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万载2016届高三生物总复习第六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单元检测试卷新人教版必修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西省万载2016届高三生物总复习第六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
单元检测试卷新人教版必修2
一、选择题
1.下图为由①②两个水稻品种分别培育出④⑤⑥三个品种的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用①和②培育成⑤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I和Ⅱ分别称为杂交和测交
B.用③培育出④常用的方法Ⅲ是花药离体培养
C.③培育出⑥常用化学的方法进行诱变处理
D.图中培育出⑤所依据的原理是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2.杂交育种中,杂交后代的性状一出现就能稳定遗传的是
A.优良性状 B.隐性性状 C.显性性状 D.相对性状
3.为获得纯合高蔓抗病番茄植株,采用了下图所示的方法,图中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

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
A.过程①的自交代数越多,纯合高蔓抗病植株的比例越高
B.过程②可以任取一植株的适宜花药作培养材料
C.过程③包括脱分化和再分化两个过程
D.取F1花药离体培养得到纯合高蔓抗病番茄植株过程中,必须使用生长素使染色体加倍4.用纯种的高秆(D)抗锈病(T)小麦与矮秆(d)易染锈病(t)小麦培育矮秆抗锈病小麦新品种的方法如下,下列有关此育种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A.过程①是杂交
B.过程②为有丝分裂
C.过程③必须经过受精作用
D.过程④必须使用生长素处理
5.在某作物育种时,将①②两个植株杂交,得到③,将③再进行如图所示的处理。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由③到④过程还可以用硫酸二乙酯处理
B.⑤×⑥的育种方式获得的后代都可育
C.若③的基因型为AaBbdd,则⑧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总数的1/4
D.由③到⑧过程可能发生突变和基因重组
6.运用现代生物技术,将苏云金芽孢杆菌的抗虫基因整合到棉花细胞中,为检测实验是否成功,最方便的方法是检测棉花植株是否有()
A.抗虫基因
B.抗虫基因产物
C.新的细胞核
D.相应性状
7.进行生物工程设计时,下表各组所选的实验材料与实验目的配置错误的是
C.3
D.4
8.关于育种方式的叙述,错误的是
A.诱变育种可产生新基因,大幅提高有利变异的比例
B.杂交育种的育种周期长,可以获得稳定遗传的个体
C.单倍体育种明显缩短育种年限,可迅速获得纯合品系
D.多倍体育种能得到营养物质含量高的品种
9.与杂交育种相比,尽管人工诱变育种具有很大的盲目性,但是该育种方法的独特之处是()
A.可以将不同品种的优良性状集中在一个品种上
B.可在较短时间内获得纯种
C.改变基因结构,创造出前所未有的性状类型
D.能够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10.下列关于育种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诱变获得的突变体多数表现出优良性状
B.用物理因素诱变处理可提高突变率
C.诱变育种和杂交育种均可形成新的基因
D.三倍体植物不能由受精卵发育而来
11.现有甲、乙两物种的植株(均为二倍体纯种),其中甲种植株的光合作用能力高于乙种植株,但乙种植株很适宜在寒冷的条件下种植。

若想培育出高产、耐寒的植株,有多种生物技术手段可以利用。

下列所采用的技术手段中可能不可行的是( )
A .先杂交得到的F 1,再利用单倍体育种技术获得纯种的目标植株
B .将乙种植株耐寒基因导入到甲种植株的根尖细胞中,通过组织培养可培育出目标植株
C .利用人工诱变的方法处理乙种植株以获得满足要求的目标植株
D .诱导两种植株的细胞融合为一个细胞后进行植物组织培养,培育成幼苗
12.根据遗传原理,能迅速获得新品种的育种方法是
A .杂交育种
B .多倍体育种
C .单倍体育种
D .诱变育种
13.下列有关植物的杂交育种方案中,难以直接达到研究目的的是( )
A .用杂交育种的方法,将不同个体上控制优良性状的不同基因集中于一个个体上
B .用具有相对性状的个体杂交,研究哪个性状是显性性状
C .用显性雌性个体与隐性雄性个体杂交,研究某基因是否位于X 染色体上
D .用测交法研究某个体是否是纯合子
14.如图为水稻的几种不同育种方法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通过A 、D 过程培育新品种的方法叫杂交育种,其特点是把不同亲本的优良性状集中在一起,其原理是基因突变
B.B 过程常用的方法是花药离体培养,体现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C.C 、F 过程可用秋水仙素进行处理,原理是抑制着丝点分裂,使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
D.E 过程能打破物种的界限,需要的酶是限制酶、DNA 聚合酶
15.小麦高秆(A)对矮秆(a)为显性,抗病(B)对易感病(b)为显性,如图表示培育矮秆抗病品种的几种途径,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 .过程①的原理是基因突变,最大的优点是能提高突变率
B .过程⑥使用的试剂是秋水仙素,在有丝分裂间期发挥作用
C .过程⑤为单倍体育种,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D .④过程产生的子代中纯合子所占比例是23
二、非选择题
16.现有两纯合小麦品种,一个是高秆抗锈病(DDTT),一个是矮秆不抗锈病 (ddtt)。

采用不同的方法,利用这两品种可培育出矮杆抗锈病新品种。

下图为培育过程的部分图解。

请分析并回答问题:
(1)A 组F 2中所得矮秆抗锈病类型的基因型是 。

(2)B 组F 2中的矮秆抗锈病类型还不能直接利用,原因是 ,但通过 处理,可以直接产生理想的矮抗品种,其基因型是 。

(3)C 组育种方法所依据的生物学原理是 。

一般来说,该育种方法成功率不高,从该种变异的特点上分析,其原因是 和 。

(4) 通常情况下,上述三种育种方法中,耗时最短的育种方法是 组。

17.为了快速培育抗某种除草剂的水稻,育种工作者综合应用了多种育种方法,过程如下。

请回答问题:
(1)从对该种除草剂敏感的二倍水稻植株上取花药离体培养成 幼苗。

(2)用 射线照射上述幼苗,目的是 ;然后用该除草剂喷洒其幼叶,结果大部分叶片变黄,仅有个别幼叶的小片组织保持绿色,表明这部分组织具有 的特点。

(3)取该部分绿色组织再进行组织培养,诱导植株再生后,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使染色体 ,获得纯合 ,移栽到大田后,在苗期喷洒该除草剂鉴定其抗性。

(4)对抗性的遗传基础做进一步研究,可以选用抗性植株与 杂交,如果 ,表明抗性是隐性性状。

1F 自交,若2F 的性状分离比为15(敏感):1(抗性),初步推测是 个基因发生了突变。

18.二倍体大麦是一种闭花授粉植物,每株约有6~20朵花,若大面积杂交育种,会造成十分繁重的人工操作,因此应用这种育种方式不切合实际。

研究表明雄性可育基因M 对雄性不育(植株不能产生花粉或花粉败育而不能授粉的现象)基因m 为显性,褐色种皮基因R 对黄色种皮基因r 为显性。

某育种工作者获得三体大麦,其减数分裂仅能产生两种配子,其是否可育如图所示(注意:有些雄配子尽管具有M 基因,但是由于其比正常配子多一条染色体,导致不能与卵细胞进行正常受精而不育)。

请回答下列问题(不考虑交叉互换):
B 组:P 高抗×矮不抗 ↓ F 1 高抗 ↓花粉培育
F 2 植株 C 组:P 高抗
↓γ射线 植株
(1)若采用二倍体大麦杂交育种,需要对母本进行__________(用文字加箭头表示)一套袋等操作。

(2)由二倍体大麦变成三体大麦属于________变异。

(3)若以上述三体大麦为实验材料,选育出适合进行大面积杂交育种的母本,需对三体大麦进行自交,将子代中表现型为________的植株作为选育出的母本,而表现型为________的植株继续作为选育上述母本的材料。

19.下图表示以某种农作物①和②两个品种为基础,培育出④⑤⑥⑦四个品种的过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过程Ⅰ叫做;Ⅲ过程常采用的方法是,④Ab可称作植株。

(2)用I、Ⅱ培育出⑤所采用的育种方法的原理是;用I、Ⅲ、V培育出⑤所采用的育种方法是,后者的优越性主要表现为。

(3)从③培育出⑥常用的化学药剂作用部位是,其作用的时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则⑥是倍体。

(4)除图中所示的几种育种方法外,改良动植物品种的最古老的育种方法是。

20.现有两个小麦品种,一个纯种麦性状是高杆(D),抗锈病(T);另一个纯种麦的性状是矮杆(d),易染锈病(t)。

两对基因独立遗传。

育种专家提出了如下图所示Ⅰ、Ⅱ两种育种方法以获得小麦新品种。

问:
⑴要缩短育种年限,应选择的方法是,依据的变异原理是;另一种方法的育种原理是_________。

⑵图中①和④基因组成分别为_______和______。

⑶(二)过程中,D和d的分离发生在_______;(三)过程采用的方法称为_________;(四)过程常用的化学药剂是________。

⑷(五)过程产生的抗倒伏抗锈病植株中的纯合体占。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用①和②培育成⑤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I和Ⅱ分别称为杂交和自交,故A错误。

用③培育出④常用的方法Ⅲ是花药离体培养形成单倍体,故B正确。

③培育出⑥常用化学的方法进行秋水仙素处理形成多倍体,故C错误。

图中培育出⑤所依据的原理是基因重组,故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育种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和对图形分析能力。

2.【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考查杂交育种的过程。

纯合子的性状是稳定遗传的,而显性性状的个体不一定是纯合子,隐性性状的个体一定是纯合子,所以一旦出现即可稳定遗传,故选B.
考点:
点评:本题较简单。

【考点定位】本题较简单,考查杂交育种的过程。

3.【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过程①涉及的育种方法是杂交育种,原理是基因重组,没有基因突变,A错误;②过程采用的方法是花药离体培养,初花期的单核期细胞更容易培养成功获取花粉植株,B正确;过程③是高度分化的细胞发育形成完整植株的过程,
所用的技术是植物组织培养,该过程包括叶肉细胞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然后经过再分化过程形成植物体,C正确;F1花药离体培养得到的细胞里面有多个染色体组,故不需要使用生长素使染色体加倍,D错误。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4.【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①是两亲本杂交获得F1,将优良性状集中在一起,A正确;②是配子形成过程,是减数分裂,B错误;③可通过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植株,C错误;过程④需要用秋水仙素处理,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育种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所列知识点,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5.【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由③到④过程是诱导种子基因突变,可以用硫酸二乙酯处理种子,以提高突变率,A项正确;若⑤为二倍体,则⑥表示四倍体,⑤×⑥的育种方式获得的后代三倍体是高度不育的,故B项错误;若③的基因型为AaBbdd,⑤的基因型也为AaBbdd,则⑤植株自交的后代⑧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AABBdd、AAbbdd、aaBBdd和aabbdd)占总数的1/4,C
项正确;由③到⑧过程可能发生突变和基因重组,D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作物育种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6.【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1.分子水平上的检测
①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
②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分子杂交技术
③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
2.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
(例:用虫食用棉花,观察其存活情况,来鉴定棉花是否具有抗虫特性.)
解:将苏云金杆菌中的抗虫基因转移到棉花的细胞中,培育出的棉花叫做转基因棉花,若此棉花抗虫效果明显的话,其体内就具有细菌的抗虫基因,说明实验成功,因为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识记目的基因检测和鉴定的方法;审清题中要求“最方便的方法”;解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基因决定性状.
7.【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动物细胞核移植时,常采用去核卵母细胞作为受体细胞,因为卵细胞大,营养丰富,且细胞质物质能有效调控核发育,A项正确;愈伤组织细胞分裂能力强,易诱发突变,可用于植物的诱变育种,B项正确;植物体细胞杂交培育新品种应该用植物体细胞而不是花粉粒做实验材料,C项错误;自体皮肤生发层细胞分裂能力强,且不会引起免疫排斥,所以可用作烧伤患者细胞移植材料,D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生物工程技术的原料、原理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
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8.【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诱变育种虽然能够产生新基因,但是这种变异是不定向的,不能提高有利变异的比例,A错;杂交育种可以获得稳定遗传的个体,但是周期比单倍体育种长,B、C对;多倍体的特点果实大、营养物质含量高,D对。

考点:本题考查育种方式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理解能力。

9.【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杂交育种利用基因重组原理,将不同个体优良性状集中在同一个个体,是原有性状的重新组合;人工诱变育种利用基因突变原理,生成新基因,出现新性状,故C正确。

A 为杂交育种特点,错。

BD为单倍体育种特点,错。

考点:本题考查育种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力。

10【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由于基因突变的有害性,诱变获得的突变体多数表现出有害性状,A错。

基因突变为低频性,故用物理因素诱变处理可提高突变率,B正确。

诱变育种可以形成新基因,杂交育种不能形成新基因,能够形成新基因型,C错。

三倍体植物可以由二倍体植物和四倍体植物杂交形成的受精卵(含3个染色体组)发育而来,D错。

考点:本题考查育种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力。

11【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甲乙为不同物种,存在生殖隔离,即使能杂交产生的后代也是不育的,A错误;基因工程的实质是基因重组,可打破生殖隔离,B正确;人工诱变的方法可能产生相应的基因,C正确;利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可以克服植物体远缘杂交不亲和的特点,是可行的,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育种技术的知识。

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2【答案】C
【解析】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的育种方法通常选用单倍体育种。

【考点定位】不同育种方法的特点
13【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杂交育种可以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集中在一个个体上,A正确;用具有相对性状的个体杂交,表现出来的性状为显性性状,没有表现出来的为隐形性状,B 正确;用显性雌性个体与隐性雄性个体杂交,无论在常染色上还是在X染色体上,结果一样,无法判断,C错误;测交法,可以用来检查亲本的基因型,D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杂交育种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4【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A项错误。

B过程常用的方法是花药离体培养,体
现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B项正确。

秋水仙素进行处理的原理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C项错误。

E过程是基因工程,需要的酶有限制酶和DNA连接酶,D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育种有关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15.【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过程①为诱变育种,原理是基因突变,优点是变异频率高,可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优良变异类型,A错误;秋水仙素作用于有丝分裂前期,抑制纺锤体形成,B错误;过程②⑤⑥结合起来为单倍体育种,C错误;③过程产生的aaB_个体的基因型为1/3aaBB 和2/3aaBb,自交后代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1/3×1+2/3×1/2=2/3,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育种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

16【答案】(1)ddTT或ddTt
(2)所得植株为单倍体,高度不育秋水仙素 ddTT
(3)基因突变低频性不定向性(4)B
【解析】(1)A组中F1高抗基因型是DdTt,则F2中矮抗类型的基因型是ddTT、ddTt。

(2)B组中F2植株是单倍体高度不育(基因型是dT),不能直接利用,常用秋水仙素处理,得到基因型为ddTT的个体。

(3)γ射线处理植物,利用的是基因突变的原理,基因突变具有低频性和不定向性,故诱变育种的成功率不高。

(4)单倍体育种可缩短育种年限,得到理想品种。

考点:生物育种
点评:识记各种育种方式的原理,过程及优劣是解答本题关键。

17【答案】(1)单倍体
(2)诱发基因突变抗该除草剂的能力(3)加倍二倍体
F都是敏感型该抗性植株中有两个基因发生了突变(4)(纯合)敏感型植株
1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单倍体育种、诱变育种等知识,同时考查多倍体育种的方法和遗传规律的应用。

花药离体培养是单倍体育种的基本手段,射线、激光有诱发突变的能力,而且体细胞突变必须经过无性繁殖才能保留该突变性状,所以需要经过组织培养,为了获得可育的植株,需用秋水仙素使染色体加倍,加倍获得的是纯合子。

通过与敏感型植株杂交,子一代表现出来的性状是显性性状,子二代出现性状分离,分离比若是15∶1,不符合分离定律,可以用自由组合定律来解释,只有两对基因都隐性时才表现为抗性。

所以初步推测该抗性植株中两个基因发生了突变。

考点:考查单倍体育种、诱变育种等知识,同时考查多倍体育种的方法和遗传规律的应用,综合性强,贴近生活实际,不错的题目,要求学生的表达能力要好。

18【答案】
(1)去雄→套袋→人工授粉(3分)
(2)染色体(2分)(3)黄色种皮雄性不育(1分)褐色种皮雄性可育(1分)
【解析】
试题分析:(1)由于二倍体大麦是闭花受粉植物,所以采用二倍体大麦杂交育种时,应在花未开放时(花蕾期)去雄,避免自花传粉,同时要套袋,避免其他植株花粉的干扰,然后人工授以其他植株的花粉。

(2)三体大麦比正常二倍体大麦多了一条染色体,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

(3)由题意可知,雄性配子只有一种可育(mr),而雌配子都可育(MmRr、mr)。

三体大麦进行自交,子代基因型为MmmRrr(褐色种皮雌性可育、褐色种皮雄性可育)、mmrr(黄色种皮雌性可育,黄色种皮雄性不育),故可选取黄色种皮雄性不育(mmrr)的植株作为选育出的母本,褐色种皮雄性可育(MmmRrr)的植株继续作为选育上述母本的材料进行自交。

考点:本题考查生物的变异与育种等知识。

19.【答案】(1)杂交花药离体培养单倍体
(2)基因重组单倍体育种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3)萌发的种子或幼苗有丝分裂前期四
(4)选择育种
【解析】
试题分析:(1)分析图示可知,过程Ⅰ叫做杂交;④Ab是通过Ⅲ过程培育而成的单倍体植株,所以Ⅲ过程常用的方法是花药离体培养。

(2)I→Ⅱ过程为杂交育种,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I→Ⅲ→Ⅴ过程为单倍体育种,单倍体育种的优越性主要表现为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3)从③培育出⑥的过程Ⅳ为多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常用的方法是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秋水仙素的作用是抑制纺锤体形成,而纺锤体形成于有丝分裂前期,所以从③培育出⑥常用的化学药剂作用部位是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其作用的时期是有丝分裂前期。

因⑥中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有4个,因此⑥是四倍体。

(4)除图中所示的几种育种方法外,改良动植物品种的最古老的育种方法是选择育种。

考点:本题考查作物育种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从题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这些信息,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20【答案】(1)(1)Ⅰ,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组(2)DT,ddTT(3)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后期;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4)1/3
【解析】
试题分析:(1)据图分析,I为单倍体育种,原理是染色体变异能够缩短育种年限,II为杂交育种,原理是基因重组。

(2)DdTt产生4种花药:DT、Dt、dT、dt,故①②基因组成为DT和dT。

④由②dT染色体组加倍而来,为ddTT。

(3)D和d这一对等位基因随着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

(三)过程将花药培养为单倍体,采用方法为花药离体培养。

(四)过程为诱导单倍体染色体组加倍,常用的化学药剂是秋水仙素。

(4)DdTt自交,子代为9D_T_:3D_tt:3ddT_:1ddtt, 抗倒伏抗锈病ddT_比例为3/16,其中ddTT比例为1/16,故抗倒伏抗锈病植株中的纯合体占(1/16)/( 3/16)=1/3。

考点:本题考查育种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