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单元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单元由三篇主体课文《棉花姑娘》《咕咚》《小壁虎借尾巴》和“语文园地八”组成。

《棉花姑娘》是一篇充满童趣的童话故事。

课文描写棉花姑娘生病了,它请求燕子、啄木鸟、青蛙给自己治病,可是它们心有余而力不足,没能给棉花姑娘提供帮助。

正当棉花姑娘被蚜虫吸食汁液时,七星瓢虫出现了,把蚜虫一扫而光。

棉花姑娘又能快乐地生长着,并吐出了雪白的棉花。

这篇课文寓生物常识于生动形象的故事之中,对学生了解科学知识有较强的启发作用。

《咕咚》是一篇童趣盎然、情节曲折的童话故事。

课文讲述小兔子听到“咕咚”声,以为是可怕的东西,吓得拔腿就跑,连带着森林里的小动物们都跟着撒腿而跑,最后被野牛拦下,大家找出真相——原来“咕咚”只是木瓜掉进水里发出声的声音。

这个故事教育学生,听到或遇到任何事情,一定要动脑筋或者去实地看看,不可盲目跟随别人。

《小壁虎借尾巴》是一篇科普向的童话故事。

课文记叙了小壁虎失掉尾巴后,向小动物们寻求帮助的故事,向孩子们介绍了鱼、黄牛、燕子尾巴各自的功用,介绍了壁虎的尾巴再生的特点。

课文既有科学性又有趣味性,生动易懂,有利于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语文园地八”由“识字加油站”“我的发现”“字词句运用”“日积月累”“和大人一起读”五个部分组成。

“识字加油站”提供了一些关于卫生间的生字词。

“我的发现”旨在通过偏旁部首,启发学生联想、识记生字词。

“字词句运用”要求学生看图写话,正确运用字词句。

“日积月累”介绍的是一首写公鸡的古诗。

“和大人一起读”给出了一篇文章,要求学生在家长的指导下,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本单元要求认识的生字,引导学生总结生字词的书写规律。

2.理解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以便于在以后的学习中运用。

3.教导学生正确运用简单的句子表达自己的心情。

4. 拓展学生课外阅读能力。

过程与方法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朗读课文,尝试复述课文。

3.创设情境,设置角色,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导学生认识益虫和益鸟,感受大自然的奇妙,进而激发学生对探索科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总结识字规律,扩大学生的识字范围。

教学难点
通过课文学习一些科学常识,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

了解不随波逐流的道理。

教学措施
1.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要把培养正确的写字姿势作为重点,严格训练,做到统一要求,规范练习。

2.重视生字教学,教师应引导学生树立信心,鼓励他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去识字。

同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提供多种教学方式,如图片、音频等,让学生爱上识字,正确写字,尝试用字。

3.重视朗读的指导,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在课文教学中,可以创设情境,使学生入情入境。

4.重视巩固与复习,指导学生记忆方法,防止知识回生。

课时安排
《棉花姑娘》2课时
《咕咚》2课时
《小壁虎借尾巴》2课时
语文园地八1课时
19棉花姑娘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认识“病字头(疒)”。

2.理解“可恶、盼望”等词语。

(重点)
过程与方法
1.运用多种识字方法,引导学生正确识记、书写生字。

2.准确、流利朗读课文。

3.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对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课文学习,认识一些对人类有益的鸟、昆虫。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掌握文中要求会写、会认的生字的字音、字形。

2.理解“盼望”“惊奇”等词语的意思。

教学难点
1.结合课文图片,理解课文内容。

2.体会童话故事告诉我们的科学知识。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出示谜语:“小树长桃多又大,桃儿裂了开白花。

结的籽儿能榨油,采下花儿能纺纱。


揭示答案:棉花
2.导入新课:同学们,大家都猜出谜底了吗?没错,就是棉花。

我们都知道棉花长得白白胖胖的,十分美丽(出示图片)。

而且棉花还能纺纱织布,做成棉衣、棉被供人们使用,棉花有这么多好处,自然受到大家的喜爱。

但是,今天的棉花姑娘却生病了,那么,她到底怎么了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课文——《棉花姑娘》,去一探究竟吧!
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
1.学生自读课文,圈画生字词,借助字典解决生字词。

2.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字。

强调正确书写,端正坐姿。

(1)对要求会写的字进行书写指导。

书写指导:
“病”的“疒”的撇稍长,“丙”的横稍短。

“医”的字形稍扁,“矢”不宜过大,捺变点。

“星”的“日”稍扁,“生”注意三横的长短变化。

“奇”的上部窄小,捺变点,下部宽大,尤其要突出长横。

易错提示:
“别”的左部上窄下宽,右部竖短,竖钩长直。

“干”的第一横短,第二横长,竖在竖中线上。

“七”的横从左侧中线下起笔,向斜上方运笔。

(2)区分多音字和形近字。

多音字示例:
恶⎩⎪⎨⎪⎧ è:凶恶 凶神恶煞 ě:恶心wù
:可恶 深思痛绝 干⎩⎪⎨⎪⎧
ɡān :干净 外强中干 ɡàn 树干 埋头苦干 形近字示例:

⎪⎨⎪⎧ 病(bìn ɡ)病人疼(tén ɡ)疼痛 ⎩⎪⎨⎪⎧
干(ɡàn )树干千(qiān )千万 (3)归类识字。

归类示例:
疒——疼(疼痛)——疗(治疗)——病(生病)
大——夸(夸奖)——奋(兴奋)——奇(奇怪)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初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并思考下面的问题:
(1)全文共有多少个自然段?
(2)全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说说每部分都讲了什么内容。

(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明确:这篇课文一共有6个自然段。

可以划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写棉花姑娘生病了,她盼望有医生来给她治病。

第二部分(2~5):写棉花姑娘请了燕子、啄木鸟、青蛙为她捉害虫,但他们都帮不上忙,最后一群七星瓢虫来帮她治好了病。

第三部分(6):写棉花姑娘的病好了,她开心地笑了。

课文讲述了棉花姑娘由生病到治愈的故事。

四、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棉花不仅漂亮,还有这么多用处。

可是美丽的棉花姑娘生病了,这可怎么办呢?谁能帮帮她吗?我们下节课一起来寻找答案吧。

五、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病人 医生 别人 树干 奇怪 七个人
2.导入新课。

棉花姑娘生病了,她焦急万分,请来了燕子、啄木鸟、青蛙帮忙治病,可是他们对棉花姑娘的病症都束手无策。

最后,一群“医生”来帮她治好了病,这群医生是谁呢?让我们打
开课本,一探究竟吧!
二、课文研读,突破重难
1.棉花姑娘遇到了一件什么麻烦事?
明确:棉花姑娘生病了,叶子上有许多可恶的蚜虫。

2.想象一下,美丽的棉花姑娘发现自己的叶子上长了蚜虫,内心会有怎样的想法呢?
明确:哎呀,这些可恶的蚜虫真讨厌!把我的“衣服”都咬破了,我还要吐棉花、结棉籽呢!要是这时有医生来帮我看病,捉走蚜虫就好了!
3.这时候,棉花姑娘多么盼望医生来给她治病啊,她向哪些“医生”寻求过帮助呢?
明确:棉花姑娘向小燕子、啄木鸟、青蛙、七星瓢虫寻求了帮助。

4. 燕子、啄木鸟、青蛙治好了棉花姑娘的病吗?这是为什么呢?
明确:他们都没有治好棉花姑娘的病。

因为燕子只会捉空中飞的害虫;啄木鸟只会捉树干里的害虫;青蛙只会捉田野里的害虫,他们都帮不了棉花姑娘。

5. 燕子、青蛙、啄木鸟都帮不上棉花姑娘的忙,那么是谁治好了棉花姑娘的“病”呢?
明确:是一群七星瓢虫。

6.棉花姑娘的病被治好了,她的心情是怎样的呢?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呢?
明确:棉花姑娘很开心,从文中“她咧开嘴笑啦”可以看出来。

仿照示例给出的ABAB式短语,在横线上填空。

示例:碧绿碧绿的叶子
雪白雪白的棉花
我会填:瓦蓝瓦蓝的__________
火红火红的__________
答案示例:天空太阳
三、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1.设置试题,回顾本课所学内容。

(1)棉花姑娘生病了,因为叶子上长了(),她很焦急,于是向()()()寻求帮助,可是他们都没能帮上忙,最后,是()医治了棉花姑娘。

明确:蚜虫燕子啄木鸟青蛙七星瓢虫
2.总结。

通过学习,我知道燕子、啄木鸟、青蛙、七星瓢虫都对人类有益。

我们以后再看到这些益鸟、益虫就不能捉来玩了!我们要好好保护它们,让它们好好保护环境。

四、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五、板书设计,知识构架
棉花姑娘⎩⎪⎪⎨⎪⎪⎧⎭⎪⎪⎬⎪⎪⎫起因:棉花姑娘――→生病叶子上有蚜虫经过⎩⎪⎨⎪⎧ 燕子――→只会捉空中飞的害虫啄木鸟――→只会捉树干里的害虫青蛙――→只会捉田里的害虫七星瓢虫――→只会吃光蚜虫结果:棉花姑娘――→病好
长出绿叶、吐出雪白的棉花保护益鸟、益虫
20 咕咚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会认12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 理解“咕咚、拔腿”等词语。

过程与方法
1.能根据学过的方法猜测生字的读音,进而把课文读熟、读懂。

2.在课文教学中进行识字教学,给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识字情境,采用多种方法,让学生在情境中识字。

3. 指导学生分角色读课文,读好对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懂得遇事要动脑筋想想或实地去看看,不要盲从的道理。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识记本课的生字词,掌握书写规律,并正确书写生字词。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传递出的不随波逐流的哲理。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同学们,在美丽的森林王国里,生活着很多可爱的小动物。

在这里,每天都会发生很多有趣的故事,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座森林王国,看看又有什么有趣的故事发生了。

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
1.学生自读课文,圈画生字词,借助字典解决生字词。

2.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字,在讲解“吓”“怕”“羊”“象”“家”等生字时,可以结合图片,加深学生对生字的认识和理解。

强调正确书写,端正坐姿。

(1)对要求会写的字进行书写指导。

书写指导:
“吓”的“口”在左上格,“下”竖为垂露竖。

“怕”左窄右宽,右部中间横短。

“跟”左窄右宽,右部竖提长。

“都”左窄右宽,“阝”竖为悬针竖,略长。

易错提示:
“羊”的上面一点一撇要往中间写。

“象”的下部左边三撇上下排列,右边捺要顿笔。

(2)区分多音字和形近字。

多音字示例:
吓⎩
⎪⎨⎪⎧ xià:吓人 惊吓hè:恐吓 恫dòn ɡ吓 都⎩⎪⎨⎪⎧
dōu :都好 都有dū:首都 都市 形近字示例:

⎪⎨⎪⎧ 吓(xià)吓人 惊吓虾(xiā)龙虾 ⎩⎪⎨⎪⎧
羊(yán ɡ)羊毛 羊肠小道洋(yán ɡ)海洋 喜气洋洋 (3)归类识字。

归类示例:
——跃(跳跃)——趴(趴下)——跟(跟着)
忄——忆(回忆)——忙(忙碌)——怕(害怕)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结合学过的生字词,让学生自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标出课文段落。

(2)课文可以划分为几个部分?说说每个部分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3)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明确:课文一共有7个段落。

可以划分为 3个部分。

第一部分(1):写一个成熟的木瓜从树上掉进湖里,发出“咕咚”的声音。

第二部分(2~4):写小兔子听见“咕咚”,害怕得
一边跑一边叫,引得许多动物都跟着跑,跟着叫。

第三部分(5~7):写野牛问清原因后,小兔子带着大家来到湖边,正好看见木瓜从树上掉下来,大家知道真相后都笑了。

这篇课文讲一只小兔子听见“咕咚”一声,吓得拔腿就跑,其他动物也跟着逃命,只有野牛问“咕咚”是什么,而且要去看看,这才让大家明白“咕咚”原来是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

四、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森林里的小动物们因为一声可怕的“咕咚”变得乱哄哄了,这是为什么呢?是“咕咚”拥有可怕的力量吗?这“咕咚”到底是什么东西呢?在下一节课的学习里,我们来深入探讨这些问题吧。

五、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请完成本课对应练训练。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吓了一跳可怕跟着
大家山羊大象都笑了
2.导入新课。

湖边的木瓜熟了,掉进水里,发出一声“咕咚”,小兔子听见了,吓得拔腿就跑,其他动物见到小兔子在跑,也跟着乱哄哄起来。

相信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听到一些奇奇怪怪的声音,那么,大家当时是怎样做的呢?对比小动物们的做法,你觉得自己应该怎么做才好呢?我们下节课将深入学习课文,希望同学们能从中找到答案。

二、课文研读,突破重难
1.读第一段,木瓜为什么会自己掉下来,还发出那么大的声响?
明确:因为木瓜熟透了,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撞击水面时产生了响声。

你还能想到哪些和“高高的树”结构相同的短语?
示例:蓝蓝的天清清的水美美的花
2.小兔子为什么“拔腿就跑”?
明确:因为小兔子从这儿经过,正好听到这声音,但他并没有看到是木瓜从树上掉下来,加上他从没听过这种声音,听到后也没有冷静思考,没有去看到底是什么声音,认为是一个要伤害他的猛兽,所以他吓得“拔腿就跑”。

3.为什么动物们“一个跟着一个跑起来”,还“一边跑一边叫”?
明确:因为这些动物只看到小猴子和小兔子在跑,又听到小猴子喊“咕咚”来了,让大家快跑,就信以为真,以为真有危险,所以就“一个跟着一个跑起来”,还“一边跑一边叫”。

4.野牛没有跟着跑,说明了什么?
明确:野牛没有跟着跑,是想弄明白大家所说的是不是真的。

到底是听谁说的,到底谁看见了,野牛想弄个明白。

这说明了野牛遇到事情,没有像其他动物一样,听到什么就是什
么,而是喜欢动脑筋,把事情弄个清楚。

5.课文一共写到了哪些动物?
明确:写到了小兔子、小猴子、狐狸、山羊、小鹿、大象、野牛。

6.这么多小动物,你比较喜欢谁呢?说说自己的理由吧。

明确:(示例)喜欢野牛。

因为它没有和大家一起跑,而是喜欢动脑筋,把事情弄个清楚。

7.课文的最后,为什么大伙“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笑了”?
明确:因为小兔子领着大家来到湖边,大伙正好听见了“咕咚”——木瓜成熟后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发现并没有小兔子和小猴子说的那样可怕,而且也不是什么怪物,只是一个木瓜而已。

大家为自己之前的行为感到好笑,所以大伙“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笑了”。

三、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1.设置试题,引导学生回顾本课所学内容。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木瓜熟了,掉进水里,发出( )的声音。

( )吓了一跳,拔腿就跑。

( )一听,就跟着跑起来。

紧接着,( )( )( ),一个跟一个跑起来。

( )看见了,也跟着跑起来。

( )拦住大伙问逃跑的原因。

明确:“咕咚” 小兔子 小猴子 狐狸 山羊 小鹿 大象 野牛
2.总结。

读了这篇课文,我知道了一定要养成独立思考、判断的能力。

以后听见别人说什么,自己一定要动脑筋想一想,最好去实地看看,不能别人说什么都盲目地相信。

四、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五、板书设计,知识构架
咕咚⎩⎪⎨⎪⎧⎭
⎪⎬⎪⎫起因:木瓜从树上掉进湖里发出“咕咚”的响声经过:兔子、猴子、狐狸、山羊、小鹿、大象吓得边跑边叫结果:野牛问清原因、兔子领着去看→木瓜从树上掉进湖里遇事动脑筋分清真和假
21 小壁虎借尾巴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会认12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认识“户字头(户)”和“车字旁()”。

2. 理解“挣断”“难看”等词语。

过程与方法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设置情境,分角色朗读,读好对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作用,激发学生对知识探索的兴趣。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探知欲。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出示谜语:称虎不是虎,墙上自由爬。

待在房屋上,去擒飞来将。

(打一昆虫)
揭示答案:壁虎。

2.导入新课: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小壁虎借尾巴》。

小壁虎的尾巴怎么了?他为什么要借尾巴呢?他借到尾巴了吗?带着这些疑问,我们进入课文的学习,在课文中寻找答案吧。

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
1.学生自读课文,圈画生字词,借助字典解决生字词。

2.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字。

在教学“草”“房”等生字时,可以借助图片展示,学习“捉”“爬”的生字时,可以借助动作展示,加深学生对生字的理解记忆。

强调正确书写,端正坐姿。

(1)对要求会写的字进行书写指导。

书写指导:
“条”的捺要舒展,下面的两点要对齐。

“爬”的第一笔是平撇,捺笔要写得长而舒展。

“姐”的“且”的横间隔要均匀。

“您”是上下结构,心字底扁而托上。

易错提示:
“捉”的上面是“口”不是“日”,捺要舒展。

“草”中间的“日”要写得略扁。

“十”的横稍上一些。

(2)区分多音字和形近字。

多音字示例:
难⎩
⎪⎨⎪⎧ nán :难过 左右为难nàn :灾难 患难与共 转⎩⎪⎨⎪⎧
zhuǎn :转弯 目不转睛zhuàn :转圈 转来转去 形近字示例:

⎪⎨⎪⎧ 姐(jiě) 姐妹 姐姐组(zǔ) 组合 组织 ⎩⎪⎨⎪⎧
您(nín ) 您好 您早你(nǐ) 你们 迷你 (3)归类识字。

归类示例:
户:启(启示)——扇(扇子)——房(房间)
车:软(松软)——轻(轻巧)——转(转动)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结合学过的生字词,指导学生自读课文,并回答下列问题。

(1)课文一共有多少个段落?
(2)课文可以划分为几个部分?
(3)课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明确:课文一共有7个段落,可以分为3个部分。

第一部分(1、2):写小壁虎挣断了尾巴,他想去借一条尾巴。

第二部分(3~5):写小壁虎先后向小鱼、老牛、燕子借尾巴,但是都没有借到。

第三部分(6、7):写小壁虎把借不到尾巴的事告诉了妈妈,在妈妈的提醒下,他发现自己长出了一条新尾巴。

课文讲了小壁虎丢掉了尾巴,想要向别的动物借一条尾巴,却没有实现,最后发现尾巴已经长出来的故事。

四、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小壁虎的尾巴丢了,别的小动物却不肯把尾巴借给他,这是为什么呢?带着这些问题,请同学们再认真读课文,我们下节课再进行深入探究。

五、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捉虫 一条 爬山 姐姐 您好 青草 病房
2.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这篇课文讲的是小壁虎借尾巴的故事,那么小壁虎的尾巴为什么丢了?小壁虎找了哪些小动物借尾巴?小壁虎借到尾巴了吗?在这节课的学
习里,我们就一起来解决这些问题吧。

二、课文研读,突破重难
1.读课文第1自然段,小壁虎是怎么丢掉尾巴的?
明确:小壁虎被一条蛇咬住了尾巴,为了逃走,小壁虎不得已挣断了尾巴。

2.从课文的第一句话“小壁虎在墙角捉蚊子”,你理解到了什么?
明确:说明小壁虎是蚊子的克星,小壁虎是益虫。

3.读第3~5自然段,看看小壁虎都去找了哪些小动物借尾巴?
明确:小壁虎分别找了小鱼、老牛、燕子借尾巴。

4.小动物们为什么不肯把尾巴借给小壁虎呢?
明确:小鱼不肯借尾巴,因为小鱼要用自己的尾巴拨水;老牛不肯借尾巴,因为老牛要用尾巴赶蝇子;燕子不肯借尾巴,因为燕子要用尾巴掌握方向。

小动物们的尾巴都有自己的用处,因此不能借给小壁虎。

5.小壁虎没能借到尾巴,心情是怎样的呢?
明确:小壁虎很难过。

因为借了几次尾巴都没有借到,小壁虎只能回去找妈妈。

6.小壁虎最后拥有新尾巴了吗?
明确:小壁虎在妈妈的提醒下,发现自己已经长出了新的尾巴。

7.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那么哪位小朋友来帮我们归纳一下课文的中心呢?(教师抽答)
明确:课文写了小壁虎为了逃生挣断了尾巴后,先后向小鱼、老牛、燕子借尾巴,但是都没有借到,后来他又长出了一条新尾巴的故事。

故事告诉我们,动物的尾巴各有用处,小壁虎的尾巴断了可以再长。

8.除了课文中提到的小动物,你还了解到哪些关于小动物尾巴的科学知识呢?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鱼儿的尾巴像船舵,掌握方向好游泳。

燕子的尾巴像剪刀,把握方向保平衡。

啄木鸟的尾巴像铆(mǎo)钉,铆在树上好捉虫。

蝎子的尾巴有毒汁,赶走敌人保护自己。

猴子的尾巴像钩子,钩在树上打秋千。

孔雀的尾巴像扇子,展示它来找伴侣。

松鼠的尾巴像把伞,天气炎热好乘凉。

狐狸尾巴真不小,枕在头下来睡觉。

三、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1.设置试题,引导学生回顾本课试题。

根据课文内容连线。

2.总结。

原来每一种动物的尾巴都有自己的作用,真是太神奇了!生活中处处有学问,我们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四、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五、板书设计,知识构架
小壁虎借尾巴⎩⎪⎨⎪⎧⎭
⎪⎬⎪⎫起因:蛇咬住尾巴,小壁虎挣断尾巴 觉得难看经过⎩⎪⎨⎪⎧⎭⎪⎫小鱼 用尾巴拨水老牛 用尾巴赶蝇子燕子 用尾巴掌握方向结果:爬回家找妈妈,长出断尾巴
动物尾巴各有用壁虎尾巴能再长 语文园地八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习课本中给出的生字词,让学生展示自己在课内外积累的字、词、句。

2.让学生培养阅读的兴趣,拓展自己的知识。

过程与方法
1.联系实际生活,学习本课给出的生字词。

2.熟读并背诵古诗《画鸡》,阅读《和小熊住山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继续培养爱阅读,爱积累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学习课本中给出的生字词。

教学难点
熟读并背诵古诗《画鸡》,培养阅读和积累古诗词的兴趣。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识字加油站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和词语。

卫wèi生间毛巾jīn擦cā手牙刷shuā刷牙香皂zào洗澡zǎo 梳shū子梳头脸盆pén 洗脸
点拨:
1.想一想:这些词语都有什么共同之处?
这些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或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卫生习惯。

2.说一说:你能用这些词语说一句话吗?
示例:妈妈说每天早晚都要刷牙。

上卫生间之后一定要洗手。

二、我的发现
1. 借助拼音认一认这些生字,不会读的可以请教同学或老师。

2. 想一想:每一排的字都有什么特点?
明确:每一排的字偏旁相同。

第一排都是带“犭”的字,第二排都是带“鸟”的字,第三排都是带“虫”的字。

我还发现每个汉字的意思与它的偏旁有关。

如第一排的字都表示与动物相关,或者说这些带有“犭”的字都表示动物;第二排的字都与“鸟”相关,也就是说带有“鸟”的字都是禽鸟类;第三排的字都与“虫”有关,就是说这些字组成的词语就是一种昆虫。

3. 说一说:你还知道哪些带有“犭”“鸟”和“虫”的字或词语?
明确:我还知道带有“犭”的字词有“狗、猪、狼、狐狸”;带有“鸟”的字词有“鹰、莺、鸽、鹦鹉”;带有“虫”的词语有“蜘蛛、蚯蚓、蚂蚱、螳螂”。

三、字词句运用
1.看图片,你能看出图上人物的心情吗?
2. 说一说:你有过这些心情吗?都是在什么时候呢?
示例:每当我听到好消息的时候都会很高兴。

每当我做错了事的时候,我就会很害怕。

每当我妈妈要出门工作的时候,我就会很难过。

别人欺负我的时候,我就很生气。

3. 请你用这些词语写一句话。

示例:今天老师表扬了我,我很高兴。

今天爸爸妈妈都出门工作了,我好难过。

四、日积月累
画鸡
(明)唐寅
头上红冠不用裁①,
满身雪白走将②来。

平生③不敢轻④言语⑤,
一叫千门万户⑥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