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专用)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项训练(二十二) 语言基础知识+论述类文本阅读配套作业(解析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语言基础知识(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联袂./妩媚.诅.咒/咀.嚼肖.像/惟妙惟肖.
B.炽.烈/整饬.通缉./修葺.奢靡./风靡.一时
C.拓.本/鞭挞.依偎./煨.汤露.宿/原形毕露.
D.内讧./拱.手枯槁./长篙.绿.茵/绿.林好汉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3分)( )
A.尺牍狙击赍发雕梁画栋
B.淋漓赎罪敕造交接义式
C.逦迤彷徨插坐缘木求鱼
D.萧瑟祈祷按装肉袒负荆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3分)( )
A.从12月6日起,宁波市将启用
..一批新的电子警察,对机动车闯红灯、超速、违反禁令标志行驶等交通违法行为进行抓拍。

B.中国电信、中国联通日前同时向国家发改委提交中止
..垄断调查的申请,承认企业在互联互通及价格上存在不合理行为,同时承诺全力整改。

C.鲁迅对阿Q的描写可谓穷形尽相
....,这不仅得力于他写作的高超技艺,更因为他对国民劣根性的深刻体味。

D.营销传播的种种既有理论,往往被我们奉为清规戒律
....,轻易不敢撼动。

但是,曾经正确的未必永远正确,过去有效的未必长久适用。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我国是一个食品生产和食品消费的大国,但食品产业的规模化、规范化水平和行业诚信道德体系完善程度还有待改善。

B.在打击知识产权和伪劣商品犯罪的“亮剑”行动中,市公安局经侦大队顺藤摸瓜,及时破获了一起制售假冒“南山牌”铝合金案。

C.那些独具特色的老房子遍布青岛的大街小巷,犹如青岛的枝与叶,使得青岛这座别具风情的城市散发着浓郁的文化气息。

D.因希腊政府无力应对主权债务清偿而引发的危机,像是一团山边野火,迅速蔓延到欧盟核心地带,甚至殃及法国等欧盟核心成员卷入风暴之中。

二、材料探究和文化经典阅读(10分)
5.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5分)
交通耗能是我国社会主要能源消耗之一,其石油消耗总量占全社会石油消耗总量的30%以上,并且汽车尾气已成为大中城市温室气体的首要来源。

一辆中耗油轿车每年少开1200公里,将节省120升石油,减少碳排放294公斤;一个人每年少搭乘飞机5000公里,将节省200升石油,可减少碳排放695公斤。

文明出行,防止交通堵塞,也是为绿色出行作贡献。

相关部门倡导:短途出行,请尽量步行或乘坐公交,省钱省力;开车时避免汽车发动机空转,停留时间超过l分钟应熄火;长途旅行请尽量坐火车,减少乘飞机的次数;安全驾驶、文明礼让,保证交通顺畅。

(1)请你简要概括这则材料的主要内容。

(30 字以内)(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结合材料内容,设计一条公益宣传标语。

(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阅读下面三段文字,完成问题。

(5分)
①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论语》)
②子曰:“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

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论语》)
③胡氏曰:“许昌靳裁之有言曰:‘士之品大概有三:志于道德者,功名不足以累其心;志于功名者,富贵不足以累其心;志于富贵而已者,则亦无所不至矣。

’志于富贵,即孔子所谓鄙夫也。

”(朱熹《论语集注》)
[注] 胡氏(胡寅,一说指其父胡安国,或其弟胡宏)、靳裁之(胡安国之师),均为南宋大儒。

(1)鄙夫“患得患失”的根本原因和严重后果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2)根据上面的文字,概括儒家的价值观并作简要评析。

(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自由是现代政治的核心价值。

而自由的政治,则要求国家视保障公民平等的基本自由为首要责任。

在这样的国度,每个人都可以免于恐惧免于压迫,自由地思想自由地信仰,自由参与公共生活,自由选择和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标。

这是启蒙运动以来,最重要的对理想政治的想象。

世间有形形色色的束缚,相应就有形形色色的自由。

自由是个众数。

思想言论的自由和散布谣言的自由,人身行动的自由和冲闯红灯的自由,是不同性质的自由,不能随意将它们作简单的类比或加减。

例如我们不会说,一个社会虽然没有政治自由,但却因为可以随地吐痰扔垃圾,所以从整体上看还是自由的。

一个自由的社会,绝非指人人可以为所欲为,而是指这个社会能够通过制度,保障每个公民享有某些根本而重要的基本自由。

如果我们留意联合国人权宣言和许多国家的宪法,这张自由清单往往包括人身自由和免于任意拘禁虐待的自由、思想言论和新闻自由、良心和信仰自由、集会结社和参与政治的自由,以及婚姻迁徙择业和拥有个人财产的自由等等。

我们判断一个国家是否是自由国家,主要看这些被宪法视为基本权利的自由,能否真正落实并且受到充分保障。

这些自由绝非可有可无,更不容任意牺牲。

它们是国家的基石。

我们也应留意,当我们享有这些权利的同时,也有相应的义务尊重其他公民享有同样的自由。

为什么基本自由如此重要?这可以有许多不同理由。

我这里只谈几个方面。

第一,有的自由和人的生存状态密切相关。

试想象,如果有这样一个国度,个体随时会因政治观点不同而被恐吓被拘禁被虐打,随时会因宗教信仰不同而被羞辱被歧视被消灭,随时会因“国家需要”而被强行侵夺个人财产,那么人就活在非常悲惨非常没有安全感的境地。

最基本的人身自由,是所有政治理论的共同底线,无关派别。

没有这条底线,人类就活在黑暗当中。

或许有人说,既然明知掌权者不喜欢你有异于正统的政治观和宗教观,那么你何必要争这些自由?何不从这些领域撤退然后享受那吃喝玩乐的自由?原因很简单,因为我们的选择体现着我们作为人所必须拥有的自主和尊严,并且这些领域对作为人类的我们而言不可或缺,
人只能在这些领域的活动中实现自己。

如果从信仰撤退,即意味着将生之意义死之归宿灵魂之安顿这些根本的人生问题从我们的生命切割开去;如果从政治撤退,即意味着我们放弃做亚里士多德所说的政治动物,不再通过参与公共事务实践人之为人最值得珍惜的理性能力和道德能力;如果从思想撤退,即意味着我们放弃独立思考。

有助人类能力情感信念发展的领域受到限制愈多,人就活得愈不完整。

这种缺失,不仅仅是对某一个体的伤害,更是对整个政治社群的伤害。

人的尊严基于此,自由和民主之所以可贵,其理也在此。

讨论至此,我们应可见到,基本自由之所以可贵,最主要的理由,是这些自由乃实现个人自主的必要前提。

而我们如此重视自主,则因为它是活出美好人生的重要条件。

我们由此推出这样的政治理想:一个公正的社会,必须使活在其中的每个人,有能力和有机会过上独立自主的生活。

这个理想,除了要求政府保障公民的基本自由外,在人格、政治、教育、经济、文化上还有更多更深的政治含义。

(节选自周保松《为什么要追求自由》,《南风窗》2012年第3期)
7.下列关于“自由的社会”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自由的社会是指每个公民都享有人身自由、思想言论自由和财产占有自由的社会。

B.自由的社会就是生活在其中的人能免于一切束缚去做自己想做的所有事情的社会。

C.自由的社会指能够通过制度保障每个公民享有某些根本而重要的基本自由的社会。

D.自由的社会是指国家宪法中对每个公民都享有的基本自由权利有明文规定的社会。

8.下列说法,不属于“基本自由如此重要”的原因的一项是(3分)( )
A.没有最基本的人身自由这条底线,人类就活在黑暗当中。

B.人们不能因为自己的政治观宗教观异于正统就随意放弃。

C.人只能在政治、宗教等基本自由领域的活动中实现自己。

D.基本自由是人的尊严所在,是实现个人自主的必要前提。

9.结合你对现代公正社会的理解,说说你认为文章结尾所说的“更多更深的政治含义”应该包含哪些内容。

(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项训练(二十二)
1.D [解析] A项,mèi,zǔ/jǔ,xiào;B项,chì,jī/qì,mí/mǐ;C项,tà,wēi,lù;D项,hòng/gǒng,gǎo/gāo,lǜ/lù。

2.A [解析] B.义—仪,C.坐—座,D.按—安。

3.D [解析] A项,“启用”指开始使用,既可用于人也可用于物。

B项,“中止”指(做事)中途停止或使中途停止。

C项,“穷形尽相”原指描写刻画十分细致生动,现在也指丑态毕露。

D项,“清规戒律”借指束缚人的死板的规章制度。

此处应为“金科玉律”。

4.C [解析] A.搭配不当,“改善”和“水平”“程度”不搭配。

B.成分残缺,应该在“知识产权”前加上“侵犯”,在“伪劣商品”前加上“制售”。

D.句式杂糅,可改为“甚至殃及法国等欧盟核心成员”或“甚至法国等欧盟核心成员也卷入风暴之中”。

5.[答案] (1)交通耗能是我国社会主要能源消耗之一,(1分)应该倡导低碳出行。

(1分)
(2)示例1:低碳生活,绿色出行。

示例2:节能降耗新时尚,绿色出行保健康。

(3分)
[解析] 本题考查压缩语段和拟写公益广告。

(1)材料共两段,第一段的中心句是开头的“交通耗能是我国社会主要能源消耗之一”,第二段的中心句意思是如何出行才能节能降耗,即应当“绿色出行”。

(2)公益广告属于广告语,要求简明、上口、易记、主题鲜明,让人一看就知道该做什么,该怎么做。

6.[答案] (1)志于富贵(耻恶衣恶食)(1分)无所不至(什么坏事都会干)(1分)
(2)儒家的价值观:志于道,而不志于富贵。

评析:①倡导“安贫乐道”,对于缓和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具有积极意义;②鄙视“志于富贵”,反对“耻恶衣恶食”,但并不等于简单地鄙视富贵(从“志于富贵而已”中的“而已”可知);③孔子强调“安贫乐道”,最终是为了“事君”,这和现实道德要求最终是为了人民利益有本质差别。

(3分,价值观1分,评析2分。

评析一点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经典阅读。

第(1)题的有效信息在第③段。

这一段是对“士之品”进行解说,其中“志于富贵”者就是孔子所说的“鄙夫”。

我们只需要找到有关“志于富贵”的论述即可。

第(2)题,孔子主张“士志于道”,反对“耻恶衣恶食”(第①段),其终极目的在于“事君”;靳裁之认为,“志于道”者,不会为“功名”“富贵”所累(第③段)。

评析,既可评价这一观点本身,也可联系现实世界。

[参考译文]
①孔子说:“读书人立志于追求真理,却以穿得不好吃得不好为耻辱,那就不值得和他谈论什么了。


②孔子说:“可以和一个鄙夫一起事奉君主吗?他在没有得到官位时,总担心得不到;已经得到了,又怕失去它。

如果他担心失掉官职,那他就什么事都干得出来了。


③胡寅说:“许昌靳裁之说:‘士的品德大概有三等:立志于道德的人,功名不足以使他的心感到劳累;有志于功名的人,富贵不足以使他的心感到劳累;有志于富贵的人,就会无所不至了。

’有志于富贵,就是孔子所说的‘鄙夫’。


7.C [解析] A项,“人身自由、思想言论自由”“财产占有自由”不全面、不准确,且后者原文为“拥有个人财产的自由”;B项“一切”“所有”说法过于绝对;D项与原文“能否真正落实并且受到充分保障”不符。

8.B [解析] B项表述的是基本自由的内容,不是“基本自由如此重要”的原因。

9.[答案] 在人格上应该保障每个公民人人平等;在政治上应该实行民主法治的宪政;在教育上应该实行发展个性的释智教育;在经济上应该实行公平合理的社会分配;在文化上应该保障多样开放的文化生活。

(答对一点得1分,答对两点得3分)
[解析] 本题考查信息的筛选与整合。

题目引文是对选文最后一句话的节选,首先看该句中非引文内容,即“这个理想,除了要求政府保障公民的基本自由外,在人格、政治、教育、经济、文化上……”这句话句首的“这”的指代意义,即前文所说的“政治理想”;其次要明白人格、政治、教育、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含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