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漱溟《究元决疑论》札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梁漱溟《究元决疑论》札记
究元决疑论(1916)
梁漱溟,《梁漱溟全集》第1卷,济南:⼭东⼈民出版社,2005年版烦恼(忧恼病苦)——理法(唯法得解)——“⼤安稳”(P3);
《想影录》;
“新发⼼论”(P3)
“欲得决疑,要先究元。
”(P4)
究元第⼀佛学如实论
性宗:
鲁滂《物质新论》:物灭论;⾃动论;
质-⼒;以太——第⼀本体;
“鲁滂所谓第⼀本体不可思议之以太者,略当佛之如来藏或阿赖邪。
”(P6)
“相续即质⼒不灭之律。
”(P6)
《起信论》、《楞严》、《般若》、《楞严正脉疏》;
“即此以太便是的的真如法性。
”(P7)
“谓所究元者不离当处,‘本⾮因缘,⾮⾃然性,清净本然,周遍法界’;鲁君之所谓以太是也。
”(P8)
相宗:三⽆性义
《三⽆性论》、《佛性论》;
章炳麟《建⽴宗教论》——“依他性”;
“谓所究元者唯是⽆性。
唯此⽆性是其真实⾃性。
”(P9)
“合前义⾔,所云周遍法界者,⼀切诸法同⼀⽆性之谓也。
”(P9)
⾃然轨则不可得义,⼀者德⾏轨则不可得义。
,⼀者德⾏轨则不可得义。
”(P9)“⼆说既陈,缘得建⽴三种义:⼀者不可思议义,⼀者
⼆说既陈,缘得建⽴三种义:⼀者不可思议义,⼀者⾃然轨则不可得义
“不可思议云何?”(P9)
“夫莫不是⽽百不是斯真绝对者。
”(P10)
严复《穆勒名学》;
“以是故,我常说凡夫究元,⾮藉正法(佛法)不得穷了。
”(P10)
康德——现象与物如;
叔本华:“叔本华亦⽈,形⽽上学家好问‘何以’,‘何从’,不知‘何以’之义等于‘以何因缘’,⽽空间时间之外安得有因果?⼈类智灵不离因果律,则此等超乎空间时间以外之事安得⽽知邪?”(P10)
果?⼈类智灵不离因果律,则此等超乎空间时间以外之事安得⽽知邪
斯宾塞,不可知;
赫胥黎,
⾃然轨则不可得义云何?谓⽆性者云何有法。
世间不曾有规则可得。
所以者何?⼀切⽆性故。
”(P10-11)
“⾃然轨则不可得义云何?
斯宾塞;康德;
“此即⽆可安⽴之义。
”(P11)
“德⾏轨则不可得义云何?”
德⾏轨则即伦理学;
“所云良知直觉,主宰制裁,唯是识⼼所现,虚妄不真。
”(P11)
⼼理学家;
“根本云何?所谓⾃由与有定是(此为⼼理学伦理学根本问题)。
”(P12)
康德——⾃由意志;
“究元既竟,有为世⼈所当醒悟,则所有东西哲学⼼理学德⾏学家⾔,以未曾证觉本原故,种种⾔说⽆⾮戏论。
”(P12-13)
“拨云雾⽽见青天,舍释迦之教其谁能?”(P13)
决疑第⼆佛学⽅便说
“既究元者,则知⽆有中,幻化世间。
所谓忽然念起,因果相续,迁流不住,以⾄于今。
”(P13)
鲁滂——变化⽆休息;
达尔⽂、斯宾塞——进化;
“叔本华所谓求⽣之欲。
”(P13)
柏格森——⽣活,⽣成进化;
“⽽柏格森(即《想影录》之别克逊)之所明,尤极可惊可喜。
”(P13)
“谓⼀切⽣物之慧性,即⼈之⼋种识⼼,但是隐默推⾏之不息转变所谓进化者之所⽣成。
⽽识⼼所取之现象,⼜即是此不息之转变,此不异为佛学解说其依他性所由⽴也。
”(P14)
“故善说世间者莫柏格森若业。
”(P14)
“故⼈⽣唯是⽆⽬的。
”(P15)
“于是略得两义:⼀者出世间义,⼀者顺世间义。
”(P15)
“出世间义云何?
出世间义云何?谓既了⼈世唯是从清净本然中,虚妄⽽成,云何⽽不舍妄取真?如来⼀代⼤教,唯是处世间义⽽已。
”(P15)
“⼀者,断妄云何可成说。
夫妄之云何⽽成,唯是不可思议,则离妄成真云何⽽可思议。
”(P15)
⽯埭长⽼(?)
“⼀者,何必求真说。
夫求真⽽云何必,其⼈之庸猥劣下,已不⾜⾔矣。
”(P16)
章太炎,《俱分进化论》;
马格雷所述叔本华学说;
四个根本:
“⼀、欲晐感觉⾔。
”(P16)叔本华,柏格森
“⼆、苦乐唯因欲有;若⽆欲时亦⽆苦乐。
”(P16)
“三、苦者欲不得遂之谓,此外⽆他义;苦之轻重,视其欲之切否。
”(P16)
“四、乐者欲得遂之谓,此外⽆他义;乐之薄甚,视其欲之切否。
”(P16)
“吾即据此建种种义,举世间⼀切圣贤、才智、凡庸终⾝不解之惑⽽摧破之。
”(P16)
“⼀、欲念⽆⼰时。
此欲专谓有念之欲。
”(P17)
“⼆、世间苦量多于乐量。
”(P17)
“三、世间所认为乐境如富贵、平安等,与认为苦境如贫贱、乱离等,其苦乐之量皆相等,⽆毫厘之差;更合前义⾔之,其苦量皆多于乐量。
”(P17)
“四、世间所希望之乐境如⽂明进化、⼤同世等,不第与富贵同其惑妄,且尔世苦量必过于今。
”(P18)
“出世之义要如如来之教乃完,⼀切外道邪修⽆⾮悖妄,不独⾃决已也。
”(P19)
熊⼗⼒——分歧;
佛学——了义;其他——不了义;
随顺世间义云何?为世间⼈不能尽以出世期之,众⽣成佛,要⾮今⽇可办,则⽅便门中种种法皆得安⽴。
”(P19)“随顺世间义云何?
佛学将兴;
“此⼆义者可任⼈⾃择。
”(P20)
“东⼟学术,凡百晦塞,卓绝光明,唯在佛法。
······不知其他,不见有他。
”(P20)
著者跋
《新发⼼论》;
黄远⽣《想影录》
“盖吾为⼈⽆他,但只⼀个诚⼼⽽已。
”(P20)
附记(1923年)
《东⽅杂志》发表;
“即我到北京⼤学担任讲席,也是因我经范静⽣先⽣的介绍⽽以此⽂为贽去访蔡先⽣,蔡先⽣看了此⽂,就商同陈仲甫先⽣以印度哲学⼀课相属。
”(P21)
陈嘉异
“实则这篇东西现在看起来真是荒谬糊涂,⾜以误⼈,我⾃⼰早已⼗分后悔了。
”(P21)
错误之处:
“(⼀)叙性宗义的⼀段此段以鲁滂《物质新论》和佛家的《楞严经》《起信论》来⽐附,⽴论最是不当。
”(P21)“(⼆)叙相宗义的⼀段 ······相宗⽆性之义,殊未易谈,此段中不曾弄得明⽩。
”(P22)
“(三)论苦乐⼀段此段话颇动听,虽有些意思,但可惜也是没⽅法的乱谈。
······推论的结果是错误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