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西方激进左翼学者“新共产主义”评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第2期(总第167期)
㊀㊀㊀㊀㊀㊀
黑龙江社会科学
SocialSciencesInHeilongjiang
㊀㊀
㊀㊀㊀㊀㊀㊀㊀No.2ꎬ2018
㊀㊀㊀㊀㊀㊀㊀㊀General.No.167
哲学问题研究
当代西方激进左翼学者 新共产主义 评析
胡㊀绪㊀明
(上海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ꎬ上海200093)
摘㊀要: 共产主义回归 是近期流行于西方左翼思想界的一股理论热潮ꎮ不同思想家之间由于学术背景㊁社会经历㊁理论旨趣等因素的差异ꎬ对共产主义的阐释在总体上呈现为哲学先验论㊁激进政治学㊁新政治经济学批判㊁辩证法等多元的理论范式ꎮ只有在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中与之展开批判性的对话ꎬ才能正确把握西方左翼 共产主义观念 的理论要义ꎮ
关键词:共产主义假设ꎻ非物质劳动ꎻ共有的共产主义ꎻ辩证的共产主义
中图分类号:B1㊀㊀文献标志码:A㊀㊀文章编号:1007-4937(2018)02-0124-05
①㊀
2009年ꎬ在伦敦大学伯克贝克学院召开的 共产
主义观念 大会ꎬ虽然说由齐泽克发起组织并主持的ꎬ但无论是就会议主题ꎬ还是讨论内容而言ꎬ这次会议实际上成了巴迪欧 共产主义假设 的专题研讨会ꎮ
收稿日期:2017-12-30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西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历程及影响研究 子课题 西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及实践关系研究 (16ZDA099)
作者简介:胡绪明(1973 )ꎬ男ꎬ安徽六安人ꎬ副院长ꎬ教授ꎬ硕士生导师ꎬ哲学博士ꎬ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ꎮ
㊀㊀面对资本全球化强势推进和新自由主义迅速蔓延ꎬ特别是20世纪80 90年代发生的柏林墙倒塌和东剧变事件ꎬ西方左翼思想界曾经一度湮没在 历史终结 的喧嚣嘈杂中而集体失语ꎮ当历史的车轮刚刚踏进21世纪门槛ꎬ在当今资本主义最发达的美国就相继爆发了 9 11事件 ㊁金融危机㊁占领华尔街运动等重大事件及其引发的一系列全球性经济危机㊁政治骚乱和恐怖主义ꎬ这对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及其鼓吹的自由民主制度给予沉重打击ꎮ面对 现实的社会主义 的崩溃和新自由主义的破产ꎬ在当代西方左翼思想界迅速兴起了一股 共产主义回归 热潮ꎮ面对苏联东欧社会主义的大面积塌方和全球资本主义及其新自由主义濒临崩溃这一双重现实ꎬ以齐泽克㊁巴迪欧㊁朗西埃㊁哈特㊁奈格里㊁柄谷行等人为主要代表的西方激进左翼学者吹响了共产主义 集结
号 ꎬ基于激进的革命主体性话语和替代性政治建构一种 新共产主义 ꎬ旨在恢复被污名化了的共产主义观念ꎬ其标志性事件是分别在伦敦(2009)㊁柏林(2010)㊁纽约(2011)和首尔(2014)召开世界范围的 共产主义观念 大会ꎮ面对西方左翼理论家掀起的这股 共产主义复兴 思潮ꎬ任何一种非批判的横加指责或无原则的拍手点赞ꎬ都不是马克思主义者的态度立场ꎬ相反ꎬ我们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方法与其展开积极的批判性对话ꎬ既要厘清这种 新共产主义 的思想基础与理论主题ꎬ同时也要甄别澄清其与马克思共产主义学说的理论边界ꎬ彰显马克思共产主义之现实性与理想性 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 的内在张力及其思想的原则高度ꎬ为坚定中国道路的 四个自信 提供必要的学理支持ꎮ㊀㊀一㊁巴迪欧: 共产主义假设 永恒纯粹的平等观念
㊀㊀在当代西方激进左翼思想界ꎬ巴迪欧无疑是一位影响广泛的旗帜性人物ꎮ尤其是2008年他在英国著名的«新左派评论»杂志上发表的题为«共产主义假设»(TheCommunistHypothesis)一文引起了广泛而持续的讨论ꎬ从某种意义上说ꎬ他是当今西方左翼思想界正在兴起的 回归共产主义 热潮的始作俑者ꎮ① 共产主义假设 这一概念不是巴迪欧的理论发明ꎬ而是来自法国前总统萨科齐指责2008年由西方左翼思想界组织开展
421
的纪念法国五月风暴40周年活动的一次公开讲
话: 我们拒绝受任何东西困扰ꎮ经验上的共产
主义消失仍然不够ꎮ我们想驱逐它的一切形式ꎮ
甚至共产主义假设ꎮ 巴迪欧对 共产主义假设
做了与萨科齐相反的解释ꎬ认为共产主义假设决
不意味着共产主义乌托邦ꎬ而是一种以永恒的平
等原则反抗各种社会形式下的强权政治和不平等
的观念ꎮ 如果我们抛弃这个假设ꎬ那么在集体
行动的领域就没有任何值得做的事情了ꎮ如果没
有共产主义观念ꎬ历史和哲学中任何变化都不会
引起哲学家的兴趣 事实上ꎬ我们被赋予了一
个哲学的任务ꎬ甚至是一个义务ꎬ那就是帮助这一
假设的新的存在形态问世ꎮ [1]作为一种所谓的永恒纯粹的平等观念ꎬ巴迪欧的 共产主义假设
的理论基础是 事件 本体论哲学ꎬ其理论架构是
基于 政治 历史 主体 三位一体的 共产主义
理念 ꎮ
在«存在与事件»一书中ꎬ巴迪欧集中阐述了
他的 事件 本体论哲学ꎮ在他看来ꎬ 事件 (e ̄vent)一方面作为一种纯粹的偶然性和不可能性ꎬ体现为对历史延续性和现存秩序的打破和撕裂ꎬ 一个事件就是一个纯粹的偶然ꎬ它不可能从先前的情势中推导出来 [2]ꎻ另一方面ꎬ 事件 作为一种不可能性的可能性ꎬ能够把不可能性带到我们面前ꎬ也就是说ꎬ 事件 同时还意味着一种新的可能性的创造ꎮ简言之ꎬ 事件 既不是原有历史轨迹的延续ꎬ也不是现实本身蕴涵的可能性的实现ꎬ而是一种全新可能性和历史视域的开启ꎮ巴迪欧从这种 事件 哲学出发ꎬ把 共产主义假设 的历史划分为两个序列ꎮ在第一个序列中ꎬ共产主义假设与推翻现行秩序的群体运动和起义相联系ꎬ革命的目的是消灭旧的社会形式ꎬ实现平等者的共同体ꎮ这一序列在巴黎公社起义中达到顶峰ꎬ巴黎公社以实际行动确立了共产主义假设ꎬ但没有找到实现的途径ꎮ第二个序列是从俄国十月革命开始的ꎬ这一序列面临的核心任务是如何实现共产主义假设并取得胜利ꎬ因而组织和斗争策略问题成了共产主义假设的核心问题ꎬ列宁主义政党成了共产主义假设的物质载体ꎮ第二个序列取得了巨大的成功ꎬ俄国㊁中国㊁捷克斯洛伐克㊁朝鲜㊁越南㊁古巴都相继以这种形式取得了政权[3]ꎮ巴迪欧认为ꎬ从1871年到1914年是一个历史的间歇期ꎬ今天我们正处在第二个间歇期ꎬ共产主义运动处于低潮ꎬ阶级敌人处在绝对的优势地位ꎬ一切新的共产主义尝试都受到禁锢ꎮ因此ꎬ今天我们需要的不是直接的行动ꎬ而是重新思考共产主义假设的意义及其存在条件ꎮ为此ꎬ巴迪欧在«共产主义假设»中阐述其 共产主义假设 的基本思想ꎮ巴迪欧的 共产主义假设 试图把自己的事件本体论运用到当下的激进政治ꎮ他明确拒斥经济主义ꎬ在他看来ꎬ革命的基础不是客观必然性而是主观意志ꎬ共产主义假设不是建立在客观规律基础上的ꎬ而是建立在主体对 真理 事件 的忠诚基础上的ꎮ不难发现ꎬ巴迪欧的 共产主义假设 是以偶然性的事件哲学完全否定了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经济因素的基础性作用ꎬ从而也彻底解构了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中的无产阶级革命理论ꎮ因而ꎬ这种脱离社会历史进程的共产主义假设的理论ꎬ实质是一种抽象的㊁非历史的因而也是狂热的激进政治构想ꎮ
㊀㊀二㊁齐泽克: 共产主义观念 激进政治的行动纲领
㊀㊀齐泽克一方面追随巴迪欧的 共产主义假设 ꎬ但同时又指出: 仅仅对共产主义观念保持忠诚是不够的:人们应当在历史现实中对对抗进行定位ꎬ使其成为实践的紧迫性 [4]90ꎮ在他看来ꎬ 共产主义是关于激进哲学和激进政治的观念ꎬ共产主义作为今天的激进行动的理论前提ꎬ要同国家主义和经济主义保持距离ꎬ并要和21世纪的政治经验相结合ꎮ [5]对于激进政治学来说ꎬ 我们当然不应当抛弃无产阶级概念或无产阶级立场概念ꎻ相反ꎬ当前的事态格局迫使我们把它激进化到一种远远超越马克思想象的存在层面ꎮ我们需要一个更加激进的无产阶级主体概念ꎬ一个被还原到笛卡尔意义上的我思之渐趋于零点的主体ꎮ [4]92由此可见ꎬ齐泽克就把巴迪欧基于事件哲学的 共产主义假设 归到激进政治学的理论架构中去了ꎮ
齐泽克强调ꎬ共产主义的意义不在于它仅仅是一个康德意义上的调节性的理念或先验的规范性的平等主义的理想范畴ꎬ而应该是摆脱现存社会对抗的客观要求ꎮ 马克思有关共产主义不是作为一种理想ꎬ而是作为反抗这类对抗性的一场运动的观念仍然完全有效ꎮ [4]88在他看来ꎬ资本主义的统治是通过对诸如少数民族㊁有色人种㊁妇女等这些 他者 的排斥实现的ꎬ他们虽然生存在资本主义社会中ꎬ却不是这个社会秩序的一部分ꎮ
521
因此ꎬ在资本主义实践中ꎬ发现其内在的对抗性对回归共产主义而言ꎬ是至关重要的ꎬ这是因为ꎬ
单纯对共产主义观念保持忠诚是不够的ꎬ人们应当在历史实在中确定赋予这个观念以实践紧迫性的对抗性 [4]90ꎮ在他看来ꎬ当今资本主义社会内部的对抗性主要体现在:生态灾难日益逼近的威胁㊁私有权和知识财产公共性的树立㊁新的技术特别是生物工程技术中包含着资本主义无法消化的社会伦理意义ꎬ以及从隔离墙到新贫民窟的各种社会隔离形式ꎮ齐泽克进一步指出ꎬ前三种对抗性涉及的是 文化公共体 外在自然公共体 和 内在自然公共体 等我们社会存在的共享实体日益被私有化和 圈占 ꎬ这种对抗性属于主体 实体意义上的对抗ꎬ主体最终沦为 无实体的主体 就是这种对抗性的必然结果ꎻ而第四种对抗性属于主体 主体意义上的对抗ꎬ即被排斥者与被包括者之间的对抗[4]91ꎮ相较于前三种对抗性而言ꎬ这种对抗性是最关键的ꎬ它是其他对抗的参照点ꎬ没有这种对抗ꎬ其他一切都失去了颠覆性的锋芒ꎮ对此ꎬ齐泽克给出的理由是ꎬ 这就是为何我们应当坚持第四种对抗性 被排斥者同被包括者分离开来的隔阂 和其他三种对抗性之间质的差异的原因:只是由于涉及被排斥者ꎬ才证明使用共产主义这个术语的正当性ꎮ [4]97齐泽克对共产主义的思考存在着明显的矛盾ꎮ一方面ꎬ他忠于巴迪欧的事件哲学ꎬ相信共产主义是 不可能的可能性 梦想ꎻ另一方面ꎬ他又认同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中以无产阶级革命的方式获得解放的观点ꎮ但问题在于ꎬ在马克思那里ꎬ共产主义条件是工业资本主义创造生产力和无产阶级ꎬ而齐泽克所依赖的是处在资本主义结构之外的 被排斥者 ꎮ虽然 被排斥者 这一概念极具正义感和道德感召力ꎬ但它们已经与马克思共产主义那里的无产阶级概念存在着本质上的不同ꎮ因此ꎬ我们完全有理由认为ꎬ齐泽克对马克思共产主义的这种激进政治学阐释ꎬ已经不可避免地滑向了后马克思主义激进的革命话语中了ꎮ㊀㊀三㊁哈特㊁奈格里: 共有的共产主义
在当代西方激进左翼思想界中ꎬ哈特㊁奈格里拒绝像巴迪欧那样把共产主义理解为先验的 共产主义假设 ꎬ而是通过把德勒兹和福柯生命政治学 嫁接 到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中ꎬ重新阐释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ꎬ致力于从资本主义内部发掘实现共产主义的力量ꎮ哈特曾明确表示: 马克思主义留给我们的一个重要遗产ꎬ就是让我们看到资本主义之外的替代性方案ꎬ让我们认识到这种可能是自资本主义内部诞生的ꎬ而不是自资本主义外部发生的 我关心的是如何挑战资本主义ꎬ如何推翻资本主义社会ꎬ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因此就完完全全是资本主义的他者 共产主义也是从资本主义那里来的 而是说真正的挑战是在资本主义内部推翻资本主义的能力ꎮ [6]
哈特和奈格里对共产主义阐释的核心概念是 非物质劳动 ꎬ主要包括知识的生产㊁信息的传播㊁符号的解释和情感的交流等区别于传统的有形产品的物质生产活动ꎮ哈特认为ꎬ在马克思那里ꎬ资本主义的剥削是通过流动资本对非流动资本的支配实现的ꎬ如资本相对于劳动来说是流动的ꎬ金融资本相对于工业资本是流动的ꎬ这正是今天资本主义危机是金融危机的原因ꎮ马克思通过流动/非流动这对范畴解释了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关系㊁资本家与地主之间的关系ꎮ但哈特认为ꎬ今天解释社会冲突的核心范畴不再是流动性与非流动性ꎬ而是物质财产与非物质财产ꎮ从理论上说ꎬ非物质劳动概念具有理论上的优势ꎬ非物质财产ꎬ如知识㊁情感等等ꎬ是可以共享的ꎮ符号解释㊁情感交往和社会服务既创造价值又直接生产主体ꎬ在这里ꎬ经济和政治不再存在鸿沟ꎮ马克思在谈到共产主义时曾指出ꎬ在资本主义社会ꎬ个人劳动只有通过交换才能间接地成为社会劳动ꎬ只有到共产主义社会ꎬ个人劳动才能直接地成为社会劳动ꎮ但在哈特看来ꎬ马克思所指的共产主义实现条件已经包含在当下的非物质生产形式之中ꎮ非物质财产当下就是公共性的ꎬ它在本质上与私有制相对立ꎮ哈特坚持马克思的观点ꎬ共产主义无非是消灭私有财产的积极表达ꎮ共产主义不是对物的占有ꎬ而是对人的本质的重新占有ꎬ是从人出发并为了人而对我们的主体性的占有ꎮ他相信ꎬ今天的资本主义已经包含着公共体的萌芽ꎮ在我们时代谈论共产主义ꎬ核心问题不是物质财产的生产和分配ꎬ而是对非物质生产和公共财产中包含的人类本质和力量的重新占有ꎮ共产主义不是抽象的假设而是现实的存在ꎬ它的基础包含在劳动和生产非物质化趋势之中ꎮ马克思认为ꎬ资本主义的工业生产创造了自己的掘墓人ꎬ哈特认为ꎬ资本主义的非物质生产出自己的掘墓人ꎮ
621
在哈特㊁奈格里看来ꎬ共产主义与社会主义之间存在着本质的差别ꎬ对资本主义来说是私有财产ꎬ对社会主义来说是共有财产ꎬ对共产主义来说则是共有(common)[7]ꎮ
哈特㊁奈格里不是从资本主义社会外部寻找实现共产主义的力量ꎬ而是在生产劳动这一核心领域思考共产主义主体条件的变化ꎮ然而ꎬ他们的问题在于ꎬ他们以非物质劳动概念虚构了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ꎬ在这种 新政治经济学批判 理论架构中ꎬ所谓的 非物质劳动 仍然属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范畴ꎬ 非物质劳动 终究还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的活动ꎻ另外ꎬ他们虽然正确地理解了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的本质方面ꎬ即通过对私有财产的积极的扬弃创新占有人的本质ꎬ但他们以 共有 这一抽象的范畴来定义共产主义ꎬ在较大程度上剥离了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的历时性ꎬ因而终将遮蔽了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所蕴含的现实性与理想性之间的内在张力[8]ꎮ总之ꎬ哈特㊁奈格里以 共有 之名褫夺了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内在的原则高度ꎮ
㊀㊀四㊁劳勒㊁奥尔曼: 辩证的共产主义
在当代西方左翼理论阵营中ꎬ詹姆斯 劳勒和伯特尔 奥尔曼的理论主张略显 另类 ꎬ其主要原因在于ꎬ相当于其他激进左翼学者而言ꎬ尽管他们在 市场社会主义 论域中有过激烈的思想交锋并持相反意见ꎬ但在对马克思共产主义的辩证法阐释方面ꎬ却表现出基本一致的理论立场ꎮ①劳勒对马克思共产主义研究者发表过批判性见解ꎬ认为在对共产主义的本质理解上ꎬ一直存在着 虚无主义的共产主义 和 辩证的共产主义 两种对立的研究方法ꎬ前者看不到在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之间存在着 中间地带 ꎬ而坚持一种抽象的非此即彼的理解逻辑ꎬ认为资本主义本质上被消极地视为一种祸害并最终为共产主义所取代ꎻ后者在对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之间的关系上坚持辩证法逻辑ꎬ认为共产主义是逐渐在其资本主义的母体中形成并从母体中获取力量的[9]ꎮ奥尔曼也持相同观点ꎬ他认为: 今天我们应该研究和呈现的共产主义所用的方法应该以资本主义为中心ꎬ即在资本主义的背景下从资本主义的角度来研究共产主义ꎬ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特征之一 ꎬ 共产主义产生于资本主义的夹缝之中 [10]ꎮ有意思的是ꎬ劳勒和奥尔曼他们都是引马克思«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对共产主义的经典论断ꎬ以及«资本论»中有关 工人合作社 的论述为他们自己的观点进行佐证ꎮ
毋庸置疑ꎬ劳勒和奥尔曼对共产主义的辩证阐释是深刻的ꎬ他们都正确领会到了马克思在批判资本主义 旧世界 中发现共产主义 新世界 的科学方法论的思想高度ꎬ唯有站在这个思想高度上ꎬ我们方能识破新自由主义鼓吹的所谓 历史终结论 的虚无主义本质ꎬ唯有站在这个思想高度上ꎬ我们方能真正获得马克思的共产主义作为科学社会主义之 科学 的思想要领ꎬ共产主义与各种非批判的实证主义之间的边界方能真正彰显ꎮ但与此同时ꎬ我们也应该看到ꎬ劳勒和奥尔曼对共产主义的辩证阐释存在的理论缺陷:他们过于倚重用辩证的方法诠释资本主义的历史运动为实现共产主义所提供的物质条件(当然这也是他们深刻的地方)ꎬ但在他们那里ꎬ马克思共产主义关于历史主体的思想维度都是付之阙如的ꎮ另外ꎬ无论是劳勒还是奥尔曼ꎬ都没有对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所蕴含的价值理想维度做出应有的阐明ꎮ
结㊀语
西方激进左翼学者面对20世纪传统社会主义模式遭遇重大挫折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陷入低谷的境况ꎬ以激进的 共产主义观念 作为行动纲领ꎬ重新激活马克思共产主义话语的革命性叙事和主体性力量ꎮ
西方左翼学者 新共产主义 的理论主题主要表现在:其一ꎬ告别传统的社会主义模式ꎮ20世纪一些西方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溃败宣告了将社会主义作为共产主义一个阶段的传统观念的终结ꎬ也宣告了彻底告别传统社会主义的历史经验ꎬ回到马克思共产主义的原初语境ꎬ重新发明 新共产主义 作为后社会主义解放政治的行动纲领ꎬ无疑是西方左翼学者所共识的一个突出的理
721
①当然ꎬ劳勒曾公开表明他与奥尔曼之间存在的分歧ꎬ认为奥尔曼只是在共产主义 景象 同资本主义的 分析 之间的内在联系的层面来理解马克思的共产主义ꎬ而没有在 共产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的内在联系 来理解ꎮ(詹姆斯 劳勒:«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共产主义»ꎬ参见欧阳康主编:«当代英美哲学地图»ꎬ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ꎬ第673页)在笔者看来ꎬ他们的这种分歧在总体上没有影响到对马克思共产主义的辩证法阐释ꎮ
论主题ꎮ其二ꎬ重构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ꎮ基于对传统社会主义模式的全面否定和当代资本主义新发展的理解ꎬ西方左翼学者以生命政治学的 共有 非物质生产 等核心概念重构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ꎬ为其 新共产主义 提供理论支持ꎮ其三ꎬ主张共同性参与的多元政治ꎮ基于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改组重构ꎬ西方左翼学者以所谓的共同性参与的多元政治替代马克思的阶级斗争与国家理论ꎬ而所谓 非部分的部分
(朗西埃)㊁ 被排除者 (齐泽克)则是其 新共产主义 的革命主体ꎮ
西方激进左翼学者 新共产主义 的理论范式主要体现在:第一ꎬ相较于马克思共产主义来说ꎬ西方左翼学者诉诸激进的革命主体性话语和替代性政治想象展开对共产主义的经济基础与阶级主体的双重改造ꎬ这与马克思基于历史唯物主义提出的作为 消灭现存状况的运动 与实现 自由人联合体 辩证统一的共产主义学说具有根本的异质性ꎮ第二ꎬ相较于后马克思主义而言ꎬ虽然西方左翼学者大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者ꎬ但其 新共产主义 表现出来的对全球资本主义的批判和对共产主义未来的期待这一理论气质与对马克思主义彻底丧失信心的后马克思主义立场大相径庭ꎬ总体上并没有完全脱离马克思主义的话语体系ꎮ
总体而言ꎬ我们一方面要为西方左翼学者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跌入低谷的情境下ꎬ以集体回归共产主义的激进方式对共产主义的未来充满信心 点赞 ꎻ另一方面ꎬ我们更要站在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高度ꎬ对其 新共产主义 的乌托邦特质保持清醒的认识ꎬ对于左翼学者关于资本全球化时代实现共产主义的可能性条件等重大的时代性课题ꎬ也要予以积极的回应ꎮ
参考文献:
[1]㊀AlainBadiou.TheMeaningofSarkozy[M].LondonandNewYork:Versoꎬ2008:115.
[2]㊀孔明安ꎬ等.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新思潮研究[M].
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ꎬ2012:186.
[3]㊀AlainBadiou.TheCommunistHypothesis[J].NewLeftReviewꎬ2008ꎬ(1):35.
[4]㊀SlavojZizek.FirstasTragedyꎬthenasFarce[M].Lon ̄donandNewYork:Versoꎬ2009.
[5]㊀CostasDouzinasꎬSlavojZizek.TheideaofCommunism[M].LondonandNewYork:Versoꎬ2008:115. [6]㊀迈克尔 哈特ꎬ秦兰君.概念的革命和革命的概念[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ꎬ2012ꎬ(1). [7]㊀汪行福.为什么是共产主义 激进左派政治话语的新发明[C]//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北京:人
民出版社ꎬ2010.
[8]㊀胡绪明.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的理论特质及其生存论意蕴[J].社会科学战线ꎬ2015ꎬ(11). [9]㊀詹姆斯 劳勒.虚无主义的共产主义与辨证的共产主义[J].段忠桥ꎬ吕梁山ꎬ译.国外理论动态ꎬ2006ꎬ
(2).
[10]㊀奥尔曼.共产主义:乌托邦的 马克思主义幻想 还是辨证的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EB/OL].http://
www.dialecticalmarxism.com.
[责任编辑:张圆圆]
82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