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燃料燃烧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K
* D
K O2
燃烧反应的 化学阻力


氧气扩散过程中的物理阻力

根据多相燃烧反应的化学阻力与物理阻力的对比,

可将多相燃烧反应分为三类:

动力燃烧、扩散燃烧、过渡燃烧
§9.2 固体碳粒的燃烧
第 九 气固两相反应理论

动力燃烧:
当化学阻力比物理阻力大得多时,燃烧速度取决

于化学反应速度,故称为动力燃烧。

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同时是初次反应产物

的模型
料 燃 烧
一般认为碳的氧反应首先生成碳氧络合物,碳氧络
合物进一步反应同时产生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写成
化学式即为
xC
y 2
O2
CxOy
CxOy mCO2 nCO
§9.3 碳粒燃烧的化学反应
第 九 碳与氧的反应

温度不同时,由于反应机理上的区别,生成物中一
固 体
gO2
来自百度文库
* D
(
O2
,
O2,0 )

氧在碳表面处的反应的速度(单位碳粒表面、单位时间燃烧掉的
料 燃
氧量)可表示为
K O2 O2 ,0

在稳定燃烧状态时,向碳粒扩散的氧量应等于碳粒燃烧所消耗的
氧量。因此
* D
(
O2
,
) O2 ,0
KO2
O2 ,0
§9.2 固体碳粒的燃烧
第 九 气固两相反应理论
§9.2 固体碳粒的燃烧
第 九 气固两相反应理论

过渡燃烧:
当化学阻力与物理阻力在同一数量级时,两者均

不可忽略,燃烧工况处于扩散控制与动力控制之间,

故称为过渡燃烧

* D
KO2
K 1 1 1

* D
K O2
燃 烧
O2 ,0
* D
* D
K O2
O2 ,
0 O2 ,0 O2 ,
§9.2 固体碳粒的燃烧
谢米诺夫准则:
Sm
D
K
燃 料
氧的浓度比:
/ O2 ,0
O2 ,

动力燃烧 过渡燃烧 扩散燃烧

Sm
>9.0 0.11~9.0
<0.11
/ O2 ,0
O2 , >0.9
0.1~0.9
<0.1
§9.2 固体碳粒的燃烧
第 九 气固两相反应理论

➢两相反应的级数-吸附理论

在固体燃料表面,两相反应的级数0~1级。
燃 料
第九章 固体燃料燃烧



§9.1 煤的燃烧过程
第 九 引言

➢ 煤的结构特点
✓ 煤是由很多不同结构的含C、H、O、N、S的有

机聚合物粒子和矿物杂质混合而成,各种有机聚合

物粒子之间常由不同的碳氢支链连结成更大的粒子。

➢ 煤的燃烧过程:

干燥
燃 烧
热解及挥发分析出
挥发分燃烧
焦炭燃烧
§9.1 煤的燃烧过程
第 九 气固两相反应理论

➢温度对碳燃烧速率及碳表面氧浓度的影响
固 体 燃 料 燃 烧
碳燃烧速率随温度的变化
1、动力燃烧区 2、过渡燃烧区 3、扩散燃烧区
碳燃烧时其表面氧浓度分布
1—动力区;2,3—过渡区;3—扩散区
§9.2 固体碳粒的燃烧
第 九 气固两相反应理论

➢碳燃烧状态的判别准则
固 体
✓慢速加热时大部分转化成碳,而快速加热时则得

到很小,甚至无碳。

➢ 煤粒终温对挥发分析出的最终产量影响很大:
燃 料
✓随着热解温度的提高,挥发分产量可高达70%以上, 即挥发分并不是一个确定不变的常数。

800K

1390K
38.3% 48%
1720K
60%
2170K
71%
§9.1 煤的燃烧过程
第 九 煤的燃烧过程
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比例也不相同。比值n/m随温度上
固 升而增大。
体 燃
在1300℃以下或碳表面氧的分压很低、浓度很小
的情况下
氧分子溶入碳

络合

的晶体内构成
3C 2O2 C3O4 固溶络合物

离解
C3O4 C O2 2CO2 2CO

➢ 挥发份的燃烧
焦炭含量占55~97%,燃
➢ 焦炭的燃烧

烧时间占90%,发热量占 60~95%





§9.2 固体碳粒的燃烧

九 气固两相燃烧反应过程

✓ 两相反应的特点:物质在相的分界表面上发生反应。 反应的一般步骤:

1. 反应分子扩散到表面

2. 分子在表面发生吸附作用

3. 被吸附的分子在表面上进行化学反应

固 体
O2 ,0
* D
* D
K O2
O2 ,
gO2
* D
(
O2
,
O2,0 )
gO2
O2 ,
1 1
K O2 ,
* D
K O2
燃 料
K 1 1 1
表观速度常数

* D
K O2

11 1
多相燃烧反应
K
* D
K O2
阻力
§9.2 固体碳粒的燃烧
第 九 气固两相反应理论
章 固
11 1
➢多相燃烧反应阻力:

4. 生成物从表面解吸

5. 生成物扩散离开表面

✓ 以上步骤依次发生。整个反应过程的快慢取决于各步 中最慢的一步。
§9.2 固体碳粒的燃烧
第 九 气固两相反应理论

假设碳与氧燃烧的生成物只有二氧化碳,并仿照传热学中对流
换热系数α的概念引入对流扩散系数
*,则氧从周围向单位碳
D
粒表面的扩散量可以写为
体 燃
D* KO2
K K O2

O2 ,0
O2 ,

碳表面上氧气浓度接近于周围气流中氧的浓度。这种情

况相当于较低温度下的燃烧情况。此时由于化学反应速
度很低,从远处扩散到碳表面的氧消耗得很少,从而使
得碳表面氧的浓度等于远处环境中氧的浓度 。
§9.2 固体碳粒的燃烧
第 九 气固两相反应理论

w K KK P1PO2 O2

K1PO2 K1
料 燃 烧
很小
PO2 很大
w K K1PO2 K1
wK
一级反应 0级反应
中值
w KPOn2
n=0~1
§9.3 碳粒燃烧的化学反应 第 九 碳与氧的反应 章 碳粒燃烧的三种模型:
二氧化碳是初次反应产物的模型;

一氧化碳是初次反应产物的模型;
第 九 煤的热解过程

当煤加热到足够高的温度时,煤先变成塑性状态,
失去棱角而使其形状变得更接近于球形,同时开始释

放挥发份。
体 燃
H 2O、CO2、C2 H 6、C2 H 4、CH 4、焦油、CO 、H 2

燃 烧
➢ 挥发份释放后留下的是一多孔的炭。热解过程中不 同的煤有着不同程度的膨胀。
§9.1 煤的燃烧过程 第 九 煤的热解过程 章 ➢ 加热速率对挥发份析出的速率及其成分有很大的影响;

扩散燃烧:
当化学阻力比物理阻力小得多时,燃烧速度取决

于氧分子扩散速度,故称为扩散燃烧
体 燃
D* KO2

K
* D
O2 ,0 0
燃 碳表面上氧气浓度接近于零。这相当于在高温下的燃烧情 烧 况。此时由于温度很高,化学反应能力已大大超过扩散能
力,使所有扩散到碳表面的氧立即全部反应掉,从而导致
碳表面的氧浓度为零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