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教材)高中生物选修1优质学案4 2 特异性免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节特异性免疫
免疫系统对病原体的识别及体液免疫
自主梳理
1.免疫系统对病原体的识别
免疫细胞表面的受体与抗原的特异性结合,是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分子基础。
2.体液免疫——主要靠抗体“作战”
〖提示〗:
(1)B细胞活化的条件
(2)通常情况下,一个B细胞只针对一种特异的病原体,活化、增殖后只产生一种特异性的抗体。
(3)抗原呈递过程的实现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有关。
(4)多数情况下,抗体与病原体结合后会发生进一步变化,如形成沉淀等,进而被其他免疫细胞吞噬消化。
(1)感染人体的流感病毒可被人体免疫系统直接识别(√)
(2)当同一种抗原再次进入机体时,产生的浆细胞均来自记忆B细胞(×)
〖提示〗:初次免疫时,浆细胞只来自B细胞的分化,二次免疫时,浆细胞不仅来自B细胞的分化,也来自记忆B细胞的增殖分化。
(3)当相同的抗原再次入侵机体时,记忆B细胞会迅速产生大量抗体,消灭抗原(×)
〖提示〗:二次免疫时,记忆B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进而由浆细胞快速产生大量抗体。
〖应用示例〗(2021·山东青岛调研)如图为体液免疫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①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
B.⑤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
C.浆细胞能特异性识别抗原,并产生抗体
D.此图中吞噬细胞参与的是非特异性免疫
〖答案〗 A
〖解析〗①过程为吞噬细胞通过胞吞作用吞噬抗原,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A正确;⑤过程为抗体与抗原的特异性结合,主要发生在细胞外液中,B错误;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C错误;题图中吞噬细胞参与的是特异性免疫,D错误。
素养提升
科学思维——抗原、抗体和细胞因子的比较
〖应用示例〗下列关于抗原、抗体和细胞因子的叙述,错误的是()
A.抗原通常是蛋白质,能够激发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
B.抗体是机体在抗原刺激下由B细胞或记忆B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的浆细胞产生
C.细胞因子主要由活化的辅助性T细胞产生
D.细胞因子能促进抗原呈递细胞摄取、处理和呈递抗原
〖答案〗 D
〖解析〗细胞因子能够促进B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的增殖分化,D错误。
〖对点小练〗下列关于抗原、抗体和细胞因子的叙述,错误的是()
A.通常情况下,一个B细胞活化增殖分化后只产生一种特异性抗体
B.一种抗体只能与一种特定的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
C.抗体与抗原结合后,通常会发生进一步的变化,如产生沉淀等
D.与流感病毒不同,细菌侵入机体后不会引起机体发生体液免疫反应
〖答案〗 D
〖解析〗细菌等病原体侵入机体后,也会如病毒一样引起机体发生体液免疫反应,D错误。
联想质疑
★免疫系统对病原体的识别
★浆细胞分泌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
(1)大多数病原体经过抗原呈递细胞的摄取、处理后,暴露出这种病原体特有的抗原(抗原决定簇),将抗原呈递在细胞表面,传递给辅助性T细胞。
(2)浆细胞是特异性免疫过程中唯一没有识别功能的细胞,唯一能产生抗体的细胞。
(3)一个浆细胞只能产生一种抗体。
1.吞噬细胞在免疫活动中参与哪几道防线?
〖提示〗:吞噬细胞可以直接吞噬杀灭病原体,参与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同时吞噬细胞又参与第三道防线,能处理抗原并将抗原传递给辅助性T
细胞。
2.体液免疫中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需要什么条件?
〖提示〗:需要B细胞与病原体接触;需要B细胞与活化的辅助性T细胞结合;需要细胞因子的作用。
3.免疫活性物质都是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吗?
〖提示〗:抗体和细胞因子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而溶菌酶在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
〖归纳〗
特异性免疫中吞噬细胞和抗体的作用
(1)吞噬细胞的作用:①摄取、处理病原体,暴露其特定抗原,并将抗原呈递给辅助性T细胞。
②吞噬抗体与病原体结合形成的沉淀或细胞集团。
(2)
试题中经常出现“外毒素”“类毒素”“抗毒素”“凝集素”等,这些名词意义不同:
(1)外毒素是指某些细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分泌到菌体外的一种对机体有害的毒性物质,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毒性强,可刺激机体发生免疫反应。
(2)类毒素是指一些经变性或化学修饰而失去原有毒性,但仍可刺激机体发生免疫反应的毒素,也叫无毒抗原。
(3)抗毒素是指某种抗体或含有某种抗体的免疫血清,能“中和”相应毒素。
(4)凝集素在免疫学中是一种抗体,它能使细菌发生特异性凝集。
细胞免疫
自主梳理
1.细胞免疫的定义:当病原体进入细胞内部,就要靠T细胞直接接触靶细胞来“作战”,这种方式称为细胞免疫。
2.细胞免疫的过程
提醒:
(1)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化需要靶细胞、辅助性T细胞等参与。
(2)细胞免疫过程中作用于细胞毒性T细胞的细胞因子,主要由辅助性T细胞分泌,细胞毒性T细胞也可分泌细胞因子。
(3)细胞免疫过程中细胞因子的作用:加速细胞毒性T细胞的分裂和分化。
(4)活化的细胞毒性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并使其裂解、死亡属于细胞凋亡。
靶细胞裂解死亡,释放抗原后,很多时候仍然需要体液免疫过程中的抗体进一步作用来清除抗原。
(1)记忆T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都具有分裂、分化能力(√)
(2)二次免疫时,细胞毒性T细胞不仅来自T细胞的增殖分化,也来自记忆细胞的增殖分化(√)
(3)无论是体液免疫还是细胞免疫,二次免疫之所以具有更快、更强的特点,主要与记忆细胞有关(√)
〖应用示例〗下列关于细胞免疫的叙述,错误的是()
A.病毒、结核分枝杆菌和麻风分枝杆菌侵入靶细胞内部后,将会引发细胞免疫反应
B.活化后的细胞毒性T细胞,能够分裂分化形成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T 细胞
C.新形成的细胞毒性T细胞,能够识别并接触、裂解被各种病原体感染的靶细胞
D.靶细胞裂解、死亡后,病原体暴露出来,抗体能够与之结合,或被其他细胞吞噬
〖答案〗 C
〖解析〗新形成的细胞毒性T细胞,能够识别并接触、裂解被同种病原体感染的靶细胞,C错误。
素养提升
1.科学思维——初次免疫与二次免疫的比较
(1)产生抗体的比较
(2)二次免疫的特点
①病原体直接刺激记忆B细胞或记忆T细胞;
②反应更迅速,更高效。
〖应用示例〗如图表示两种不同抗原刺激机体所引起的免疫强度的变化,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A抗原再次侵入机体时,免疫强度增强主要是由记忆细胞的增殖分化引起的
B.参与图中免疫反应的细胞都起源于胸腺,具有识别、呈递抗原及增殖分化的功能
C.记忆细胞对抗原的识别作用具有特异性,所以首次注射B抗原免疫强度弱于二次注射A抗原
D.不同记忆细胞记忆的时间不同,所以有些疫苗要多次注射才能产生较长时间的免疫能力
〖答案〗 B
〖解析〗A抗原再次入侵机体时,记忆细胞增殖分化发挥免疫作用,免疫强度增强,A正确;图中参与免疫反应的细胞包含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这些细胞都起源于骨髓,B错误;记忆细胞对抗原的识别作用具有特异性,首次免疫过程中产生,二次免疫过程中发挥作用,C正确;不同记忆细胞的寿命不同,所以有些疫苗要多次注射才能产生较长时间的免疫能力,D正确。
2.科学思维——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比较与判断
(1)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比较
(2)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判断
〖应用示例〗如图表示机体特异性免疫的部分过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过程Ⅰ属于体液免疫,过程Ⅱ属于细胞免疫
B.吞噬细胞也参与图示免疫过程
C.细胞a只能为B细胞,细胞b只能为细胞毒性T细胞
D.细胞c为浆细胞,细胞d只能为细胞毒性T细胞
〖答案〗 C
〖解析〗过程Ⅰ属于体液免疫,过程Ⅱ属于细胞免疫,A正确;吞噬细胞既
参与体液免疫,也参与细胞免疫,B正确;细胞a为B细胞或记忆B细胞,细胞b为细胞毒性T细胞或记忆T细胞,C错误;细胞c产生抗体,为浆细胞,细胞d能与靶细胞结合,为细胞毒性T细胞,D正确。
3.科学思维——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通过信息分子相互调节(1)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通过信息分子相互作用示例
(2)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的信号分子类型及三大共性
〖应用示例〗(2021·山东聊城质检)下列关于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B细胞的活化,需要活化的辅助性T细胞传递过来的抗原信息的刺激
B.辅助性T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能促进活化后的B细胞的增殖分化
C.辅助性T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能加速细胞毒性T细胞的分裂分化
D.活化的细胞毒性T细胞,可以增殖分化形成辅助性T细胞和记忆T细胞
〖答案〗 D
〖解析〗活化的细胞毒性T细胞,可以增殖分化形成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T细胞。
联想质疑
★细胞免疫的过程
(1)新形成的细胞毒性T细胞的杀伤力较强,可反复杀伤靶细胞。
(2)细胞毒性T细胞使靶细胞裂解死亡的机理
细胞毒性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使靶细胞的通透性改变,渗透压发生变化,最终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
1.如果胸腺被切除,则对细胞免疫会产生什么影响?
〖提示〗:细胞免疫功能全部丧失。
2.细胞免疫能将抗原彻底消灭吗?
〖提示〗:不能。
细胞免疫的结果是使靶细胞裂解死亡,释放到体液中的抗原最终需要由体液免疫来清除。
★细胞毒性T细胞使靶细胞裂解,使病原体失去寄生的基础而释放出来。
(1)二次免疫的含义: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时,记忆B细胞很快地作出反应,即很快分裂产生新的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消灭抗原,此为二次免疫反应。
(2)记忆B细胞的特点:抗原消失后,记忆B细胞能长时间记忆抗原,当抗原再次侵入时,它迅速增殖、分化。
(3)二次免疫的特点:反应更快、更强烈、抗体产生的数量更多。
注意:二次免疫发生的过程中,初次免疫反应依然进行。
★初次免疫
〖拓展〗
“三看法”判断初次免疫和二次免疫
★二次免疫
依据抗原、细胞与图像,判断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1)看抗原的种类。
如蛇毒、鱼、虾、花粉等引起的免疫属于体液免疫,而器官移植中的排斥反应主要是细胞免疫。
(2)若出现细胞毒性T细胞、靶细胞、移植器官、肿瘤细胞等,可判断为细胞免疫。
若出现B细胞、浆细胞、抗体、血清治疗、抗毒素等,可判断为体液免疫。
(3)若只出现吞噬细胞和辅助性T细胞,则无法界定,因为这两种细胞在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中都存在。
(4)依据图像识别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归纳〗
内环境稳态调节中的三类“信息分子”归纳
随堂检测
1.(2021·湖南长沙一中期中)在人体免疫过程中,淋巴细胞表面能识别“非己”的物质是()
A.抗原
B.抗体
C.淋巴细胞表面的受体
D.抗原—抗体复合物
〖答案〗 C
〖解析〗抗原和抗体以及抗原—抗体复合物都不是淋巴细胞表面具有识别作用的物质。
在人体的免疫过程中,能识别“非己”的物质是淋巴细胞表面的受体。
2.(2021·安阳市调研)下图是人体免疫调节的部分模式图,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细胞甲、乙、丙都能增殖分化
B.图示过程可出现在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中
C.抗原A、B均能引起细胞乙分泌抗体
D.细胞乙产生的抗体可以使抗原A失活
〖答案〗 D
〖解析〗据图分析可知,细胞乙分泌了抗体,为浆细胞,而浆细胞不能增殖,A错误;图示为体液免疫过程,出现在保卫人体的第三道防线中,B错误;据图分析可知,细胞甲只能特异性识别抗原A,进而引起细胞乙分泌抗体,C错误;细胞乙产生的抗体可以与抗原A特异性结合,进而使抗原A失活,D正确。
3.(2020·安徽宿州十三所重点中学期中改编)如图为人体体液免疫的部分过程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E细胞具有识别抗原的功能,一个B细胞可增殖产生不同的抗体
B.M细胞被同种抗原再次刺激时可增殖分化形成E细胞
C.E细胞接触被病原体入侵的靶细胞,可导致靶细胞裂解
D.体液免疫不能对侵入人体的病毒发挥相应的作用
〖答案〗 B
〖解析〗依据题图分析可知,E细胞为浆细胞,M细胞为记忆B细胞。
浆细胞产生和分泌的抗体可以与病原体特异性结合,浆细胞没有识别抗原的功能;通常情况下,一个B细胞活化增殖分化后只产生一种特异性的抗体,A错误;M 细胞为记忆B细胞,同种抗原再次刺激机体会发生二次免疫反应,此时M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B正确。
E细胞(浆细胞)不与被抗原入侵的靶细胞接触,也不导致靶细胞裂解,C错误;体液免疫可以对侵入人体的病毒发挥作用,D错误。
4.(2020·天津高考模拟)下列关于酶、激素、抗体和神经递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酶和激素都具有高效性,能产生酶的细胞一定能产生激素
B.激素和抗体都具有特异性,都只能作用于特定的靶细胞
C.神经递质是一系列能引发神经冲动的含碳有机物
D.动物体内的激素可以参与细胞间的信息传递
〖答案〗 D
〖解析〗酶和激素都具有高效性,能产生酶的细胞不一定能产生激素,但能产生激素的细胞一定能产生酶,A错误;激素和抗体都具有特异性,但抗体是和
抗原结合的,抗原不一定是细胞,B错误;神经递质的化学本质可以是有机物,也可以是无机物,如NO可作为神经递质,但为无机物,C错误;动物体内的激素可以参与细胞间的信息传递,如肾上腺素可以作为神经递质传递信息,D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