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低年级孩子在数学课堂上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低年级孩子在数学课堂上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语言是思维的外壳,要说就得先想,没有脱离思维的语言。
人们思维的过程与结果,必须通过语言表达出来,语言的磨练也将促使思维更严谨更灵活,两者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孩子数学学习能力的提高关键在于孩子思维能力的开展。
众所周知:孩子思维的开展同语言的开展严密相关,那么要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就必须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数学课堂上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对孩子数学学习能力的提高非常重要。
所以,从小培养孩子在数学课堂上的语言表达能力是我们数学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
低年级孩子年龄小己的想法时,要么就低头默不作声,要么就说来说去不知所云,还有些孩子就更得意:“我是用脑袋想出来的。
〞或者是“我在心里面想的〞。
其实是心里知道但不知怎样表达。
如何培养低年级孩子在数学课堂上的语言表达能力呢?下面结合我几年的教学实践,谈谈我个人粗浅的看法:
一、营造环境,让孩子想“说〞
1、平等师生关系,做孩子的良师益友。
低年级孩子生性活泼,大局部爱表现自己。
为什么课堂上不能很好地表现呢?原因有很多:不敢在大庭广众下单独发言、怕自己说错了教师会批评、怕说得不好同学笑话,还有的教师只请几个表达能力强的孩子答复下列问题,让多数孩子没有表达的时机。
对于这些现象,教师得从自己做起。
首先和孩子建立起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孩子毫无顾虑地大胆地“说〞。
例如:我在孩子不敢说时,我会微笑着对她说:
“说吧,没关系。
就算说错了,教师也喜欢你。
说明你在动脑筋想啊!〞自然别的孩子也不会笑话他了。
当孩子说得出色时,我会竖起大拇指:“你说的太好了,掌声送给你!〞当有的孩子表达不自信时,我会期待地说:“其实你说得很好,来,再大声地肯定地说一遍!〞其次要面向全体,让孩子有时机说。
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虽然能力水平各有差异,但让每一个孩子在自身根底上更进一步是我们的目标。
比方我在请表达能力比拟差的孩子说时,我会这样鼓励他:“你也来试试,不会我们就来学,说不定你会说得很好!〞这样给孩子增强了“说〞的信心。
2、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孩子“说〞的欲望。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教师。
在课堂上,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那么孩子自然就会集中精力与教师共同来探讨,也自然就会想把心中的喜悦拿出来和大家分享。
我抓住孩子好胜的心理,经常以煽动性的语言鼓励孩子:“谁愿意把你们的成果和大家分享?〞“谁的算式会说话?〞“谁还有不同的想法?〞“还有谁觉得自己说得比他更好?〞等等,加上一些评比的机制,孩子们都不甘示弱,踊跃发言。
二、感悟体验,让孩子会“说〞
1、引导示,感悟数学语言。
孩子们光有说的劲头还不行,还必须要学会有理有据地“说〞。
低年级孩子年龄小,想要他单独说出个之所以然来,还真是件不容易的事。
那么,教师的引导、示就尤为重要。
通常,我们在教学时,总
是担忧孩子年龄小,听不懂就不断地解释与重复,这样孩子就更不知道怎样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了。
所以数学教师的语言应该力求正确、清晰、简洁、生动、条理清楚,让孩子感受数学语言的美,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学会表达。
当然还可以请表达能力强的孩子来带头示,鼓励其他孩子也来争当小教师以提高发言的积极性。
例如: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总结方法时,孩子们先总会说个位和个位的数对齐,十位和十位的数对齐。
教师就要与时引导:个位和个位、十位和十位是一样的数位,我们就可以简单地说:一样数位的数对齐。
然后请表达能力强的孩子完整地说一说计算方法,其他孩子也就慢慢领悟学会讲述计算方法与过程。
2、实践操作,体验成功快乐。
要孩子学会表达,教师得多给孩子创造“说〞的条件。
在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孩子“说〞探索的过程,通过各种学具、教具、电教媒体,让孩子感悟探索过程中蕴涵的道理,促使思维有条理、有层次,化部的无声语言为外部的有声语言,从而促进孩子表达、计算、分析思维等能力的全面开展。
比方计算教学,它的重点在理解算理的根底上掌握计算法那么。
低年级孩子对于算理听时好似明白,但要真正把计算过程有条理地完整地讲述出来就比拟困难了。
我们就可以先借助学具边操作边讲。
例如:学习56-18退位减法时,让孩子摆出56根小棒,然后要他们通过摆小棒,得出计算结果。
由于用了不同的方法,在汇报时就有了不同的表述:个位6减8不够,拿1捆拆散,与6根合起来是16根,16-8=8,再将3捆加上8根是38根;有的是先拿1捆,
10-8=2,再将36加上2得38。
还有的是先从5捆里拿走一捆,46减8就得38.孩子在动手、动脑和动口的过程中理解了算理,他们就能有条理地讲述计算方法与过程,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孩子在表达过程中得到了教师的肯定与表扬,那种喜悦是不言而喻的,从而体会到了成功的快乐,提高了语言表达的积极性。
3、合作交流,提升语言表达。
合作交流可以使每一个孩子都有发言的时机,也有听别人说的时机;通过互相交流,能使孩子理清思路,并进一步完善语言,提升思维。
特别是班级中比拟胆小、思维比拟慢、语言表达能力稍差的孩子,也可以在小组的带动下,逐步学会表达从而能进展正确的解答。
在全班汇报交流时,每个孩子就能做到有话可说了。
例如:每次学习新知识,我都会请孩子先独立用自己的方法试一试,再想一想还有没有不同的方法。
当孩子有了自己的想法时,就让他们在小组进展讨论。
综合小组的智慧,要求他们尽量把要表达的意思说清楚、完整,让大家一听就明白。
这样,孩子们在小组先进展了练习,在全班交流时就能到达更好的效果。
三、培养习惯,让孩子爱“说〞
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使孩子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乐趣与作用。
为孩子创造一切可以“说〞的时机,鼓励孩子大胆地说,连贯地说,完整地说而且做到自主地“说〞。
所以我们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必须坚持做到:培养学生明理、守法,清楚表达解
题思路的习惯;培养学生用语言有条理的表达解题的思考过程的习惯;培养学生清楚的用语言表达数学的解题程序的习惯等等。
我班上的孩子,从一年级开场,我一直比拟重视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现在大局部孩子能在解题之后自主地把思路或方法表达出来。
由于年龄尚小,且不说是怎样的完整、规,但根本上有了这种表达的意识。
相信只要通过长期的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一定会大大提高。
总之,数学课堂上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并非一蹴而就,需经过长期自觉的训练,这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多给学生创教师绝不代替;多给学生留下交流的空间,需要学生探讨的,教师绝不灌输;多给学生发表观点的时机,需要学生独立思考的,教师绝不包办。
此外,教师应关注课堂上偶尔出现的数学语言的瑕疵,并与时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将错误消灭在萌芽状态。
同时,教师还可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合理运用几种常见的语言训练方法,对学生加强训练。
比方:仿述练习,能培养学生思维的准确性,有助于语言的规性;变述练习,能锻炼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有助于提高语言的灵活性;扩述练习,对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有助于提高语言的深刻性;讲述练习,那么是培养学生思维逻辑性的良药妙方,有助于提高语言的严谨性。
再那么教师应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数学教材特点,由浅入深、由直观到抽象,循序渐进,努力提高孩子数学课堂上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开展孩子的数学思维,培养孩子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提高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