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鲁教版高中地理复习(山东)第八单元 城市与城市化第二讲 城市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驱动力 推力(乡村)
拉力(城市)
微专题一 栏目索引
含义 使人群离开乡村的因素
吸引人群来到城市的因素
因素
② 人口增长 快,对土地压力大;收入低,社 会服务短缺;自然灾害等 ③ 就业机会 多,社会福利保障程度高,文 化设施齐全,交通便捷
微专题一 栏目索引
(3)标志:城市人口增加;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 比重上升。其中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④ 比重 体现了社会经济发展 水平。 (4)意义 Ⅰ.带来了⑤ 聚落形态 的变化。 Ⅱ.带来了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的巨大变化。 Ⅲ.是区域⑥ 社会经济发展 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微专题二
微专题二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图说地理
栏目索引
微专题二 栏目索引
1.影响 (1)图1表明合理的城市化可改善环境。 (2)图2表明过快的城市化会使城市① 环境质量 下降,甚至出现 ② 环境污染 问题。
微专题二 栏目索引
2.生态城市建设 (1)发展③ 低污染 的建筑节能产业和④ 绿色 交通,减少对环境 的污染。 (2)使城市景观尽可能与自然景观相⑤ 协调 ,建立一种
微专题一 栏目索引
城市是一定地域的社会、经济、文化中心。衡量城市发展水平可以用 人口与经济规模、交通枢纽等级、创新带动能力、文化辐射能力四个 指标来测量,指数越高相应的实力越强。下图为我国四个中心城市发展 水平图。完成下面两题。
2.综合衡量,城市发展水平最高的是 ( D ) A.① B.② C.③ D.④
增大

过量开采地下水,导致地面沉降 减少地下水开采;雨季回灌 、海水入侵、水质恶化
大气污染
环境污染
水污染 固体 垃圾污染 噪声污染
社会问题
交通拥堵、居住 条件差
就业困难、社会 秩序混乱
微专题二 栏目索引
家庭炉灶、工矿企业、交通工具等 燃烧煤、石油、天然气排放大量烟 尘、废气
合理布局大气污染较重的企业;实行 集体供暖;建立绿化隔离带
栏目索引
第二讲 城市化
教学指导意见 栏目索引
教 学 指 1.运用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导 2.运用资料,说明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意 见
微专题突破 栏目索引


微专题一 城市化进程与特点征

微专题二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微专题一 栏目索引
图说地理
微专题一 城市化进程与特点
1.城市化 (1)概念:人口向① 城镇 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 的过程。 (2)驱动力
微专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一 栏目索引
典题精练
1.下表为2009年四个国家的人口数及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占本国 人口比重统计表,由此可判断该年 ( D )
国家 人口数(百万人) 比重(%)
中国* 1 338 17
印度 1 155 13
德国 82 8
美国 307 45
*未含台湾统计数据。 A.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已经明显超过了德国 B.中国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数量比德国少 C.中国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比美国少 D.中国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比印度多
微专题二 栏目索引
微专题二 栏目索引
3.垂直森林城市中的树木大多属于 ( A ) A.常绿阔叶树 B.针叶树 C.常绿硬叶树 D.落叶阔叶树 解析 该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地带性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 林;在垂直森林城市建设中,地带性树种的成活率更高,因此城市中的树 木大多属于常绿阔叶树。故选A。
解析 技术创新能力越强,高新科技发展水平越高,由图示可以看出 创新带动能力指标③④两城最高,故正确答案为C。
微专题一 栏目索引
下图中四条折线示意中国、全世界、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城市化 水平及其变化趋势。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微专题一 栏目索引
4.图中代表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折线是 ( D )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城市化的水平和速度。城市化水平一直最高 的甲是发达国家。中国改革开放前城市化水平很低,改革开放后城市化 水平迅速提高,城市化水平在图中表现为折线的坡度大,在第六次人口 普查(2010年)中我国城市化水平接近50%,故判断丁折线代表中国的城 市化进程,D项正确。乙折线是全世界的城市化水平及其变化趋势。丙 折线为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及其变化趋势。
微专题一 栏目索引
2.城市化进程的空间差异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直接导致城市化的地区差异。一般来说,经济 越发达的地区,城市化水平越高;反之越低。城市化在发达国家和发展 中国家表现出不同的进程。
城市起步 目前水平 发展趋势
合理性
微专题一 栏目索引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早(自工业革命开始)
晚(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开始)
4.垂直森林城市建设的主要目的是 ( C ) A.提高环境人口容量 B.减弱城市热岛效应 C.改善环境质量 D.降低生活成本
微专题二 栏目索引
解析 由于垂直森林城市中的植被覆盖率高,且建筑物也采用了环 保的设计方案,因此有利于改善环境质量。故选C项。
微专题二 栏目索引
天津既有优美的盘山自然景观,又有海河沿岸的历史遗迹。读图回答下 题。
微专题一 栏目索引
解析 材料显示,衡量城市发展水平可以用人口与经济规模、交通 枢纽等级、创新带动能力、文化辐射能力四个指标来测量,指数越高相 应的实力越强。④城市各项指标均最高,故正确答案为D。
微专题一
3.在高新科技发展方面,更具优势的城市是 ( C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栏目索引
微专题一 栏目索引
5.2000年后,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提高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 A ) A.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B.工业产值的比重持续增大 C.城市环境趋于恶化 D.城市中心区人口不断增多
微专题一 栏目索引
解析 本题考查城市化的影响。2000年以后发达国家的城市化进 程主要是国家的均衡发展战略造成的,通过城市化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故A项正确;合理城市化会带来环境质量的改善,C项错误;发达国家城市 化处于高级阶段,出现逆城市化和郊区城市化,人口向农村和郊区迁移, D项错误;目前发达国家是第三产业比重不断增大,第二产业比重不断下 降,故B项错误。
微专题二 栏目索引
1.雨水花园的核心功能是 ( C ) A.提供园林观赏景观 B.保护生物多样性 C.控制雨洪和利用雨水 D.调节局地小气候 解析 从材料可知“净化后的雨水不仅可以补给地下水,也可以作 为城市景观用水、厕所用水等”,因此雨水花园的核心功能是控制雨洪 和利用雨水,C项正确。
微专题二 栏目索引
混浊岛效应
市区污染物比郊区多,能见度低
微专题二 栏目索引
典题精练
雨水花园是一种模仿自然界雨水汇集、渗漏而建设的浅凹绿地,主要用 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并通过植物及各填充层的综合作 用使渗漏的雨水得到净化。净化后的雨水不仅可以补给地下水,也可以 作为城市景观用水、厕所用水等。据此完成下题。
路;公交优先;加快住房建设
乡村人口无序迁入,城市人口急剧增 加快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岗位 长
微专题二 栏目索引
知识拓展 城市中心“岛屿”效应
热岛效应
城市市区气温经常比郊区高
雨岛效应
市区降水比郊区偏多。原因:市区温度高,盛行上升气流;市区凝结核多
干岛效应
白天城区近地面的水汽压小于郊区
湿岛效应
夜晚城区近地面的水汽压高于郊区
桑基、蔗基、果基鱼塘是珠江三角洲地区传统的农业景观和被联合国 推介的典型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 快速发展,传统的基塘农业用地大部分变为建设用地,保留下来的基塘 也变为以花基、菜基为主。据此完成下题。
微专题二
2.该地基塘转变为建设用地对局地气候的影响是 ( D ) A.大气湿度增高 B.大气降水增多 C.近地面风速增大 D.气温变率增大
发生地与成因
图解
郊区城市化
城市人口、工业、 商业等从城市中心 向郊区迁移
主要发生在发展中国家,城市发展的中 期加速阶段。市区人口激增,地价上涨, 交通拥挤
逆城市化
城市人口由市区迁 主要发生在发达国家,城市发展的后期 往农村和小城镇 阶段。追求更好的生活环境
栏目索引
再城市化
人口重新迁回城市
发达国家,针对逆城市化带来的问题,采取各种措 施,防止城市中心区继续萎缩,并实施一系列城市 复兴计划,使城市中心区再现活力
2.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微专题一 栏目索引
(1)时间变化 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随时间的变化可以表示为一条稍被拉平的“S” 形曲线。
阶段 A:初期阶段 B:中期阶段 C:后期阶段
微专题一 栏目索引
特点 城市化水平较低,发展较⑦ 慢 城市化推进很快,市区出现了城市化问题 城市化水平较⑧ 高 ,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长趋缓甚至停滞
工业废水、生活污水随意排放
建立污水处理厂,实行污水达标排放
建设规模扩大、工业生产发展、居 实行分类回收、利用,采用填埋、燃
民消费水平提高
烧、堆肥处理方法
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建筑施工和 噪声大的工厂远离城区布局,建立绿
社会活动
化隔离带
城市人口急剧膨胀,汽车数量不断增 控制城市人口增长;合理布局城市道

天津部分“沽”村落旧址示意图
微专题二 栏目索引
5.目前,天津部分称“沽”的村落(上图所示)已难寻觅,主要原因是 ( A ) A.城市的扩展 B.河流的改道 C.人口的迁移 D.文化的融合
⑥ 良性循环 。
素能提升
1.城市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分析
微专题二 栏目索引
2.城市化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
微专题二 栏目索引
影响 资源短缺 耕地面积减少
水资源短缺
生态破坏
成因
措施
城市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占用大 城市、公共建设节约用地,尽量
量耕地
少占耕地
产业和人口的大量集中,用水量 节约用水,提高利用率,治理水污
后期阶段
特点
问题
趋势
国家
城市化水平较低、发 问题较少,处于城市化低水平时期 展较慢
发展中 国家
人口向城市迅速聚集, 出现了劳动力过剩、 出现了郊区城市化
城市化推进很快
交通拥堵、住房紧张 现象
、环境恶化等问题
城市化水平比较高,城 中心区表现出衰落的 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发达国家 市人口比重的增长趋 迹象 缓甚至停滞
微专题二 栏目索引
据环球网2017年6月27日报道,意大利博埃里工作室和广西柳州市政府 合作,开建世界上首座垂直森林城市。整座“垂直森林”占据约175亩 土地,可以容纳3万人,拥有一切生活所需的建筑,包括住宅区、办公区、 医院、旅馆和两座学校,并且城区直通柳州高铁。当2020年工程完工之 际,整个地区将会有40 000棵树木,超过100种总共100万株不同的植物, 所有的70座建筑物都会被植被和树木覆盖。在建筑物的内部,设计师也 采用了环保的设计方案,比如运用地热能量的空调,电力也将由太阳能 提供。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两题。
高,城市人口比重在70%以上
较低,许多国家城市人口比重不足40%
城市化速度放慢,甚至停滞;出现逆城市化 城市化速度超过发达国家;少数大城市
现象
迅速膨胀
农业现代化使大批农业劳动力向城市移动 城市化速度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
,相对合理
出现许多社会问题
3.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的区别
微专题一
表现
微专题一 栏目索引
(2)地区差异 Ⅰ.大部分发达国家:处于城市化的⑨ C (填字母)阶段。 Ⅱ.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处于城市化的⑩ A或B (填字母)阶段。
微专题一 栏目索引
素能提升
1.城市化进程的时间差异 从世界各国的城市化进程来看,世界城市化进程的时间差异如下表所 示。
微专题一 栏目索引
发展阶段 初期阶段 中期阶段
微专题一 栏目索引
微专题一 栏目索引
解析 本题考查不同国家城市化的特点。由表中关于中国、印度 的数据,可看出中国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人口比印度多,故D正确;再 比较中国、美国数据,可看出C选项表述错误;该表只能体现2009年四个 国家的人口数及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占本国人口比重,不能反映百 万人口以上城市数量以及城市化水平,故A、B选项可排除。
栏目索引
微专题二 栏目索引
解析 本题以珠三角地区传统的基塘农业的转变为背景,考查了城 市化及其影响。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基塘农业用地变为建设用地,使水 域面积和地表植被减少,导致蒸发和植物蒸腾作用减弱,从而使局部大 气湿度降低,空气变干,降水减少,故A、B项错误;近地面风速的变化与 地表粗糙程度相关,基塘改为建设用地导致粗糙程度变大,风速减小,C 项错误;水域面积和植被减少引起的大气湿度降低、空中云量减少等一 系列变化将导致局部气温变率增大,故D项正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