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赤松茸资源的保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议赤松茸资源的保护
张德胜;于东华
【摘要】介绍了赤松茸的特性、生长环境、食用和加工方法等,对如何保护利用赤松茸提出建议.
【期刊名称】《林业勘查设计》
【年(卷),期】2010(000)004
【总页数】1页(P106)
【关键词】赤松茸;保护
【作者】张德胜;于东华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第一森林调查规划设计院;黑龙江省第一森林调查规划设计
院
【正文语种】中文
赤松茸是生长在赤松树木根部,与树根共生的一种野生食用菌。
赤松茸俗称松茸、松口蘑针松茸,属担子菌亚门层菌纲无隔担子菌亚纲伞菌目口蘑科口蘑属的一个种。
其菌肉肥厚,香气浓郁,营养丰富,鲜嫩可口,被誉为菇中的珍品。
由于松茸为野生食用菌,产量少,人工栽培尚未成功,因而国际市场货源奇缺,价格高昂。
赤松茸资源年年都被采摘利用,资源得到破坏,所以,保护赤松茸资源势在必行。
1 形态特征
松茸幼时菌盖呈球形,展开为扁半球形,直径为5-20cm,污白色。
具黄褐色至
粟褐白色至淡褐色。
菌柄较粗壮,圆柱形,长10-20cm,直径1-2.5cm,菌环以上污白色,以下土黄色至栗褐色。
孢子无色,光滑,宽椭圆形至近球形。
2 赤松茸的分布与生态环境
赤松茸适生区为海拔300-500m的低山丘陵林区,多分布在阳向陡坡中上部及山脊部的20-40年生赤松林下,郁闭度一般在0.6-0.7之间。
主要植被有卷柏、
长茎景天、羊胡子草、胡枝子、兴安杜鹃等。
其生长地土壤质地粗松、土层浅薄,年均温3-4.9℃,年≥10℃积温2250-2700℃,年降水量500-600mm的环境。
赤松茸多生长在山坡或山脊的背阴处,但完全黑暗处不易形成子实体。
3 营养价值
松茸含多种营养成分,其干品粗蛋白含量为17%、粗脂肪5.8%、粗纤维7.4%。
鲜品每100g含维生素B20.117mg、维生素C16.92mg。
还含有17种氨基酸、
维生素D、松茸醇、异松茸醇、麦角甾醇、松茸糖等成分。
据称,松茸的鲜美味
道主要来源于含有的甲基黑苔酚和5'-鸟苷酸。
4 食用及加工
松茸可鲜食,但多制成干品或罐头。
鲜食时,去掉泥土,用沸水焯1-3分钟,捞出用冷水过凉,浸泡后做菜。
制干品常用自然晒干的方法,食用时用80℃水浸泡
至回软,漂洗2遍,洗净备用。
制罐头时,挑选优质松茸,切去附属并削除菌基脚上的皮,置于1%的食盐水中浸泡,再煮沸2-3分钟,转至冷水中冷却5-6分钟,装罐,加入食盐水,封盖,
杀菌,冷却即成。
5 保护方法
5.1 保护和创造松茸生长适宜的环境
目前在人工栽培技术尚未突破的情况下,必须在加强对适宜赤松茸生长的赤松林林分管护上下功夫,保护好这个良好环境,使得不得到破坏。
必须对即将失去生长松
茸的或不具备生长条件的赤松林进行合理经营管理,使其具备生长赤松茸的环境。
5.2 人工接种
可以选择根系发达的20-30年生赤松林分进行人工接种,使其迅速成活并与松树根形成大量外生菌根。
目前常用的方法有孢子接种法和松茸移植法。
5.3 人工栽培
目前,人工栽培技术尚未突破,应加大科研力度,尽快研究出人工栽培的成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