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葫芦岛市第一高级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拓展训练1(3.9)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2016学年度拓展训练(1) 3月9日
高二历史(下)出题人:赵昀晗
一、选择题
1、2008 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的击缶(缶:古代的一种乐器)表演, 再现了中国古代的礼乐文明。

礼乐制度是在西周形成和完备起来的。

《礼记》中记载:“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

"从中可以看出( )
①礼乐制与分封制、宗法制共同维护统治秩序的稳定
②秩序与和谐是礼乐文明的主旨
③礼乐文明仅存于奴隶社会
④礼乐制是了解西周社会的一个窗口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下列关于中国古代郡县制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郡县制是分封制的继承和发展;②秦朝时,废分封、置郡县在全国范围内实行;③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是历史的进步;④废分封、置郡县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在父系大家族的基础上,……按照亲疏远近,从王国到诸侯国,按地区建立起层层的政权机构,并划分明确的等级,由大大小小的奴隶主世代相袭地把持各级政权。

—-韦庆远《中国政治制度史》.材料所述的政治模式是(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三省六部制 D.行省制
4两汉主要推行察举制度来选拔人才,这一制度推行的直接原因是( )
A、门第是当时人们共同的评价标准
B、加强中央集权和皇权的迫切需要
C、社会的发展需要得到各种人才
D、统治者利用这一选拔制度树立形象
5、比较下列两幅图,两种制度的最本质区别在于( )
A.左图反映了中国的民主,右图反映了美国的民主
B.左图反映了封建社会的民主,右图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民主C.左图反映了封建君主专制,右图反映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D.左图的官员都是任命的,右图的官员都是民选的
6、下表为汉至唐前期东南地区行政区划设置分布,从中可推出的符合事实的结论是(
时期
郡县数西汉三国两晋隋朝
唐前

苏南浙江会稽郡北
部31县
4郡50

5郡
70县
7郡43

13州
74县
江西豫章郡184郡516郡7郡197州34
A.行政区划设置与经济重心南移同步 B.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是历史的必然
C.中央政府对地方行政管理不断加强 D.地方权力不断加强削弱了中央集权
7、《孟子.告子》载:“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

……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注:即“周六师”,是周王室的主力军,驻镐京一带)移之。

"此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
A.西周时周王与诸侯的关系B.周王室对诸侯失控
C.春秋时诸侯争霸D.周代分封制崩溃
8、史书记载,结束了汉末以来三国分裂局面的晋武帝司马炎共有儿子26人,但太子司马衷却天生痴愚。

晋武帝想要废太子,另择继承人,皇后劝说:“立嫡以长不以贤,岂可动乎!"于是晋武帝没有更换太子的人选。

由此可见,晋武帝选太子是根据( )
A。

世袭制的父死子继原则 B.宗法制的嫡长子继承原则
C.君主制的集权独裁原则
D.禅让制的尚贤原则
9、下列具有监察功能的官职是( )
①丞相②御史大夫③刺史④中书省
A.①④ B.①② C.②④ D.②③
10、历史记载,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东巡郡县,封泰山,禅梁父,刻石颂秦德。

颂词称:“皇帝临位,作制明法,臣下修饬。

二十六年,初并天下,罔不宾服,亲巡远方黎民,登兹泰山,周览东极"云云。

试分析秦始皇封禅的最主要目的是
A.刻石颂德,流芳百世 B.齐鲁未稳,借机加强对其控制C.给皇权披上神圣外衣,以示皇权至上 D.祈求上天保佑国泰民安
11、《说苑。

立节篇》中记载,(战国后期)楚国白公胜作乱,申鸣为楚王率军而战,当白公胜虏其父作要挟时,申鸣说:“始吾父之孝子也,今吾君之忠臣也.吾闻之,食其食者死其事,受其禄者毕其能。

今吾已不得为父之孝子矣,乃君之忠臣也,吾何得以全身。

”材料实质上说明了( )
A.诸侯严格履行分封义务B.宗法制度陷于崩溃
C.纲常伦理观念遭到摒弃D.君主政治地位提升
12、读《汉到宋地方制度统计简表》可以看出( )
A。

汉朝郡国并行制结束于东汉后期
B。

魏晋南北朝行政机构设置过滥与分裂政局有关
C. 道一级行政区在唐代出现,后基本沿袭
D. 路的出现与宋代商品经济活跃有关
13、通过宗法制的实行,西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

按宗族制的规定,下列在相关范围内一定能成为大宗的是( )
①周王室--周王正妻所生之子②周王室——周王嫡长子、嫡长孙③诸侯国——诸侯嫡长子、嫡长孙④卿大夫封地——卿大夫嫡长子、嫡长孙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②③
14、学者钱穆指出:(唐代)“在三省体制下,决策不再是单纯的皇帝个人行为,皇帝的最后决定权包含在政务运行的程式中."钱穆认为唐朝( )
A、专制皇权达到顶峰
B、三省相互牵制
C、三省拥有最终决策权
D、皇帝还未形成足够的专制权力
15、我国是一个重视制度创新的国度。

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都对我国的政治发展产生过深远影响。

对于这三种政治制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都是与宗法制互为表里的制度
B. 都加强了中央集权
C. 地方长官都通过任命产生
D. 都为统治者对地方的统治提供了制度保障
16、据史书记载:明代内阁大学士通过“面对"、“密揭”、“票拟”等形式参与中枢决策,因而阁权在国家权力运作机制中,体现出一定程度的决策权.当这种决策权得到皇权支持和批准后,就可以影响甚至左右政局的发展。

这种现象( )
A.表明内阁大臣地位很高却无权 B.说明内阁大学士与皇帝共同决策
C.体现阁臣利用专制皇权的效能 D.反映内阁大臣延续历代宰相职权
17、《资治通鉴》载:“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监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

”材料涉及的政治制度
A。

确立于秦朝,汉武帝时期完善 B.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
C。

极大地提高了政府工作效率 D.削弱了君权,突出了臣下的作用
18、西周武王时期将王畿以外的广大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帝王的后代,建立诸侯国。

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又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卿大夫再将土地和人民分赐给士。

这样形成了贵族统治阶层内部的森严等级.这样的层层分封对西周初年的影响主要是()
①加强了西周王室的统治②使西周的疆域得到扩大
③造成了对抗王室的诸侯割据势力④姬姓王族控制了中央以至各个诸侯国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④
19、历史课中,几位学生讨论到商代与周代的一些问题,其中说法恰当的是()
甲:“商与周在王位继承上很不相同,商是哥哥死了,由弟弟继位;
周是嫡长子在,则由庶长子继位。


乙:“商代迁徙频繁,表示他们还是游牧社会;周代海外贸易发达,已进入商业社会.”
丙:“甲骨文提供我们对商代的认识,诗经提供我们对周人生活的认识。


丁:“商人迷信鬼神:周人遵守礼法。

"
A.甲、乙 B.乙、丙 C.甲、丙 D.丙、丁
20、《旧唐书》载:“长庆、大和中,(狄兼谟)历郑州刺史,以治行称,入为给事中(中央官职)。

开成初,度支左藏库(掌管财政的机构)妄破渍污缣帛等赃罪,文宗以事在赦前不理。

兼谟封还敕书,文宗召而谕之日:“嘉卿举职,然朕已赦其长官,典吏亦宣在宥。

然事或不可,卿勿以封敕为艰。

”由此不能看出( )
A.给事中隶属于门下省 B.给事中可以否决皇帝旨意
C.体现了皇权独尊的地位 D.皇权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
21、关于秦朝设郡的数目,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如王国维《秦郡考》考证共有48郡,谭其骧《秦郡新考》推定为46郡。

某同学在考证秦设郡的具体数目时,收集到以下几个方面的资料,其中最可信的应是( )
A。

《汉书》的记载 B.民间的传说 C。

史家的研究论文 D。

秦简的记载
22、宋代谏官的职责是每月要向皇帝报告一次,称为“月课".他们可以把平时随便听到的一点情况就向皇帝报告,无需证据确凿,若奏弹不实,谏官不必受到惩罚。

如果御史台的谏官上任后百日之内无所纠弹,则罢作外官或罚“辱台钱”。

该规定产生的直接影响是( )A.致使皇权达到顶峰 B.助推耳目机关分化相权
C.助长谏官滥用弹劾权 D.导致地方权力过度削弱
23、中国古代哲学史专家任继愈曾经这样写道“理学诞生于北宋,经过两宋和元的发展,到明清时期成为一种强大的社会力量。

”由于这种社会力量的作用和制约,明清时期形成的社会行为和表现包括()
①科举考试内容更加僵化和反动②符合封建伦理道德的行为成为普遍的社会规范
③提倡个性解放的作品销声匿迹④“缠足"、“蓄发"日益普及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24、史学家吕思勉曾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作这样的评述:“《书经?洪范》载:‘汝则有大疑,谋及乃心,谋及卿士,谋及庶人,谋及卜筮。

汝则从,龟从,筮从,卿士从,庶民从,是之谓大同……’此以(一)君主(二)卿士(三)庶人(四)龟(五)筮,各占一权,而以其多少数定吉凶。

“材料没有反映出来观点是( )
A.中国早期政治具有神权色彩 B.中国早期政治存在迷信愚昧C.中国早期政治实行血缘等级 D.中国早期政治带有民主遗风25、周初分封的诸侯国中,齐、鲁、燕在下图中的正确位置分别是
A.③④⑤B.①②③C.②③⑥D.②③①
二、非选择题
26、分权政治在古代的中国与希腊曾成功地实行, 分权学说也是近代西方国家建立其政治制度的主要理论指导,它也是西方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同自由民主学说一起被资产阶级拿来作为反封建的思想武器。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有关问题
(1)中国的唐朝中央政府是如何实行权力分权的?这种分权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古代雅典又是如何实施分权的?其根本目的是什么?
(2)近代美国三权分立的法律依据是什么?它所规定的三权是如何分立的?
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仿效美国实行三权分立的民主政治,但失败,为什么?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殷以前,天子诸侯君臣之分未定也。

……盖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未有君臣之分也。

……逮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
长而为诸侯之君……盖天子诸侯君臣之分始定于此.此周初大一统之规模,实与其大居正之制度相待而成者也。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
材料二秦初并天下……丞相(王)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音镇)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

"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便。

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

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知封建之所以变而为郡县,则知郡县之敝而将复变。

然则将复变而为封建乎?曰,不能。

有圣人起,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

——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郡县论》
(1)依据材料一,概括西周制度相比于以前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变化的影响。

(2)材料二中李斯的核心主张是什么?依据材料归纳他的理由。

(照抄材料不得分)
(3)概括材料三中顾炎武的主要观点。

(照抄材料不得分)
(4)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古代地方管理制度演变的认识。

2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阿房宫赋》:“六王毕,四海一”。

李白:“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材料二自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后,历代都设置宰相作为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决策,处理全国政务.《新唐书》记载:“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
材料三清代一位军机大臣形容自己的工作:“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主要反映了“秦王"的哪一功绩?他还有那些功绩?(2)根据材料二,概括宰相的主要职责.在君权与相权关系的处理上,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军机大臣的职责
(4)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趋势。

2015-2016年下学期高二历史拓展(1)答案
一、选择题
1-5 CBACC 6-10 CABDC 11-15 DBCDD 16-20 CCADB 21—25 DCACD
二、非选择题
26、(1)唐朝三省为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唐朝的三省六部制设立的目的实际上是为三分相权,为的是实现君权的集中,加强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公民大会是雅典最高的权力机关,它具有的权利包括:立法等权力,五百人议事具有为大会准备议案,主持大会召开以及主持会后的部分日常高级行政,监察与司法的职能,民众法庭是雅典日常司法机关,
雅典的公权政治的根本目的是为维护奴隶主阶级的统治。

(2)1787年宪法。

立法权属于由参、众两院组成的国会,行政权属于美国总统;司法权属于最高法院,并相互制衡.
中华民国三权分立失败的原因由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自身的软弱性与妥协性,袁世凯篡权与帝国主义对袁世凯的支持
27、(1)变化:分封的主体是王族和功臣;天子由诸侯之长变为诸侯之君(或君臣之分确定)。

影响: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巩固了周王室的统治;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2)主张:实行郡县制.理由:分封制下诸侯混战,天子失势;郡县制有利于集权。

(3)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分封制的弊端在于容易导致地方权力的过分强大和国家分裂;郡县制的弊端在于皇权过于集中,中央权力过大;应该在郡县制中加入地方分权的因素。

(4)任何管理制度都要适应时代的需要而不断发展完善;制度一定要适应当时生产力发展的水平;中国的地方管理制度应该把中央集权和适当的地方分权相结合。

(任答一点即可,其他言之有理亦可)
28、(1)秦始皇,统一中国。

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巩固多民族国家.
(2)辅助皇帝,统率百官,处理政务.汉武帝:中外朝制;唐太宗:三省六部制;宋太祖: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两府三司制)。

(3)职责:跪受笔录,上传下达(或秉承皇帝旨意办事) .
(4)君权日益加强,相权日益削弱,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