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六年级秋季学期语文专项古诗词阅读理解竞赛练习题型完美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师大六年级秋季学期语文专项古诗词阅读理解竞赛练习题型完美

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1.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1]“三秋”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
[2]“解”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
2. 补全诗句,完成练习。

春日
胜日寻芳泗水滨,________________。

等闲识得东风面,________________。

[1]补全诗句。

[2]朱熹的这首诗表面描绘了________(季节)的美丽景色,实则是一首
________(咏物哲理)诗,表达了诗人于乱世中追求圣人之道的美好愿望。

[3]从“________”一词可以看出这是一个晴朗的好天气,从“________”一词可以知道作者是去踏青。

作者在这个过程中看到了“________”(诗句),由此发出赞叹:________,________。

3. 延伸阅读。

清明夜
[唐]白居易
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①红轩刺史家。

独绕回廊②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③。

(注释)①砌:台阶。

②回廊:回旋的走廊。

③看花:赏花。

[1]解释下列词语。

(1)胧月:______________
(2)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这首诗描写的是清明节夜晚的景色。

(_____)
(2)“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清明节的夜晚清风习习,月色朦胧,有青石的台阶、红色的栏杆,这里是刺史的府宅。

(_____)
(3)作者在这美丽的夜晚唱歌跳舞,听音乐,赏桂花,心情特别愉悦。

(_____)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泊船瓜洲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1]诗人借助山、水、______抒发了______的感情。

[2]传说“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王安石在作诗时曾改过很多次,最后才用了“绿”。

那么他为何要用“绿”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朝人。

[2]关于本诗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诗是写给水部员外张籍的,他在兄弟辈中排行十八,故称“张十八”。

B.这是一首律诗,它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C.这首诗的风格清新自然,语言通俗易懂。

D.这首诗的后两句写诗人对早春的喜爱和赞美。

[3]判断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是否恰当,恰当的打“√”,不恰当的打“×”。

(1)“润如酥”写出小雨细腻的特点,雨飘洒在皇城的街道上,又滋润着春草,仿佛悄悄地告诉人们:春天来了。

(______)
(2)“最是一年春好处”是说早春是一年中最好的时节,一年之计在于春,应该抓住早春时节早作打算。

(______)
(3)前两句写早春景色,以“小雨”“草色”为描写对象,小雨滋润小草,而小草使小雨更亮、更湿润,两者相得益彰。

(______)
(4)“绝胜烟柳满皇都”是作者想象之景,他憧憬着那满城杨柳郁郁葱葱的暮春。

(______)
[4]“草色遥看近却无”这句诗写出了早春草色的什么特点?诗人为什么说初春的草色“绝胜烟柳满皇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古诗阅读。

九日登高
[唐]王勃
九月九日望乡台①,他席②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注释)①望乡台:古代出征或流落在外乡的人,往往登高或登土台,眺望家乡,这种台称为望乡台。

②他席:别人的酒席。

这里指为友人送行的酒席。

[1]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他乡:________________ 那: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描写的是中华传统节日__________节的情景,请在诗中用波浪线画出这一天的习俗。

[3]对诗的三四句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我心中已经厌烦了客居南方的各种愁苦,想北归不得,鸿雁你怎么还要从北方飞来呢?
B.我已经厌倦了南方的人情,感到很困苦,想北归不得,鸿雁你是从北方哪里飞来的呢?
[4]诗人用鸿雁从北方飞来与自己北归不得形成强烈对比,把内心情感融入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之中,抒发自己__________________之情。

[5]因为一个援助项目,王小明的爸爸来到非洲工作,一到过节的时候,他就会情不自禁地想念祖国和亲人,每当这时就会吟诵“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诗。

7. 古诗词鉴赏。

绝句(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1]诗的前两句写了哪几种景物,有何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山青花欲燃”一句中“欲”字用得十分传神,请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读诗,完成练习。

书湖阴先生壁
[宋]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1]在下面加点字正确的读音下画横线。

花木成畦(guīqí) 排闼(dátà)
[2]写出加点词的意思。

(1)净无苔: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排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中运用了拟人手法的句子是___________。

它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

[4]下面对诗歌内容和手法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歌前两句写庭前优美的景色,突出了湖阴先生居住环境干净、清幽的特点,侧面烘托出了主人湖阴先生的高洁形象。

B.诗歌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湖阴先生所居环境的热爱和赞美之情,也体现了诗人对高洁清雅品格的喜爱和向往之心。

C.诗歌赞美了庭院的清幽,表达了对湖阴先生生活方式、生活情趣的肯定,也流露了诗人对自己无法过这种生活的无奈和痛苦。

D.诗中虽然没有正面写人,但写山水就是写人,景与人处处照应,句句关合,既奇崛又自然,既经锤炼又无斧凿之痕,韵味深长。

9. 根据古诗意思完成练习。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1]对这两句诗的节奏划分正确的是()
A.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B.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2]关于这两句诗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月光照在庭院的地上,像铺了一层白霜,树上栖息着鹊鸦,秋露无声无息,打湿了庭院中的桂花。

B.这两句诗写景不带一个“月”字,我们却可以从“冷露”一词中看出月色的空明皎洁。

C.这两句诗写了幽静清凉的秋景,为后文塑造人物形象作了铺垫。

[3]由“地白”一词,我想到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10. 阅读与理解。

(甲)
[唐]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①榆荚无才思②,惟解漫天作雪飞。

(乙)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唐]韩愈
天街③小雨润如酥④,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⑤烟柳满皇()。

(注释)①杨花:指柳絮。

②才思:才华和能力。

③天街:京城街道。

④酥:动物的油,这里形容春雨的细腻。

⑤绝胜:远远胜过。

[1]从“不久归”可以看出,可以作为甲诗的标题的一项是()
A.晚春
B.新春
C.早春
D.立春
[2]按照押韵规律,乙诗括号里的字应为“”,读作“”。

()
A.宫gōng
B.都dū
C.城chéng
D.京jīng
[3]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两首诗同是描写春景。

甲诗中,“草木”本属无情物,竟然能“知”、能“斗”、能“解”,而且还有“才思”想象之奇,实为诗中罕见;乙诗将早春的淡远草色与晚春满城烟柳的景色进行对比,突出了早春景色的可爱。

B.甲诗中,杨花、榆荚虽缺乏草木的“才思”,但不因此藏拙,而是为春天增添一景,虽然不算美,但尽了努力,这种精神是值得赞扬的。

C.“草色遥看近却无”是乙诗中最精彩的一句。

草色若隐若现,似有似无,萌动着无限的生机,透过雨丝遥望草色,更给早春草色增添了一层朦胧美。

D.乙诗最后一句是作者的想象之景,他憧憬着那满城杨柳郁郁葱葱的暮春景色。

[4]请用自己的话语写出诗句“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月夜(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这首诗的体裁是________。

“新透”一词写出了______情形,描绘了一
幅___(特点)的月夜虫鸣图,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的情感。

12. 课外阅读。

鹊桥仙①
[宋]秦观
纤云弄巧②,飞星③传恨,银汉④迢迢⑤暗度⑥。

金风玉露⑦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⑧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⑨。

[注释]①鹊桥仙:词牌名。

②纤云弄巧:纤薄的云彩,变化多端,呈现出许多细巧的花样。

③飞星:流星。

一说指牵牛、织女二星。

④银汉:银河。

⑤迢迢:遥远的样子。

⑥暗度:悄悄渡过。

⑦金风玉露:指秋风白露。

⑧忍顾:怎忍回视。

⑨朝朝暮暮:指朝夕相聚。

(1)给加下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①银汉迢迢暗度。

( )
A.愚昧,糊涂。

B.悄悄地。

C.不亮,没有光。

②便胜却、人间无数。

( )
A.能承受。

B.战胜,打败。

C.超过。

③忍顾鹊桥归路?( )
A.回头看。

B.照管,注意。

C.拜访。

④两情若是久长时。

( )
A.如,像。

B.此,如此。

C.如果,假如。

(2)判断下面朗读节奏划分的正误。

①飞星/传恨。

②银汉/迢迢暗度。

③忍/顾鹊桥/归路。

④两情/若是/久长时。

(3)这首词借悲欢离合的故事,歌颂了。

(4)说说“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意思,并指出其表达方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课内阅读。

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1]诗中描写了____的______的景色,表达了诗人的______之情。

[2]诗中的“绿”字寄托了诗人哪些情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怎样理解诗中的“一水间”三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哪句诗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全诗寓情于景,让我们体会到了诗人的愉悦心情,也让我们知道了他的思乡情。

你还知道哪首诗与《泊船瓜洲》的手法一样,写在下面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课内阅读。

书湖阴先生壁
[宋]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1)通过阅读本诗的题目我们可以知道,这首诗是诗人题写在庭院的墙壁上的。

(2)结合诗句,写出下面字词的意思。

书:茅檐:
无苔:成畦:
排闼:
(3)对诗歌内容和方法的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多选)
A.诗歌前两句写庭前优美的景色,突出了湖阴先生居住环境干净、香雅、清幽的特点,侧面烘托了主人湖阴先生的高洁形象。

B.诗歌赞美了庭院的清幽,表达了对湖阴先生生活方式、生活情趣的肯定,也流露出诗人对这种生活渴望而不可得的无奈和苦痛。

C.诗歌描写景物极具层次,从院内写到了院外,多角度观察,由远及近,既是对主人的赞叹,又写出了山水的情态。

(4)这首诗是诗人隐居后所作的,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阅读下面诗歌,按要求回答问题。

绝句二首(其一)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作于杜甫草堂。

[1]“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两句中“燕子”和“鸳鸯”各在做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诗描绘的事初春景物主要的特点是什么?反映出诗人当时怎么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陶者①
[宋]梅尧臣
陶②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③。

十指不沾泥,鳞鳞④居大厦⑤。

[1]判断下列关于古诗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①陶者很有奉献精神,挖尽自己门前土,为别人建房,而自己房上却无片瓦。

(______)
②“尽”是“完”的意思,说明陶者把门前所有的泥土烧制成砖瓦,不知流了多汗,吃了多少苦,但是自己的房子却无片瓦,其命运之悲惨可想而知。

(______)
③“鳞鳞”二字既写出了大厦之多,也写出了剥削者比比皆是。

(______)[2]这首诗中多处使用了对比的手法,请你选择一处进行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