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课堂的有效提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信息技术课堂的有效提问
【摘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同的提问往往产生不同的效果。
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如何让问题提得更具效果,将明显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也考验我们信息技术教师的基本能力。
因此如何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也是一个重要而现实的难题。
【关键词】课堂提问;有效性;特征;策略
本月我们初中信息技术教师进行了一次教研活动,主要听取三位老师的示范课。
我仔细对比这三节课,发现三位教师的提问方式对课堂氛围和学生积极性的调动有明显的差别,课堂提问的作用显而易见。
因此近期我一直在思考几个问题:课堂提问怎么会这么重要,什么是有效的课堂提问,又该如何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副科课程,该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抓住学生的心,需要应用很多策略,有效的提问就是一种重要的方式。
结合自己平时的教学经验和以往参加培训的收获,我从以下两方面浅谈一下信息技术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一、什么是有效的课堂提问?
要谈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首先需要弄明白什么是有效课堂提问。
那什么是有效的课堂提问呢?有效提问是指能惹起学生回应和回答的提问。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有效的提问能促使学生深化地思考工具、软件的内在含义,培育学生学工具并用工具处置效果的看法和习惯,从而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有效的提问应具有如下基本特征:一是应简短、清楚明了。
学生能快速了解效果并能明白知道该回答什么、怎样回答。
二是有目的性和针对性。
效果应紧扣教学目的和教学重点、难点,防止可有可无的效果。
三是有组织、有顺序。
效果能使学生在联络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树立起一个明晰的知识开展的逻辑结构。
四是效果能惹起学生积极的思考和剧烈的反响,能引发更复杂的心思活动。
五是效果具有一定的认知难度,能拓展学生思想开展的空间。
二、如何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对于如何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这一难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我的想法就是结合有效提问的特征、信息技术课程和学生个体的特点,应用以下几条课堂提问的策略。
1、提问要把握重难点,找准突破点,明确目标。
信息技术课堂提问要有明确的目的,比如课堂教学的引入性提问,了解学情的摸底性提问,学生突破疑难点的提示性提问。
课堂提问不宜过多,力求少而精,
直击要害和重点,把更多时间留给学生去思考和领会。
问题应选择新旧知识点的衔接处、转化处,及容易产生疑难处;选择能触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愿意进行思考的问题。
尽量根据教学目标,联系学生实际和教材实际,设计富有趣味性的问题。
如讲到计算机的硬件时,可以设计这样几个问题:(l)把一个人分为两部分该怎么分(2)硬件是“看得见,摸得着”的,那软件真的“看不见,摸不着”吗?(3)打比方计算机就像人,如果人没了CPU(心脏)会怎么样?几个简单的设问既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对计算机硬件组成的探究兴趣,学习相关知识,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致,开拓他们的视野。
2、提问要科学合理,先易后难,循序渐进。
提问要有层次和阶段,把复杂难懂的问题分解成几个简单易懂的小问题。
根据不同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设计不同层次的情景性问题。
如概念定义、任务驱动、课后习题都有不同层次和要求。
从而使提问循序渐进,课堂教学逐渐深入。
因此教师在提问前需要熟悉教材和学生。
熟悉教材,把握好知识点的正确性与难易程度,在设计问题时要让学生结合课本知识,转换思维才能理解,避免索然无味、脱离实际的提问,同时提问要注意使学生由不懂到懂,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让学生的思维沿着一定的坡度发展,达到突破重点、难点的目的。
比如在讲电子表格的制作时,先请学生阅读课本,随后发问:“什么是Excel?仔细对比Word和Excel,两者有何区别?如何在新建的文档上输入数据?如果我想美化一下工作表,我该怎么做呢?”这些问题使学生根据教师的引导逐步深入,循序渐进,实现从概念到应用,并可尝试不同的方法,达到创新和拓展的效果。
3、提问要灵活多样,深入浅出,因势利导。
设计课堂提问不可照本宣科,应灵活多样。
最好选择一些符合初中学生追求自我或喜闻乐见的方式。
例如计算机安全与使用道德中理解计算机病毒时可设计这样的提问:人怕病毒,那计算机怕不怕病毒呢?例如讲文件操作时,可以提问:如果我想把这个文件名改成自己的名字怎么办呢?例如讲到数据统计排序时时,可让学生什么蔬菜最能让自己长高?例如讲到幻灯片时提示学生可以插入自己喜欢的歌曲等。
如果课堂上发生异常情况时,教师也可当场设计一些调控课堂的提问来调整教学活动。
碰到学生的错误回答,我们要努力寻找学生出错的思维性根源,从而提出有针对性的新问题,来疏导学生的疑惑。
4、提问要尊重学生,求同存异,因材施教。
一般班级有五六十人,且一个信息技术教师往往任教多个班级,不同的班级和学生又有不同的情况和特点。
因此教师设计课堂提问时要充分考虑学生个体实际,面向全体。
课堂提问应尽量满足不同层次个体的需求,问题应区分难易层次,选择不同程度的学生回答,使学生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例如在讲解计算机病毒的概念时,可设计以下两个问题:1. 计算机病毒是不是生物病毒?2.计算机的指令或程序代码?学生首先简单判断计算机病毒不是生
物病毒,接着通过计算机病毒的具体定义来回答第二个问题,也就把计算机病毒的基本特点掌握了,这样不同学生都能逐步深入的学到知识。
每一个学生在得到教师的教导后都能在自己的原有基础上取得进步。
作为教师应引导每一个学生去积极探求真理,逐渐构建自己的知识大厦。
教师应鼓励每一个学生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其实对学生来说,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提出问题意味着你在主动学习中遇到了困惑,解决之后你就会发现全新的世界,获得明显的进步。
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并大胆的去尝试去创新,创新是学习的重要目的。
其实只要我们教师认真设计课堂提问,并经常反思和总结学生反馈,都会有所收获并发现新的问题,周而复始,这样对于课堂有效提问的研究也在在大家的共同研究中不断推进。
当然这条路还很长,需要我们继续努力。
但我相信,大家贡献一小点,研究提升一大步。
【参考文献】
1、任满琴,《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提问的设计》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9年第5期
2、张济蓉,《设计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课堂提问》
3、焦玉峰,《信息技术课堂提问技巧》
4、虞继文,《例谈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
5、杜新宇,《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提问》
6、倪静,《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提问艺术与技巧》
7、李国兴,《让课堂提问发挥有效性——记一堂信息课的课堂观察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