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档案工作人员管理效能的提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理创新科技创新导报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 1911 高校档案工作人员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是岗位绩效激励不到位。
虽然当前
事业单位的绩效工资改革在稳步的推进,但
是一些高校并没有建立起岗位责任制,使工
资与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相关联,工作人员
还存在着“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干好干坏
一个样”的平均主义心理。
同时,由于档案
工作的特殊性,虽然有些学校也建立了岗位
绩效责任制,但是由于一些收集、整理、鉴
定、编目、保管、等绩效指标难以量化,档案
工作人员本身的工作受主观性的支配较强,
最终导致缺乏系统一的管理规划,激励体
系不全。
二是缺乏对档案工作人员的情感激励。
从“双因素”理论上看,物质激励只能满足
工作人员的“保健因素”,而满足档案工作
人员基本的物质需要,而不能够使档案工作
人员产生满意感,只有在物质激励的同时进
行精神激励才能满足档案工作人员的“激
励因素”。
过于“重物质、轻精神”的激励方
式使得一些高校虽然在频频给档案工作人
员“涨工资”的情况下,工作人员的物质预期
也随之“水涨船高”,不能对档案工作产生
归属感。
一些高校仅把档案工作人员当做简
单的“经济人”看待,而作为“社交人”与“复
杂人”的档案工作人员,在枯燥的工作中造
成了心理需求的压抑,普遍感觉缺乏工作的
自主感。
三是档案工作人员缺少民主参与的制
度环境。
由于档案管理工作不同于普遍教
学工作,更不同于高校的行政管理工作,工
作人员长期跟文件、资料、档案、电脑打交
道,缺少机遇和挑战性,档案工作人员缺少
参与高校管理的机会,提干与晋升困难。
同
时,档案工作人员在成长的过程中,在一定
程度上还存在“论资排辈”现象,岗位职级
变化慢,年青的档案工作人员要成为学校的
领导要需要等待许多年,相对于一线教师
难度更大。
四是档案工作人员自我发展的平台不健
全。
在日常工作中,高校对档案工作人员职
业目标的确立以及生涯的引导还趋于空白。
使许多档案工作人员工作与学习的盲目性较
强,对自己缺少长远的规划。
同时,一些档
案工作人员只是从自身的发展考虑,不愿意从事档案管理工作,对待工作不热情,档案工作人员认为自己的工作没有“前途”。
2 高校档案工作人员管理效能提升的措施2.1 建立全面绩效考核体系高校在档案工作人员管理中,应探索实施全面绩效考核体系,积极为工作人员建立“绩效档案”,开展个人绩效改进计划,为绩效考评提供事实依据。
档案工作人员的绩效档案的内容可以包含:绩效考核表,工作业绩考核表、工作表现评估表,个人绩效改进计划表,档案工作人员因工作或其他行为受到的表扬和批评情况等。
将考核情况与工作人员的薪资待遇相结合,进行薪资的再分配,为人力资源管理提供动力。
2.2 加强档案工作人员的情感激励要合理设置各类精神鼓励的奖项,使其能够得到档案工作人员的“公认”,奖项要精致,体现个性化,不能千篇一律。
评完奖后,还要积极组织档案工作人员通过“汇报会”的形式向得奖的同志学习,增强获奖档案工作人员的荣誉感与成就感,满足档案工作人员“被尊重”的需要,达到精神激励的效果,使档案管理人员感受到自身的价值。
同时,高校要建立健全沟通机制,“领导-档案工作人员、档案工作人员-档案工作人员”间要能够及时交流与互动。
领导要信任、关心和理解档案工作人员。
档案工作枯燥无味,许多档案管理人员对档案管理工作怨声载道,因此领导必须及时做好引导,让档案工作人员感受到学校的关怀。
用人性化的管理,贴心、周到的关怀,满足档案工作人员的“激励因素”,达到最佳的激励效果。
2.3 营造和谐、宽松的工作氛围首先,要创设良好的竞争氛围。
由于绩效考核的实施各档案工作人员间存在着竞争的关系,因此高校应充分尊重档案工作人员、支持档案工作人员、公平公正。
在档案工作人员工作分工上,要体现出“能者上、庸者下”的原则,体现出“公平公正”。
通过开展联谊、联欢、座谈、茶花会等活动,增强档案工作人员间的交流机会,形成融洽的人际关系。
形成“比、学、赶、超”的氛围,在互相竞争与鼓励中,实现档案工作人员群体的全面进步,创设一个和谐的群体环境。
其次,建立宽松的工作氛围。
高校必须创设一个张弛有度的工作平台,给予档案工作人员更大的自主权,可让档案工作人员自由选择工作方式。
积极组织档案工作人员大力开展旅游、体育比赛、参观展览等各项课外活动,做好心理疏导,缓解档案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
使档案工作人员的工作既有压力、又有激情。
第三,在人才的选用过程中,高校要为档案管理人员提供更多的机会。
摒弃“学历本位”思想,树立“能力本位”意识,更大力度的在档案管理人员中选拔干部,增强工作人员的信心,发挥广大档案工作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参与学校管理与建设。
2.4 做好档案工作人员的职业规划与人力资本投资通过大力开展档案工作人员培训与再教育,满足档案工作人员“自我实现”的需要,使档案工作人员能够把高校当作展示自我能力的平台。
在档案部门,要建立“职业规划服务部”,积极做好档案工作人员的职业生涯规划。
将工作人员的外在目标变为内在目标转化为个体的动力,促进档案工作人员不断的自我学习、自我完善。
并将职业目标与档案管理工作相结合,增强对档案工作的归属感。
总之,当前高校档案工作人员管理中存在着岗位绩效激励不到位、缺乏对档案工作人员的情感激励、缺少民主参与的制度环境、档案工作人员自我发展的平台不健全等问题。
在未来的发展中,只有积极建立全面绩效考核体系、加强档案工作人员的情感激励、营造和谐宽松的工作氛围、做好档案工作人员的职业规划与人力资本投资,才能够提高高校档案工作人员管理效能。
参考文献[1] 方德生.高校档案工作人员待遇问题探究[J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2).[2] 卢飞斌.高校档案工作人员职业认同提升策略探析[J].2013(3).[3] 刘学健.浅谈高校档案工作的绩效观[J].浙江档案,2013(6).
浅谈高校档案工作人员管理效能的提升
郝涛(济宁职业技术学院 山东济宁 272037)
摘 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规模不断扩大,档案工作人员数量不断增多,对档案工作人员的管理也带来了更大的压力。
该文分析了当前高校档案工作人员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高校档案工作人员管理效能提升的措施。
关键词:高校 档案工作人员 管理效能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8(b)-0191-01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