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蓟马的发生规律及防治策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香桑茶叶通讯总第19猿期• 6窑
桑蓟马的发生规律及防治策略
戴安源
(江苏省涟水县蚕桑技术指导站223400)
摘要:通过对江苏省涟水县桑蓟马的生活史、生活习性、为害特点的调查,分析桑蓟马的发生与环境因素 和桑园管理的关系,并提出相应的防治策略。

关键词:桑蓟马;发生规律;为害特点;联防联治
桑蓟马俗名“举尾虫冶,属缨翅目,蓟马科,是一 种体型微小,以成虫及若虫用锉吸式口器刺吸为害 桑叶或叶柄汁液的害虫。

受其为害的桑叶,因失水 而卷曲、提早硬化,严重时枯萎卷缩呈锈褐色,叶质 降低而不能养蚕。

近几年来,由于气候转暖,天气干 旱,其发生为害有加重的趋势,给秋蚕饲养带来较大 影响,生产中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1发生规律
1.1生活史及习性
桑蓟马在涟水县1年发生10代左右,春季约30 天1代,夏秋季15耀20天1代,若虫体长0.2耀0.7 mm,成虫体长0.8~1mm,以成虫在枯枝、落叶、树 皮、裂隙、杂草中越冬,次年4月上中旬迁移到桑树 上为害,并开始产卵繁殖。

雌虫羽化后,春季经7耀8天,夏季经3耀4天在新梢1耀3片叶上产卵。

卵 产在叶背主、侧脉分叉间,以及附近的叶肉组织内,每处产1粒,一生可产卵50耀70粒。

雌虫产卵后7 天左右死亡,雄虫交尾后3耀5天死亡。

卵期5耀7 天,孵化为若虫后,用口针插人叶脉附近叶肉中吮吸 养分。

老熟若虫常喜静止在叶背粗脉分叉的凹陷部 分,蜕皮三次经过10耀15天羽化为成虫[|]。

各代若 虫发生盛期是院4月26日耀4月30日、5月30日耀6 月3日、6月28日耀7月2日、7月15日耀7月19 日、7月29日耀8月3日、8月11日耀8月15日、8 月29日耀9月3日、9月14日耀9月18日、9月30 日耀10月4日、10月18日耀10月22日。

由于一年 发生代数多,各代历期短,从第4代起世代重叠现象 明显,往往上代若虫在4耀8片叶上吸汁为害,下代 成虫又在新梢嫩叶上产卵,随着新梢的持续向上生 长,形成由下而上,分层为害的现象。

其成虫活跃,能飞善跳,爬行时常将尾端上举,一遇惊吓即翘尾飞 逃。

虫口密度高时,用手触动桑树枝条,就可见一团 虫雾涌起。

1.2发生为害特点
1.2.1隐蔽性
桑蓟马的为害具有隐蔽性,它是吸汁为害类害 虫,只破坏叶质,叶片仍完好无缺,且虫体微小,又多 在叶背,不仔细观察,肉眼不容易发现,蚕农往往误 认为是桑叶自然老化而思想麻痹,常常会贻误防治 时机。

1.2.2迁飞性
桑蓟马具有短距离迁飞能力和随风飘移性,风 力适宜时扩散蔓延速度快、范围广,故集中连片桑园 最好统一用药防治。

1.2.3突发性
桑蓟马的增殖具有突发性,7耀8月高温干旱 期,虫量3耀5天翻番,7耀10天直线上升,稍不留神 就会爆发成灾,故夏秋季要加强虫情测报工作,力争 5天一•次。

1.2.4反复性
桑蓟马的防治具有反复性,该虫发生猖獗时,往 往一次用药或一次大雨冲刷后,3耀5天内虫情稳定,但一般一周后虫口会急剧回升,卷土重来,故必 须反复用药3~4次后才能有明显效果。

1.2.5不平衡性
桑蓟马的发生具有不平衡性,不同地方的桑园,因肥培管理不同、桑树长势差异,下脚叶清理程度不 一,尤其是与前次用药间隔时间的长短,其发生量往 往有一定差异,表现出不平衡性,故要进行多点测 报。

而对集中连片桑园,由于桑蓟马具有迁飞性,往 往不受前期治虫等其它因素影响,整片桑园中虫量 基本一致,故成片桑园最好统防统治。

蚕桑茶叶通讯• 7 •2018年第1期
1.3发生与环境的关系
桑蓟马虫口密度自春至夏逐渐上升袁一般第4 耀6代是全年发生最多、为害最重的时期,但到晚秋 虫口会自然下降,故其发生量与夏秋季气候关系很 大。

一般高温干旱、多日照的天气发生严重,如果连 续20天无雨,则虫口抬头,开始为害,但此时不易发 现,应引起警惕,加强测报,结合其它害虫防治进行 兼治;如果连续30天无雨,则基数较高,为害明显,此时要高度重视,迅速反复防治;如果连续40天无 雨,则爆发成灾,叶质严重受损,已到防治极限,必须 火速用药,反复防治。

反之,如多雨则有碍其发生,如雨日增加1耀2天,发生期会相应推迟;如遇台风 或暴雨,则虫口锐减。

当台风风速为16m/s,短期内 降水量为15 mm或风力3级以上,日降雨量30 m m 左右时,虫量可减少50%左右咱圆暂。

另外,桑树长势 差、杂草丛生的低产桑园,发生为害往往偏重。

2防治措施
2.1虫口密度的调查
虫口密度的调查可采取随机取样法。

每株调查 一根枝条上的第二、五片叶(桑蓟马1耀3代)或第 五、六片叶(4代以后冤上的最大虫数为依据;也可用 “扎”型取样法(两边各5株,中间10株,共20株冤,每株取1根枝条,第1耀4代调查第4片叶,第4代 以后调查第7片叶,作为虫数的依据[|]。

桑蓟马1耀3代往往虫口密度较低,一般不需喷药防治,第4 代以后由于世代重叠严重,很难确定始孵日期,可根 据虫口数量与可能造成的危害之间的关系来确定用 药适期。

一般一片叶上虫口密度为40耀100头时,在第6天将表现为严重为害;虫口密度每增加100 头,这个时间将提前1天,因此必须掌握在严重为害 前用药。

2.2防治方法
2.2.1清洁桑园
夏秋季及时清理下脚叶,减少虫口基数;冬季认 真清理桑园,收集枯枝、落叶、杂草,带出桑园烧毁,消灭潜藏的越冬成虫,减轻来年危害。

2.2.2药剂防治
农药可选用80豫敌敌畏乳油1 000倍液或50豫 辛硫磷乳剂1 000耀1 500倍液,蚕期可用灭蚕蝇250倍液,杀虫效果都很好。

喷药时喷雾器的喷头 一定要对准叶背,片片喷到,且以药液略有下滴为 度。

每次喷药一星期后要再次用药,以连喷3耀4次 为宜。

对虫口未达防治临界值的零星桑园,可有针 对性地进行防治1耀2次。

3防治策略
3.1加强宣传工作
由于桑蓟马的隐蔽性,蚕农往往不易发现,会贻 误防治时机,因此,需加强宣传提醒,适时普及桑蓟 马的辨认常识,以便及时开展防治。

必要时可将有 关桑蓟马方面的知识编印成册,做到养蚕户每户一 册,供蚕农随时查阅对照,避免“今讲明忘”的弊端。

3.2加强测报工作
由于桑蓟马的迁飞性和发生的不平衡性,要报 准虫情,乡(镇)的一、二个测报点往往不具代表性, 应充分发挥各蚕桑村和示范大户的作用,做到一村 一点,一户一点,全面监察,各测报点要经常观察,尤 其7耀8月份干旱季节,要坚持5天一测报,虫情信 息要及时反馈到乡(镇)蚕桑站,以便统一号召治 虫。

3.3加强联防联治工作
由于桑蓟马具有迁飞性和反复性,集中连片桑 园必须开展联防联治,才能取得理想的防治效果。

涟水县徐集、朱码、唐集、五港等原蚕桑重点乡(镇)都曾成立相应的桑保组织,开展联防联治,桑蓟马的 发生得到有效控制。

朱码镇周庄村发展高峰期,桑 园面积达60hm2,村里专门成立了桑园治虫专业队, 加强对桑蓟马、桑瘿蚊等主要桑害虫的防治工作。

具体操作中,实行统一购药、统一配药、统一时间、统 一防治的“四统”方法,蚕农只需承担治虫农药款,其他工作由村桑园治虫专业队负责,人工费用由村 委会从村蚕茧收烘站的租赁费中支出。

这种做法既 调动了蚕农的治虫积极性,又提高了治虫效果。

参考文献
[1]宋广林.桑蓟马的发生与防治[允].北方蚕业,2000,21 (4):31,
[2]黄尔田,田立道,肖练章,等.实用桑树保护学[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