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产业链:从麦田到餐桌的品质保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over Story 封面报道
目前,兆丰河套面业是
“兆丰河套小麦产业化
项目”实施主体,与他的星月集团下属内蒙古河套小麦产业化研究院、内蒙古星月生态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兆丰种业有限公司、内蒙古兆丰粮食有限公司、北京兆丰鸡鹿塞面坊有限公司,共同形成了研发创新、推广种植、保护收储、精深加工、面食厨房“五位一体”及差异化、智能化、规模化、高端化、品牌化、产业化“六化同步”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
这意味着从育种到最终面食产品,兆丰全都涉及。
这种企业集团架构,对于保障产品质量和品牌的统一性等,有积极意义,也符合2015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的“要树立大农业、大食物观念,推动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大方向。
集团的全产业链战略意图很明显:要真正掌控产品质量,就必须从源头把握。
每个环节都不可或缺,但杨兆霖目前着手的重点却在两头:一手拉着科学家,另一只手,拉着农民。
今年 7月13日,“河套小麦品种改良院士专家工作站”在兆丰河套面业公司挂牌成立,主要研发带头人、中国工程院赵振东院士是我国著名小麦育种专家,长期从事优质高产小麦新品种选育和推广工作。
工作站的主要研究方向是优质专用型小麦新品种和高产高抗广适型小麦新品种选育,从源头上保障河套小麦资源的可持续开发,达到改善品质、提高产量的目的。
杨兆霖清晰地看到,河套小麦已成稀缺资源,有机小麦更是稀缺,但农民却因为收益较低不愿意种植。
据兆丰公司调查,2014年,河套地区一亩小麦的盈利400元,而玉米是700元,番茄是800元,葵花籽是900元。
经济作物收入高,农民自然种植经济作物。
目前,巴彦淖尔市1000万亩耕地中,小麦的种植面积每年不足100万亩。
农民不种小麦直接导致下游面粉加工企业原料断档。
为解决原料不足的问题,同时也为了降低成本,大量面粉加工厂从外地收购软质小麦,打着“河套牌”面粉在市场上销售。
于地区来讲,是对我们多年打造的河套面粉品牌的折损;于企业来讲,这是一种不顾质量的短视行为,于当地农民来讲,就是彻底放弃小麦种植。
问题往往就是商机。
杨兆霖认为,只有与农户建立新的合作关系,形成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均沾”,农民才有种小麦的积极性。
就是通过碾压谷物,使谷物从壳中
分离的器具。
如:将谷子加工成小米就要使
用此工具。
石碾是中国农耕文化
的产物,它的出现应早于春秋,石碾
低速低温碾压加工的粮食不仅保
留了营养,最主要的是不存在石磨
的含砂超标问题,但遗憾的是石
碾是一种去壳去皮或加工粗粮的
工具,很难加工成小麦面粉。
大家可以在谷歌、百度中文网
页搜索“石碾小麦面粉”产品,是
找不到的,是根本没有的。
也就是
说,在他们推出这样的产品之前,
在全中国当然也是全世界始终是
个空白。
如何在传承中国农耕文化
的基础上,研制出能够适应现代消
费观念和消费水平的石碾小麦面
粉技术工艺,就成为他们必须攻
克的首要课题。
按照他们的构想,联合中国在
粮食加工领域有独到研究的专家,
终于在5年前研制成功了被他们称
之为第一代的石碾小麦面粉机,并
申请注册了国家专利。
在此基础上
他们不断改进,现在即将推出第四
代石碾小麦面粉机。
它的出现,不仅原汁原味地保
留了小麦自身的营养成分,而且彻
底解决了传统石磨面粉的含砂超
标问题。
他们也坚信,中国石碾小麦面
粉机的问世,是对世界小麦制粉工
艺和技术的重大贡献,必将引起
对世界常规制粉工艺技术的深刻
反思,从而影响全球制粉业技术
进步的发展趋势。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2016年9月13
2016年9月
14
目前,兆丰公司与农户建立新型利益联结模式,建成了共计近10万亩有机小麦和绿色、富硒小
麦种植基地。
公司通过统一种源,统一施肥,统一种植,统一收购,统一仓储,统一加工,实现有机小麦的全程可追溯,通过这种高投入、严管理的方式把小麦效益提升起来,分品种以质论价让农民得到比较高的收益,每公斤有机小麦收购价在8~16元之间。
与农民签订订单,以每公斤4~5元的保护价收购农民种植的绿色、富硒小麦,远高于市场每公斤3元左右的收购价,充分调动了农民种植小麦的积极性,农民也愿意把更多小麦卖给企业,不仅企业生产原料稳定、品质有保证,而且保障了农民的利益。
杨兆霖坦言:“归根结底还是价格机制和新型合作机制发挥了作用,我们要做的就是与农民协作踏踏实实地做好产品,走差异化、智能化、规模化、高端化、品牌化、产业化的新路子。
”
有一个好产品,有两项国家专利,有六个自主产权小麦新品种,有国家政策和当地政府支持,有科技研发产品创新,有农民积极响应原料保障,多年的努力和坚持,杨兆霖不仅让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尝到了麦香味儿浓郁的河套石碾面粉,也让人们品出企业正在从重产量到重质量悄然转型的“新味道”,这种味道包涵着一位曾经沧海30年的企业家“必须要做好产品”的理想与情怀。
2
013年,有机小麦种植经过国内有机
认证180项农残检测和欧盟有机认证554项农残检测完全达标,同时获得了国内和欧盟有机认证。
同
年,兆丰河套面业的“鸡鹿塞”石碾有机面粉也通过了国内和欧盟有机食品认证。
杨兆霖说,以这样的标准要求,我们敢向任何同行挑战。
有机小麦认证非常严格,要求有机基地远离城区、工矿区、交通主干线、工业污染源、生活垃圾场,选择非转基因种子,用生物技术防治病虫害,以确保无化肥、无农药、无污染。
为确保水源的纯净和节约用水,杨兆霖决定打取地下150至200米深的矿泉水,采用全封闭节水滴灌系统,确保水源的充足和清洁。
他说,“有机面粉对原料的质量要求是相当高的,除了种子必须是未经基因工程技术改造之外,种植基地更是要确保在3年内没有使用过化肥、农药等违禁物质,无污染的种植环境加上科学的轮作倒茬、栽培管理,才能保持天然品质。
”
根植沃土的河套小麦,天然生长,地下150至200米深的富锶矿泉水灌溉,可以说每一颗麦粒都无比稀有珍贵。
这样的小麦也不是今年丰收了明年还可以继续在同一块土地上播种的。
因为按照欧盟有机食品生产的相关要求,土地要有3年的轮作期。
所以,每年虽然有2万多亩的有机认证基地需要打理,但企业每年真正耕种有机小麦的土地事实上只有6000—7000亩,如果平均下来,每年亩产不到200斤。
这也正是河套石碾有机面粉珍稀的原因之一。
在一个好地方,有一个好产品。
杨兆霖说,这是我们的天然优势,而我们真正的王牌,是国家供给侧改革带来的市场机遇,让我们能够一心一意,用市场化的手段全神贯注去做高品质的面粉。
不久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到兆丰河套面业考察,听完杨兆霖的汇报后给予充分肯定。
相
真Cover Story
封面报道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