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未病对亚健康人群健康状况影响的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治未病对亚健康人群健康状况影响
的研究
摘要:目的:对亚健康人群采用中医治未病治疗,并探究该治疗方法对其健康状况的影响。
方法:设置研究开始时间为2021年1月,并于2022年1月终止,随机选取80名于我院诊断为亚健康的患者参与研究,将其依照干预方法进行分组,分别分为参照组(行常规干预)与研究组(行中医治未病干预),并控制两组人数均为40人。
对比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
结果:研究组患者经治疗与干预后,其生活质量与参照组相比明显更高,两组数据间具有较大差异(p<0.05)。
讨论:亚健康人群在接受中医治未病干预后,其健康状况与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应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中医治未病;亚健康人群;健康状况
亚健康(Sub-healthy)是除健康与疾病的另一种身体状态,又被称作“第三状态”[1]。
亚健康的主要表现为反应迟钝、思维缓慢、注意力难以集中、睡眠质量较低、易疲劳、食欲下降、便秘等,在影响患者自身健康的同时,对其日常生活与工作能力带来了一定阻碍与不良影响[2]。
导致患者处于亚健康的原因较多,常见原因为过度劳累、不良的生活与饮食习惯、基础疾病与不良情绪等。
随着我国群众生活压力的增大与不健康的生活习惯,每年处于亚健康的人数逐渐增加,并已成为危害我国群众健康的常见病症。
有关研究指出,中医治未病干预有利于患者生活质量与健康状态的改善,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于2021年1月1日开展,并于2022年1月1日终止,随机将80名该时期于我院检测为亚健康的患者纳入研究,将所选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法进行分组,同时保障每组人数均为40人。
参照组中男、女人数分别为23人与17人,
年龄区间为35~56岁,均值(45.50±2.41)岁;研究组中男、女人数分别为21人与19人,年龄区间为36~56岁,均值(46.00±2.37)岁,比较两组数据发现组间差异较小,可进行临床对比(p>0.05)。
1.2方法
参照组:对参照组患者开展常规干预,如评估与记录患者病情变化、给予患者营养支持、讲解与解答患者疑问、开展健康宣教与科普、维护门诊日常温度与环境等实施难度较低的干预措施。
研究组:以参照组为基础,给予患者中医治未病干预,具体流程与方法如下:
①健康干预:为增强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与自我干预能力,医护人员在对患者进行健康科普的同时,应对其情绪状态、饮食与生活习惯、日常运动等方面开展一定的健康干预与管理。
②中医辨证干预:为提升中医治未病干预的针对性与有效性,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的体质与表现对其进行干预,具体如下:若患者表现为精力充盈、身形适中、食欲良好、面色红润,其体质为平和体质。
医护人员在对平和体质患者进行干预时,干预重点为日常饮食的调控,患者应保障每日摄入较多的营养物质,并保证营养均衡,同时减少药补;若患者表现为精神萎靡、食欲下降、体态较轻、面色苍白、脏腑功能较差,其体质为偏颇体质。
偏颇体质的干预重点如下:给予患者个性化的健康干预与饮食调控,同时给予其不同中药进行治疗,并使其体质逐渐转为平和体质。
③运动干预:给予患者可行性较高的运动干预与指导,对其每日运动量、频率与强度等进行规定,同时根据其具体运动情况对干预方案进行调整,已达到劳逸结合、增强患者体质的目的。
④心理干预:为保障患者心态的平和与稳定,医护人员应给予亚健康患者一定的心理指导与引导,使其正确看待亚健康,同时保持心境的从容与清净。
1.3评价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SF-36量表),若比较结果低于0.05,则表明两组患者具有较为明显的差异。
1.4统计学分析
试验各指标均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25.0检验,分别用卡方、t值比对计数与计量资料;若最终结果(p<0.05),证明组间差异较大。
2.结果
2.1 2组患者生活质量的对比
研究组患者接受干预后,其生活质量与参照组相比整体更高,且两组间差异较为明显(P<0.05),具体数据如表1所示。
表12组患者生活质量的对比(±s,分)
组别生理躯体社会精神
参照组(n=40)
78.46±1
3.22
76.49±1
2.87
77.84±1
4.18
78.26±1
3.63
研究组(n=40)
86.85±1
3.48
87.48±1
3.12
89.17±1
4.62
89.38±1
3.71
t值 2.810 3.781 3.518 3.637 P值0.006<0.001<0.001<0.001
3.讨论
亚健康是指患者的一种状态,具体表现在患者的生理、心理与社交等方面。
当患者处于亚健康状态时,除生理上的种种表现外,患者多伴有抑郁、沮丧、不安等负面心理情绪,同时其对社交与工作的欲望也大幅下降,进而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了较大的阻碍[3]。
中医治未病为中医几年来提出的理念,是指多方面(饮食、运动、心理等)对患者进行干预与配合的干预手段,已广泛应用于亚健康患者的临床干预中[4]。
相较于常规干预,中医治未病干预的效果更为突出,其护理范围更大,专业性与针对性更高,更有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
分析比较本文数据与结果可得出,对亚健康患者采取中医治未病干预的效果显著高于常规干预,且两组间差异较大(P<0.05)。
本文所得结论与数据同孟昱林,张海艳,宋宝国[5]等人所得几乎相同,表明本文具有较大的科学性。
综上所述,中医治未病干预可有效改善亚健康患者的生活质量与健康状况,应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 李喆,王石红,王洪双,等. 补中益气汤联合隔姜灸对气虚质亚健康人群干预的临床研究[J]. 河北中医药学报,2020,35(4):54-57.
[2] 范琳,邢敏. 中医体质辨识在医院体检中心亚健康人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9,33(7):84-86.
[3] 李春艳,覃周韦,陈信佳. 观察比较中医"治未病"应用于亚健康人的健康促进效果[J]. 心理医生,2017,23(35):300-301.
[4] 孟昱林,张海艳,宋宝国,等. 中医治未病对亚健康人群健康状况影响的研究[J].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7,20(8):953-956.
[5] 孟昱林,张海艳,宋宝国,等. 中医治未病对亚健康人群健康状况影响的研究[J]. 世界中医药,2017,12(8):1945-1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