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天津大学附属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天津大学附属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9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
高速公路上的森林
[意大利]卡尔维诺
寒冷有千百种形式、千百种方法在世界上移动:在海上像一群狂奔的马,在乡村像一窝猛扑的蝗虫,在城市则像一把利刃截断道路,从缝里钻入没有暖气的家中。
那天晚上,马可瓦多家用尽了最后的干柴,裹着大衣的全家人,看着暖炉中逐渐黯淡的小木炭,每一次呼吸,就从他们嘴里升起云雾,再没有人说话,云雾代替他们发言:太太吐出长长的云雾仿佛在叹气,小孩们好像专心一意地吹着肥皂泡泡,而马可瓦多则一停一顿地朝着空中喷着云雾,好像喷发转瞬即逝的智慧火花。
最后马可瓦多决定了:
“我去找柴火,说不定能找到。
”他在夹克和衬杉间塞进了四五张报纸,以作为御寒的盔甲,在大衣下藏了一把齿锯,在家人充满希望的目光的跟随下,深夜走出门,每走一步就发出纸的响声,而锯子也不时从他大衣里冒出。
到市区里找柴火,说得倒好!马可瓦多直向夹在两条马路中间的一小片公园走去。
公园里空无一人,马可瓦多一面研究光秃秃的树干,一面想着家人正牙齿打颤地等着他……
小米开尔哆嗦着牙齿,读一本从学校图书室借回来的童话,书里头说的是一个木匠的小孩带着斧头去森林里砍柴。
“这才是要去的地方,”小米开尔说,“森林! 那里就会有木柴了!”他从一出生就住在城市里,从来没看过森林,连从远处看的经验也没有。
说到做到,跟兄弟们组织起来:一个人带斧头,一个人带钩子,一个人带绳子。
跟妈妈说再见后就开始寻找森林。
走在路灯照得通亮的城市,除了房子以外看不到别的:什么森林,连影子也没有。
也遇到过几个行人,但是不敢问哪儿有森林。
他们走到最后,城里的房子都不见了,而马路变成了高速公路。
小孩就在高速公路旁看到了森林:一片茂密而奇形怪状的树林淹没了--望无际的平原。
它们有极细极细的树干,或直或斜;当汽车经过,车灯照亮时,发现这些扁平而宽阔的树叶有着最奇怪的样子和颜色。
树枝的形状是牙膏、脸、乳酪、手、剃刀、瓶子、母牛和轮胎,遍布的树叶是字母。
“万岁!”小米开尔说,“这就是森林!”
弟弟们则着迷地看着从奇异轮廊中露头的月亮:“真美……”
小米开尔赶紧提醒他们来这儿的目的:柴火。
于是他们砍倒一株黄色迎春花外形的杨树,劈成碎片后带回家。
当马可瓦多带着少得可怜的潮湿树枝回家时,发现暖炉是点燃的。
“你们在哪里拿的?”他惊异地指着剩下的广告招牌。
因为是胶合板,柴火烧得很快。
“森林里!”小孩说。
“什么森林?”
“在高速公路上,密密麻麻的!”
既然这么简单,何况柴火又用完了,效仿孩子们还是值得的。
马可瓦多又带着锯子出门,朝高速公路走去。
公路警察阿斯托弗有点近视,当他骑着摩托车做夜间巡逻时应该是要戴眼镜的:但他谁也没告诉,怕因此影响他的前途。
那个晚上,阿斯托弗接到通知说高速公路上有一群野孩子在拆广告招牌,便骑车去巡查。
高速公路旁怪模怪样地张牙舞爪的树木陪着他转动,大近视眼的阿斯托弗细细察看。
在摩托车灯的照明下,撞见一个大野孩子攀爬在一块招牌上。
阿斯托弗刹住车:“喂! 你在上面干什么,马上给我跳下来!”那个人动也不动,向他吐舌头。
阿斯托弗靠近一看,那是一块乳酪广告,画了一个胖小孩在舔舌头。
“当然,当然。
”阿斯托弗说,并快速离开。
过了一会儿,在一块巨大招牌的阴影中,照到一张惊骇的脸。
“站住! 别想跑!”但没有人跑:那是一张痛苦的面像,因为有一只脚长满了鸡眼。
“哦,对不起。
”阿斯托弗说完后就一溜烟跑掉了。
治偏头痛药片的广告画的是一个巨大的人头,因痛楚用手遮着眼睛。
阿斯托弗经过,照到攀爬在上方正想用锯子切下一块的马可瓦多。
因强光而眼花,马可瓦多蜷缩着静止不动,抓住大头上的耳朵,锯子则已经切到额头中央。
阿斯托弗好好研究过后说:“喔,对,斯达巴药片!这个广告做得好!新发现!那个带着锯子的倒霉鬼说明偏头痛会把人的脑袋切成两半!我一下就看懂了!”然后很满意地离开了。
四周那么安静而寒冷。
马可瓦多松了一口气,在不太舒适的支架上重新调整位置,继续他的工作。
在月光清亮的天空中,锯子切割木头低沉的嘎嘎声远远传送开来。
1.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开头作者通过排比和一系列比喻,生动地表现了寒冷来势汹汹、无孔不入,给人以强大的压迫感。
B. 马可瓦多一家人在寒冷中呼出的气息像各种云雾,既表现了不同人物的形象特点,也是用诙谐幽默的方式反映沉重的生活,堪称“含泪的笑”。
C. 卡尔维诺十分注重小说细节的前后呼应,比如警察阿斯托弗是近视眼却不敢戴眼镜这一细节,对于后文情节的展开就是至关重要的。
D. 本文开篇从全知视角出发,单一叙事角度贯穿始终,为我们讲述了马可瓦多的一次“幸运”的经历,其形式与主旨与卓别林的许多作品有异曲同工之处。
2. 小说多次提到“寒冷”,有怎样的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3. 卡尔维诺的作品在荒诞中蕴藏着真实,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二)现代文阅读II(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长三角城市群,包括上海,安徽省的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等,江苏省的南京、无锡等,浙江省的杭州、宁波等,共26市。
它是我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城镇化基础最好的区域之一。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指明,长三角城市群要建设面向全球、辐射亚太、引领全国的世界级城市群。
(摘编自《百度百科》)材料二:
6月24日,2019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联席会议在安徽芜湖召开。
会议审议通过了《长三角G60科创走廊2018-2019年度工作报告》等若干文件,启动了一批科创和产业合作平台,并聚焦质量标准、产融结合等六大高新地建设,签署了86项区域一体化合作项目,总投资达2192.19亿元。
今年5月13日审议通过的《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加强合作,持续有序推进G60科创走廊建设,打造科技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产业和城市一体化发展的先行先试走廊”,这标志着G60科创走廊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去年6月1日以来,G60科创走廊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进入新阶段。
九城市集聚龙头企业845家,产值2.6万亿元。
同时,九城市之间打破行政区划壁垒,交互投资2280亿元,促进科创要素高效对接。
此外,在政务服务领域,九城市率先推进30个事项“一网通办”,被国务院办公厅确定为长三角政务服务一体化试点区域。
(摘编自韩俊杰、汪瑞华《长三角G60联席会议在安徽芜湖召开》,新华网2019年06月24日)材料三:
(摘编自中国产业信息网,2019年05月24日)材料四
从竞争的角度来看,区域经济中的先发地区会形成强有力的“虹吸效应”,以更高的收益让后发地区的资金、人才和技术流动汇集到中心城市。
这就导致后发地区无法同步获得城市化红利,出现“被虹吸”的现象。
要破解“被虹吸”难题,在一体化进程中获益,就需要了解自身的独特优势,确立发展的科学定位。
安徽在自然资源优势、生态优势、人力资源优势和特色产业优势方面在长三角区域相对突出,这些优势需要与苏浙沪的金融资源优势、研发优势、国际贸易优势等紧密结合起来,才能不断提升安徽的竞争优势。
突破行政壁垒的限制,才能够真正实现一体化的收益。
正是因为许多地方行政壁垒的长期存在,才导致了长三角很多地区之间“最后一公里”无法连通,极大地限制了资源流动与市场发育,从而阻碍了长三角产业分工和市场互补。
造成行政壁垒的原因主要是对地区利益的保护。
地区利益通常会聚焦于如何分配既有“蛋糕”,而不去“做大蛋糕”。
安徽不能被动地等待中心城市来“领跑”,要积极探索主动出击如何通过一体化创新“把蛋糕做大”,从而建立合理的利益共享机制,全面彻底地消除行政壁垒的阻碍。
在规划先行的基础上,还需要解决具体合作地点的利益共享问题。
最近热议的“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就是对这一问题的创新对策。
不过区域主要集中在苏浙沪“两省一市”交界地区。
安徽虽然不能采取强强联合式的发展示范区,但可以采取借势互补式的“产业合作示范区”。
推动安徽与江苏、浙江临界的一些城镇先行获取先发地区的基础设施和优势资源,从而在快速发展中实现利益增进。
(摘编自王先柱《安徽在长三角一体化中主动破局》,《安徽日报》2019年04月16日)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长三角城市群是面向全球、辐射亚太、引领全国的世界级城市群,也是中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城镇化基础最好的区域之一。
B. 在安徽芜湖召开的2019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联席会议,取得丰硕的成果,标志着G60科创走廊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C. 2008-2017十年间,三大城市群的GDP均稳步增长,但随时间推移,长三角地区优势不断扩大,2017年为全国GDP的贡献近60%。
D. 一个地区之所以发展滞后,是因为先发地区会形成强有力的“虹吸效应”,以更高的收益吸引着落后地区的资金、人才和技术流动。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去年6月1日以来,G60科创走廊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进入新阶段,取得许多成果,其中,“一网通办”体现了长三角政务服务的一体化。
B. 和京津冀、珠三角地区相比,长三角地区的人口数量和土地面积都具有优势,2017年,长三角的人口几乎是其他两区之和,这更有利于拉动消费。
C. 和京津冀、珠三角地区相比,2017年,长三角地区无论是GDP总量还是人均GDP都是最高的,可见,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最好,人民生活最幸福。
D. 对地区利益的保护是造成行政壁垒的主要原因,而行政壁垒的长期存在,会极大地限制资源流动与市场
发育,阻碍产业分工和市场互补。
6. 安徽在长三角一体化中如何主动破局?请根据材料四简要概括。
(三)现代文阅读III(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阅读是通过媒介实现的。
从口口相传到创造文字、印刷、电子媒体再到现在的万物互联,人们不断探寻如何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让连接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阅读资源日益数字化,阅读方式日益网络化,阅读消费日益智能化,正在深刻改变阅读以及知识生产与消费的流程与方式。
数字阅读正在朝着基于全媒体的全息阅读方向发展和升级。
阅读活动价值链上游是知识的创造与生产。
传统的知识生产方式完全以作者为中心,尤其以专业作者为中心,这就是专业生产内容。
但是在网络社会,网络平台、用户参与、大数据资源、人工智能等大幅度提高了知识生产力水平,生产要素增加,生产关系更为复杂。
原来的知识生产方式以作者为中心正在变为作者与用户双驱动,用户可以直接创造生产信息和知识,从而诞生大量的用户生产内容。
我国数字阅读的头部企业都汇聚大量网络用户生产内容,其中,广受欢迎的网络文学就是较为典型的用户生产内容。
人工智能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带来知识创造与生产的改变,值得关注和期待。
这主要体现在创造与生产的众智化,即人(作者)与人(用户)互动,以及人(作者、用户)与机器互动,可称之为“知识众创”。
这样基于人人、人机交叉互动进行的知识创造生产等活动,在网络社会中成为新现实。
它可以减少以作者为唯一中心的偏狭与局限,避免单一领域和学科产生壁垒与分割,通过各学科各领域的融合、交叉,拓展、深化和丰富人类新的知识领域和体系。
可以说,我们正在进入知识创造与生产的全员化时代,众创成为知识创造、内容创意的重要力量。
有学术团队正在研究这种“群体智慧”,其内核就是研究人人、人机群体共同进行内容创意、创造与生产等活动。
阅读活动价值链中游是知识的表达与传播。
传统的知识表达与传播通过文字与图形等符号,主要以纸质等为媒介进行。
网络社会中阅读的符号、介质、手段、渠道、平台和业态都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知识的表达与传播越来越依靠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等方式。
具体而言,除文字外,图形、视频、音频等交互、沉浸方式正在成为知识传播新手段。
传统纸质阅读乃至数字阅读更多还是平面的、二维的、线性的呈现方式,而5G技术高速率、低时延、高带宽等优势,将迅速带来视频与音频等非线性内容的大爆发。
可以看到,知识类直播、音频、视频,乃至基于增强现实、虚拟现实、混合现实等的交互、沉浸的全息知识体验将大规模放量。
阅读活动价值链下游是知识流通与消费。
传统阅读受到很多因素制约,如全民识字率、国民阅读习惯、图书馆人群覆盖率等都直接影响知识的流通与消费。
在网络社会,知识产品生产与传播、流通与消费都更
加弥散化,日益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基本组成部分。
这种弥散化是物联网发展的结果,5G、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使得物联网成为现实,万物皆联,万物皆媒,车联网、可穿戴式设备、智能家居、全息移动终端等,都可以成为知识流通与消费的平台,从而成就阅读活动特别是全息阅读的全程化、全景化、全员化。
全程化意味着阅读活动可以在各个时间段发生。
全景化意味着阅读活动能够覆盖各个场景,不论个人还是群体,不论工作学习还是生活休闲,不论身处移动还是静止状态。
比如医生在手术中遇到突发情况,可以实时与医用数据库等进行联动,快速寻找解决方案。
全员化则意味着覆盖用户更加精准和下沉,知识流通将更加智能精准地到达对象群体和个体,海量内容与全体用户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实现需求与供给的高度匹配。
全息阅读将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摘编自《人民日报》胡正荣《全息阅读助力全民阅读》)材料二:
伴随“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数字阅读已经成为中国人获取知识、信息的主要方式。
在中国数字阅读云上大会发布的《2019年度中国数字阅读白皮书》显示,截至2019年,中国数字阅读用户总量达到4.7亿,人均电子书年接触量近15本,接触20本以上电子书的用户达到53.8%,每周阅读3次及以上的用户占比达88.0%。
阅读新风尚带动产业繁荣发展。
白皮书显示,2019年中国数字阅读整体市场规模已达到288.8亿元,同比增长13.5%,其中大众阅读市场规模占比逾95%,是产业发展主导力量。
今年春节期间,移动阅读App 日均独立设备数为1.3亿台,超七成用户表示在阅读上花费的时间比平日长出许多。
白皮书同时指出,2019年,中国数字阅读内容创作者规模继续扩大,已达到929万人。
其中,年轻作者快速成长,“90后”作者占比高达58.8%。
内容上,立体多样的现实主义题材更受用户欢迎,都市职场、青春校园、历史军事类网络原创内容受到热捧。
改编上,在覆盖人数Top10的电视剧中,文学口改编作品也高达九席,成为影视剧本的最大内容源。
白皮书由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发布,数据来源基于面向全国20多家主流数字阅读平台和企业开展数据采集和深度访谈的产业调研,以及从全国209个城市获得的91647份有效样本的用户调研。
(摘编自新华社《2019年度中国数字阅读白皮书》)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人工智能技术日新月异,创造与生产众智化,在这个知识创造与生产的全员化时代,众创带来一股强大的力量。
B.因为摆脱了传统阅读的很多制约因素,知识产品生产与传播、流通与消费都更加弥散化,日益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基本组成部分。
C.文字、图形、视频、音频等正以交互、沉浸方式成为全息阅读时代知识传播新手段,打破了传统的线性呈现方式。
D.2019年,中国数字阅读内容创作者中“90后”占比高达58.8%,都市职场、青春校园、历史军事类内容受到热捧。
8.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当前这个全息阅读时代,数字阅读、云端知识消费、网络互动、多场景应用都是全民阅读的新形式。
B.从纸质书到电子书,从实体书店到线上书店,全息阅读时代,阅读行业的实体与电商之争终于见到分晓。
C.截至2019年,我国人均电子书年接触率近15本,这与阅读资源、阅读方式、阅读消费的日新月异息息相关。
D.全息阅读能够助力全民阅读,基于全息阅读的全民阅读有助于实现知识全民化、全民知识化的目标。
9.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数字阅读范畴的一项是( )
A.在疫情防控期间,50余家数字阅读企业开放80多个免费阅读平台。
B.读者通过云VR书店,漫步于钟书阁、晓风书屋等“网红书店”。
C.到今年2月,抖音上读书类短视频有973万个,累计播放量超2255亿次。
D.近年来,以《红楼梦》为题材创作的诗、词、戏曲、小说、电影、绘画不胜枚举。
10.请结合材料内容,给“全息阅读”下一个简要定义。
11.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各题。
粤令性悦谀,每布一政,群下交口赞誉,令乃欢。
一隶欲阿其意,故从旁与人偶语曰:“凡居民上者,类喜人谀,惟阿主不然,视人誉篾如也耳。
”其令耳之,亟召隶前,抚膺高蹈,嘉赏不已,曰:“嘻,知余心者惟汝,良隶哉!”自是昵之有加。
(选自《应谐录》)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每布一政(2)一隶欲阿其意(3)自是昵之有加
1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句子。
凡居民上者,类喜人谀,惟阿主不然,视人誉篾如也耳。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渔家傲
苏轼
金陵赏心亭送王胜之【注】龙图。
王守金陵,视事一日移都。
千古龙蟠并虎踞,从公一吊兴亡处。
渺渺斜风吹细雨。
芳草渡,江南父老留公住。
公驾飞车凌彩雾,红鸾骖乘青鸾驭。
却讶此洲名白鹭。
非吾侣,翩然欲下还飞去。
【注】王胜之:为官清廉,颇有声望。
元丰七年,苏轼自黄州赴汝州途中,经过金陵,恰逢王胜之调任,因作此词。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千古”两句点明金陵作为虎踞龙盘之地,见证了朝代兴衰,诗人以历史的沧桑感为送别友人蓄势。
B.“渺渺”三句写老百姓不顾斜风细雨,在芳草渡口挽留友人,既渲染了别情,也突显了王胜之的声望。
C.“公驾”两句虚实结合,写朋友离开时,由青鸾驾车、红鸾陪乘越过彩雾,想象奇特,极具浪漫色彩。
D.“非吾侣,翩然欲下还飞去”写词人想象友人翩然未歇、便飞向别处,以此为全词作结,充满了意趣。
15.本词表达了词人对友人的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6.补写出下面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引用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浪漫气息,如引用“五丁开山”神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杜甫一生失意,常陷入病痛孤独之境,《登高》一诗对此都有直接描述,这些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初次出场时,诗人急切邀请、琵琶女羞赧迟出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杜牧在《泊秦淮》中讽喻晚唐统治者醉生梦死、荒淫误国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白居易的《观刈麦》中揭示农民赋税繁重的句子: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公园里也有很多暴走的人,不过像我们一样慢慢走着的人更多。
我们——是的,那些不知名的陌生的慢走者,其实也是我们,慢慢地走着,常常你落到我后面,我落到你后面,好像在比较着谁更慢似的。
这感觉,真好。
树叶红的红,黄的黄,有的处于黄绿之间,映着蓝天,缤纷耀眼。
黄昏时分,夕阳西下,太阳给树叶
们镀了一层金,那颜色更是好看得不真实。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1)就是如此吧?不,可以把“山山”改一下,叫“叶叶唯落晖”。
有时候我会觉得恍惚,似乎这些树叶是一夜之间被染成这样的。
(2)可是,怎么可能呢?每一片叶子,都是一天又一天,由春天,到夏天,再到秋天,慢慢儿地,才能变成这样的啊。
它们这么慢,我们欣赏的时候,怎么好意思快呢?
在徐州吃饭,也是要慢慢地,因为着实好吃。
好吃的东西,可不就是要慢慢地吃?烙馍卷馓子,羊方藏鱼,蛙鱼,杂拌,把子肉,羊角蜜,蜜三刀,笋干,辣汤,面疙瘩小面鱼汤……无论是软软的,脆脆的,还是筋道的,酥嫩的,都是香的。
香和香不同,各有各的香。
想要细细领略,只能在舌尖上,一口一口地,慢慢儿去品。
17. 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 “我终于考上大学啦!我终于考上大学啦——!”他兴奋地大叫着。
B. 灯光,不管是哪个人家的灯光,都可以给行人——甚至像我这样的一个异乡人——指路。
C. 等我们再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永远地睡着了。
D. “可怜的妈妈,”箍桶匠说,“你不知道我多爱你。
——还有你,我的儿!”
18. 文中标有(1)(2)的两个问句的作用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19.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在徐州吃饭时因为着实好吃总是慢慢地吃。
”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11分)
20.请欣赏丰子恺先生的漫画《你给我削瓜,我给你打扇》,描述画面内容并揭示它的寓意。
要求:语言准确、鲜明、生动。
四、写作(60分)
21.阅读下面文字,按照要求作文。
幸福是什么?幸福有时是一种拥有,有时是一种等待,有时是一种感动。
收获是一种幸福,付出也是一种幸福;功成名就是幸福,淡泊宁静也是幸福……其实幸福就在我们身边,在我们点点滴滴的生活中,在我们成长道路上的每一个脚印里。
请以“这就是幸福”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夹叙夹议,写出真情实感,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小说内容及艺术特色的能力。
D项,“单一叙事角度贯穿始终”错误,本文的叙事角度灵活多变,先后从马可瓦多、小米.开尔和阿斯托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