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片时间】第1265期:鼻腔恶性黑色素瘤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片时间】第1265期:鼻腔恶性黑色素瘤
鼻腔恶性黑色素瘤
【临床资料】
男,68岁,无明显诱因出现鼻塞、血涕半月,无耳鸣、回吸血涕及头痛等不适。

查体发现右鼻腔内软组织肿块,不能通气,鼻无畸形,左鼻腔通畅。

图1右侧鼻腔恶性黑色素瘤
A. CT平扫横断面;
B. CT增强横断面;
C. CT增强冠状面;
D. CT 增强矢状面;
E. HE×100【影像学表现】
图1A、B分别为CT平扫和增强横断面,图1C、D分别为增强扫描图像冠状面和矢状面重建图像:肿块主体位于右侧鼻腔,向上长入右侧筛窦,向下达硬腭水平,向后突入鼻咽腔致鼻咽部不对称变窄。

肿块平扫呈等密度,且密度均匀,CT值约47HU,增强扫描呈明显强化,约2.1cm×3.5cm×4.9cm,边界尚清楚,周围组织轻度受推压移位,相邻骨组织未见明确破坏征象。

右侧上颌窦黏膜增厚并可见气液平面。

【手术所见】
肿块起源于右侧鼻腔,向上长入右侧筛窦,向后突入鼻咽腔,右侧上、中、下鼻道完全阻塞,肿块表面呈黑褐色,血供丰富。

【病理】
(右侧鼻腔)恶性黑色素瘤,WHO Ⅲ级。

免疫组织化学:S-100(+++),EGFR(+++),VEGF(++),P53(-),CK(-),CK14(-),CK(-),HMB45(+)。

【分析与讨论】
恶性黑色素瘤为WHOⅢ级,是来源于色素细胞的恶性肿瘤,可发生于皮肤任何部位,鼻腔恶性黑色素瘤比较少见,其占全身恶性黑色素瘤发病的0.5%~2%。

本病多发生在50岁以上,男女之间无明显差别。

组织学特征细胞内含有黑色素,S-100蛋白和HMB45为诊断恶性黑色素瘤很好的标记物。

影像诊断要点:①原发性鼻腔恶性黑色素瘤发生于单侧多见,可侵犯到另一侧,发生于双侧者少见。

②CT平扫上无明确的特征,肿瘤常显示为一较大的软组织肿块,起自鼻腔侵犯至上颌窦或起自副鼻窦内,肿瘤向上蔓延可侵犯筛窦;钙化及坏死少见,骨破坏及黏膜浸润较常见,约20%的病例有区域淋巴结转移。

增强后扫描时,恶性黑色素瘤大部分有中度至重度的强化。

③原发性鼻腔恶性黑色素瘤在MRI上具有一定的特异性,只要肿瘤含有顺磁性物质——黑色素,在MRI上就表现为短T1、短T2信号影,信号可均匀。

肿瘤大有坏死或出血时信号不均匀,增强后轻至中度强化,强化可均匀或不均匀。

④常见症状为鼻塞、涕中带血和头痛等,头痛症状多提示肿瘤已侵入鼻窦,并提示有颅内转移可能。

早期病变局限,应以局部手术切除为主,如晚期病变广泛,宜进行包括手术、放射治疗及生物学治疗的综合治疗。

【鉴别诊断】
①鼻腔嗅神经母细胞瘤:位于嗅神经走行区域,CT扫描密度多均匀,较大时中央常有点状坏死和钙化;MR信号在肿瘤较小时多均匀,较大时由于囊变坏死或钙化,信号可不均匀,与脑灰质相比,T1WI表现为稍低信号或等信号,T2WI为等或稍高信号;增强扫描肿块均匀或不均匀明显强化,提示其血供丰富。

②鼻腔恶性淋巴瘤(图3-5-2):肿块常局限于鼻腔内,周围骨质无破坏,密度或信号均匀,CT上表现为等密度,MR上T1WI为等信号,T2WI为稍低信号,增强扫描呈轻到中度强化。

③鼻腔和鼻窦鳞状细胞癌(图3-5-3):多见于老年人,密度及信号常不均匀,肿瘤坏死更明显,边界模糊,增强扫描后强化不如恶性黑色素瘤明显,可发生眼眶和颅内侵犯。

图2鼻腔恶性淋巴瘤(鉴别诊断)
A.平扫横断面;
B.平扫横断面
图3筛窦鳞状细胞癌(鉴别诊断)
A.平扫横断面;
B.增强横断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