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案例分析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培养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案例分析
数学运算的应用非常广泛,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
数学的精髓不在于知识本身,而在于数学知识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以及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在最新版的《数学课程标准》中,运算能力作为一个核心概念提出。
把运算能力的培养放在了一个更加重要的位置上。
运算是帮我们解决问题的工具,在整个小学阶段运算占有非常大的比重,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
数学运算能力渗透在数学学习的各个方面,是运算技能和逻辑思维的有机整合。
因此,运算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到小学生数学学习的效果,是今后学习数学的重要基础。
【案例描述】一年级上册《9加几》
一、自主参与,探索新知
师:看,运动场上多热闹啊!你观察到了哪些运动项目?让学生自由的说。
然后教师利用多媒体将学生的注意力聚焦在牛奶图上,让学生仔细观察牛奶图并说一说搜集到了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生:一共有多少盒牛奶?
师: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自己是用什么方法知道一共有多少盒牛奶的?(教师巡视,搜集算法)
生:学生可能会采用数数法、接数法:
生:组成法;
生:凑十法;
师:你是怎样凑十的,让学生边用学具演示,边说凑十法。
师:谁采用的也是这种方法?找2-3个学生再完整的说一说凑十的过程,之后教师用课件直观演示孩子们的思考过程:从外面的4盒拿一盒放进箱里凑成10盒,箱里的10盒和箱外的3盒相加,一共是13盒。
使学生对“把9凑成10”有个初步的印象。
【设计意图】:课标指出“要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所以在这一步中如何计算9加几,我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通过探索、交流,汇报,逐渐形成对数学方法的认识,感受算法的多样化。
二、优化算法,归纳总结。
师:你最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设计意图】:学生在对比中逐渐发现哪种方法最简便,哪种方法有缺陷。
从而达到优化算法的目的。
引导学生归结“凑十法”算理,学生用摆小圆片的方法计算9+4,边摆边说你是怎样算出一共有多少个小圆片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想办法移动小圆片,完成凑十的过程。
使学生头脑里形成凑十的表象,加深对“凑十法”的理解。
然后再指导学生说出“拿几剩几得十几。
”师:1拿哪去了?强化凑十的过程,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设计意图】:在准备的过程中,我搜集了一些学生说算理的小歌谣,如:为了给9凑成十,把4分成1和3,9加1等于10,10加3等于13;见9想1凑成十,4可以分成1和3,9加1等于10,10加3等于13等等。
但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即要求他们会思考,又
能从直观到抽象,还要会用语言表述凑十的过程,负担较重。
所以我把算理简化成“拿几剩几得十几”,这样简洁明了,减轻了学生的负担,有助于提高课堂效率。
三、巩固算法,渗透思想。
让学生用小圆片摆9+6,9+3的计算过程,指名汇报。
【设计意图】:通过几次操作、观察、口述的过程。
使学生把操作、思维、语言融为一体,达到深化算理的目的。
使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让学生观察黑板上的算式,同桌交流自己的发现?根据学生的汇报引出课题并板书。
然后询问:我们是怎样计算9加几的?根据学生的回答用箭头将9加几的算式和10加几连起来,渗透转化的思想。
四、巩固新知,寻找规律
师:9加几的算式还有哪些?
生:9+2=119+3=129+4=139+5=149+6=15、9+7=16、9+8=17、9+9=18 师:观察这些算式,你有什么发现?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集体汇报。
【案例反思】
《9加几》是小学生在学习和认识20以内不进位的加法和减法的基础上去进行学习的。
学生掌握好了本节的知识,就能够使学生在下一步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时候打下坚实基础。
下面我个人就本节课在教学过程所做的反思:数学教学和学习中,怎样能够学习和掌握知识,其中我个人认为就是把课堂交给学生,老师在教学过
程中学会“愉快式教学方法”使学生们自己动手实践、在乐中学习。
数学学习的过程是一个积累和构建知识的过程。
数学的一些知识和方法就是要由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去理解、想象,体会,而不是单纯依靠老师的课堂讲解去获取。
根据我个人对数学理念的理解,我在课堂教学中始终围绕着小学生的心理特征,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接受知识的实际出发,所以我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小棒理解和掌握凑十法。
引导孩子们思考,还有没有更好的方法,让我们一眼就能看出多少根小棒呢?分步引导孩子说出“凑十法”。
让他们继续用小棒操作计算9加几的算式,加深对凑十法理解。
因此,只要是孩子们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我绝不会代替的,做到让孩子们多想、多动、多练,提高他们的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拓宽他们的一些想象力,使课堂氛围始终活跃,孩子们学习兴趣浓。
接下来让孩子们举例生活中能凑成十的事例(矿泉水),如果我把它放在前面一个环节当中可能效果会更好一点的。
这个环节当中里有少部分孩子的动手操作的能力还是有一定影响,在今后的教学和学习中要多加强孩子动手操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