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生态系统 共88页PPT资料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保护层 几毫米厚的表层土是保护层,使 土壤中的微生物免遭太阳光中紫外辐射 的直接照射致死。
二、微生物在土壤中的种类、数量和分布
(一)土壤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土壤中有机物含量的多寡是衡量土壤肥 力的指标之一。通常把土壤分为肥土和贫瘠土。
土壤微生物以细菌量最大,约占70%-90%,其次 为放线菌、真菌、藻类、原生动物等。
土壤生物修复工程
4.植物修复技术
植物提取:利用植物吸收积累污染物。 植物降解:利用根系吸收、根际微生物转化。 植物稳定:利用根系与土壤将污染物固定。
第三节 空气微生物生态
一、空气的生态条件
空气中有较强的紫外辐射,具有较干燥, 温度变化大,缺乏营养等特点。
空气不是微生物生长繁殖的场所,空气 中微生物数量较多,但只是暂时停留。
按栖息地可分为: 底栖性细菌 浮游性细菌
有鞭毛,自由生活,有荧光假单脑菌、变形杆菌、纤 维弧菌、螺旋菌及人和动物的肠道细菌。 附着性细菌 附着在动、植物体上,是异养菌。
一、水体中的微生物群落
(二)淡水微生物群落
种类与土壤相似。 分布规律和海洋的相似。
采样器) 过滤法
(一)空气微生物的测定方法 1.固体法
(1)平皿落菌法 将营养琼脂平板放在待测点。 打开皿盖暴露于空气5-10 min。 置于培养箱中培养48 h后取出计菌落数。
奥氏公式如下:
C=1 000÷(A/100×t×l0/5)/N 式中:C——空气细菌数/m3; A——捕集面积,cm2; t——暴露时间,min; N——菌落数,个。 简化后的奥氏公式: C=1 000×50N
辐射: 造成表面土微生物容易死亡而数量少。 水: 缺少水造成表面土微生物容易死亡而数 量少。 营养:随土层深度增加营养减少,在离表面2m深处
微生物每克土只有几个, 氧气:同营养。
在5-20 cm处微生物数量最多。
三、土壤自净和污染土壤微生物生态
(一)土壤自净
土壤自净能力的大小的决定因素: 1.土壤中微生物的种类、数量和活性。 种类数量多,降解活性强,则自净能 力强。 2.土壤结构、通气状况等理化性质。 团粒结构好,能够提供吸附力及充足 氧气,则自净能力强。
二、微生物在土壤中的种类、数量和分布
(二)微生物在土壤中的分布 1.土壤中微生物的水平分布取决于碳源 油田地区存在以碳氢化合物为碳源的微生物。 森林土壤中存在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 含动、植物残体多的土壤中含氨化细菌、硝
化细菌较多。
二、微生物在土壤中的种类、数量和分布
(二)微生物在土壤中的分布 2.影响土壤中微生物的垂直分布的因素:
一、水体中的微生物群落
(一)海洋中微生物群落
1.海洋微生物的群落分布: 海面0-10米:藻类、好氧菌。 海面5-50米:兼性厌氧菌。 海底:兼性厌氧菌、厌氧菌。 其中,海面0-100米以细菌为主;100米以
下以古菌为主。
一、水体中的微生物群落
(一)海洋中微生物群落
2.海洋微生物群落特征:
四、土壤污染和土壤生物修复
(二)土壤修复 土壤生物修复是利用土壤中天然的微
生物资源或人为投加目的菌株,甚至 用构建的特异降解功能菌投加到各污 染土壤中,将滞留的污染物快速降解 和转化,使土壤恢复其天然功能。
土壤生物修复技术的关键因素
1.微生物种:
“土著”微生物具有经济性,但效果较差。 选育优势菌种,扩大培养接种到污染土壤中。
2.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凡能进行光合 作用制造有机物的植物种类,包括单细胞藻 类,均属于生产者。还有一些能利用化学能 把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的化能自养型微生物 也属于生产者。
3.消费者:消费者:主要是动物,又分为一 级消费者(如草食性动物);二级消费者 (如肉食动物)等等。
4.分解者:指各种具有分解能力的微生物,也 包括一些微型动物,如鞭毛虫,土壤线虫等。
土壤生物修复技术的关键因素
3.溶解氧: 土壤的结构、土质不同,污染物数量
不等,其中的溶解氧量也随之不同。 为保证有效分解污染物,用鼓风机向 地下鼓风,使微生物对污染物的好氧 分解有足够的氧分。
土壤生物修复技术的关键因素
4.微生物的环境因子: 适量的水、pH和温度对于土壤的生物
修复也有很大的影响。这些都是决定 微生物生长繁殖状况的关键因素。
一般适用于小面积土壤修复。土壤生物修复工 程有如下几种形式: 1.原位处理:
土壤生物修复工程
2.生物通风: 是改进和强化原位处理的一种方法,此方法 用于处理因储油罐泄漏而污染的土壤,与原 位处理不同是气体流动,气体发生变化。
土壤生物修复工程
3.挖掘堆置处理和反应器处理: 挖掘堆置处理类似于固体废弃物的堆肥,反 应器处理与污水生物处理类似。这两个处理 工艺效果较好,但费用高。
<3.5×106
<2.5×104
四、空气微生物检测
评价空气的清洁程度,需要测定空气 中的微生物数量和空气污染微生物。 测定的细菌指标有细菌总数和绿色链 球菌,在必要时则测病源微生物。
(一)空气微生物的测定方法
1.固体法
平皿落菌法(沉降—平板法) 撞击法(有缝隙采样器、筛板采样器、针孔
培养后按稀释比例计 算空气中菌含量。
(二)空气微生物的检测点数
空气微生物的测点数越多越准确,为 照顾到工作方便,又相对准确,以 20~30个测点数为宜,最少测点数为 5—6。
(三)空气微生物的培养温度和时间
长期以来,培养空气细菌的温度和时 间是37℃,48 h,根据实验认为培养 一般细菌和细菌总数以31-32℃,24h 或48 h;培养真菌以25℃,96h为好。
A×t
(一)空气微生物的测定方法 1.固体法
(2)撞击法:
以缝隙采样器为例,含 菌空气以一定流速穿过 狭缝而被抽吸到营养琼 脂培养基平板上。
根据取样时间和空气流 量算出单位空气中的含 菌量。
(一)空气微生物的测定方法
2.液体法
该法将一定体积的含 菌空气通入无菌蒸馏 水或无菌液体培养基 中然后取少量菌液涂 布于平板上。
第七章 微 生 物 生 态
第一节 生 态 系 统
一、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一)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是在—定时间(或长或短)和 空间范围内由生物与它们的生境通过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所组成的一个自 然体。简称生态系,可用公式表示。
生态系统=生物群落十环境条件。
个体、种群和生物群落
个体是指某一具体的生物单个个体,有其生长、 发育、繁殖和死亡的过程。是组成种群的组成 单位。
生态阈限:生态系统对来 自自然界或人类施加干扰 的最大限度的调节能力称 生态阈限。
三、生态系统的分类
根据生存环境:水体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 统等。
根据动态和静态:河流生态系统和湖泊生态 系统等。
根据生物群落:动物生态系统、植物生态系 统及微生物生态系统等。
第二节 土壤微生物生态
土壤是微生物最良好的天然培养基, 它具有微生物所必需的营养和微生物 生长繁殖及生命活动所需的各种条件。
一、土壤的生态条件
土壤的生态条件如下: 1.营养 土壤中有大量动、植物残体, 植物根系的分泌物,还有人和动物的 排泄物;有丰富的无机元素和微量元 素,能满足微生物生长发育的需要。
2.pH 土壤pH范围在3.5—8.5之间,多数 在5.5 ~ 8.5之间,适合大多数微生物生长 需要。
3.渗透压 革兰氏阴性杆菌体内的渗透压为 0.5~0.6MPa,革兰氏阳性球菌体内渗透压 为2.0 ~ 2.5MPa。土壤的渗透压通常在 0.3 ~ 0.6MPa之间,有利于微生物摄取营养。
4.氧气和水 土壤具有团粒结构,为 土壤创造通气条件,氧 的含量为土壤空气体积 的7%-8%。 土壤的团粒结构中的小 空隙还起毛细管的作用, 具有持水性,为微生物 提供了水分。
5.温度 土壤的保温性也较强,一年四季温 度变化不大,即使冬季地面冻结,一定 深度土壤中仍保持着一定的温度,可供 微生物生长需要。
四、土壤污染和土壤生物修复
(一)土壤的污染及其不良后果
四、土壤污染和土壤生物修复
(一)土壤的污染及其不良后果
1.有机、无机毒物过多滞留、积累在土壤中,改 变了土壤理化性质,破坏土壤生态平衡。
2.土壤中的毒物随食物链迁移,或造成水体污染, 毒害人类。
3.污水和废物中含有的各种病原微生物通过各种 途径转移到水体,进而进入人体中,引起人的 疾病。
种群是生活在同一特定空间的同一生物种的所 有个体的集合体,是生物群落的组成单位。
生物群落:生活在同一特定空间或区域的所有 生物种群的聚合体,是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
生态系统的四个基本组成
环境、生产者、消费者及分解或转化者。 1.环境:指生态系统中的各种无生命的无机 物、有机物和各种自然因素(如土壤、空气、 水等)。
一、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二)生物圈
生存在地球陆地以上和海面以下各约10千米 之间的范围,包括岩石圈、土壤圈、水圈和 大气圈内所有各种生物群落及人与它们生存 环境的总体叫生物圈。
二、生态平衡
当能量和物质的输入大于输出,生物量增加,反 之,生物量减少。
如有外来干扰,生态系统能通过自行调节的能力 恢复到原来的稳定状态,这就是生态系统平衡, 即生态平衡。
这方法较易实施,收效快而效果好。 用质粒育种或基因工程构建工程菌并接种到
污染土壤中。这种方法有不相容性。
土壤生物修复技术的关键因素
2.微生物营养: 与废水处理一样,土壤微生物也需一定
的营养元素比例,即C:N:P比。因污染 物过量积累,可能品种单一,营养元素 比例失衡严重,要通过可行性试验确定 适宜的营养元素比例。
(四)浮游菌最小采样量和最小沉降面积
在测浮游菌时,为了避免出现“0”粒的 概率,确保测定结果的可靠性,要考虑 最小采样量。同样,在测降落菌时,要 考虑最小沉降面积。
第四节 水体微生物生态
水体中微生物的来源有四方面:
1.水体中固有的微生物 2.来自土壤的微生物
由于雨水冲刷地面,将土壤中的微生 物带到水体中。 3.来自生产和生活的微生物 各种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牲畜的排 泄物夹带各种微生物进入水体。 4.来自空气微生物
空气污染的指示菌以咽喉正常菌丛中 的绿色链球菌为最合适。
美国宇航局标准NHB5340.2中的洁净等级
生物 洁净 室标准
100
10000
尘埃
粒径 (μm)
个/L
≥0.5 ≤3.5
≥0.5 ≤350 ≥5.0 ≤2.3
生物粒子 浮游量 浮沉量 (个/L) (个/㎡周) ≤0.0035 12900
≤0.0176 64600
二、空气微生物的种类、数量和分布
种类:以细菌和霉菌为主。 数量:与环境卫生状况和绿化状况有关。 分布:非常广泛,随空气流动,不同场
所分布有差异。
三、空气微生物的卫生标准及生物洁 净技术
目前,空气还没有统一的卫生标准, 一般以室内1m3空气中细菌总数为 500—1000个以上作为空气污染的指标。
土壤生物修复技术的关键因素
5.污染物的类型: 相对于芳香烃,氯代芳香烃化合物降解
更为困难,主要由于: 需要较高能量打开C-Cl键。 该类化合物的降解需要两个紧邻的未被
Cl取代的碳原子以便能够加入羟基,进 一步加氧完成开环。
土壤生物修复技术的关键因素
5.污染物的类型:
土壤生物修复工程
三、土壤自净和污染土壤微生物生态 (二)污染土壤的微生物生态
污(废)水长期灌溉会引诱导产生分解各 种污染物的微生物新品种。
诱导产生的能分解聚氯 联苯的诺卡氏菌
土壤微生物对重金属元素的净化机制: 1.微生物体内积累(毒性增加) 铜绿色假单胞菌可将无机汞转化为毒性更强的有机 汞积累在微生物体内。 大肠埃希氏菌(E.coli) 可使二价汞还原为元素汞。 2.微生物体内代谢(毒性减弱) 节杆菌等可氧化亚砷酸盐为砷酸盐,降低毒性,或 使砷甲基化。 土壤中的细菌、放线菌和真菌还能还原硒氧化物为 元素硒,使毒性降低。
100000
≥0.5 ≥5.0
≤3500 ≤23
≤0.0884
323000
GBJ73-84规定的洁净度等级
等级 100
每立方米(升) 每立方米(升)空气 空气中>0.5μm 中>5μm尘粒数 尘粒数
<3.5×103
1000
<3.5×104
<2.5×102
10000
<3.5×105
<2.5×103
100000
二、微生物在土壤中的种类、数量和分布
(一)土壤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土壤中有机物含量的多寡是衡量土壤肥 力的指标之一。通常把土壤分为肥土和贫瘠土。
土壤微生物以细菌量最大,约占70%-90%,其次 为放线菌、真菌、藻类、原生动物等。
土壤生物修复工程
4.植物修复技术
植物提取:利用植物吸收积累污染物。 植物降解:利用根系吸收、根际微生物转化。 植物稳定:利用根系与土壤将污染物固定。
第三节 空气微生物生态
一、空气的生态条件
空气中有较强的紫外辐射,具有较干燥, 温度变化大,缺乏营养等特点。
空气不是微生物生长繁殖的场所,空气 中微生物数量较多,但只是暂时停留。
按栖息地可分为: 底栖性细菌 浮游性细菌
有鞭毛,自由生活,有荧光假单脑菌、变形杆菌、纤 维弧菌、螺旋菌及人和动物的肠道细菌。 附着性细菌 附着在动、植物体上,是异养菌。
一、水体中的微生物群落
(二)淡水微生物群落
种类与土壤相似。 分布规律和海洋的相似。
采样器) 过滤法
(一)空气微生物的测定方法 1.固体法
(1)平皿落菌法 将营养琼脂平板放在待测点。 打开皿盖暴露于空气5-10 min。 置于培养箱中培养48 h后取出计菌落数。
奥氏公式如下:
C=1 000÷(A/100×t×l0/5)/N 式中:C——空气细菌数/m3; A——捕集面积,cm2; t——暴露时间,min; N——菌落数,个。 简化后的奥氏公式: C=1 000×50N
辐射: 造成表面土微生物容易死亡而数量少。 水: 缺少水造成表面土微生物容易死亡而数 量少。 营养:随土层深度增加营养减少,在离表面2m深处
微生物每克土只有几个, 氧气:同营养。
在5-20 cm处微生物数量最多。
三、土壤自净和污染土壤微生物生态
(一)土壤自净
土壤自净能力的大小的决定因素: 1.土壤中微生物的种类、数量和活性。 种类数量多,降解活性强,则自净能 力强。 2.土壤结构、通气状况等理化性质。 团粒结构好,能够提供吸附力及充足 氧气,则自净能力强。
二、微生物在土壤中的种类、数量和分布
(二)微生物在土壤中的分布 1.土壤中微生物的水平分布取决于碳源 油田地区存在以碳氢化合物为碳源的微生物。 森林土壤中存在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 含动、植物残体多的土壤中含氨化细菌、硝
化细菌较多。
二、微生物在土壤中的种类、数量和分布
(二)微生物在土壤中的分布 2.影响土壤中微生物的垂直分布的因素:
一、水体中的微生物群落
(一)海洋中微生物群落
1.海洋微生物的群落分布: 海面0-10米:藻类、好氧菌。 海面5-50米:兼性厌氧菌。 海底:兼性厌氧菌、厌氧菌。 其中,海面0-100米以细菌为主;100米以
下以古菌为主。
一、水体中的微生物群落
(一)海洋中微生物群落
2.海洋微生物群落特征:
四、土壤污染和土壤生物修复
(二)土壤修复 土壤生物修复是利用土壤中天然的微
生物资源或人为投加目的菌株,甚至 用构建的特异降解功能菌投加到各污 染土壤中,将滞留的污染物快速降解 和转化,使土壤恢复其天然功能。
土壤生物修复技术的关键因素
1.微生物种:
“土著”微生物具有经济性,但效果较差。 选育优势菌种,扩大培养接种到污染土壤中。
2.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凡能进行光合 作用制造有机物的植物种类,包括单细胞藻 类,均属于生产者。还有一些能利用化学能 把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的化能自养型微生物 也属于生产者。
3.消费者:消费者:主要是动物,又分为一 级消费者(如草食性动物);二级消费者 (如肉食动物)等等。
4.分解者:指各种具有分解能力的微生物,也 包括一些微型动物,如鞭毛虫,土壤线虫等。
土壤生物修复技术的关键因素
3.溶解氧: 土壤的结构、土质不同,污染物数量
不等,其中的溶解氧量也随之不同。 为保证有效分解污染物,用鼓风机向 地下鼓风,使微生物对污染物的好氧 分解有足够的氧分。
土壤生物修复技术的关键因素
4.微生物的环境因子: 适量的水、pH和温度对于土壤的生物
修复也有很大的影响。这些都是决定 微生物生长繁殖状况的关键因素。
一般适用于小面积土壤修复。土壤生物修复工 程有如下几种形式: 1.原位处理:
土壤生物修复工程
2.生物通风: 是改进和强化原位处理的一种方法,此方法 用于处理因储油罐泄漏而污染的土壤,与原 位处理不同是气体流动,气体发生变化。
土壤生物修复工程
3.挖掘堆置处理和反应器处理: 挖掘堆置处理类似于固体废弃物的堆肥,反 应器处理与污水生物处理类似。这两个处理 工艺效果较好,但费用高。
<3.5×106
<2.5×104
四、空气微生物检测
评价空气的清洁程度,需要测定空气 中的微生物数量和空气污染微生物。 测定的细菌指标有细菌总数和绿色链 球菌,在必要时则测病源微生物。
(一)空气微生物的测定方法
1.固体法
平皿落菌法(沉降—平板法) 撞击法(有缝隙采样器、筛板采样器、针孔
培养后按稀释比例计 算空气中菌含量。
(二)空气微生物的检测点数
空气微生物的测点数越多越准确,为 照顾到工作方便,又相对准确,以 20~30个测点数为宜,最少测点数为 5—6。
(三)空气微生物的培养温度和时间
长期以来,培养空气细菌的温度和时 间是37℃,48 h,根据实验认为培养 一般细菌和细菌总数以31-32℃,24h 或48 h;培养真菌以25℃,96h为好。
A×t
(一)空气微生物的测定方法 1.固体法
(2)撞击法:
以缝隙采样器为例,含 菌空气以一定流速穿过 狭缝而被抽吸到营养琼 脂培养基平板上。
根据取样时间和空气流 量算出单位空气中的含 菌量。
(一)空气微生物的测定方法
2.液体法
该法将一定体积的含 菌空气通入无菌蒸馏 水或无菌液体培养基 中然后取少量菌液涂 布于平板上。
第七章 微 生 物 生 态
第一节 生 态 系 统
一、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一)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是在—定时间(或长或短)和 空间范围内由生物与它们的生境通过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所组成的一个自 然体。简称生态系,可用公式表示。
生态系统=生物群落十环境条件。
个体、种群和生物群落
个体是指某一具体的生物单个个体,有其生长、 发育、繁殖和死亡的过程。是组成种群的组成 单位。
生态阈限:生态系统对来 自自然界或人类施加干扰 的最大限度的调节能力称 生态阈限。
三、生态系统的分类
根据生存环境:水体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 统等。
根据动态和静态:河流生态系统和湖泊生态 系统等。
根据生物群落:动物生态系统、植物生态系 统及微生物生态系统等。
第二节 土壤微生物生态
土壤是微生物最良好的天然培养基, 它具有微生物所必需的营养和微生物 生长繁殖及生命活动所需的各种条件。
一、土壤的生态条件
土壤的生态条件如下: 1.营养 土壤中有大量动、植物残体, 植物根系的分泌物,还有人和动物的 排泄物;有丰富的无机元素和微量元 素,能满足微生物生长发育的需要。
2.pH 土壤pH范围在3.5—8.5之间,多数 在5.5 ~ 8.5之间,适合大多数微生物生长 需要。
3.渗透压 革兰氏阴性杆菌体内的渗透压为 0.5~0.6MPa,革兰氏阳性球菌体内渗透压 为2.0 ~ 2.5MPa。土壤的渗透压通常在 0.3 ~ 0.6MPa之间,有利于微生物摄取营养。
4.氧气和水 土壤具有团粒结构,为 土壤创造通气条件,氧 的含量为土壤空气体积 的7%-8%。 土壤的团粒结构中的小 空隙还起毛细管的作用, 具有持水性,为微生物 提供了水分。
5.温度 土壤的保温性也较强,一年四季温 度变化不大,即使冬季地面冻结,一定 深度土壤中仍保持着一定的温度,可供 微生物生长需要。
四、土壤污染和土壤生物修复
(一)土壤的污染及其不良后果
四、土壤污染和土壤生物修复
(一)土壤的污染及其不良后果
1.有机、无机毒物过多滞留、积累在土壤中,改 变了土壤理化性质,破坏土壤生态平衡。
2.土壤中的毒物随食物链迁移,或造成水体污染, 毒害人类。
3.污水和废物中含有的各种病原微生物通过各种 途径转移到水体,进而进入人体中,引起人的 疾病。
种群是生活在同一特定空间的同一生物种的所 有个体的集合体,是生物群落的组成单位。
生物群落:生活在同一特定空间或区域的所有 生物种群的聚合体,是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
生态系统的四个基本组成
环境、生产者、消费者及分解或转化者。 1.环境:指生态系统中的各种无生命的无机 物、有机物和各种自然因素(如土壤、空气、 水等)。
一、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二)生物圈
生存在地球陆地以上和海面以下各约10千米 之间的范围,包括岩石圈、土壤圈、水圈和 大气圈内所有各种生物群落及人与它们生存 环境的总体叫生物圈。
二、生态平衡
当能量和物质的输入大于输出,生物量增加,反 之,生物量减少。
如有外来干扰,生态系统能通过自行调节的能力 恢复到原来的稳定状态,这就是生态系统平衡, 即生态平衡。
这方法较易实施,收效快而效果好。 用质粒育种或基因工程构建工程菌并接种到
污染土壤中。这种方法有不相容性。
土壤生物修复技术的关键因素
2.微生物营养: 与废水处理一样,土壤微生物也需一定
的营养元素比例,即C:N:P比。因污染 物过量积累,可能品种单一,营养元素 比例失衡严重,要通过可行性试验确定 适宜的营养元素比例。
(四)浮游菌最小采样量和最小沉降面积
在测浮游菌时,为了避免出现“0”粒的 概率,确保测定结果的可靠性,要考虑 最小采样量。同样,在测降落菌时,要 考虑最小沉降面积。
第四节 水体微生物生态
水体中微生物的来源有四方面:
1.水体中固有的微生物 2.来自土壤的微生物
由于雨水冲刷地面,将土壤中的微生 物带到水体中。 3.来自生产和生活的微生物 各种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牲畜的排 泄物夹带各种微生物进入水体。 4.来自空气微生物
空气污染的指示菌以咽喉正常菌丛中 的绿色链球菌为最合适。
美国宇航局标准NHB5340.2中的洁净等级
生物 洁净 室标准
100
10000
尘埃
粒径 (μm)
个/L
≥0.5 ≤3.5
≥0.5 ≤350 ≥5.0 ≤2.3
生物粒子 浮游量 浮沉量 (个/L) (个/㎡周) ≤0.0035 12900
≤0.0176 64600
二、空气微生物的种类、数量和分布
种类:以细菌和霉菌为主。 数量:与环境卫生状况和绿化状况有关。 分布:非常广泛,随空气流动,不同场
所分布有差异。
三、空气微生物的卫生标准及生物洁 净技术
目前,空气还没有统一的卫生标准, 一般以室内1m3空气中细菌总数为 500—1000个以上作为空气污染的指标。
土壤生物修复技术的关键因素
5.污染物的类型: 相对于芳香烃,氯代芳香烃化合物降解
更为困难,主要由于: 需要较高能量打开C-Cl键。 该类化合物的降解需要两个紧邻的未被
Cl取代的碳原子以便能够加入羟基,进 一步加氧完成开环。
土壤生物修复技术的关键因素
5.污染物的类型:
土壤生物修复工程
三、土壤自净和污染土壤微生物生态 (二)污染土壤的微生物生态
污(废)水长期灌溉会引诱导产生分解各 种污染物的微生物新品种。
诱导产生的能分解聚氯 联苯的诺卡氏菌
土壤微生物对重金属元素的净化机制: 1.微生物体内积累(毒性增加) 铜绿色假单胞菌可将无机汞转化为毒性更强的有机 汞积累在微生物体内。 大肠埃希氏菌(E.coli) 可使二价汞还原为元素汞。 2.微生物体内代谢(毒性减弱) 节杆菌等可氧化亚砷酸盐为砷酸盐,降低毒性,或 使砷甲基化。 土壤中的细菌、放线菌和真菌还能还原硒氧化物为 元素硒,使毒性降低。
100000
≥0.5 ≥5.0
≤3500 ≤23
≤0.0884
323000
GBJ73-84规定的洁净度等级
等级 100
每立方米(升) 每立方米(升)空气 空气中>0.5μm 中>5μm尘粒数 尘粒数
<3.5×103
1000
<3.5×104
<2.5×102
10000
<3.5×105
<2.5×103
1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