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搭配的学问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搭配中的学问》教学设计
《搭配中的学问》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本课的设计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和数学交流的机会”,注重在数学活动中让学生经历“操作水平——表象水平——符号水平”的数学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把握数学本质。

设计思路
本课在具体的认知目标方面要求不高,不要求学生解决比较复杂的搭配问题,重在渗透数学思想方法,落实数学思考,培养有序思考、符号化思想。

教学时不能急于归结算式,应让学生获得充分的活动体验:一是体验有序操作、有序思考的必要性,体会有序思维的价值;二是体验符号化表达的必要性,体会数学方法的优越性。

课程标准提倡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和数学交流的机会。

但数学活动的本质特征是“数学化”,强调数学活动,不能因此忽视学生对数学本质的把握,不能因此忽视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

根据这一理解,本节课我们先让学生动手摆一摆,
借助直观材料进行搭配以及无序操作与有序操作的对比,初步感知搭配有序化的数学本质;接着,创设不平衡的情境——如果没有衣服卡片,你能找出所有的搭配方法吗?让学生创作个性符号来表示搭配方法,及时引导学生跳出具体直观的方法,从相对抽象、更为一般的层面上认识数学方法,让学生在亲历数学化的过程中体会符号化表达的必要性,体会数学方法的优越性;紧接着,借助“营养配餐”“路线搭配”等典型有趣的实例,让学生在运用数学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的魅力。

学生在层层递进的数学活动中,遵循从物化到内化,由具体到抽象,由实物操作到表象操作再到符号操作的认知过程,逐步经历了“操作水平——表象水平——符号水平”的数学化过程。

学生的体验因充分而深厚,因有序而有效。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P76-77。

学情与教材分析
“搭配中的学问”是“数学好玩”领域的内容,是一节实践活动课。

本节课教材安排了“搭配服装”这一主题活动,主要目的是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培养学生有序思考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基于“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认知水平出发”的认识,以学生比较熟悉而感兴趣的“搭配服装”等内容作为主要的数学活动,以真性的学习任务驱动学生主动探究。

教学目标
1、结合“搭配服装”等现实情境,探索并掌握简单的搭配方法,能用适当的方式表示各种搭配方法。

2、在尝试、展示、交流过程中,逐步学会按一定的顺序思考和解决问题。

3、在探索用不同方式表示搭配方法的过程中,初步培养符号意识。

教学重点:联系实际,通过“搭配服装”等现实情境,训练学生有序思考的能力,掌握搭配的方法。

教学难点: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学会搭配中蕴涵的规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