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服从管理之我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学生服从管理之我见
摘要:管理纷繁复杂,既是技术,也是一门艺术。

使人服从管理的主要方式或
方法大致有三种,一是强制管理,二是说服教育法,三是感化教育法。

但无论管
理对象是谁,都不喜欢强制管理法,成年人是这样,学生也是这样。

作为教师不
应该用强制管理办法管理学生,更不能用体罚与变相体罚逼迫学生接受其管理。

所以,研究、探索如何让学生心服口服接受管理非常必要。

关键词:管理服从沟通公平
一、建立适时沟通渠道
适时,包括及时,但不单指及时,解决学生或学生间的问题,有时需要及时,有时需要延时,延时多长时间有利于解决问题,教师必须掌握好时机。

学生或学
生间发生问题,若沟通渠道不畅,问题得不到适时、有效解决,或操之过急,或
错失良机,效果就会不一样,甚至无效。

沟通渠道如何才能保持畅通呢?第一,
教师要时刻待在学生中。

第二,要选好学生“通讯员”,学生“通讯员”要负责教师
因事不在时的突发事情的快速报告工作。

教师自己看到或学生报告知晓的事情后,教师在充分了解现场的情况下,要理性判断解决问题的适宜时机。

有些问题需要
及时解决,有些问题则要缓一缓,延时再解决,这样解决问题的效果才会好。


题得到了有效解决,教师就能赢得当事者或其他学生的广泛赞誉。

如果教师坚持
长期如此解决学生或学生间的问题,教师的威信自然就会树立起来,学生会油然
而生敬意,今后,学生自然就会接受并服从管理。

二、建立学生认可的管理制度
现代学校管理要有现代学校管理制度,所谓的现代学校管理制度,即制度要
与时俱进,与师生的思想、年龄特征等一致。

旧有的学校管理制度多缺乏师生认
可度,尤其缺乏学生认可度,具有强制性等特征,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参
与管理权。

新时代的学生,知识广泛,要求民主管理的意识不断增强,缺乏尊重“法律依据”的管理,学生多不会接受、服从,如若管理者对其实行强制性管理,
有可能会酿成安全事故。

因此,现代学校要想真正管理好学生,制定的制度必须
要得到绝大多数学生认可。

学校起草学生管理制度或规章后,须召开学生代表大
会集中审议、通过,或召集全体学生表决通过;同时,还可召集家长审议与表决,以征得家长同意与配合,实现家校共同管理学生。

对表决通过的学生管理制度或
规章,由学生代表、家长代表、学校代表签字后方可实施。

这样的学生管理制度
才能真正具有可行性与执行率。

三、公平公正处理问题
学生,无论是小学生,还是中学生、大学生,同学或同学间都会有或多或少
的问题发生。

发生问题,教师如何有效解决,事关学生安全、学校安全、同学友
谊等问题。

因此,教师不能轻视或草率解决同学或同学间发生的问题,必须将其
作为重大问题来对待。

教师处理问题时必须“心正”不偏袒,公平公正,否则,问
题不但得不到彻底、有效的解决,还有可能引发更大的安全问题,诸如自残、跳楼、跳河、不归家校、群殴等重大安全事故。

解决学生或学生间的问题既要讲究
法理、道德、伦理,也要讲究方式与方法等,要当事人或当事双方、多方都能心
服口服地接受处理意见,而不是让其勉强或委屈地接受,更不能强制其接受。


师处理解决学生或学生间的问题时,不能使用“家长制”方式对待学生,要以理服人,以促和为原则。

四、留心观察、及时有效解决问题
情绪是学生发生问题的显著特征,尤其“弱者”的情绪最容易被发觉。

如果教师发现学生情绪低落或有显著的变化时,一定要及时走近他(她),与之交流,了解其具体情况,并全力帮助其解决问题,这也是管理学中感化教育的一种艺术手段。

教师细心观察,及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学生就能从内心感觉到老师很关心他(她),进而就能赢得学生的信任与尊敬,今后,学生就会“听从”教师教导或管理,同时,教师及时化解问题还有可能避免由此而引发的安全问题。

五、让学生有自主管理权
一个班级几十名学生,完全依靠班主任或任课教师,力量明显不足。

教师只有放权给学生,培养学生管理能力或自我管理能力,班级才能真正管理好。

教师放权给学生管理,并不意味着教师责任在减轻,而是更大、更重。

教师放权于学生管理后,要经常深入到学生中指导如何管理,如何巧妙、有效地解决学生及学生间、班级间发生的问题,要及时、具体了解学生是如何解决问题的,如果发现学生解决问题的方式或方法不合理或不太合理,教师要及时予以纠偏。

教师放权给学生管理,要对具体负责的学生的管理行为实行“问责制”。

放权给学生管理,有利于教师了解问题的真实情况,可有效避免有些“强势”学生在教师解决问题时隐瞒实情而导致教师解决问题不到位、错位等情况发生,更有益于问题得到公平、公正的解决,还有益于教师在学生中树立威信,进而为教师管理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才桑谈班主任威信的树立[J].西藏教育,2013。

[2]李涵班级管理模式创新与新型学习共同体构建[J].中国教育学刊,2013。

[3]靳丽华班级管理的生态化探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

[4]王家云班级管理优化与良好班级文化培育[J].江苏教育研究,200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