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府衙楹联赏析(府衙正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徽州府衙楹联赏析(府衙正厅)
府衙正厅楹联
患寡患贫,告闾阎疾苦未平,莫向讼庭甘对簿;
以养以教,课殿最拊循乏术,重新官阁愧峨冠。
许承尧《歙事闲谈》记载,此联用于府衙正厅。
注释:
患寡患贫:担心得到少,担心生活贫穷。
见《论语·季氏第十六篇》:“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则安之。
”
闾阎:原指古代里巷内外的门。
泛指门户,人家,此为平民老百姓。
疾苦:饥寒交迫。
郑板桥诗《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
讼庭:即讼堂。
旧时审理诉讼案件的场所。
对簿:对簿公堂,受审。
簿,狱辞的文书,犹今之起诉状。
受审时据状核对事实,故称对簿。
以养以教:设立庠、序、学、校来教导百姓。
见《孟子·滕文公上》:“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
人伦明于上,小民亲于下。
有王者起,必来取法,是为王者师也。
”
课殿最:旧时朝廷对官吏定期考课,政绩最差的称“课殿”,政绩最好的称“课最”。
拊循:亦作“拊巡”。
安抚;抚慰。
《荀子·富国》:“垂事养民,拊循之,唲呕之。
”杨倞注:“拊循,慰悦之也。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勾践自会稽归七年,拊循其士民,士民欲用以报吴。
”南朝宋颜延之《阳给事诔》:“勉慰痍伤,拊巡饿渴。
”宋·司马光《横
山札子》:“伏望陛下且以拊循百姓为先,以征伐四夷为后。
”明·归有光《通政使司张公墓表》:“至则减损户徭,拊循流亡。
”
峨冠:亦作“峩冠”。
高冠,指官员。
赏析:
上联意思是:人人担心自己得到少,担心自己生活穷,告诉百姓饥寒交迫尚未得到治理,不要为一些生活琐事喜欢对簿公堂。
下联意思是:设立庠、序、学、校来教导百姓,政绩或差或好,抚慰百姓缺乏办法,官府装修再新,官员愈加惭愧。
上联告诫百姓不要在一些生活琐事上患得患失,要把谋生解决生活疾苦放在首位,不要动辄去官府打官司。
下联强调要重视教化,政绩好坏主要是要有办法抚慰百姓,而官府修得再新,搞形象工程,只能使自己更加惭愧。
明清有“徽州人好讼”之称。
这副楹联反映了明清时期官方在理想上努力追求“无讼”社会,在话语中竭力劝诫或贬抑“健讼”行为,有的训诫“些小词讼莫如休”,有的劝说“屈死不告状”的隐忍,有的警告“赢得猫儿赔了牛”的讼不起,实际上小民百姓还是喜欢“把事情闹大”。
因为“会哭的孩子有奶吃”,才能得到迅速的处理,产生“大闹大好处,小闹小好处,不闹无好处”的社会心理。
在频繁的社会活动特别是在经济活动中,徽州商人重视用“约”和“法”来维护权益、协调关系的意识慢慢觉醒,并逐渐形成了徽州人凡事“立字为据”的**惯。
现存涉及社会经营活动方方面面的、大量的徽州契约文书,就反映了徽州民众这种“民间法”由原始走向规范、走向成熟的历史演进过程。
长期为外人所责难的“徽人好讼”,实际上正是徽州人致力于构建法制社会的一种民间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