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人教八年级下册期末物理试卷优质及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完整版)人教八年级下册期末物理试卷优质及解析
一、选择题
1.小明同学放学经常去打篮球,如图要托起一个篮球所用的力,下列选项最合理的是()
A.0.6N B.6N C.60N D.600N
2.下列关于力和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人用力推车,车未动,是因为推力小于摩擦力
B.苹果在空中下落得越来越快,是因为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C.汽车关闭发动机后,速度减小最后停下来,是因为汽车不再受牵引力作用
D.百米赛跑运动员冲线后不能立即停下来,是因为运动员受到惯性力的作用
3.如图所示,一扫帚直立静止在水平地面上,抗疫期间微信上它刷爆了屏,以下关于扫帚的说法正确的是()
A.扫帚不倒的原因是因为地球对它的引力变小了
B.它受到支持力和它对地球的引力是一对平衡力
C.如果给它施加一个水平方向的推力,它的运动状态不一定会改变
D.假设它受到的一切外力都消失,它将倾倒在地面上
4.下列与压强有关的事例中解释正确的是()
A.用吸管喝饮料,利用了大气压强
B.破窗锤的敲击端做成锥状,是为了减小压强
C.拦河大坝修成上窄下宽,利用了连通器原理
D.起风时,常看见屋内的窗帘飘向窗外,这是因为窗外空气流速大,压强大
5.两个完全相同的容器中装有甲、乙两种密度不同的液体。
把两支完全相同的密度计(一种利用漂浮的特点来测量液体密度的仪器)放入容器中,静止时如图所示,则()
A.密度计在甲液体中受到的浮力较大B.密度计在乙液体中受到的浮力较大C.乙液体的密度比甲液体的密度大D.甲液体的密度比乙液体的密度大
6.撬棒使用时是省力杠杆,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动力大于阻力B.动力臂大于阻力臂
C.动力等于阻力D.动力臂小于阻力臂
7.在水平桌面上,有甲、乙两个完全相同的烧杯,甲、乙两杯中盐水的密度分别为甲和乙。
把同一个鸡蛋分别放入甲、乙两杯盐水中,鸡蛋在甲杯中漂浮在盐水表面,而在乙杯中却悬浮在盐水中,经测量放入鸡蛋后甲、乙两杯中液面高度相同,如图所示,鸡蛋在
甲、乙两杯中所受盐水压力的合力分别为F甲和F乙,鸡蛋所受的浮力分别为'F
甲和
'
F
乙,盐
水对杯底的压强分别为p甲和p乙。
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F甲<F乙B.'F甲>'F乙
C.甲<乙D.p甲>p乙
8.如图所示是蹦极运动的简化示意图,弹性绳一端固定在O点,另一端系住运动员,运动员从O点自由下落,到A点处弹性绳自然伸直。
B点是运动员受到的重力与弹性绳对运动员拉力相等的点,C点是蹦极运动员到达的最低点(忽略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从O点到B点运动员速度先增大后减小
B.从O点到C点运动员的机械能先不变后减小
C.从O点到A点运动员的机械能减小
D.运动员在A点时速度最大
二、填空题
9.如图是小芳玩儿童蹦极跳床时的情景,在小芳与跳床接触的瞬间,跳床受到力的作用而弯曲,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_,小芳蹬跳床的力越大,跳床弯曲的越明显,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________有关。
10.如图所示,晓彤把卡片放在瓶口上面,再把扣子放在瓶口上面的卡片上,用手指弹一下卡片,卡片飞了出去,扣子由于具有______,没有跟卡片一同飞出,且在______的作用下落入瓶中。
11.小李同学做了如图所示的三个实验,用来研究压力产生的作用效果。
甲:将一小桌平放在细沙上;乙:再在小桌上放一重物;丙:将小桌倒放在细沙上并放上同一重物。
(1)比较甲、乙两种情况,说明当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______;(2)比较乙、丙两种情况,说明当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______。
(选填“明显”或“不明显”)
12.百米赛跑运动员在赛道上奋力加速时,运动员的动能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冲过终点后无法立即停下来,是因为运动员具有______。
13.如图,重40N的物体被60N的水平压力F1压在竖直墙壁上保持静止,已知物体与墙壁的接触面积为100cm2,则墙壁受到的压强是________Pa,物体受到的摩擦力f1为
________N;再将该物体置于水平桌面上,用20N的水平拉力F2使其做匀速直线运动,当拉力变为40N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f2增加________N。
14.如图,汽车“漂移”是一项高难度汽车表演。
当汽车在水平地面上疾驶时,车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车的支持力________(选填“是”或“不是”)一对平衡力,若此时突然刹车且同时转动方向盘,地面对汽车的摩擦力改变了汽车的________,由于汽车具有
________仍继续向原来方向运动,导致汽车急转弯发生“漂移”。
15.如图所示,轻质杠杆可以绕O点转动,OA:OB=3:1,在杠杆A点用细线挂一重力为300N的物体,在杠杆B点施加一竖直向下的拉力F,物体静止在水平地面上且杠杆保持水平位置平衡。
此时物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力为100N,则细线对物体的拉力为 ______N,在B点施加竖直向下的拉力F为 ______N。
16.跳绳是一种健身运动,李强同学对此作了专门研究:跳绳者的质量m=50kg,跳绳者的重心高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
根据所给条件可估算出此跳绳者每跳一次克服重力所做的功是_________J。
在lmin内克服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为________W。
三、解答题
17.小明用20N的压力把重0.05N的图钉按在墙上,如图所示,请在答题纸相应位置画出图钉对墙的压力的示意图。
18.画出如图所示拉力F的力臂。
19.如图所示,站在地面上的人用最小的力提升物位,请画出绳子的绕法。
20.某小组同学想研究弹簧长度的增加量与哪些因素有关,他们选用材料和横截面均相同而长度不同的两根弹簧进行实验。
他们把弹簧的上端固定,然后在弹簧下挂上不同的钩码,测出弹簧的长度L,算出比原长L0的伸长量△L(△L=L﹣L0),并把实验数据填在了下表中。
表一
钩码重力(牛)01234
弹簧的长度L(厘米) 4.2 5.0 5.8 6.67.4
弹簧的伸长量△L(厘米)00.80 1.6 2.4 3.2
钩码重力(牛)01234
弹簧的长度L(厘米) 2.1 2.5 2.9 3.3 3.7
弹簧的伸长量△L(厘米)00.40.8 1.2 1.6
_______。
②分析比较表一和表二中第三列、第四列、第五列等有关数据及相关条件,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
③请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表二中的数据,归纳得出结论。
(a)分析比较表一(或表二),可得出的初步结论:________。
(b)分析比较表一和表二,可得出的初步结论:________。
④该小组同学想继续探究弹簧长度的增加量是否与弹簧的材料有关,请你简要说明实验方案:________。
21.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两位同学分别选择木片和纸片进行实验,效果如图甲:正确的选择是用______(选填“a”或“b”)图装置完成实验,理由是______;
(2)探究活动中还要求要把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然后再松手;这样做的目的是用于探究______的两个力是否可以平衡;当小卡片平衡时,用剪刀剪断小卡片,发现小卡片不能保持平衡,这一步骤说明二力平衡时,要满足二个力______的条件;
(3)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时,小明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他将一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往左盘和右盘同时加入一个质量相等砝码时,木块处于静止状态;小明再将右盘中的砝码换成一个质量更大的砝码时,发现木块仍然处于静止状态,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______,此时静止木块在水平方向受到的力______(选填“平衡”或“不平衡”)。
二
22.在“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的实验中,操作过程如图所示。
(1)实验中液体压强的大小是通过比较压强计U形管两侧液面 ______的大小来比较的,
该物理研究方法叫做 ______法;
(2)通过比较图B和图 ______这两图实验现象,可得出结论:同种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 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通过比较D、E两图,可探究液体压强与 ______的关系,可得出结论:______;(4)通过比较A、B、C三图,可得出结论:同种液体在相同深度下各个方向的压强
______。
二
23.如图所示是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的若干操作,根据此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探究浮力大小与物体浸没液体深度的关系,应选用的操作是 ________ (填序号);
(2)若选用的操作是④⑤,可探究浮力的大小与 ___________ 的关系;
(3)若探究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应选用的操作是 ________ (填序号),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__ ;
(4)根据上面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物体A浸没在水中所受的浮力大小是 ________ N。
24.如图是探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
(1)让同一小车分别从同一斜面的不同高度由静止释放,使小车到达水平面的速度
___________,实验中是通过观察木块被推动的距离来比较 ___________的动能大小。
(2)对比甲、乙两次实验可知,质量相同的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它的动能越
___________。
(3)质量较小的子弹能穿透厚木板,说明飞行的子弹一定具有 ___________(选填“较大”或“较小”)的速度。
25.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实验前,将杠杆的中点置于支架上,当杠杆静止时发现杠杆左端高右端低,此时应将杠杆左端的螺母向______调节,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杠杆平衡后,小李在左右两侧分别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如图甲所示,此时杠杆的______端会下沉,要使杠杆重新在水平位置平衡,在不改变钩码悬挂点的位置和改变较少钩码的前提下,只需将______即可;
(3)在杠杆的两端加挂钩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并测出力臂。
多次实验并把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实验时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的目的是______;多次实验的目的是______;(4)某同学通过多次实验得出结论:“动力×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阻力×支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
这个结论与杠杆平衡条件不符,原因是该同学在实验过程中______;(5)如图乙和图内中的杠杆均静止,两图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分别为F1和F2,则
F1______F2(选填“>”、“<”或“=”);
(6)实验结束后,某同学提出了新的探究问题:“若支点不在杠杆的中点时,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否仍然成立?”于是她利用如图丁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发现测出的拉力大小都与杠杆平衡条件不相符,其原因是______。
26.如图所示为一家用四轮小汽车,下表列出有关数据:
若汽车在平直公路上以20m/s的速度匀速行驶了100km,受到的阻力为车重的0.1倍(g 取10N/kg)。
求:
(1)行驶时汽车产生的牵引力(只考虑车重);
(2)行驶100km消耗汽油的质量;
(3)该小汽车静止在水平地面上时对地面的压强(只考虑车重)。
27.如图所示,将质量力为 4kg的正方体木块放入水池中静止时,一半体积浸在水中。
(g 取10N/kg)
(1)求木块所受浮力的大小。
(2)求木块的密度。
(3)水对木块底部的压强是多少?
28.如图所示,在斜面上将一个重4.5N的物体匀速拉到高处,沿斜面向上的力为1.8N,斜面长1.2m、高0.3m。
把重物直接提升0.3m所做的功作为有用功,求:
(1)斜面的机械效率;
(2)此过程所做的额外功;
(3)物块沿斜面向上滑动时所受的摩擦力大小。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解析:B
【详解】
托起篮球的力与篮球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篮球的重力约为6N,所以托起篮球的力约为6N,故ACD不正确,B正确。
故选B。
2.B
解析:B
【详解】
A.人用力推车,车未动,处于静止状态,说明受力平衡,即推力等于摩擦力,故A错误;
B.苹果在空中下落时,由于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作用,其运动状态不断改变,下落速度越来越大,故B正确;
C .汽车关闭发动机后,牵引力消失,汽车由于惯性会继续向前运动,在水平方向上汽车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和空气阻力的作用,在摩擦力和空气阻力的作用下,汽车速度逐渐减小,最后停下来,故C 错误;
D .运动员到达终点前,以较快的速度向前运动,运动员由于惯性还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向前运动,不能立即停下来,不能说受到惯性力的作用,故D 错误。
故选B 。
3.C
解析:C 【详解】
A .扫帚直立静止与扫帚平放相比,地球对扫帚的引力没有变化,故A 错误;
B .它受到支持力和它对地球的引力两个力的受力物体不是同一个,不是一对平衡力,它受到支持力和地球对它的引力是一对平衡力,故B 错误;
C .如果给它施加一个水平方向的推力,地面会产生一个反方向的摩擦力,有可能两个力大小相等,扫帚仍然受力平衡,保持静止,所以它的运动状态不一定会改变,故C 正确;
D .假设它受到的一切外力都消失,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知,它将保持原来竖直静止的状态,不会倾倒在地面上,故D 错误。
故选C 。
4.A
解析:A 【详解】
A .吸管吸饮料时,用力吸时,管内压强减小,饮料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被压入嘴里,故A 正确;
B .破窗锤敲击端做成锥状,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故B 错误;
C .水坝的形状上窄下宽是因为液体的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故C 错误;
D .起风时,常看见屋内的窗帘飘向窗外,这是因为窗外空气流速大、压强小,故D 错误。
故选A 。
5.C
解析:C 【详解】
AB .由图可知,密度计在甲、乙液体中处于漂浮状态,因同一支密度计的重力不变,所以密度计在两种液体中所受的浮力相等;故AB 不符合题意;
CD .因甲中密度计排开液体的体积大与乙中排开液体的体积,所以,由=F G gV ρ=液排排可知,甲液体的密度小于乙液体的密度;故C 符合题意;D 不符合题意。
故选C 。
6.B
解析:B
【详解】
撬棒在使用时是省力杠杆,则动力要小于阻力,动力臂要大于阻力臂,故B 正确。
故选B 。
7.D
解析:D
【详解】
AB .由浮力产生的原因可知鸡蛋在甲、乙两杯中所受盐水压力的合力即为浮力,甲中鸡蛋漂浮,浮力等于重力,乙中鸡蛋悬浮浮力等于重力,因此F 甲=F 乙,'F 甲='F 乙,故AB 错误; CD .甲中鸡蛋漂浮,因此
甲>蛋,乙中鸡蛋悬浮,因此乙=蛋,因此甲>乙,由p gh ρ= 可知,深度相同,p 甲>p 乙,故C 错误,D 正确;
故选D 。
8.B
解析:B
【详解】
根据题意可知,从O 点到B 点的过程中,重力大于弹性绳对运动员拉力,因此速度越来越大;从B 点到C 点的过程中,弹性绳对运动员拉力大于重力,运动员的速度开始减小,到达C 点时,速度为零;
AD .从O 点到B 点运动员速度会一直增大,在B 点时速度最大,故AD 错误; B .忽略空气阻力,从O 点到C 点,运动员经过A 点后受到绳的拉力,机械能会转化为一部分绳的弹性势能,则运动员的机械能先不变后减小,故B 正确;
C .忽略空气阻力,从O 点到A 点绳子未发生弹性变形,运动员的势能转化为动能,其机械能保持不变,故C 错误。
故选B 。
二、填空题
9.形状 大小
【详解】
[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跳床由于受到力的作用而弯曲变形。
[2]在方向和作用点一定时,小芳蹬跳床的力越大,跳床弯曲的越明显,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有关。
10.惯性 重力
【详解】
[1][2]小卡片和扣子原来都处于静止状态,当用手指突然弹击小卡片时,小卡片由于受到弹力的作用而向前飞出,由静止变为运动,运动状态发生改变,而扣子由于具有惯性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扣子在重力的作用下落入瓶中。
11.明显 不明显
【详解】
(1)[1]甲、乙实验都是桌腿与沙面相接触,受力面积相同,乙图的小桌上放了砝码,对沙面的压力更大,观察到桌腿陷入沙面更深,由此得出结论,当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2)[2]乙实验过程中桌腿与沙面接触,丙实验过程中桌面与沙面接触,丙图中受力面积更大,两次实验压力都由小桌和砝码的重力产生,压力大小相同,观察到丙图中沙面凹陷不明显,由此得出结论,当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不明显。
12.变大 惯性
【详解】
[1]运动员在赛道上奋力加速时,运动员的质量不变、速度增大,则动能变大。
[2]冲过终点后,运动员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继续向前运动,所以无法立即停下来。
13.40 0
【详解】
[1]由受力分析可知,物体对墙壁的压力为
160N F F ==
物体与墙壁之间的接触面积为
S =100cm 2=0.01m 2
故墙壁受到的压强为
260N 6000Pa 0.01m
F p S === [2]由受力分析可知,物体受到墙壁的摩擦力为
140N f G ==
[3]当拉力变为40N 时,物体在竖直方向上仍受力平衡,故物体对地面的压力不变,又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也不变,故物体所受摩擦力不变,得到物体所受摩擦力增加了0N 。
14.不是 运动状态 惯性
【详解】
[1]当汽车在水平地面上疾驶时,车的上方流速大、压强小,底盘下流速大、压强小,会产生一个向上的升力,即此时汽车在竖直方向上受到三个力的作用,由于车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车的支持力大小不相等,所以这两个力不是一对平衡力。
[2]突然刹车且同时转动方向盘,地面对汽车的摩擦力改变了汽车的运动方向和速度,即改变了汽车的运动状态。
[3]刹车后,车因为自身惯性的作用会继续向原来方向运动,导致汽车急转弯发生“漂移”。
15.600
【详解】
[1]物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力为100N ,根据力的相互作用知道,水平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为100N 。
物体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竖直向上的支持力、竖直向上的细线的拉力,物体处于静止状
解析:600
【详解】
[1]物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力为100N ,根据力的相互作用知道,水平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为100N 。
物体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竖直向上的支持力、竖直向上的细线的拉力,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则细线对物体的拉力为
F '=
G ﹣F 支=300N ﹣100N =200N
[2]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细线对杠杆的拉力为F '=200N ;根据杠杆平衡的条件知道
F '×OA =F ×OB
由于OA :OB =3:1,所以
3200N 600N OA F F OB
⨯'=⨯== 16.135
【详解】
[1]跳绳者的质量m=50kg ,则跳绳者的重力是
跳绳者的重力是500N ;从图中可以看到,跳绳者每跳一次,重心上升的高度是
0.09m ,则可估算出此跳绳者每跳一次克服重力所
解析:135
【详解】
[1]跳绳者的质量m =50kg ,则跳绳者的重力是
50kg 10N/kg 500N G mg ==⨯=
跳绳者的重力是500N ;从图中可以看到,跳绳者每跳一次,重心上升的高度是0.09m ,则可估算出此跳绳者每跳一次克服重力所做的功是
500N 0.09m 45J W Gh ==⨯=
估算出此跳绳者每跳一次克服重力所做的功是45J 。
[2]观察题中图,从0~1s 3可知,跳绳者跳了一次,并且落地后静止了1s 15
,后面的时间循环这些动作,那么在lmin 内做这些动作的数量是
60s 1801s 3
n == 在lmin 内做这些动作的数量是180次,每跳一次,跳绳者克服重力所做的功是45J ,那么在lmin 内克服重力做功的大小是
18045J 8100J W =⨯=总 根据W P t
=可知,在lmin 内克服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为 8100J 135W 60s
W P t ===总平 在lmin 内克服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为135W 。
三、解答题
17.【详解】
压力的作用点在图钉与墙面的接触点,方向垂直于墙面水平向右,标出力的方向箭头,力的符号和大小,如图所示:
解析:
【详解】
压力的作用点在图钉与墙面的接触点,方向垂直于墙面水平向右,标出力的方向箭头,力的符号和大小,如图所示:
18.【详解】
从支点向力的作用线作垂线,支点到垂足的距离就是力臂。
如图所示:
解析:
【详解】
从支点向力的作用线作垂线,支点到垂足的距离就是力臂。
如图所示:
19.【详解】
由题意知,站在地面上的人想用尽可能小的力提升物体。
所以绳子的拉力方向应向下,所以绳子应从定滑轮绕起。
如下图所示:
解析:
由题意知,站在地面上的人想用尽可能小的力提升物体。
所以绳子的拉力方向应向下,所以绳子应从定滑轮绕起。
如下图所示:
20.当弹簧的材料、横截面和原长均相同时,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越大;材料和横截面相同长度不同的弹簧,受到相同的拉力,弹簧长度越长的伸长量越大当弹簧的材料、横截面和原长均相同时,弹
解析:当弹簧的材料、横截面和原长均相同时,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越大;材料和横截面相同长度不同的弹簧,受到相同的拉力,弹簧长度越长的伸长量越大当弹簧的材料、横截面和原长均相同时,弹簧的伸长量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材料和横截面均相同的弹簧,受到相同的拉力时,弹簧的伸长量与弹簧的长度成正比见解析
【详解】
①[1]分析比较表一或表二中的第一行和第三行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知,同一根弹簧受到的拉力逐渐增大时弹簧的伸长量也逐渐增大,可得出结论:当弹簧的材料、横截面和原长均相同时,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越大。
②[2]分析比较表一和表二中第三列、第四列、第五列可知,材料和横截面均相同而长度不同的两根弹簧,受到相同的拉力时,弹簧的长度越长弹簧的伸长量越大,可得出结论:材料和横截面相同长度不同的弹簧,受到相同的拉力,弹簧长度越长的伸长量越大。
③(a)[3]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或表二)中的数据,当弹簧的材料和横截面相同时,拉力变为原来的几倍,弹簧的伸长量也变为原来的几倍,即弹簧的材料、横截面和原长均相同时,弹簧的伸长量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b)[4]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和表二中的数据,材料和横截面均相同而长度不同的两根弹簧,受到相同的拉力时,弹簧的长度变为原来的几倍,弹簧的伸长量也变为原来的几倍,即材料和横截面均相同的弹簧,弹簧的伸长量与弹簧的原长成正比。
④[5]探究弹簧长度的增加量与什么因素有关时应用控制变量法,所以,探究弹簧长度的增加量是否与弹簧的材料有关时,实验中应控制横截面和长度相同,比较材料不同的两根弹簧的伸长量与弹簧材料的关系,在弹簧下挂上相同同的钩码,算出比原长L0的伸长量
△L(△L=L﹣L0),并记录数据,多次实验获得多组数据。
21.b 纸片的重力可以忽略不计不在同一条直线上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木块受到向左的摩擦力平衡
【详解】
(1)[1][2]由于木片的重力较大,会影响实验效果,纸
解析:b 纸片的重力可以忽略不计不在同一条直线上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木块受到向左的摩擦力平衡
(1)[1][2]由于木片的重力较大,会影响实验效果,纸片的重力可以忽略不计,所以应选择纸片进行实验,即正确的选择是用b图装置完成实验,理由是纸片的重力可以忽略不计。
(2)[3]将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两个拉力不在同一直线上,松手后纸片不能平衡,说明两个力必须满足同一直线的条件,所以把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然后再松手;这样做的目的是用于探究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两个力是否可以平衡。
[4]将小卡片从中间剪断,这两个拉力不在同一物体上,此时物体不能保持平衡,说明二力平衡的两个力需要满足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3)[5][6]当向左盘和右盘同时加入一个相等质量的砝码时,木块处于静止状态,此时木块在水平方向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把右盘中的砝码换成一个质量较大的砝码时,木块受到向右的拉力大于向左的拉力,木块有向右运动的趋势,桌面给木块一个向左的摩擦力,此时木块处于静止状态,在水平方向受到的力平衡。
二
22.高度差转换法 D 增大液体密度深度一定时,液体压强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大相等
【详解】
(1)[1][2]压强计是通过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来反映被测压
解析:高度差转换法 D 增大液体密度深度一定时,液体压强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大相等
【详解】
(1)[1][2]压强计是通过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来反映被测压强大小的,液面高度差越大,液体的压强越大;这种方法叫做转换法。
(2)[3][4]要探究液体的压强与深度的关系,需要控制液体的密度相同和金属盒的方向相同,改变液体深度,图B、D符合要求,分析实验现象,可得出结论:同种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3)[5][6]比较D、E两个图可知,金属盒所处的深度相同,液体的密度不同,因此可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由于盐水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分析实验现象,可得出结论:深度一定时,液体压强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大。
(4)[7]比较A、B、C三个图,液体的密度和金属盒所处的深度相同,金属盒的方向不同,U形管内液面的高度差相同,说明金属盒处的液体压强相同,因此可以得出结论:同种液体在相同深度,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二
23.③④ 液体密度②③或②④ 在同种液体中,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所受浮力越大 1
【详解】
(1)[1]研究浮力大小与物体浸没的深度的关系,应保持液体的密度相同、物
解析:③④ 液体密度②③或②④ 在同种液体中,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