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 第4章 电化学基础章末专题复习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4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九页,共47页。
●典例透析
(2014·高考福建卷)某原电池装置如图所示,电池 总反应为 2Ag+Cl2===2AgC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第二十页,共47页。
A.正极反应为AgCl+e-===Ag+Cl- B.放电时,交换膜右侧(yòu cè)溶液中有大量白色沉淀生 成 C.若用NaCl溶液代替盐酸,则电池总反应随之改变 D.当电路中转移0.01 mol e-时,交换膜左侧溶液中约减 少0.02 mol离子
第十四页,共47页。
(1)加减法的依据。电极反应是指物质在原电池两极上发生 电子的得、失,是氧化还原反应的半反应。正、负极发生的电 极反应式可写成:
正极:氧化剂+ne-+电解质溶液(róngyè)===还原产物+ 其他物质;
负极:还原剂+电解质溶液(róngyè)===氧化产物+其他物 质+ ne-
第二十六页,共47页。
(3)电解时电极产物的判断 ①阳极产物的判断 首先(shǒuxiān)看电极,如果是活性电极(除Au、Pt、石墨 以外的材料作电极),则电极材料失电子被氧化,电极被溶解, 溶液中的阴离子不能失电子;如果是惰性电极(Pt、Au、石 墨),则要再看溶液中阴离子的失电子能力,此时根据阴离子放 电顺序加以判断。 ②阴极产物的判断 无论电极为何种材料,电极均不参加反应,直接根据阳离 子放电顺序进行判断。
【答案】 C
第三十五页,共47页。
●变式训练(xùnliàn) 2.如图,当线路接通时,发现M(用石蕊试液浸润过的滤
纸)a端显蓝色,b端显红色,且知甲中电极材料是锌、银,乙中 电极材料是铂、铜,且乙中两电极不发生变化。回答下列 (xiàliè)问题:
第三十六页,共47页。
(1)甲、乙分别是什么装置________、________。 (2)写出A、B、C、D的电极名称以及电极材料和电极反应 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由于a端显蓝色,可推知a端附近呈碱性。显然滤纸 上水电离的H+在a端获得(huòdé)电子发生反应,使该端OH- 浓度较大。由于锌活动性大于银,甲池为原电池。乙池中Cu、 Pt不参与反应,故C极为Pt,D极为Cu,显然乙池为电解池。 电子从A→a,b→D,C→B。滤纸上水电离的OH-在b端反 应,b端H+浓度增大,使b端出现红色。请注意:
H2SO4、 NaOH、KNO3
4.原电池与电解池、电镀池的比较(bǐjiào)(见203页教材点 拨)
第三十三页,共47页。
●典例透析
下列图示中关于铜电极的连接错误的是( )
第三十四页,共47页。
【解析】 A项,铜锌原电池中,Zn作负极,Cu作正极, 正确;B项,电解(diànjiě)精炼铜时,粗铜作阳极,纯铜作阴 极,正确;C项,电镀铜时,铜作阳极,镀件作阴极,故C错 误;D项,电解(diànjiě)氯化铜溶液时,铜作阴极,正确。
成才之路 ·化学 (huàxué)
人教版 ·选修 (xuǎnxiū)4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第一页,共47页。
电化学基础(jīchǔ)
第四章
第二页,共47页。
章末专题(zhuāntí)复习
第四章
第三页,共47页。
1 知识网络•宏观掌控 2 专题突破•纵引横连
第四页,共47页。
知识网络•宏观掌控
第十六页,共47页。
3.应用原电池原理设计化学电源(diànyuán) (1)一次电池:只能放电一次,放电后不能充电复原的化学 电源(diànyuán),工作原理为原电池原理。 (2)二次电池:放电后能充电复原继续使用的化学电源 (diànyuán),又称为可充电电池或蓄电池。二次电池放电时为 原电池,充电时为电解池。 (3)燃料电池:将燃料燃烧的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化学电源 (diànyuán),符合原电池原理,但电极不参与电极反应,负极 上为燃料的氧化反应,正极上为氧气或其他氧化剂的还原反 应。
第二十四页,共47页。
电解(diànjiě)原理及其应用 ●专题(zhuāntí)归纳
1.电解原理 (1)电解 在直流电作用下,电解质在两个电极上分别发生氧化反应 和还原反应的过程叫电解。把电能(diànnéng)转化为化学能的 装置,叫电解池或电解槽。
第二十五页,共47页。
阴、阳极的判断:
(2)电解池工作原理 阳极:电子流出→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 阴极(yīnjí):电子流入→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第三十一页,共47页。
(3)电冶金属 金属冶炼就是使矿石中的金属离子获得电子,从它们的化 合物中还原出来:Mn++ne-===M,电解法冶炼金属特别适合 活泼性强的金属。例如,电解熔融氯化钠可以得到金属钠,NaCl 在高温下熔融,并发生电离:NaCl=高==温==Na++Cl-通直流电后, 阴极:2Na++2e-===2Na,阳极:2Cl--2e-===Cl2↑。总反应: 2NaCl(熔融)=电==解==2Na+Cl2↑
第十八页,共47页。
③利用电解原理使被保护的金属作阴极而被保护(外加 (wàijiā)电源的阴极保护法)。
(3)金属腐蚀快慢的规律 ①在相同的电解质溶液中: 电解反应引起的腐蚀>原电池反应引起的腐蚀>化学腐蚀> 有防护措施的腐蚀。 ②在不同的电解质溶液中: 金属在强电解质溶液中的腐蚀>金属在弱电解质溶液中的 腐蚀>金属在非电解质溶液中的腐蚀。 ③在不同防护措施下: 有一般防护条件的腐蚀>处于原电池正极条件下的腐蚀>处 于电源阴极保护条件下的腐蚀。
第二十八页,共47页。
2.电解原理的应用 (1)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备烧碱、氯气和氢气 工业(gōngyè)上用电解饱和食盐水溶液的方法来制取 NaOH、H2和Cl2,并以它们为原料生产一系列的化工产品, 称为氯碱工业(gōngyè)。 ①反应原理 阳极(放电顺序:Cl->OH-):2Cl--2e-===Cl2↑(氧化 反应) 阴极(放电顺序:H+>Na+):2H++2e-===H2↑(还原反 应)
第二十三页,共47页。
C.Fe电极(diànjí)有气泡生成 D.如果烧杯中的溶液是3%的NaCl溶液,发生的是Fe的 吸氧腐蚀 解析:本题考查原电池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原电池工作 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选项A,金属活泼性Fe>Sn,故Fe为 负极,该项错误;选项B,Fe失电子,质量逐渐减小,该项错 误;选项C,H+在Sn极得电子生成H2,该项错误;选项D,3% 的NaCl溶液为中性溶液,铁发生吸氧腐蚀,该项正确。 答案:D
第十三页,共47页。
(4)根据原电池的电解质溶液中离子的移动方向判断:在原 电池的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移向正极;阴离子移向负极 (fùjí)。
(5)根据发生反应的现象判断:一般来说原电池的负极(fùjí) 质量减少,无气泡产生;正极质量不变或有气泡产生或质量增 加。
2.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电极反应式的书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对电化学知识掌握 的情况。无论是平时考试还是高考,书写电极反应式都是考查 的重要内容之一。利用加减法写电极反应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 方法。
第二十九页,共47页。
在上述反应中,由于 H+在阴极上得到电子而生成 H2,破 坏了阴极附近水的电离平衡,促进了水继续电离,结果在阴极 区溶液里 OH-的浓度增大而呈碱性。
总反应式:2NaCl+2H2O=通==电==2NaOH+H2↑+Cl2↑ ②在工业生产中,为了防止 NaOH 和 Cl2 的反应及 H2 与 Cl2 的反应,采用阳离子交换膜电解槽进行电解。阳离子交换 膜的作用是将电解槽隔成阴极室和阳极室,它只允许阳离子 (Na+)通过,而且阻止阴离子(Cl-、OH-)和气体通过。这样既 能防止阴极产生的 H2 和阳极产生的 Cl2 相混合而引起爆炸,又 能避免 Cl2 和 NaOH 作用生成 NaClO 而影响烧碱的质量。
【答案】 D
第二十二页,共47页。
●变式训练(xùnliàn) 1 . (2014·高 考 复 习 (fùxí) 卷 ) 下 图 烧 杯 中 的 溶 液 为 稀 硫 酸
(30%)与NaCl溶液(3%)的混合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Sn为负极,反应过程中失电子 B.反应过程中Fe电极一直处于恒重状态
第二十一页,共47页。
【解析】 本题考查原电池原理,意在考查考生对电化学 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在原电池中负极(fùjí)发生氧化反应, 正极发生还原反应,故由总反应式可知,负极(fùjí)反应为: 2Ag-2e-+2Cl-===2AgCl,正极反应为:Cl2+2e-===2Cl -,A项错误;由于电解质溶液中含有大量Cl-,故放电时, Ag+在交换膜左侧即与Cl-反应生成AgCl沉淀,B项错误;用 NaCl溶液代替盐酸,电池总反应不变,C项错误;电路中转移 0.01 mol e-时,交换膜左侧溶液有0.01 mol Cl-参与反应生成 AgCl沉淀,还有0.01 mol H+通过阳离子交换膜进入右侧溶 液,故D项正确。
正、负极电极反应式相加即得电池总反应式: 氧化剂+还原剂+电解质溶液(róngyè)===还原产物+氧化 产物+其他物质。
第十五页,共47页。
注意:电解质溶液是否参与反应、有无其他物质生成随具 体情况而定。若知电池总反应式和某一电极反应式,用电池总 反应式减去某一电极反应式即可得另一电极反应式。
(2)用加减法书写电极反应式的步骤(bùzhòu):①写出电池 总反应式(离子方程式)。②写出较易判断出的电极反应式。③ 用总反应式减去已写出的电极反应式即得另一电极反应式。④ 检验电极反应式的电荷、电子转移、质量是否守恒。
第二十七页,共47页。
(4)书写电极反应式和总反应式的规律 ①根据给出的两个电极反应式,写出总反应式 已知两个电极反应式,写总反应式并不难,只要使两个电 极反应式得、失电子数相等后,将两式相加,消去相同的化学 式即可。 ②给出总反应式,写出电极反应式 书写电极反应式的步骤一般分为四步:A.列物质、标得 失;B.选离子(lízǐ)、配电荷;C.配个数、巧用水;D.两式加、 验总式。
第五页,共47页。
第六页,共47页。
第七页,共47页。
第八页,共47页。
第九页,共47页。
第十页,共47页。
专题突破•纵引横连
第十一页,共47页。
原电池原理(yuánlǐ)及应用 ●专题(zhuāntí)归纳
第十二页,共47页。
1.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方法 原电池有两个极:一个正极(zhèngjí),一个负极。判断原 电池正负极常用的方法有: (1)由组成原电池的电极材料判断:一般是活泼金属作负 极,活泼性较差的金属或能导电的非金属作正极(zhèngjí)。 (2)根据电流方向或电子移动的方向判断:外电路电流是由 正极(zhèngjí)流向负极,电子移动的方向是由负极移向正极 (zhèngjí)。 (3)根据原电池两极发生的反应来判断:原电池的负极总是 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其正极(zhèngjí)总是得到电子,发 生还原反应。
第十七页,共47页。
4.应用原电池原理预防金属的电化学腐蚀 (1)金属的腐蚀包括化学腐蚀和电化学腐蚀,其中电化学腐 蚀为主要的形式(xíngshì)。电化学腐蚀就是金属在潮湿空气中 发生原电池反应而被氧化腐蚀,又包括析氢腐蚀和吸氧腐蚀, 其中吸氧腐蚀为普遍形式(xíngshì)。 (2)金属防护的主要措施: ①破坏发生原电池反应的条件如在金属表面覆盖保护层 等; ②利用原电池原理使被保护的金属作为原电池正极而被保 护(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第三十二页,共47页。
3.电解质水溶液电解产物的规律
电解质 的组成
①无氧酸(除H盐、活泼
酸盐(F-除外)
金属的无氧酸盐
③含氧酸、可溶 性碱、活泼金属 的含氧酸盐
被电解
电解质本身
电解质+水
水
的物质
实例
CuCl2、HBr、HCl
NaCl、CuSO4、 AgNO3
第三十页,共47页。
(2)电镀 ①定义:应用电解原理在某些金属表面上镀一薄层其他金 属或合金的方法。 ②电镀池的组成:待镀的金属制品作阴极(yīnjí),镀层金 属作阳极,含有镀层金属离子的溶液作电解质溶液(即电镀 液)。 阳极反应:M-ne-===Mn+(进入溶液); 阴极(yīnjí)反应:Mn++ne-===M(在镀件上沉积)。 ③电镀时,阳极本身参与电极反应,电镀过程中理论上电 解质溶液的浓度保持不变。
●典例透析
(2014·高考福建卷)某原电池装置如图所示,电池 总反应为 2Ag+Cl2===2AgC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第二十页,共47页。
A.正极反应为AgCl+e-===Ag+Cl- B.放电时,交换膜右侧(yòu cè)溶液中有大量白色沉淀生 成 C.若用NaCl溶液代替盐酸,则电池总反应随之改变 D.当电路中转移0.01 mol e-时,交换膜左侧溶液中约减 少0.02 mol离子
第十四页,共47页。
(1)加减法的依据。电极反应是指物质在原电池两极上发生 电子的得、失,是氧化还原反应的半反应。正、负极发生的电 极反应式可写成:
正极:氧化剂+ne-+电解质溶液(róngyè)===还原产物+ 其他物质;
负极:还原剂+电解质溶液(róngyè)===氧化产物+其他物 质+ ne-
第二十六页,共47页。
(3)电解时电极产物的判断 ①阳极产物的判断 首先(shǒuxiān)看电极,如果是活性电极(除Au、Pt、石墨 以外的材料作电极),则电极材料失电子被氧化,电极被溶解, 溶液中的阴离子不能失电子;如果是惰性电极(Pt、Au、石 墨),则要再看溶液中阴离子的失电子能力,此时根据阴离子放 电顺序加以判断。 ②阴极产物的判断 无论电极为何种材料,电极均不参加反应,直接根据阳离 子放电顺序进行判断。
【答案】 C
第三十五页,共47页。
●变式训练(xùnliàn) 2.如图,当线路接通时,发现M(用石蕊试液浸润过的滤
纸)a端显蓝色,b端显红色,且知甲中电极材料是锌、银,乙中 电极材料是铂、铜,且乙中两电极不发生变化。回答下列 (xiàliè)问题:
第三十六页,共47页。
(1)甲、乙分别是什么装置________、________。 (2)写出A、B、C、D的电极名称以及电极材料和电极反应 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由于a端显蓝色,可推知a端附近呈碱性。显然滤纸 上水电离的H+在a端获得(huòdé)电子发生反应,使该端OH- 浓度较大。由于锌活动性大于银,甲池为原电池。乙池中Cu、 Pt不参与反应,故C极为Pt,D极为Cu,显然乙池为电解池。 电子从A→a,b→D,C→B。滤纸上水电离的OH-在b端反 应,b端H+浓度增大,使b端出现红色。请注意:
H2SO4、 NaOH、KNO3
4.原电池与电解池、电镀池的比较(bǐjiào)(见203页教材点 拨)
第三十三页,共47页。
●典例透析
下列图示中关于铜电极的连接错误的是( )
第三十四页,共47页。
【解析】 A项,铜锌原电池中,Zn作负极,Cu作正极, 正确;B项,电解(diànjiě)精炼铜时,粗铜作阳极,纯铜作阴 极,正确;C项,电镀铜时,铜作阳极,镀件作阴极,故C错 误;D项,电解(diànjiě)氯化铜溶液时,铜作阴极,正确。
成才之路 ·化学 (huàxué)
人教版 ·选修 (xuǎnxiū)4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第一页,共47页。
电化学基础(jīchǔ)
第四章
第二页,共47页。
章末专题(zhuāntí)复习
第四章
第三页,共47页。
1 知识网络•宏观掌控 2 专题突破•纵引横连
第四页,共47页。
知识网络•宏观掌控
第十六页,共47页。
3.应用原电池原理设计化学电源(diànyuán) (1)一次电池:只能放电一次,放电后不能充电复原的化学 电源(diànyuán),工作原理为原电池原理。 (2)二次电池:放电后能充电复原继续使用的化学电源 (diànyuán),又称为可充电电池或蓄电池。二次电池放电时为 原电池,充电时为电解池。 (3)燃料电池:将燃料燃烧的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化学电源 (diànyuán),符合原电池原理,但电极不参与电极反应,负极 上为燃料的氧化反应,正极上为氧气或其他氧化剂的还原反 应。
第二十四页,共47页。
电解(diànjiě)原理及其应用 ●专题(zhuāntí)归纳
1.电解原理 (1)电解 在直流电作用下,电解质在两个电极上分别发生氧化反应 和还原反应的过程叫电解。把电能(diànnéng)转化为化学能的 装置,叫电解池或电解槽。
第二十五页,共47页。
阴、阳极的判断:
(2)电解池工作原理 阳极:电子流出→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 阴极(yīnjí):电子流入→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第三十一页,共47页。
(3)电冶金属 金属冶炼就是使矿石中的金属离子获得电子,从它们的化 合物中还原出来:Mn++ne-===M,电解法冶炼金属特别适合 活泼性强的金属。例如,电解熔融氯化钠可以得到金属钠,NaCl 在高温下熔融,并发生电离:NaCl=高==温==Na++Cl-通直流电后, 阴极:2Na++2e-===2Na,阳极:2Cl--2e-===Cl2↑。总反应: 2NaCl(熔融)=电==解==2Na+Cl2↑
第十八页,共47页。
③利用电解原理使被保护的金属作阴极而被保护(外加 (wàijiā)电源的阴极保护法)。
(3)金属腐蚀快慢的规律 ①在相同的电解质溶液中: 电解反应引起的腐蚀>原电池反应引起的腐蚀>化学腐蚀> 有防护措施的腐蚀。 ②在不同的电解质溶液中: 金属在强电解质溶液中的腐蚀>金属在弱电解质溶液中的 腐蚀>金属在非电解质溶液中的腐蚀。 ③在不同防护措施下: 有一般防护条件的腐蚀>处于原电池正极条件下的腐蚀>处 于电源阴极保护条件下的腐蚀。
第二十八页,共47页。
2.电解原理的应用 (1)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备烧碱、氯气和氢气 工业(gōngyè)上用电解饱和食盐水溶液的方法来制取 NaOH、H2和Cl2,并以它们为原料生产一系列的化工产品, 称为氯碱工业(gōngyè)。 ①反应原理 阳极(放电顺序:Cl->OH-):2Cl--2e-===Cl2↑(氧化 反应) 阴极(放电顺序:H+>Na+):2H++2e-===H2↑(还原反 应)
第二十三页,共47页。
C.Fe电极(diànjí)有气泡生成 D.如果烧杯中的溶液是3%的NaCl溶液,发生的是Fe的 吸氧腐蚀 解析:本题考查原电池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原电池工作 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选项A,金属活泼性Fe>Sn,故Fe为 负极,该项错误;选项B,Fe失电子,质量逐渐减小,该项错 误;选项C,H+在Sn极得电子生成H2,该项错误;选项D,3% 的NaCl溶液为中性溶液,铁发生吸氧腐蚀,该项正确。 答案:D
第十三页,共47页。
(4)根据原电池的电解质溶液中离子的移动方向判断:在原 电池的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移向正极;阴离子移向负极 (fùjí)。
(5)根据发生反应的现象判断:一般来说原电池的负极(fùjí) 质量减少,无气泡产生;正极质量不变或有气泡产生或质量增 加。
2.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电极反应式的书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对电化学知识掌握 的情况。无论是平时考试还是高考,书写电极反应式都是考查 的重要内容之一。利用加减法写电极反应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 方法。
第二十九页,共47页。
在上述反应中,由于 H+在阴极上得到电子而生成 H2,破 坏了阴极附近水的电离平衡,促进了水继续电离,结果在阴极 区溶液里 OH-的浓度增大而呈碱性。
总反应式:2NaCl+2H2O=通==电==2NaOH+H2↑+Cl2↑ ②在工业生产中,为了防止 NaOH 和 Cl2 的反应及 H2 与 Cl2 的反应,采用阳离子交换膜电解槽进行电解。阳离子交换 膜的作用是将电解槽隔成阴极室和阳极室,它只允许阳离子 (Na+)通过,而且阻止阴离子(Cl-、OH-)和气体通过。这样既 能防止阴极产生的 H2 和阳极产生的 Cl2 相混合而引起爆炸,又 能避免 Cl2 和 NaOH 作用生成 NaClO 而影响烧碱的质量。
【答案】 D
第二十二页,共47页。
●变式训练(xùnliàn) 1 . (2014·高 考 复 习 (fùxí) 卷 ) 下 图 烧 杯 中 的 溶 液 为 稀 硫 酸
(30%)与NaCl溶液(3%)的混合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Sn为负极,反应过程中失电子 B.反应过程中Fe电极一直处于恒重状态
第二十一页,共47页。
【解析】 本题考查原电池原理,意在考查考生对电化学 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在原电池中负极(fùjí)发生氧化反应, 正极发生还原反应,故由总反应式可知,负极(fùjí)反应为: 2Ag-2e-+2Cl-===2AgCl,正极反应为:Cl2+2e-===2Cl -,A项错误;由于电解质溶液中含有大量Cl-,故放电时, Ag+在交换膜左侧即与Cl-反应生成AgCl沉淀,B项错误;用 NaCl溶液代替盐酸,电池总反应不变,C项错误;电路中转移 0.01 mol e-时,交换膜左侧溶液有0.01 mol Cl-参与反应生成 AgCl沉淀,还有0.01 mol H+通过阳离子交换膜进入右侧溶 液,故D项正确。
正、负极电极反应式相加即得电池总反应式: 氧化剂+还原剂+电解质溶液(róngyè)===还原产物+氧化 产物+其他物质。
第十五页,共47页。
注意:电解质溶液是否参与反应、有无其他物质生成随具 体情况而定。若知电池总反应式和某一电极反应式,用电池总 反应式减去某一电极反应式即可得另一电极反应式。
(2)用加减法书写电极反应式的步骤(bùzhòu):①写出电池 总反应式(离子方程式)。②写出较易判断出的电极反应式。③ 用总反应式减去已写出的电极反应式即得另一电极反应式。④ 检验电极反应式的电荷、电子转移、质量是否守恒。
第二十七页,共47页。
(4)书写电极反应式和总反应式的规律 ①根据给出的两个电极反应式,写出总反应式 已知两个电极反应式,写总反应式并不难,只要使两个电 极反应式得、失电子数相等后,将两式相加,消去相同的化学 式即可。 ②给出总反应式,写出电极反应式 书写电极反应式的步骤一般分为四步:A.列物质、标得 失;B.选离子(lízǐ)、配电荷;C.配个数、巧用水;D.两式加、 验总式。
第五页,共47页。
第六页,共47页。
第七页,共47页。
第八页,共47页。
第九页,共47页。
第十页,共47页。
专题突破•纵引横连
第十一页,共47页。
原电池原理(yuánlǐ)及应用 ●专题(zhuāntí)归纳
第十二页,共47页。
1.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方法 原电池有两个极:一个正极(zhèngjí),一个负极。判断原 电池正负极常用的方法有: (1)由组成原电池的电极材料判断:一般是活泼金属作负 极,活泼性较差的金属或能导电的非金属作正极(zhèngjí)。 (2)根据电流方向或电子移动的方向判断:外电路电流是由 正极(zhèngjí)流向负极,电子移动的方向是由负极移向正极 (zhèngjí)。 (3)根据原电池两极发生的反应来判断:原电池的负极总是 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其正极(zhèngjí)总是得到电子,发 生还原反应。
第十七页,共47页。
4.应用原电池原理预防金属的电化学腐蚀 (1)金属的腐蚀包括化学腐蚀和电化学腐蚀,其中电化学腐 蚀为主要的形式(xíngshì)。电化学腐蚀就是金属在潮湿空气中 发生原电池反应而被氧化腐蚀,又包括析氢腐蚀和吸氧腐蚀, 其中吸氧腐蚀为普遍形式(xíngshì)。 (2)金属防护的主要措施: ①破坏发生原电池反应的条件如在金属表面覆盖保护层 等; ②利用原电池原理使被保护的金属作为原电池正极而被保 护(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第三十二页,共47页。
3.电解质水溶液电解产物的规律
电解质 的组成
①无氧酸(除H盐、活泼
酸盐(F-除外)
金属的无氧酸盐
③含氧酸、可溶 性碱、活泼金属 的含氧酸盐
被电解
电解质本身
电解质+水
水
的物质
实例
CuCl2、HBr、HCl
NaCl、CuSO4、 AgNO3
第三十页,共47页。
(2)电镀 ①定义:应用电解原理在某些金属表面上镀一薄层其他金 属或合金的方法。 ②电镀池的组成:待镀的金属制品作阴极(yīnjí),镀层金 属作阳极,含有镀层金属离子的溶液作电解质溶液(即电镀 液)。 阳极反应:M-ne-===Mn+(进入溶液); 阴极(yīnjí)反应:Mn++ne-===M(在镀件上沉积)。 ③电镀时,阳极本身参与电极反应,电镀过程中理论上电 解质溶液的浓度保持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