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山西运城高二上化学月考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2021学年山西运城高二上化学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
1. “摇摇冰”是一种即用即冷的饮料。

吸食时将饮料罐隔离层中的化学物质和水混合后摇动即能制冷。

该化学物质是()
A.酒精
B.生石灰
C.氢氧化钠
D.硝酸铵
2. 下列反应是放热反应,但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铝片与稀H2SO4反应
B.Ba(OH)2⋅8H2O与NH4Cl反应
C.生石灰与水反应
D.甲烷在O2中的燃烧反应
3.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分为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B.吸热反应必须先从外界吸收能量,然后才能发生
C.可燃物的燃烧一定是放热反应
D.化学反应除了物质的变化外,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4. 温家宝指出“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消耗、保护环境”,这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要求。

你认为下列行为不符合这个要求的是()
A.大力发展农村沼气,将废弃的秸秆转化为清洁高效的能源
B.加快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海洋能等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
C.研制开发以水代替有机溶剂的化工涂料
D.将煤转化成气体燃料可以有效地减少“温室效应”的气体产生
5. 已知氮气和氧气发生化合反应的能量变化图象如图所示。

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
A.正反应的活化能比逆反应的活化能多183kJ
B.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2(g)+O2(g)=2NO(g);ΔH=+183kJ⋅mol−1
C.氮气和氧气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也是放热反应
D.在放电条件下,N2和O2能发生化合反应生成NO
6.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同温同压下,H2(g)+Cl2(g)=2HCl(g)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ΔH不同
B.C(金刚石,s)=C(石墨,s),ΔH=−1.19kJ⋅mol−1,所以石墨比金刚石稳定
C.在101kPa下,2g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kJ热量,其热化学方程式为
O2(g)=H2O(l),ΔH=−285.8kJ⋅mol−1
H2(g)+1
2
D.稀溶液中:H+(aq)+OH−(aq)=H2O(l),ΔH=−53.7kJ/mol,将含
1molCH3COOH与含1molNaOH的稀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小于53.7kJ
7. 已知胆矾溶于水时溶液温度降低,室温下,将1mol无水硫酸铜制成溶液时放出热量为Q1kJ,又知胆矾分解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uSO4⋅5H2O(s)===CuSO4(s)+
5H2O(l),ΔH=+Q2 kJ⋅mol−1,则Q1、Q2的关系为()
A.Q1<Q2
B.Q1>Q2
C.Q1=Q2
D.无法确定
8. 如图为氟利昂(如CFCl3)破坏臭氧层的反应过程示意图,下列不正确的是()
A.过程Ⅰ中断裂极性键C−Cl键
B.过程Ⅱ可表示为O3+Cl=ClO+O2
C.过程Ⅲ中O+O=O2是吸热过程
D.上述过程说明氟利昂中氯原子是破坏O3的催化剂
9. 已知:2H2(g)+O2(g)=2H2O(l),ΔH=−571.6kJ⋅mol−1
2CH3OH(l)+3O2(g)=2CO2(g)+4H2O(l),ΔH=−1452kJ⋅mol−1
H+(aq)+OH−(aq)=H2O(l),ΔH=−57.3kJ⋅mol−1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H2(g)的燃烧热为285.8kJ⋅mol−1
B.H2SO4(aq)+Ba(OH)2(aq)=BaSO4(s)+2H2O(l),ΔH=−57.3kJ⋅mol−1
C.3H2(g)+CO2(g)=CH3OH(l)+H2O(l),ΔH=−131.4kJ⋅mol−1
D.等物质的量的H2(g)和CH3OH(l)完全燃烧,CH3OH(l)燃烧放出的热量多
10. 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热效应为H+(aq)+OH−(aq)=H2O(l),
ΔH=−57.3kJ⋅mol−1,已知:醋酸电离要吸热。

稀醋酸、浓硫酸、稀硝酸分别与0.1mol⋅L−1的NaOH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放出的热量关系如图所示。

则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A.A表示浓硫酸与NaOH溶液反应
B.B表示稀硝酸与NaOH溶液反应
C.b=57.3
D.C表示稀醋酸与NaOH溶液反应
11. 已知CO(g)+2H2(g)⇌CH3OH(g)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情况如图所示,曲线Ⅰ和曲线Ⅱ分别表示不使用催化剂和使用催化剂的两种情况。

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B.加入催化剂,降低反应需要的活化能,所以反应的ΔH变小
C.生成1molCH3OH(g)放出了510kJ的热量
D.如果该反应生成液态CH3OH,则ΔH减小
12. 下列有关热化学方程式的评价合理的是()
A.A
B.B
C.C
D.D
13. 根据热化学方程式S(l)+O2(g)=SO2(g),ΔH1=−293.23kJ⋅mol−1,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S(s)+O2(g)=SO2(g)的热效应大于ΔH1
B.S(g)最不稳定
C.1molSO2(g)的能量小于1molS(l)和1molO2(g)的能量之和
D.反应S(g)=S(l)需要吸收热量
14. 为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科学家研究出以TiO2为催化剂,光热化学循环分解CO2的反应,该反应机理及各分子化学键完全断裂时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过程①中钛氧键断裂会吸收能量
B.该反应中,光能和热能转化为化学能
C.使用TiO2作催化剂可以降低反应的焓变,从而提高化学反应速率
D.CO2分解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CO2(g)=2CO(g)+O2(g)ΔH=+556kJ/mol
15. 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ΔH 数值能代表燃烧热的是( ) A.CH 4(g)+2O 2(g)=2H 2O(g)+CO 2(g),ΔH 1 B.S(s)+3
2O 2(g)=SO 3(g),ΔH 2
C.C 6H 12O 6(s)+6O 2(g)=6CO 2(g)+6H 2O(l),ΔH 3
D.2CO(g)+O 2(g)=2CO 2(g),ΔH 4
16. 已知:(1)H 2O(g)=H 2O(l),ΔH 1=−Q 1 kJ ⋅mol −1 (2)CH 3OH(g)=CH 3OH(l),ΔH 2=−Q 2 kJ ⋅mol −1
(3)2CH 3OH(g)+3O 2(g)=2CO 2(g)+4H 2O(g),ΔH 3=−Q 3 kJ ⋅mol −1
(Q 1、Q 2、Q 3均大于0)若要使1mol 液态甲醇完全燃烧,最后恢复到室温,放出的热量为(单位:kJ )( ) A.Q 1+Q 2+Q 3 B.0.5Q 3−Q 2+2Q 1
C.Q 3−2Q 2+4Q 1
D.0.5(Q 1+Q 2+Q 3)
17. SF 6是一种优良的绝缘气体,分子结构中只存在S −F 键。

已知:S(s)+3F 2(g)=
SF 6(g)的反应热ΔH =−1220kJ ⋅mol −1,1molS(s)转化为气态硫原子吸收能量280kJ ,断裂1molF −F 需吸收的能量为160kJ 。

则S −F 键的键能为( ) A.330kJ ⋅mol −1 B.360kJ ⋅mol −1 C.450kJ ⋅mol −1 D.660kJ ⋅mol −1
18. 灰锡(以粉末状态存在)和白锡是锡的两种同素异形体。

已知: ①Sn(s 、白)+2HCl(aq)→SnCl 2(aq)+H 2(g)+Q 1,ΔH 1 ②Sn(s 、灰)+2HCl(aq)→SnCl 2(aq)+H 2(g)+Q 2,ΔH 2 ③Sn(s 、灰)======<13.2∘
C >13.2∘C
Sn(s 、白),ΔH 3=+2.1kJ ⋅mol −1 根据以上信息推断不正确的是( ) A.灰锡转化成白锡需要吸收能量 B.常温下锡以白锡状态存在 C.反应中的能量变化:Q 1<Q 2 D.冬季,锡制纽扣将不能使用 二、解答题
19. I .用热化学方程式表示:
(1)一氧化碳气体和氧气反应生成1mol 二氧化碳,放出热量283kJ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6g 乙醇(C 2H 6O)和一定量的氧气混合点燃,恰好完全燃烧,放出热量为136.7kJ ,________。

(3)已知白磷和P 4O 6的分子结构如图所示,现提供以下化学键的键能:P −P:198kJ ⋅mol −1,P −O:360kJ ⋅mol −1,O =O:498kJ ⋅mol −1,则反应P 4(白磷)+3O 2=P 4O 6
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I.在火箭推进器中装有强还原剂肼(N2H4)和强氧化剂(H2O2),当它们混合时,即产
生大量N2和水蒸气,并放出大量的热。

已知0.4mol液态肼和足量液态H2O2反应,生成
氮气和水蒸气,放出256kJ的热量。

(1)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H2O(l)=H2O(g)ΔH=+44kJ⋅mol−1,则16g液态肼燃烧生成氮气和液态
水时,放出的热量是________kJ。

(3)丙烷燃烧可以通过以下两种途径:
途径Ⅰ:C3H8(g)+5O2(g)=3CO2(g)+4H2O(l) ΔH=−akJ⋅mol−1
途径Ⅱ:C3H8(g)=C3H6(g)+H2(g) ΔH=+bkJ⋅mol−1
2C3H6(g)+9O2(g)=6CO2(g)+6H2O(l) ΔH=−ckJ⋅mol−1
2H2(g)+O2(g)=2H2O(l) ΔH=−dkJ⋅mol−1(a、b、c、d均为正值)
①判断等量的丙烷通过两种途径放出的热量,途径Ⅰ放出的热量_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途径Ⅱ放出的热量。

②在C3H8(g)=C3H6(g)+H2(g)的反应中,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_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

③b与a、c、d的数学关系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20. 已知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水时的反应热叫做中和热。

现利
用如图装置进行中和热的测定,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图中有两处未画出,它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做一次完整的中和热测定实验,温度计需使用________次。

(3)把温度为15.0∘C,浓度为0.5mol⋅L−1的酸溶液和0.55mol⋅L−1的碱溶液各50mL
混合(溶液密度均为1g⋅mL−1),生成溶液的比热容c=4.18J⋅g−1⋅∘C−1,轻轻搅动,测得酸碱混合液的温度变化数据如下:
①上述实验测出的中和热ΔH1
②写出HCl+NH3⋅H2O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两组实验结果差异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4)某同学将V1mL1.00mol⋅L−1的盐酸和V2mL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混合均匀后测量并记录溶液温度,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实验中始终保持V1+V2=50mL)。

①做该实验时环境温度为________。

②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约为________。

21. 硫代硫酸钠( Na2S2O3)可用做分析试剂及鞣革还原剂,工业上可用反应:2Na2S+ Na2CO3+4SO2=3Na2S2O3+CO2制得Na2S2O3。

实验室模拟该工业过程的装置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B的作用之一是观察SO2的生成速率,其中的液体最好选择
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开始后,C中先有浑浊产生,后又变澄清。

此浑浊物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E所盛的溶液是________;装置D的作用是________。

(5)反应终止后,烧瓶C中的溶液经蒸发浓缩即可析出Na2S2O3⋅5H2O,其中可能含有Na2SO3、Na2SO4等杂质。

利用所给试剂设计实验,检测产品中是否存在Na2SO4,简要说明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供选择的试剂:稀盐酸、稀硫酸、稀硝酸、BaCl2溶液、AgNO3溶液。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2020-2021学年山西运城高二上化学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
1.
【答案】
D
2.
【答案】
C
3.
【答案】
B
4.
【答案】
D
5.
【答案】
C
6.
【答案】
A
7.
【答案】
A
8.
【答案】
C
9.
【答案】
B
10.
【答案】
C
11.
【答案】
B
12.
【答案】
D
13.
【答案】
D
14.
【答案】
C
15.
【答案】
C
16.
【答案】
B
17.
【答案】
A
18.
【答案】
C
二、解答题
19.
【答案】
I.(1)CO(g)+1
2
O2(g)=CO2(g) ΔH=−283kJ⋅mol−1,(2)C2H6O(l)+3O2(g)= 2CO2(g)+3H2O(l) ΔH=−1367kJ⋅mol−1 ,(3)P4(白磷,s)+3O2(g)=
P4O6(s) ΔH=−1638kJ⋅mol−1
II.(1)N2H4(l)+2H2O2(l)=N2(g)+4H2O(g) ΔH=−640kJ/mol,(2)408,(3)
①等于,②小于,③b=c
2+d
2
−a
20.
【答案】
(1)环形玻璃搅拌棒,烧杯上方的泡沫塑料盖或硬纸板
(2)3
(3)①−56.8kJ⋅nol−1,②HCl(aq)+NH3⋅H2O(aq)=NH4Cl(aq)+H2O(l),ΔH=−51.8kJ⋅nol−1,③NH3⋅H2O是弱碱,在中和过程中NH3⋅H2O发生电离,要吸热,因而总体放热较少
(4)①20∘C,②1.5mol⋅L−1
21.
【答案】
(1)Na2SO3+H2SO4(浓)=Na2SO4+H2O+SO2↑
(2)饱和NaHSO3
(3)硫或S
(4)NaOH,防止倒吸
(5)取样,先加足量的盐酸酸化,过滤,取澄清液体加入氯化钡溶液,若出现白色沉淀,说明含有硫酸钠杂质,反之,不含硫酸钠杂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