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牛瘟的诊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2年第03期D O I :10.3969/J.I SSN.1671-6027.2022.03.061
牛瘟又称“烂肠瘟”、“胆胀瘟”等,是牛的一种急性、热性、病毒性传染病,其特征为体温升高,全身呈败血症变化、消化道黏膜发生卡他性、出血性、纤维素性坏死性炎症。

本病是世界上古老的家畜疾病之一,最早发生于亚洲,随后传到非洲和欧洲。

本病在澳大利亚、日本、巴西等国流行过。

1949年前本病在我国几乎遍及全国,1949年后由于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扑灭措施,于1956年基本上消灭了本病。

但本病目前仍流行于印度等亚洲和非洲的10多个国家和地区,20世纪80年代初期曾有一次大暴发。

因此,应引起警惕,防止本病再次传入我国。

1病原特性
本病的病原体为副黏病毒科、麻疹病毒属的牛
瘟病毒(R i nder pes t vi r us )。

病毒颗粒通常呈圆形和杆状,平均直径为120~300nm ,内部有R N A 组成的螺旋状结构,外部是由脂蛋白构成的囊膜,其上饰有放射状的短突起或钉状物。

本病毒在结构上与麻疹病毒、犬瘟热病毒、鸡新城疫病毒以及其他一些副黏病毒很相似,在电镜下难以区分;而它与麻疹和犬瘟热病毒有共同的抗原,如果将麻疹病毒或牛瘟病毒注射于犬,则有抗犬瘟热的作用。

本病毒在宿主细胞的胞浆中繁殖,可产生中和抗体、补体结合抗体和沉淀抗体。

本病毒可在牛羊等动物的肾细胞培养物中繁殖,引起细胞病变和巨细胞形成。

本病毒对理化因素的抵抗力不强。

干燥易使病毒失去活力,病牛皮经日光暴晒48h 即可无害,但在盐腌和低温下则相当稳定。

普通消毒药均易将病毒杀死,尤其是碱性消毒药,如1%氢氧化钠溶液在15m i n 内即可将病毒杀死。

2流行特点
本病最易感的动物是牛,但因种类不同易感性也有差异。

一般来说,牦牛易感性最大,奶牛和黄牛也易感染。

除牛以外的偶蹄动物(如山羊、绵羊、骆驼、鹿、野牛、黄羊等)也有程度不同的易感性。

病牛是本病的主要的传染源。

病毒由病牛的分泌物和排泄物排出,特别是尿液(在病畜体温升高的第2天,尿中就存有大量病毒)。

自然感染的途径多是消化道,也可经鼻腔和结膜感染。

传播的最主要方式是与病畜接触,或通过病畜的皮、肉及被污染的饲料、饮水、用具、动物以至人类而传播。

患病的妊娠母牛,可能使胎儿在子宫内感染。

此外,蚊、蝇、蜱等吸血昆虫的机械性传播也是可能的。

本病的流行无明显的季节性,在老疫区呈地方性流行,在新疫区通常呈暴发式流行,发病率和死亡率都非常高。

3临床症状
潜伏期一般不超过10d ,通常为4~6d 。

病初,
体温高达41~42℃以上,一般持续3~5d 。

病牛精神委顿,厌食,反刍迟缓以至停止,大便干而少,呼吸、脉搏增快,常有咳嗽,有时伴随意识障碍。

奶牛的产乳量明显减少。

继之,各部的黏膜出现炎性变化和程度不同的出血。

眼流泪,眼睑肿胀,结膜潮红。

眼结膜发炎,流出大量浆液性和黏液性分泌物,严重时发生化脓性眼结膜炎。

鼻镜干燥、皲裂,多覆有黄褐色痂皮。

鼻黏膜发炎,分泌物初为浆液性,渐变为黏液性和黏液脓性,有时在黏膜表面有微薄的假膜,或在红色的鼻黏膜面上散布有深红色的出血点。

口腔黏膜的变化具有特征性,初流涎增加,混有气泡甚至血丝,黏膜呈鲜红色,尤以口角、舌、齿龈、颊内面和硬腭最为明显;随后充血的黏膜面上见有水泡、糜烂和小溃疡形成;病情严重时,口腔黏膜出
浅谈牛瘟的诊治
翟雪松
(廊坊市动物卫生监督所,河北廊坊
065000)
关键词:牛瘟;流行特点;鉴别诊断;牛口蹄疫;牛巴氏杆菌病;牛恶性卡他草食动物
136
2022年第03期血,有大面积糜烂和溃疡。

舌黏膜表面最初有灰色或灰白色小点,大小如粟粒,初期坚硬,后渐变软,相互融合成大小不等的斑块;这些病变再相互融合而成片状病灶,其表面被覆灰色或灰黄色假膜,以手抹之易于脱落,留下红色易出血的表面,糜烂区边缘不整齐,进而发展为溃疡或烂斑。

当体温下降时,病牛发生腹泻,粪稀如水,异常腥臭,有时排泄物内含有条状黏膜或长达10~30cm 的管状假膜。

病情特别严重时,病牛腹泻加剧,常排出大量血样粪便,末期排粪失禁。

病牛迅速消瘦
,两眼深陷,极度脱水,卧地不起,衰竭死亡。

母牛可伴发阴道炎,孕畜常流产;有时在乳头和乳房部也见有出血和坏死灶,并由此而引起糜烂。

本病的病程一般为7~10d ,病重者甚至2~3d 即死亡;死亡率一般在50%以上。

4病理特征
剖检可见,病牛显著消瘦,严重脱水,眼球凹
陷,眼、鼻孔和唇部的附近皮肤附有浆液黏液性乃至脓性分泌物。

肛门附近及尾根部皮肤污染粪便。

直肠黏膜发红、肿胀。

口腔内流出带泡沫的液体,其中混有血液。

皮下组织淤血,胸部皮下有时见到气肿(间质性肺气肿所引起)。

体表淋巴结肿大,呈暗红色,切面多汁。

在有些病例的胸、腹腔内含有带黄色或暗褐色液体。

特征性病变见于消化道黏膜。

(1)、齿龈、颊、舌的腹面甚至硬腭和咽部,可见有灰黄色、坚硬且突起于黏膜面的粟粒状小结节或污秽色碎屑状或薄片状假膜。

剥去假膜,遗留大小不同、分界鲜明的鲜红色糜烂和溃疡。

如果糜烂处有细菌侵入,则可转变为纤维素性坏死性病变。

(2)食管的上1/3也有明显的出血、糜烂和纤维素性坏死性病变。

(3)瓣胃通常积聚大量干燥食块。

有些病例,
在瓣胃叶的黏膜上可见糜烂。

皱胃的最严重而经常的病变出现在幽门部,该部黏膜肿胀,充血和出血
,并形成局灶性黑褐色血肿,或有淡红色到暗褐色不规则的出血性条纹。

病情严重时,胃黏膜弥漫性出血,呈红色或暗红色出血性浸润;有的胃黏膜坏死,遗留大小不一的烂斑与溃疡,溃疡底部因出血而呈红色,溃疡边缘隆起。

胃壁水
肿,横切面呈胶冻样外观。

(4)小肠的病变以十二指肠的起始部和回肠的后段最显著,黏膜皱襞的顶部见有出血性条纹,偶见糜烂。

空肠含有污秽色液体,或因混合血液而变为暗褐色,或因腐败变为黄绿色,其中混有纤维素性碎片而带恶臭。

肠壁的集合淋巴小结肿胀,常常坏死而呈黑色,结痂脱落后,即形成深陷的溃疡。

大肠的损害通常比小肠严重,肠黏膜充血、出血、水肿,多被覆大量纤维素性坏死性假膜,除去假膜后可见大片的糜烂和溃疡。

直肠严重出血,肠腔内含有暗红色血液和部分血凝块。

肠系膜淋巴结显著肿胀,暗红色,呈出血性淋巴结炎。

呼吸道黏膜肿胀、充血,散发点
状或线状出血。

鼻腔和喉部黏膜常见小点状出血,伴发糜烂与溃疡,其表面覆有纤维素性假膜。

气管(尤其是上1/3)黏膜上有线状出血,糜烂较少见。

临床上出现呼吸困难者,常因支气管内积有胶样纤维素性块状物,致使通气发生障碍,而出现肺泡性和间质性肺气肿,并发不同程度的充血与出血,有时还见支气管肺炎病灶。

其他实质器官如肝脏、脾脏和肾脏等多呈现出不同程度的退行性病变。

脑膜和脑实质充血,散发小点状出血。

镜检表现为急性非化脓性脑炎变化。

母畜生殖器的黏膜常有炎症变化,尤以阴道部明显。

流产胎儿主要呈现全身败血症变化。

5诊断要点
在疫区,本病可根据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和病
理特征(特别是消化道的病变)等进行诊断。

但在非疫区,还需分离和鉴定病毒,并通过血清学反应,如中和试验、补体结合反应、琼脂扩散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进行确诊。

实践证明,血清学试验以中和试验的准确性较高。

6鉴别诊断
诊断牛瘟时应与以下几种牛病相区别。

病牛的齿龈、舌面和颊部的内面常
发生大小不一的水泡,破溃后往往呈红色、圆形烂斑,无假膜覆盖;大量流涎,呈线状,蹄部和乳房有水泡和烂斑;传播速度较牛瘟快,多为良性经过。


草食动物
137
2022年第03期口腔水泡皮给豚鼠皮内接种,在接种部位发生水泡,牛瘟则否。

常呈急性经过,有出血性败血
症变化,特别是喉部皮下有胶冻样出血性水肿,血液和内脏以细菌学方法检查时可发现两极着染的巴氏杆菌。

若将病料接种于小白鼠(对牛瘟无感受性),可短期致死。

剖检时可见其浆膜、黏膜和内脏广泛出血,皮下有明显的出血性水肿,于尸体内可分离出巴氏杆菌。

为散发,并与绵羊有密切的接触
关系。

主要病变在鼻腔、头窦,特别是弥漫性角膜炎及纤维素性虹膜炎,表现为角膜浑浊,间有溃疡,眼前房积有淡黄色浑浊的液体。

病牛舌面发生蚕豆大至核桃
大的水泡,常迅速破溃,形成烂斑,大量流泡沫样口涎,体温仅短时升高,多发生于夏季。

此外,本病
还应与黏膜病、传染性牛鼻气管炎和血孢子虫病等病相鉴别。

(1)治疗方法目前尚无有效的化学药物来治疗本病,但对一些贵重的品种牛可在病初注射抗牛瘟高免血清200~300m L ,有较好疗效。

同时还可用一些抗生素及磺胺类药物,防止继发性感染;用活性炭或饮用一些稀薄的消毒水清理和保护胃肠。

(2)预防措施预防本病必须严格贯彻执行兽医检疫措施,不从有牛瘟的国家和地区引进反刍动物。

一旦发现可疑病例时,必须迅速上报,并在确诊后,严格执行封锁、检疫、隔离、消毒及毁尸等措施。

与此同时,对疫区或临近疫区的牛,应普遍注射牛瘟疫苗(如牛瘟兔化疫苗、牛瘟山羊化兔化弱毒疫苗和牛瘟绵羊化兔化弱毒苗等)进行预防,建立被动免疫防护带。

在无上述疫苗的情况下注射麻疹疫苗,也有较好的预防效果。

作者简介:吕军(1978~),广西桂林人,本科,兽医师。

D O I :10.3969/J .I SSN.1671-6027.2022.03.062
草食动物
在育肥牛养殖过程中,为了保障育肥牛的健康发育,必须做好饲料补给、疾病防控等方面的工作。

但由于人们的养殖理念和养殖技术与养殖规模的不匹配
,导致目前育肥牛的规模化养殖出现了一些问题,不利于育肥牛的健康发育和养殖户的效益提升,养殖户应给予足够的重视,科学制定养殖规划。

1
育肥牛养殖存在的问题
育肥牛的生长需要进
食大量的饲料,以便于满足生长需求。

但当前部分
养殖户提供的饲料营养不均衡,种类单一,严重影响了育肥牛的生长速度。

部分养殖户以喂食秸秆为主,玉米、麦麸等物质的补充少之又少,无法满足育肥牛生长营养需求,由于蛋白质和许多微量元素的摄入不足,导致育肥牛生长发育迟缓,抗病力低下,降低了增重速度和延长了出栏时间,同时又增加了养殖成本,降低了牛肉鞥产品的品质。

当前我国育肥牛养殖
品种比较单一,多以黄牛为主,缺少肉牛育种规划和研发意识,严重影响了育肥牛品种的改良。

同时,
育肥牛饲养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策略

军1,彭荣勇1,唐培云1,周
剑2
(1.广西壮族自治区全州县农业农村局,广西
全州
541500;2.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畜牧站,广西
桂林541000)
摘要:随着人们对牛肉制品需求的不断加大,推动了育肥牛养殖规模的扩大。

但由于人们的养殖
观念和养殖技术未能与养殖规模相匹配,使育肥牛规模化养殖出现了一些问题,例如:饲料营养不均衡、疾病防控意识不到位等,不利于育肥牛的健康发育和养殖户的效益提升。

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当前育肥牛养殖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育肥牛的科学化养殖对策,供参考。

关键词:育肥牛;养殖现状;科学养殖策略13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