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汉字与书画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历史汉字与书画试题
1.有史家认为,凡是未经中间人手修改或省略或转写的是直接史料。

据此判断,下列各项中作为
研究中国古代早期纺织业状况的直接史料,最合适的是
A.牛郎织女的民间传说B.甲骨文中关于祭祀蚕神的内容
C.《说文解字》中关于纺织业的字D.《史记》中关于纺织业的记载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史学理论,抓住题干中直接史料得含义是“未经中间人手修改或省略或转写的是
直接史料”,甲骨文是商代文字,属于实物史料,未经中间人修改或省略或转写,故B项正确;
民间传说是一代又一代人口传下来的,不符合题干要求,故A项错误;C、D两项都属于文献记载,是后人整理的,与题干要求不符,故排除。

【考点】史学理论·史料·直接史料
2.《说文解字》释读为:“大册也。

”今人认为似手捧册置于架上。

该释读与下列记录文字信息
材料相关的是
A.甲骨B.丝帛C.竹木简D.石碑
【答案】C
【解析】这是一个象形文字,上面是串成串的竹木简,很容易选出答案,但这个题目的设问很绕,通俗的说就是这个册是用什么材料来记录文字信息的。

【考点】必修三·中国古代的科技文化·造纸术、中国古代书法艺术。

3.有学者认为:“宋元以后,中华文明开始呈现出复杂的二元性:一是商品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文化世俗化倾向;二是理学和文化专制强化以后表现出的高雅文化倾向。

”以下最符合该学者观点的是A.元曲和傩戏B.话本和小说C.汉赋和唐诗D.风俗画和文人画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元曲和傩戏、话本和小说都体现了文化的世俗性,不能
体现高雅文化得倾向,故A、B两项排除;汉赋和唐诗既不能体现文化的世俗性,也不符合理学
和文化专制强化以后表现出的高雅文化倾向,故C项排除;风俗画体现了商品经济发展所带来的
文化世俗化
倾向,文人画体现了理学和文化专制强化以后表现出的高雅文化倾向,故D项正确。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书画的发展、文学成就·元曲、小说、汉赋、唐诗、风
俗画、文人画
4.观察下列宋元时期的绘画作品,它们反映出该时期绘画领域的主要特征是
A.文人画流行B.风格多样化C.宫廷画活跃D.趋向世俗化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国古代绘画的特点。

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可判断绘画的风格。

赵佶《锦鸡图》属于宫廷花鸟画。

苏汉臣《货郎图》属于风俗画。

夏珪《溪山清远图》、倪瓒《六君子图》
属于文人画。

综上可知宋元绘画最平风格多样、流派纷呈,故B项正确。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中国古代绘画的特点
5.苏轼在欣赏王维的画作时说道:“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

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下列作品
在绘画风格上与之相似的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所述绘画为文人画,文人画注重意境,强调个性表现,追求抒情写意,融
文学、书法、绘画、篆刻等多种艺术为一体,集中体现画家多方面的文化素养,由此可知为D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中国的古代艺术·绘画
6.右图是某一次展览中的一幅展品“东汉书信纸”,它原衬垫于铜镜之下,故呈圆形,据推测为家
书的残片。

它以麻为主要原料,并通过施胶等加工技术,改善了纸面的白度和平滑度,使得纸张
厚薄均匀。

以下对该展品的说明和论证,正确的是()
A.当时造纸术已较成熟B.展品上的字体是小篆
C.印刷术已经开始流传D.纸最早发明于东汉
【答案】A
【解析】据材料对纸张特点的描述,可知当时造纸术已较成熟,故选A项。

观察图片可知字体为
隶书,而小篆主要流行于秦朝,B项错误;印刷术开始于隋唐之际,C项错误;西汉前期,纸已
开始出现,排除D项。

7.中国的书法艺术以自由多样的线条的曲直运动和空间构造,表现感情、气势和意境,具有特殊
的审美价值。

下列书法的种类依次是
A.隶书、楷书、行书、草书B.楷书、隶书、行书、草书
C.行书、楷书、草书、隶书D.楷书、行书、草书、隶书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史实再现能力。

依据所学知图片一为楷书、图片二为行书、图片三为草书、图片四为隶书,故选D。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书法
8.《祭侄文稿》是唐代颜真卿追祭从侄颜季明的草稿。

他对兄侄在安史之乱期间为国家壮烈牺牲,身首异处,悲愤异常,用笔之间情如潮涌。

下列作品中,与《祭侄文稿》风格一致的是
A.《秦始皇廿六年诏铭》B.王羲之书《丧乱贴》
C.柳公权书《玄秘塔碑》D.赵孟頫书《汉汲黯传》
【答案】B
【解析】《祭侄文稿》被称为天下第二行书,A《秦始皇廿六年诏铭》属于篆书;C、D都是楷书;B王羲之的《丧乱贴》属于行书,符合题意。

【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书法
9.下图是某位书法家作品,笔笔中锋,如锥划沙盘,纵横斜直无往不收,上下呼应如急风骤雨。

这幅作品的作者最可能是
A.王羲之B.怀素C.颜真卿D.柳公权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图中的字体为草书,颜真卿、柳公权为楷书书法家;依据材料中的描述
可以确定为怀素的作品。

故选B。

王羲之擅长行草,其书法特点为:
笔法精妙,行笔潇洒飘逸,笔势委婉含蓄,有如行云流水,结体遒美,骨格清秀,点画疏密相间.【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书法
10.下列文献中,能较多反映西周时期平民社会生活内容的是
A.《老子》B.甲骨卜辞C.《诗经》D.《楚辞》
【答案】C
【解析】A《老子》是春秋时期道家创始人老子的著作;B甲骨卜辞是商代统治者用于占卜的文字;《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由孔子整理编定,收录了西周至春秋中期的诗歌,《诗经》开创了中国古典现实主义文学的先河,其中的“风”大多来自民间,反映了下层民众生活的艰辛和
对统治者残酷剥削的不满,C项符合题意;D《楚辞》是战国时期屈原的代表作,具有浪漫主义
风格。

【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文学成就•《诗经》、楚辞;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汉字
11.某中学研究性小组拟出一期题为“走进京剧”的墙报。

同学们就栏目标题提出四组方案,其中准确的是
A.乾嘉落户同光扬名民族瑰宝B.戏曲之祖生旦净丑曲苑奇葩
C.元末初创京城献礼声名鹊起D.四大徽班康乾京华独领风骚
【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中国国粹京剧发展沿革历程的理解。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昆曲是戏曲之祖;京剧北京化应该是在乾隆年间,嘉庆、道光年间又和进京的汉调艺人合作,使西皮、二簧两种声腔合流,逐渐形成相当完整的艺术风格和表演体系;同治、光绪年间,京剧已经被北京市民承认,成为人民最喜爱的舞台艺术,并很快风靡全国。

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A。

京剧取各种戏剧之长而成,不是“戏剧之祖”,排除B项。

京剧的形成是在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徽班进京后,并非是元末初创,也非在康乾京化,故排除C、D两项。

乾嘉落户是指在乾隆、嘉庆年间落户于北京,同光扬名是指在同治、光绪年间迎来第一个繁盛期,民族瑰宝是指京剧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京剧等剧种的展发与地位。

12.书法是我国艺术宝库的瑰宝,下列有关我国古代书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书法与汉字相伴而生,经历了甲骨文→小篆→隶书→楷书的演变
B.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以魏晋为界大致分为两个阶段
C.正楷的基本特点是笔画详备,结构形体严整,实用价值高
D.王羲之的《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草书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中国古代书法发展的相关史实可知,王羲之的《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D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A B C三项表述正确符合中国古代书法发展的特征但与题意要求不符,故答案选D。

【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汉字
13.《淮南子•本经》记载:“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

”对上述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
①引文中的“书”为甲骨文②材料反映了仓颉造字的传说
③材料属于神话传说,毫不可信④引文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文字发明的影响
A.①③B.②④C.③④D.①④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材料引文大意为仓颉创造文字的时候,天上落下粟米,鬼在夜里啼哭,由此分析可知材料主要反映仓颉造字的传说及中国文字产生的影响,因此②④符合题意。

联系已学知识可知①表述不合史实,由于甲骨文是目前已知最早的成系统的文字形式,“书”不能表明是甲骨文;③的表述错误,因为神话传说有一定的史料价值,是研究人类早期社会的婚姻家庭制度、风俗习惯等很重要的文献资料。

故选B。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文字的发明及产生的影响
14.一位著名的绘画史学者在其著作中写道:“若论佛道人物仕女牛马,则近不及古;若论山水林石花鸟禽鱼,则古不及近。

”他所说的“古”与“近”指的是
A.唐、宋B.晋、唐C.宋、元D.元、明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绘画的发展历史。

唐代画风,佛教道教题材的绘画较多,人物画成就较高;宋代画风,文人山水画盛行,花鸟虫鱼题材丰富,其中宋代是中国古代“花鸟写生”的高峰
期,画家更加注重意境。

故选A。

根据以上分析,BCD项均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技和文学艺术•古代中国的绘画
15.(25分)每一个时代、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和精神气质。

阅读下列材料,结
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魏晋风度是魏晋时期独特的审美特征,┅┅它使人回归到了本真与自然。

魏晋士人以放旷、恣意的人生态度┅┅把作为文人知识分子对正义的理性思辨和坚守以艺术的、哲学的、人性的方
式传达于世,达到了真善美融为一体的极致之境。

——居瑢《风流蕴藉:魏晋风度的文化内涵》
材料二外在自由和政治自由和内心自由,这些贵族精神的传统,在英国贵族那里通过与国王的抗争,保存了下来。

——许纪霖《平民时代的贵族精神》
材料三看民国风景,有历史、有人物、有景观、有文争武斗、有生活方式,归根结底,是生活方式。

思想激变,生活方式亦随之激变。

这是一段“过激”的历史,人人慨当以慷、个个向死而生。

民国人的精神、气节、面貌、习性、礼仪,因之而带有“民国范儿”。

——新周刊330期《陈丹青民国答问录》
(1)“魏晋风度”在思想、书法、绘画方面是如何体现的。

(6分)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从民主法制发展的角度,简述1640—1720年代英国贵族为了追求自由同国王进行了怎样的抗争?(6分)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民国范儿”产生的时代背景。

(10分)
(4)通过以上探究,谈谈你对“魏晋风度”、“贵族精神”和“民国范儿”的认识。

(3分)
【答案】(1)思想:道教(玄学)、佛教盛行。

(2分)书法:王羲之的行书(或《兰亭序》)。

(2分)绘画:顾恺之的《洛神赋图》(或《女史箴图》)。

(2分)(答到儒学面临挑战、书
法发展到自觉阶段、文人画兴起等都可酌情给分)
(2)抗争:1641年,资产阶级与新贵族主导的议会通过《大抗议书》,提出限制王权;(法律
1分,内容1分,共2分,内容意思相近即可)1688年,发动“光荣革命”(或宫廷政变);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政体,议会主权。

(1点1分,共2分,指出《权利法案》、君主立宪制即可)1721年,责任内阁制形成,国王统而不治。

(1点1分,共2分)
(3)政治:民国建立,《临时约法》的影响,君主专制的结束;(任意1点2分,共2分,其
它答案可酌给分)经济:民族工业的发展;(3分,民族资本黄金时期也可给3分,其它可酌情
给分)思想文化:西学东渐的深入(或西方民主启蒙思想的广泛传播),新文化运动,近代教育
的发展;(任意一点可得3分,其它可酌情给分)社会生活:社会生活的西化。

(2分)(学生
一般从政治经济文化三方面入手答题。

若答社会生活的西化也可酌情给分,但总分不可超过本问
的总分9分)
(4)认识:第一层次:“魏晋风度”、“贵族精神”和“民国范儿”是特定时代的产物。

第二层次:这些时代精神的变化与社会运动或时代变革相关。

第三层次:任何时代精神都应与时俱进,融入新社会中。

(采用SOLO评价法,层级递进给分,只答到第一层次只得1分,答到第一层次和第二两个层次
可以得2分,三个层次都答到得满分3分。

其它言之成理,逻辑严谨的答案,亦可酌情给分。

)【解析】
(1)根据材料“魏晋士人以放旷、恣意的人生态度┅┅把作为文人知识分子对正义的理性思辨和
坚守以艺术的、哲学的、人性的方式传达于世”可以概括出“魏晋风度”的基本特征,再结合所学,
即可找到其具体体现。

(2)据材料二“在英国贵族那里通过与国王的抗争”,结合“光荣革命”的史实,可知1640—1720
年代英国贵族为了追求自由同国王进行的抗争。

(3)据材料三“看民国风景...是生活方式。

思想激变,生活方式亦随之激变...民国人的精神、气节、面貌、习性、礼仪,因之而带有‘民国范儿’”,并结合辛亥革命的历史影响,如政治、经济、
文化等方面,即可分析“民国范儿”产生的时代背景。

(4)是道开放题,但建议从文化与政治、经济的关系出发去认识,需要从一定的理论高度认识
才能拿高分。

【考点】中国传统的艺术成就•书法、绘画;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权利法案》;辛亥革命•辛
亥革命的影响
16.《说文解字·序》载:“秦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八曰隶书”。

《汉书·艺文志》
亦载:“是时始建隶书矣,起于官狱多事,苟趋省易,施之于徒隶也。

”以上材料反映了
A.隶书是秦代八大篆书字体之一B.隶书是在楷书基础上发展而来
C.隶书是汉代狱官为书写方便而创D.隶书的创建与抄录公文狱事有关
【答案】D
【解析】从材料中“始建隶书矣,起于官狱多事,苟趋省易,施之于徒隶也”可以看出隶书的创建
与抄录公文狱事有关,故答案选择D项。

从材料中“秦书有八体、八曰隶书”可以看出隶书是秦代
的八大字体之一,但不是八大篆书字体之一,故A项不正确;楷书是在隶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
故B项不正确;隶书是狱官为书写方便而创,但不是汉代而是秦代,故C项不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书法艺术。

点评: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状况对书法艺术有很大影响,主要体现在:(1)国家统一的盛世很容
易形成注重法度的书法风格,比如唐朝;(2)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兴起会形成追求个性而
忽略法度的书法风格,比如宋朝。

17.所谓“春秋笔法”,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历史叙述方式和技巧,即在文章的记叙之中通过细节描写、修辞手法(例如词汇的选取)和材料的筛选,委婉而微妙地表达作者的主观看法,而不是通过直
率的议论性文辞表达出来。

它既包括不隐晦事实真相、据事直书的一面,也包括“为尊者讳,为亲
者讳,为贤者讳”的曲笔的一面。

以下历史概念不属于“春秋笔法”的是
A.禅让制B.闭关锁国C.抗日战争D.一国两制
【答案】D
【解析】通过题干介绍,我们已经大体了解“春秋笔法”的概念,就是:是中国史学家常用的书写
历史方法之一,作者往往用不同的字来表达态度,不发议论而将褒贬寓于叙事之中。

那么接下来,我们就应该判断一下各选项哪些带有这一色彩。

“一国两制”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简称,而非
作者的倾向性判断,故答案选择D项。

【考点】本题考查对历史基本概念的理解。

点评:解答概念型选择题要注意对历史概念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就是对历史概念的
时间、空间位置、适用范围等量度上的界定,即分析“该概念在什么时空区间内存在,在什么范围
内适用”;定性分析,就是对历史概念的性质、本质等在属性上的界定,即分析“该概念是什么”。

同时,在平时要加强历史概念的学习,准确地理解历史概念。

18. 2012年是农历的壬辰年“龙年”,下图是“龙年”剪纸画。

对该画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字体设计具有甲骨文的象形特征
B.是绘画艺术与书法艺术的有机结合
C.可以反映写意画的发展和创新
D.体现了中国画注重象征意义的风格
【答案】C
【解析】民间剪纸属于民间风情画,和写意画注重画家的心境思想不同,民间风情画是以人民大
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表现出来的。

故选C。

其他各项都是正确的。

【考点】中国绘画
点评:考查基础知识的识记和识图辨别能力。

与此相关的知识点有中国古代的文学、西方绘画文
学等也是常考的地方
19.下列表述是某班同学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单元小结课上的发言,其中不正确的

甲:中国古代科技具有强调实用技术的倾向
乙:我国古代的历法成就对农业发展帮助很大,比如元朝的《授时历》
丙:唐朝开放的社会和繁荣的经济,促进诗歌创作进入黄金时期
丁:汉字演变的脉络是甲骨文、小篆、大篆、楷书、隶书
A.甲B.乙C.丙D.丁
【答案】D
【解析】略
20.(12分)观察下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共8分)
(1)分别写出图1和图2所示的文字名称。

(2分)
(2)图1所示的文物有哪些史料价值?(4分)
(3)图1和图2文物中的文字有何异同?(2分)
【答案】(1)甲骨文和楔形文字。

(2分)
(2)图1甲骨文记载的多为卜辞,对研究商朝的宗教信仰和社会生活等有很高的价值,(2分)是研究商朝历史的第一手材料。

(2分)
(3)同:都属于象形文字。

(1分)异:书写载体不同。

(1分)
【解析】略
21.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革》一书中说:“宋代绘画风格与欧洲中世纪或文艺复兴时的艺术
相比,对我们来说完全是近代的,整个宋代对艺术的态度基本上是近代的。

艺术不再是宗教的婢女。

”下列史实不能佐证上述观点的是
A.宋代文人画多是世俗艺术作品
B.宋代绘画在创作上强调个性表现和抒情写意
C.文艺复兴时的艺术依旧带有宗教色彩
D.宋代绘画体现了中国画“画中有诗”的特点
【答案】D
【解析】略
22.余秋雨说:“中华文明的长寿秘密是汉字,……它是活着的图腾,永恒的星辰。

"在下列汉字字
体中,出现在先秦时期的是
【答案】C
【解析】略
23.苏轼曾自题其画云:“枯肠得酒芒角出,肺肝槎牙生竹石,,写向君家雪色壁。

”米芾《画史》说:“子瞻作枯木,枝干虬屈无端,石皴硬。

亦怪怪奇奇无端,如其胸中盘郁也。

”这足以说明宋
代画坛 ()
A.开始出现凸显个性的文人画
B.画家们创制法度,淋漓尽致地表现雍容华贵的气象
C.强调神韵,不拘形似,真诚抒发胸中意趣
D.出现了八大山人等风格奇特的画家,艺术风貌不拘成法
【答案】C
【解析】略
24.图为苏轼的《枯木怪石图》,有评价说,枝干“虬(qiu,盘曲)屈无端倪”,石“亦怪怪奇奇,如其胸中蟠郁也”。

能体现其风格的是
A.“意存笔先,画尽意在”
B.“笔才一二,像已应焉”
C.“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D.“以清雅之笔,写山林之气”
【答案】A
【解析】略
25.《西厢记》中说:“这的堪为字史,当为款识,有柳骨颜筋,张旭张颠,羲之献之。

”对文中的“柳骨颜筋”及其代表字体解释错误的是:
A.“柳”指柳公权,“颜”指颜真卿
B.是书法中楷书的著名字体
C.这种字体笔画详备,结构形体严整
D.是宋元时期书法的杰出代表
【答案】D
【解析】题目中提到的“柳骨颜筋”指的是唐朝时期的代表,所以D错误,BCA正确。

26.中国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和意大利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在艺术内容上有世俗化的倾向,其共同的原因是()
A.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B.社会思潮的重大变化
C.社会上层的倡导D.传统文化的影响
【答案】A
【解析】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商品经济发展在城市经济发展上的表现,意大利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也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发展,所以A正确,BCD不符合题意。

27.下面两幅东、西方绘画作品的共同点是
A.准确客观地描绘物像B.注重光与色的明度差别
C.注重表达画家的主观感受D.注重画面的严整与和谐
【答案】C
【解析】略
28.走一个圆场就代表着“人行千里路”,来一个趟马就象征着“马过万重山”,……手持一把扇子就
象征闲散之人,握着马鞭就代表马存在,穿红绿蟒就是在宫廷或富贵人家……这种表现形式属于A.小说B.戏曲C.说书D.绘画
【答案】B
【解析】
材料内容叙述的是中国京剧的特点,是程式化、象征性的特点。

戏曲是以舞台为依托的艺术形式,演员的活动空间只能是在舞台上,所以这也决定了戏曲的一些特点的出现。

说书这种艺术形式是
一个人的表演,并且演员的形象与穿着都是不变的,所以C项错误。

AD两项中的艺术形式与材
料所述内容无关。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文学成就、京剧等剧种的
产生和发展·古代戏曲的特点
29.下图是王献之《中秋帖》,对其评价正确的是
A.“……遒媚劲健,固自不乏,要之晋法亦大变耳!”
B.“字之体势,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脉不断,……”
C.“笔势精妙,备尽谐则,列为正书第一”
D.“出于颜,然内蕴变为外棱”。

【答案】B
【解析】《中秋帖》属于草书,是著名的古代书法作品,从选项的诗句中可以判断出B描述的是
草书的特点,草书笔画简约,勾连不断,线条流畅纵情,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

故选B。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草书。

30.某校开设了书法课,小明去书店购买了颜真卿的《多宝塔碑》最为摹本,你认为小明准备临
摹的书法是
A.草书B.楷书C.行书D.隶书
【答案】B
【解析】略
31.图8是《大唐三藏圣教序》碑文(局部),对此解读符合史实的是
①唐太宗为玄奘取经而撰的序文②碑文书体工整清晰、活泼潇洒
③大唐时期文化多元、兼收并蓄④碑文是王羲之亲笔书写的真迹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A
【解析】略
32.陈朝谢赫记载:“江左画人吴曹不兴,运五千尺绢画一像,心敏手疾,须臾立成。

头面手足,胸臆肩背,无遗失尺度。

此其难也,唯不兴能之。

”文中记载的画家在我国古代首创
了()
A.山水画B.宫廷人物画C.佛像画D.花鸟画
【答案】C
【解析】略
33.老师介绍这幅古意盎然的书法艺术(下图),内容以词的形式,描述作者的心情,并要同学讨论其可能的时代。

请问何人的说法较为正确?()
A.这是甲骨文,但商代以后不用,这应当是商代的作品
B.这是汉代的隶书,商代也没有纸张,这应当是汉代的作品
C.这是汉代的隶书,但汉代没有发展出词的文学形式,这应当是宋代的作品
D.这是甲骨文,但宋代对甲骨文并没有认识,这应当是民国初年的作品
【答案】D
【解析】略
34.余秋雨说:“中华文明的长寿秘密是汉字。

”下列关于中国汉字与书法艺术的表述,正确的
是()
A.汉字起源于甲骨文
B.汉字在秦汉时期形成完整体系
C.汉字的演变趋势是由简到繁
D.书法艺术分为自发、自觉两个阶段
【答案】D
【解析】A、B、C三项的表述均不正确。

35. 1957年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在上海青浦县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被称为
A.马家浜文化B.崧泽文化C.良渚文化D.海派文化
【答案】B
【解析】略
36.从甲骨的刻符、青铜器的铭文,到笔画详备的楷书,缀连成一幅生动的文字史画卷。

观察下侧图片,可以得出的准确认识是
A.甲骨文是不可识读的刻画符号
B.甲骨文有现今文字的某些特征
C.楷体字形态直接演化于甲骨文
D.楷体字飞舞飘逸便于抒情达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