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解析-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音与环境专项测评试卷(含答案详解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音与环境专项测评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物理教研组
考生注意:
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
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15分)
一、单选题(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
1、2021年12月9日1540“天宫课堂”第一课正式开讲,“太空教师”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广大青少年带了一场精彩的太空科普课授课活动并取得圆满成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飞船的太空舱内,三名宇航员不能直接对话
B.地球上的学生听到航天员的声音是靠声波传回地球的
C.航天员在出征仪式上进行说话发出声音是因为声带在振动
D.不少观众难以掩饰内心的激动引吭高歌,这里的“高”指的是音调高
2、声既可传递信息,又可传递能量。
下列事例中属于声传递能量的是()
A.渔民利用声呐系统探知鱼群
B.洗碗机利用超声波洗碗
C.医生利用听诊器诊断人的疾病
D.汽车利用倒车雷达探测障碍物
3、关于声现象,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真空可以传声
B.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同一音叉可以改变音叉发出声音的音调
C.“暮鼓晨钟”里的鼓声和钟声主要是依据音色来分辨的
D.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时,利用了声传递能量
4、每年高考和中考期间,社会各界都努力为考生创设良好的环境,防止噪声的危害是一项重要工作。
下列关于考试期间控制噪声的说法和做法正确的是()
A.考场周围可以大声播放音乐,因为音乐不属于噪声
B.考场附近禁止车辆行驶和鸣笛,是从声源处防止噪声的产生
C.关闭门窗可以完全消除噪声,因为固体不能传声
D.干扰的声音不可能完全杜绝,若在考场内听到80dB的噪声应属于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
5、在医院、学校附近,常常有禁止鸣笛的标志,如图所示。
这种控制噪声的措施属于()
A.防止噪声产生B.阻断噪声传播
C.减小噪声传播速度D.通过监测减弱噪声
第Ⅱ卷(非选择题 85分)
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
1、如图所示为马头琴的构造简图。
演奏者在演奏乐曲前通常要调拧琴轴,调节琴弦的松紧,这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2、如图所示,即使蒙住小王的双眼,他也能辨别出周围不同人的声音,是因为每个人声音的______不同;他演奏小提琴时按压不同的琴弦,可以改变琴声的______;随着音乐,他时而高唱时而低吟,改变了声音的______(均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
自习课不许大声喧哗,是在______减弱噪声。
3、口琴是用嘴吹或吸气,使金属簧片振动发声的多簧片乐器,是一种自由簧气鸣乐器,它有上下两排小方格孔,装有多组自由振动的簧片,气流强迫通过时,灵活的金属舌簧振动发声,来回移动,吹吸不同的孔时可以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
如图所示是将口琴拆开后其内部的琴芯结构,在琴芯的气孔边分布着长短、厚薄都不同的一排铜片,A区的较薄、较短,而C区的较长、较厚。
(1)在同一孔处用不同的力度吹琴时,发生变化的是声音的 __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2)较厚、较长的铜片发声时振动要比较薄、较短的铜片振动 __ (选填“快”或“慢”),频率较大的为 __ 区,图中低音区为 __ 区,高音区为 __ 区。
(3)演奏时,声音通过 __ 传入人们耳中,人能听出是口琴演奏的,这是依靠声音的 __ 辨别的。
4、物理课堂上,老师给同学们表演“狮吼功”:他竭尽全力发出“狮吼声”震碎了酒杯。
他发出的声音是由声带的___________产生的,酒杯被震碎说明声能够传递___________ (选填“信息”或“能量”)
5、如图所示,如果在月球上用橡皮锤去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的泡沫塑料小球______(选填“会”或“不会”)被弹起。
三、计算题(5小题,每小题9分,共计45分)
1、站在百米赛跑终点的计时员,在听到起点发令员的枪声后才开始按表计时,测得运动员的成绩为13.51s。
(声音的速度为340m/s)
(1)发令员的枪声从起点传播到终点所需时间是多少?(保留两位小数)
(2)运动员的真实成绩是多少?
2、寒假,晓宁同学和爸爸妈妈去桂林游玩,在漓江泛舟,若船以5m/s 的速度匀速驶向一座高山,晓宁开心的大喊一声,经2s后听到回声,已知声速为340m/s,求:
(1)2s时船和声音走的距离各是多少?
(2)晓宁大喊时与高山的距离是多少?
(3)晓宁听到回声时与前方高山的距离是多少?
3、人类第一次测定铸铁中声音的传播速度的实验是在巴黎用下面的方法进行:在铸铁管的一端敲一下钟,在管的另一端听到两次声音,若管长918m,两次响声间隔2.5s,如果当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求:(1)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时间;
(2)铸铁中的声速。
(结果保留整数)
4、一列动车长200m,以一定的速度沿直线匀速行驶,在进入某一隧道前800m处鸣笛,司机在鸣笛4s后听到隧道口处山崖反射的回声。
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速度为340m/s。
求:
(1)当司机听到反射的回声时,声音经过的路程;
(2)该动车行驶的速度;
(3)若该列动车以这个速度匀速通过一个长820m的隧道,则动车完全穿过隧道的时间为多少?
5、利用回声可以测量声源到障碍物的距离。
科学工作者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从海面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8s后接到海底返回的超声波。
已知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00m/s。
(1)求此处海底的深度?
(2)运用声波的反射,能否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为什么?
四、实验探究(2小题,每小题10分,共计20分)
1、同学们围绕着水瓶发声的有关问题进行了以下探究。
【提出问题】敲瓶(瓶内含水)时发出的声音主要是由什么振动产生的?
【猜想与假设】A.瓶子振动;B.瓶内水振动;C.瓶内空气柱振动
【进行实验】
(1)将瓶子装满水后用筷子敲击瓶子,瓶子仍能发出声音,故可以将猜想 ________ 排除。
(2)将瓶内水全部倒出后用筷子敲击瓶子,瓶子仍能发出声音,故可以将猜想 ________ 排除。
【得出结论】由上述实验分析可知,敲瓶发声,主要是由 ________ 振动产生的。
【提出新的问题】
(1)瓶子发声的音调跟瓶内水的多少有什么关系?
(2)随着瓶内水的增多,敲瓶发声的音调变化和吹瓶发声的音调变化又有何不同呢?
【设计实验】
(1)如图甲所示,先将8个空的玻璃瓶子放到桌子上一字摆开,再向瓶内注入不等量的水,从左到右,瓶内注入的水逐渐增多,最后用筷子从左到右依次敲击瓶口,同时用耳朵仔细听,辨别音调的高低。
(2)用嘴从左到右依次吹瓶口,同时用耳朵仔细听,辨别音调的高低。
【再得出结论】
(1)敲瓶发声的音调随着瓶内水的增多而变 ______ (选填高或低)。
(2)吹瓶发声的音调随着瓶内水的增多而变 ______ (选填高或低)。
【拓展应用】如图乙所示. 用嘴分别对着5个高度不同的小瓶的瓶口吹气,发现瓶子越高,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
(1)用嘴对着5个小瓶的瓶口吹气,5个小瓶均发出声音,则发出的声音是由 ________ 的振动产生的。
(2)5个小瓶产生的声音音调不同,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 。
2、小明学了声学知识后,做了如图所示实验∶
Ⅰ.小明将直尺一端压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
(1)拨动直尺,观察到直尺伸出桌面的部分在振动,同时听到直尺拍打桌面发出声音,这是由于小明采用如图_____(填甲或乙)所示的实验操作方法。
(2)小明规范实验操作后,拨动直尺,观察到直尺在振动地同时听到直尺发出声音,接着增大直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再次用同样的力拨动直尺,小明观察到直尺的振动变______(填快或慢),直尺发出的音调变___(填高或低)。
Ⅱ.如图甲所示,从左至右7个瓶子里装着不同量的水。
(3)之涵和意舒同学用木棒敲击瓶子时,发出的声音音调最低的是第____个瓶子。
(4)用嘴对着瓶口吹时,发出的声音音调最低的是第______个瓶子。
(5)如图乙是我们往保温瓶里灌开水的场景,灌水过程中我们听声音就能判断出瓶里水是否快要灌满了,这是因为随着水位的升高,瓶内空气柱振动越来越_____(填快或慢),发出的声音音调越来越_____(填高或低)。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C
【详解】
A.太空舱中有空气,声音可以通过空气传播,则在飞船的太空舱内,三名宇航员能直接对话,故A 错误;
B.由于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所以地球上的学生听到航天员的声音是靠电磁波传回地球的,故B 错误;
C.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航天员在出征仪式上进行说话发出声音是因为声带在振动,故C正确;
D.不少观众难以掩饰内心的激动引吭高歌,这里的“高”指的是声音的强度即响度大,故D错误。
故选C。
2、B
【详解】
A.渔民利用声呐系统探知鱼群,是根据渔船发出的超声波返回的时间探知鱼群的信息,这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A不符合题意;
B.洗碗机利用超声波的快速振动,除去碗上的污垢,这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故B符合题意;
C.医生利用听诊器听声音,从而获得人的身体是否有病的信息,这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C不符合题意;
D.汽车利用倒车雷达可以探测障碍物离车有多远,这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C
【详解】
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中没有传声介质,声音无法传播,故A错误;
B.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同一音叉可以改变音叉发出声音的振幅,即改变声音的响度,故B错误;
C.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一般不同,故“暮鼓晨钟”里的鼓声和钟声主要是依据音色来分辨的,故C正确;
D.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时,是利用了声传递信息,故D错误。
故选C。
4、B
【详解】
A.从环保的角度讲,凡是影响人们正常生活、工作、学习的声音都可以称为噪声,考场周围大声播放音乐,影响考试,所以属于噪声,故A错误;
B.禁止鸣笛是为了避免噪声的产生,所以是从声源处防止噪声的产生,故B正确;
C.固体也能传声,所以关闭门窗不能完全消除噪声,只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C错误;
D.理想的安静环境噪声在30dB~40dB之间,故D错误。
故选B。
5、A
【详解】
禁止鸣笛是禁止声源振动发声,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是防止噪声产生,故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选A。
二、填空题
1、音调
【详解】
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调节琴弦的松紧,就会改变琴弦的振动快慢,即改变琴弦的振动频率,可以改变声音的音调。
2、音色音调响度声源处
【详解】
[1]不同物质的特征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会不同,即使蒙住小王的双眼,他也能辨别出周围不同人的声音,主要是因为每个人发声的音色不同。
[2]演员不断调整手指在琴弦上的按压位置,琴弦的振动快慢就会不一样,故发出声音的音调就会不同。
[3][4]他时而高唱时而低吟,改变了声音的响度,自习课不许大声喧哗,这是从声源处减弱噪声。
3、响度慢A C A空气音色
【详解】
(1)[1]在同一孔处用不同的力度吹琴时,振幅不同,则响度不同,故发生变化的是响度。
(2)[2]口琴在发声时是铜片在振动,较厚较长的铜片振动慢,发出的音调低。
[3][4][5]由图知A区的较薄、较短,而C区的较长、较厚,振动频率较大的为A区,振动频率较小
的为C区;故C区发出的音调最低,为低音区;A区发出的音调最高,为高音区。
(3)[6]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演奏时,声音通过空气传入人们耳中。
[7]不同的乐器即便演秦相同的乐曲,发出的音色也不相同,故人能听是口琴演奏的,这是依靠声音的音色辨别的。
4、振动能量
【详解】
[1]一切发生的物体都在振动,老师能发出声音是由于他的声带在振动。
[2]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酒杯被声音震碎说明声音在传递能量。
5、不会
【详解】
在月球上用橡皮锤去敲击右边的音叉,右边的音叉振动,但由于月球上是真空环境,没有空气,右边音叉无法将振动传出去,所以左边的音叉不会振动,左边的泡沫塑料小球不会被弹起。
三、计算题
1、(1)0.29s;(2)13.80s
【详解】
解:(1)依据题意可知,百米赛跑,声音传播的路程为100m
s=,声音的速度为340m/s,则根据速度
公式
s
v
t
=可知,发令员的枪声从起点传播到终点所需时间为
100m
0.29s
340m/s
s
t
v
==≈
发令员的枪声从起点传播到终点所需时间约为0.29s。
(2)因为声音传播的过程,人也跑了一段距离,所以运动员的真实成绩为'13.51s0.29s13.80s
t=+=
运动员的真实成绩为13.80s
答:(1)枪声从起点到终点所需时间为0.29s;
(2)运动员的真实成绩是13.80s 。
2、 (1) 10m ,680m ;(2)345m ;(3)335m
【详解】
解:(1) 2s 时船走的距离
5m/s 2s=10m s v t ==⨯船船
2s 时声音走的距离
340m/s 2s=680m s v t ==⨯声声
(2)晓宁大喊时与高山的距离是
()()11110m 680m 345m 22
s s s =+=⨯+=船声 (3)晓宁听到回声时与前方高山的距离是
21345m 10m=335m s s s =-=-船
答:(1)2s 时船走过的距离是10m ,声音走的距离是680m ;
(2)晓宁大喊时与高山的距离是345m ;
(3)晓宁听到回声时与前方高山的距离是335m 。
3、(1)2.7s ;(2)4590m/s
【详解】
解:(1)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时间为
11918m 2.7s 340m/s
s t v === (2)声音在铸铁中的传播时间为
21 2.7s-2.5s 0.2s t t t =-==
铸铁中的声速为
22918m 4590m/s 0.2s
s v t === 答:(1)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时间为2.7s ;
(2)铸铁中的声速为4590m/s 。
4、(1)1360m ;(2)60m/s ;(3)17s
【详解】
(1)根据s
v t
=得声音传播的距离 340m/s 4s 1360m s v t ⨯声声===
(2)由题意知,动车行驶的距离为
0800m 560m 240m s s s 车=﹣=﹣=
动车的速度
240m =
60m/s 4s s v t ==车
车车 (3)动车匀速通过隧道行驶的路程
200m+820m 1020m s L L '+车隧道===
动车完全穿过隧道的时间
1020m =17s 60m/s
s t v ''=车= 答:(1)当司机听到反射的回声时,声音经过的路程为1360m 。
(2)动车行驶的速度是60m/s 。
(3)全部通过隧道的时间为17s 。
5、(1)6000m;(2)不能,因为声音在真空无法传播【详解】
解:(1)根据题意可得,超声波从海面传到海底的时间为
1
8s=4s
2
t=⨯
由
s
v
t
=得,海面到海底的深度为1500m/s4s=6000m
s vt
==⨯
(2)因为月球表面是真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所以地球发出的声音不能到达月球,更谈不上返回的问题,所以无法量地球到月亮之间的距离。
答:(1)此处海底的深度为6000m;
(2)不能,因为声音在真空无法传播。
四、实验探究
1、 C B 瓶子低高瓶内空气柱空气柱的长短、粗细不同,导致空气柱振动的频率不同
【详解】
[1]将瓶子装满水后,瓶内没有空气,用筷子敲击瓶子,瓶子仍能发出声音,说明敲瓶时发出的声音不是由空气柱的振动产生的。
所以可以将猜想C排除。
[2]将瓶内水全部倒出后,瓶内没有水,用筷子敲击瓶子,瓶子仍能发出声音,说明敲瓶时发出的声音不是由瓶内水振动产生的。
所以可以将猜想B排除。
[3]由以上两个实验可知,敲瓶发声,排除由瓶内水振动和瓶内空气柱振动产生,则主要是由瓶子振动产生的。
[4]随着瓶内水的增多,敲瓶瓶身振动频率慢,敲瓶发声的音调变低。
[5]吹瓶发声是因为空气柱振动发声,水越多,空气柱越小,振动频率越快,音调就越高了。
[6]嘴对瓶口吹气,发出的声音是由空气柱的振动产生的。
[7]5个小瓶,长短、粗细不同,空气柱的长短、粗细不同,导致空气柱振动的频率不同,产生的声音音调不同。
2、乙慢低⑦①快高
【详解】
(1)[1]此实验研究尺振动时的音调跟尺振动频率的关系,应该收集尺的振动频率和尺音调,其他声音会干扰实验结果,故应使直尺紧贴桌面,选用甲图所示的实验方法,听到直尺拍打桌面发出的声音,是采用了乙图所示的实验方法。
(2)[2][3]尺发出声音的音调与尺子振动快慢有关,当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变长时,尺振动变慢,频率变低,音调变低。
(3)[4]敲击瓶子时,瓶子和水振动发出声音,且瓶内的水越多,振动的频率越低,相应的音调越低,因此,图示中从左到右的音调是逐渐降低的,则第7个瓶子发出的音调最低。
(4)[5]用嘴贴着瓶口吹气,振动发声是由于瓶内空气柱的振动发出的,从左至右空气柱逐渐变短,振动的频率越来越快,因此音调逐渐升高,则第1个瓶子发出的音调最低。
(5)[6][7]音调是由振动频率决定的,水越多,瓶内的空气柱越短,空气柱振动越来越快,频率越高,音调越来越高,因此根据音调的高度就可以判断水位的高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