季节,雄蛙经过抱对,分别把精子和卵细胞排放到水中,精子和卵细胞在水中结合,形成受精卵,这属于体外受精、卵生,C正确;
幼体必须生活在水中,像一条小鱼,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陆地上,又能生活在水中,用肺呼吸,兼用皮肤辅助呼吸,因此蝌蚪用鳃呼吸而成蛙用肺呼吸,D错误。
4. 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根本区别是()
A. 产生后代经历时间的长短
B. 产生的后代性状是否优良
C. 能否形成种子
D. 有无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
【答案】D
【解析】无性生殖是不经生殖细胞的两两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方式。
从本质上讲,是由体细胞进行的繁殖就是无性生殖。
而有性生殖是由亲本产生的有性生殖细胞,经过两性生殖细胞(例如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成为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为新的个体的生殖方式。
可见无性生殖与有性生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
5. 下列生殖现象属于有性生殖的是()
A. 椒草用叶繁殖
B. 萌发的种子
C. 竹用地下茎繁殖
D. 组织培养
【答案】B
【解析】椒草用叶生殖、竹用地下茎生殖、组织培养,都没有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因此都属于无性生殖;
种子的胚是由受精卵发育形成的,因此萌发的种子属于有性生殖;
所以,属于有性生殖的是萌发的种子。
6. 下列细胞中染色体成单存在的是()
A. 肌肉细胞
B. 上皮细胞
C. 神经细胞
D. 精子
【答案】D
【解析】肌肉细胞、上皮细胞、神经细胞中染色体都成对存在,不成单,ABC错误;
精子是生殖细胞,染色体成单存在,D正确。
点睛: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成单、体细胞,受精卵中的染色体都成对。
7. 对基因有显隐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
B. 显性基因对隐性基因起掩盖作用
C. 成对基因Aa存在时只表现显性性状
D. 只有表现不出来的性状才是隐性性状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当控制生物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隐性基因,显示隐性性状。
因此隐性性状在控制它的一对基因都是隐性时是能够表现出来的,不是只有表现不出来的性状才是隐性性状。
考点:基因的显性和隐性以及它们与性状表现之间的关系。
8. 下列各对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 豌豆的黄粒和圆粒
B. 玉米的高茎和豌豆的矮茎
C. 人的单眼皮和双眼皮
D. 狗的长毛和卷毛
【答案】C
【解析】豌豆种子的黄粒和圆粒符合“同种生物”,但不符合“同一性状”,不属于相对性状,A错误;
玉米的高茎和豌豆的矮茎符合“同一性状”,但不符合“同种生物”,不属于相对性状,B错误;
人的单眼皮和双眼皮符合“同种生物”和“同一性状”,属于相对性状,C正确;
狗的长毛和卷毛符合“同种生物”,但不符合“同一性状”,不属于相对性状,D错误。
点睛:判断生物的性状是否属于相对性状,需要扣住关键词“同种生物”和“同一性状”答题。
9. 控制生物性状的最小单位叫()
A. 基因
B. 细胞
C. 细胞核
D. 染色体
【答案】A
【解析】染色体是遗传物质DNA的主要载体,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DNA主要存在于染色体上,少量分布在细胞质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中。
DNA可以分成许多小段,其中每一份就称为一个基因,所以基因是DNA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基因控制性状。
10. 下列关于生物生殖和发育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鸟卵的结构中,卵黄将来发育成雏鸟
B. 用嫁接或扦插的方法繁殖可保持果树的优良性状
C. 雌雄蛙抱对进行体内受精
D. 蝴蝶的发育不经过蛹期
【答案】B
【解析】鸟卵的结构中,胚盘将来发育成雏鸟,卵黄为其发育提供营养物质,A不符合题意;
嫁接或扦插的方法属于无性繁殖,后代不会发生变异,可保持果树的优良性状,B符合题意;
雌雄蛙抱对后,将精子和卵子产在水中,体外受精,幼体在水中发育,C不符合题意;
家蚕、蜜蜂、蝴蝶的发育都属于完全变态发育,要经历卵→幼虫→蛹→成虫4个时期,D不符合题意。
11. 玉米有时会出现白化苗,这种现象属于( )
A. 有利、不遗传的变异
B. 不利、不遗传的变异
C. 有利、可遗传的变异
D. 不利、可遗传的变异
【答案】D
【解析】分析:
此题考查的是变异的类型,可以从变异的概念和原因方面来切入.
解答:
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变异是指子代与亲代之间的差异,子代个体之间的差异.按照变异对生物是否有利分为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有利变异对生物生存是有利的,不利变异对生物生存是不利的.按照变异的原因可以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由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是不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白化苗的体内不含叶绿素,无法进行光合作用,不能制造有机物,不易存活,所以属于不利变异,白化这一性状是由隐性基因控制的,所以属于可遗传变异.因此玉米有时会出现白化苗,这种现象属于不利、可遗传的变异.
故选D.
考点:生物的变异。
12. 下列有关人类基因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B. 基因都是成对存在的
C. 一对基因中,可能都是隐性的
D. 一对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
【答案】B
【解析】基因是DNA分子上的一个具有特定遗传效应的片段,A正确;
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分别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在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中,成对的染色体分开,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中,基因也随着染色体的分离而进入不同的生殖细胞中。
因此,基因在生殖细胞中也是成单存在的,B错误;
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而成对的基因往往有显性和隐性之分,当控制生物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基因时,显示显性性状;当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显示显性基因控制的显性性状;当控制生物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隐性基因,显示隐性性状。
因此一对基因中,可能都是隐性的。
也可能都是显性的,或者一个显性一个隐性,C正确;
子代体细胞中的一对基因一个来自精子、一个来自卵细胞,精子是由父亲产生,卵细胞是由母亲产生,所以一对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D正确。
13. 当一对基因中,一个是显性基因,一个是隐性基因时,生物表现出()
A. 显性性状
B. 中间性状
C. 隐性性状
D. 无规律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当一对基因中,一个是显性基因,一个是隐性基因时,生物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显性性状。
故选A。
考点:基因的显性和隐性以及它们与性状表现之间的关系。
14. 原始大气中不含有
A. 氧气
B. 氨
C. 甲烷
D. 水蒸气
【答案】A
【解析】地质学家研究表明,地球大约是在46亿年以前形成的,那时候地球的温度很高,地面上的环境与现在的完全不同:天空中或赤日炎炎,或电闪雷鸣,地面上火山喷发,熔岩横流。
从火山中喷出的气体,如水蒸气、氢气、氨、甲烷、二氧化碳等构成了原始的大气层,还有一部分硫化氢和氰化氢,虽有少量的水蒸气受到强烈的紫外线的作用,分解为氢和氧,但是氢由于太轻而浮到大气层的最高处,大部分逐渐消失在宇宙空间,而氧气很快与地面上的一些物质结合为氧化物,因此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
15. 一对夫妇生育了一个女孩,如果他们再生育一个孩子,为男孩的可能性是()
A. 25%
B. 50%
C. 75%
D. 100%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人的性别遗传过程如图:
从性别遗传图解看出,生男生女的机会均等,各是50%.因此“一对夫妇已生育一个女孩”,再生一个孩子是男孩的可能性是50%。
考点:人的性别遗传。
16. 禁止近亲结婚的主要原因是
A. 血亲关系近,子女易患遗传病
B. 血亲关系近,子女易患传染病
C. 血亲关系远,子女易患遗传病
D. 血亲关系远,子女易患传染病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近亲是指的是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我国婚姻法已明确规定,禁止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结婚,原因是近亲带有相同隐性遗传致病基因的可能性较大,近亲结婚所生的孩
子患有遗传病的可能性较大,如近亲结婚时所生的子女中,单基因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比非近亲结婚要高出7.8~62.5倍,先天畸形及死产的机率比一般群体要高3~4倍,孩子智力下降,并患有许多先天性疾病如先天愚型,其危害十分显著,我们要根据我国政府颁布的“婚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做好婚前检查工作,把优生工作做到婚前孕前。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禁止近亲结婚。
点评:此题为基础题,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知近亲结婚的危害。
17. 已知双眼皮和单眼皮是一对相对性状,其中双眼皮是显性性状,用D表示,单眼皮是隐性性状,用d
表示。
有一对夫妇均为单眼皮,那么,他们生出基因型为DD子女的概率是()
A. 100%
B. 50%
C. 25%
D. 0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夫妇双方都是单眼皮,其控制眼皮的基因组成都是dd,其子女的控制眼皮的基因来自于父母双方,因此其子女的控制眼皮的基因组成也都是dd,性状表现是单眼皮;因此这对夫妇不可能生出双眼皮的孩子。
考点:基因的显性和隐性以及它们与性状表现之间的关系。
18.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说明生物具有()性
A. 变异
B. 遗传
C. 性状
D. 基因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生物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叫做性状,生物的性状传给后代的现象叫遗传;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叫变异.
解:生物的生殖是指每种生物都有能产生自己的后代的能力;发育是指生命现象的发展,是一个有机体从其生命开始到成熟的变化,是生物有机体的自我构建和自我组织的过程;“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说明了生物的亲子代之间在性状上的相似性,是生物的遗传现象.
故选:B
考点: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生物的特征.
19. 鸟卵中能发育成雏鸟的是
A. 卵黄
B. 胚盘
C. 卵白
D. 气室
【答案】B
【解析】胚盘中含有细胞核,内有遗传物质,是由受精卵分裂形成的,是进行胚胎发育的部位,将来发育成雏鸟。
20. 女性产生的卵细胞中性染色体为()
A. 一对XX染色体
B. 一对XY染色体
C. 只有一条X染色体
D. 只有一条Y染色体
【答案】C
【解析】在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中,成对的染色体分开,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中;女性的体细胞内的染色体组成是22对常染色体+一对性染色体XX,因此女性产生的卵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成是22条常染色体+X性染色体,即女性产生的卵细胞中含有的性染色体是X。
二、填空题
21. 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形成__________,再由其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属于有性生殖。
【答案】受精卵
【解析】有性生殖是指: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
无性生殖是指: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由母体直接发育成新个体。
点睛: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受精卵的形成。
22. 鸡卵的主要营养部分是_______,供胚胎发育需要,又有卵壳、卵壳膜的_______作用。
这有利于鸟类在陆地上繁殖后代。
【答案】 (1). 卵黄 (2). 保护
【解析】鸟卵中的大多数蛋白质都集中在蛋黄部分,其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
卵壳起保护作用;内层卵壳膜和外层卵壳膜起保护作用。
这有利于鸟类在陆地上繁殖后代。
23. 遗传是指亲子间的 ___________,变异是指亲子间及子代个体间的___________
【答案】 (1). 相似性 (2). 差异
【解析】试题分析: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变异是指子代和亲代个体间的差异性,如一猪生九子,连母十个样。
考点: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
24. 染色体主要是由________分子和蛋白质分子构成的,而且每一种生物细胞内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都是_________的。
【答案】 (1). DNA (2). 一定
【解析】染色体是由蛋白质和DNA两种物质组成,DNN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它的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
一条染色体上包含一个DNA分子。
一个DNA分子上包含有多个基因,基因是DNA上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片
段。
生物的各种性状都是分别由这些不同的基因控制的。
一条染色体上携带着许多基因。
每一种生物细胞内的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都是一定的。
点睛: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
25. 人的体细胞中共有_______对染色体,其中性染色体有______对。
【答案】 (1). 23 (2). 1
【解析】人的体细胞内的23对染色体,有一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有关,叫做性染色体;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
26. 米勒实验表明,原始地球上尽管不能形成生命,但能产生构成生物体的___________
【答案】有机物
【解析】米勒的实验装置如下图:
生命起源的学说有很多,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
化学起源说将生命的起源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的阶段;第二个阶段,从有机小分子物质生成生物大分子物质;第三个阶段,从生物大分子物质组成多分子体系;第四个阶段,有机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
米勒通过实验验证了化学起源学说的第一阶段。
米勒的实验如图,将水注入左下方的烧瓶内,先将玻璃仪器中的空气抽去。
然后打开左方的活塞,泵入甲烷、氨和氢气的混合气体(模拟原始大气)。
再将烧瓶内的水煮沸,使水蒸汽和混合气体同在密闭的玻璃管道内不断循环,并在另一容量为5升的大烧瓶中,经受火花放电(模拟雷鸣闪电)一周,最后生成的有机物,经过冷却后,积聚在仪器底部的溶液(模拟原始大气中生成的有机物被雨水冲淋到原始海洋中)。
此实验结果共生成20种有机物.其中11种氨基酸中有4种(即甘氨酸、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是
生物的蛋白质所含有的。
米勒的实验试图向人们证实,生命起源的第一步,即从无机物形成有机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
三、判断题
27. 生物的变异与遗传物质和环境有关。
(________)
【答案】对
【解析】按照变异对生物是否有利分为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
有利变异对生物生存是有利的,不利变异对生物生存是不利的。
按照变异的原因可以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
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由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是不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
因此引起变异的原因,首先决定于遗传物质基础的不同,其次与环境也有关系。
28. 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
(_________)
【答案】对
【解析】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分别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在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中,成对的染色体分开,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中,基因也随着染色体的分离而进入不同的生殖细胞中。
生物体的各种性状都是由基因控制的,性状的遗传实质上是亲代通过生殖细胞把基因传递给了子代,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精子与卵细胞就是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桥梁。
点睛:亲代传递给子代的是控制性状的基因,而不是性状本身。
29. 男性每个体细胞应含有的染色体数为22对+XX 。
(_________)
【答案】错
【解析】男女体细胞中都有23对染色体,有22对染色体的形态、大小男女的基本相同,称为常染色体;其中有一对染色体在形态、大小上存在着明显差异,这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决定有关,称为性染色体;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因此男性体细胞染色体组成可表示为22对+XY。
30. 生男生女主要是由女方决定的。
(_________)
【答案】错
【解析】人的性别遗传过程如图:
从性别遗传图解看出,人类生男生女的机会均等各是50%即1:1,因此“在‘精子与卵细胞随机结合’的实验中,如果用黑棋子代表含Y染色体的精子,用白棋子代表含X染色体的精子和卵细胞,在随机结合次数足够多的情况下”,实验结果和实验说明的问题分别是黑白组合与白白组合比例接近1:1;生男生女的机会均等。
可见,生男生女主要决定于父亲的哪一种精子与卵细胞相融合。
31. 精子和卵细胞是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桥梁”。
(_________)
【答案】对
32. 在形成精子或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都要减少一半。
(_______)
【答案】对
【解析】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成对存在的,在形成精子和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成对的染色体都要分开,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
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各有一条进入精子和卵细胞。
点睛:生殖过程中成对的染色体都要分开,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是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
四、综合题
33. 下图是嫁接过程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嫁接属于______生殖(有性或无性)。
这种生殖方式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_______直接产生新个体。
属于这种生殖方式的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种嫁接方式的不同在于接穗不同,图____是用枝条做接穗,图____是用芽做接穗。
(3)这一技术成活的关键是:接穗和砧木必须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部位是(_____)
A.木质部 B.韧皮部 C.髓 D.形成层
(4)将水蜜桃的芽嫁接到油桃树上,这个芽长成枝条后结成的果实是(_____)
【答案】 (1). 无性 (2). 母体 (3). 扦插 (4). 一 (5). 二 (6). D (7). 水蜜桃
34. 下图是家蚕和蝗虫两种昆虫的发育过程。
请据图回答:
(1)属于完全变态发育的是____图昆虫,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的是____图昆虫。
蝗虫与家蚕发育过程相比没有_________期。
与甲图家蚕发育过程相似的昆虫还有_____________,与乙图蝗虫发育过程相似的昆虫还有
________________。
(4)甲图中③和④发育阶段的名称分别是______和________。
请你用数字和箭头表示甲图昆虫发育的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
(5)养蚕是为了获得蚕丝,要使蚕丝产量提高,应该设法延长家蚕发育的___________时期。
(6)昆虫发育过程中一般有蜕皮现象,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7)乙图所示的昆虫是一种农业害虫,在整个发育过程中,消灭的最佳时期是__________ (若虫或成虫)【答案】 (1). 甲 (2). 乙 (3). 蛹 (4). 蝴蝶 (5). 螳螂 (6). 蛹 (7). 幼虫(8). (9). 幼虫期 (10). 外骨骼限制生长 (11). 若虫
【解析】(1)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因此甲图属于完全变态发育;不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幼虫→成虫三个时期,因此乙图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
(2)蝗虫与家蚕发育过程相比没有蛹期。
(3)属于完全变态发育的如蝶、蚊、蝇、菜粉蝶、蜜蜂,蚕等;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的如蜻蜓、蟑螂、螳螂、蝼蛄、蟋蟀、蝗虫等。
(4)甲图中昆虫经过②卵、④幼虫、③蛹和①成虫等4个时期。
用数字和箭头表示甲图昆虫发育的过程:②→④→③→①。
(5)养蚕为了获得蚕丝,要使蚕丝产量提高,应该设法延长家蚕发育的幼虫阶段;理由是使幼虫充分发育,个体大,吐丝结茧时产丝量会大大增加。
(6)蝗虫的身体表面有坚硬的外骨骼,可以起到保护和支持内部的柔软器官、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作用;但外骨骼不能随着蝗虫身体的长大而长大,所以在蝗虫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有脱掉原来的外骨骼的现象,这就是蜕皮。
(7)在整个发育过程中,对农作物危害最严重的时期是幼虫时期。
消灭它的最佳时是三龄以前的幼虫,因为这个时期没有翅,活动范围小。
35. 人类皮肤正常是由显性基因(A)控制,白化病是由隐性基因(a)控制,根据下图遗传图解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人类肤色的正常和白化在遗传学上称为__________,后代子女中②表现出来的性状是
____________。
(2)如果父母肤色正常,而孩子表现为白化病,这种现象属于___________。
(3)父亲的基因组成是________,母亲的基因组成是_________。
(4)后代中患白化病的子女是____号,基因型是______
(5)如果母亲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46条,那么,她为后代子女提供了________条染色体,是通过________ 传给后代的。
(6)若这对夫妇第一胎生了一个正常的男孩,该夫妇再生育第二胎患白化病的男孩的几率为__________【答案】 (1). 相对性状 (2). 肤色正常 (3). 变异 (4). Aa (5). Aa (6). ④ (7). aa (8). 23 (9). 卵细胞 (10). 25%
【解析】(1)生物学上把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所以人类肤色的正常和白化在遗传学上称为相对性状。
因为白化基因是隐性基因,子女②的基因组成一个是显性基因,一个是隐性基因,所以性状为皮肤正常。
(2)如果父母肤色正常,而孩子表现为白化病,体现了亲子代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性,因此这种现象叫变异。
(3)(4)分析图示如下:
这对夫妇有一个肤色白化的子女,而其他子女的肤色正常,且基因组成是AA或Aa,则父亲、母亲的基因组成分别是Aa、Aa。
后代中患白化病的子女是④号,基因型是aa。
(4)每种生物的体细胞内都含有一定数量的结构不同的染色体,这些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如人的体细胞内含有23对染色体,在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中,成对的染色体分开,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中,即人的生殖细胞中含有23条染色体,通过受精作用形成的受精卵既含有卵细胞的染色体,又含有精子的染色体,因此受精卵内的染色体数目和体细胞一样,即如果母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46条,那么,她为后代子女提供了23条染色体,是通过卵细胞提供的。
(5)由这对基因的遗传图解可知,这对夫妇所生子女中患白化病的可能性为1/4,,生男生女的几率是均等的,即为1/2,所以该夫妇再生育第二胎患白化病的男孩的几率为1/4×1/2=1/8(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