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高考真题+模拟新题)分类汇编:H单元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之欧阳与创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高考题分类目录
H单元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H1 弱电解质的电离
2.[2014·四川卷] 下列关于物质分类的说法正确的是()
A.金刚石、白磷都属于单质
B.漂白粉、石英都属于纯净物
C.氯化铵、次氯酸都属于强电解质
D.葡萄糖、蛋白质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2.A[解析] 金刚石是碳单质,白磷的化学式为P4,A项正确;漂白粉是氯化钙和次氯酸钙的混合物,B项错误;次氯酸是弱酸,属于弱电解质,C项错误;葡萄糖是单糖,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D项错误。

13.[2014·山东卷] 已知某温度下CH3COOH和NH3·H2O的电离常数相等,现向10 mL浓度为0.1 mol·L-1的CH3COOH溶液中滴加相同浓度的氨水,在滴加过程中()
A.水的电离程度始终增大
B.
c(NH+4)
c(NH3·H2O)先增大再减小
C.c(CH3COOH)与c(CH3COO-)之和始终保持不变
D.当加入氨水的体积为10 mL时,c(NH+4)=c(CH3COO-)
13.D[解析] 水的电离程度先增大,当反应完全后,随氨水的加入,水的电离程度减小,A项错
误;溶液中
c(NH+4)
c(NH3·H2O)=
Kb(NH3·H2O)
c(OH-),滴定
过程中K b(NH3·H2O)不变,溶液中c(OH-)一直增大,
c(NH+4)
c(NH3·H2O)一直减小,B项错误;利用原子守恒知溶液中n(CH3COOH)与n(CH3COO-)之和不变,滴定过程中溶液体积不断增大,c(CH3COOH)与c(CH3COO-)之和不断减小,C项错误;由CH3COOH 与NH3·H2O的电离程度相等可知CH3COONH4溶液呈中性,当加入等体积氨水时,溶液恰好为CH3COONH4溶液,利用电荷守恒知溶液中c(NH+4)=c(CH3COO-),D项正确。

11.[2014·新课标全国卷Ⅱ] 一定温度下,下列溶液的离子浓度关系式正确的是()
A.pH=5的H2S溶液中,c(H+)=c(HS-)=1×10
-5 mol·L-1
B.pH=a的氨水溶液,稀释10倍后,其pH=b,则a=b+1
C.pH=2的H2C2O4溶液与pH=12的NaOH溶液任意比例混合:c(Na+)+c(H+)=c(OH-)+c(HC2O-4)
D.pH相同的①CH3COONa、②NaHCO3、③NaClO三种溶液的c(Na+):①>②>③
11.D[解析] H2S中存在两步可逆电离,c(H+)=1×10-5mol·L-1>c(HS-),A项错误;一水合氨是弱电解质,加水稀释时促进其电离平衡向正向移动,c(H+)减小程度小于10倍,即a<b+1,B项错误;混合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式:c(Na+)+c(H+)=c(OH-)
4),C项错误;组成盐的酸根+c(HC2O-4)+2c(C2O2-
对应的酸越弱,该盐的水解程度越大,等pH时其浓度越小,HCO-3对应的弱酸是H2CO3,D项正确。

8.[2013·海南卷] 0.1 mol/L HF溶液的pH=2,则该溶液中有关浓度关系式不正确的是()
A.c(H+)>c(F-) B.c(H+)>c(HF)
C.c(OH-)>c(HF) D.c(HF)>c(F-)
8.BC[解析] 电离后,因水也电离产生H+,故c(H+)>c(F-),A项正确;HF是弱酸,电离程度较
小,电离的HF分子较少,c(H+)、c(F-)均约为0.01 mol/L,c(HF)约0.09 mol/L,故c(HF)>c(H+),c(HF)>c(F-),故B项错误,D项正确;c(OH-)为10-12mol/L,c(HF)约为0.09 mol/L,故c(HF)>c(OH-),C项错误。

13.[2014·安徽卷] 室温下,在0.2 mol·L-1 Al2(SO4)3溶液中,逐滴加入1.0 mol·L-1 NaOH溶液,实验测得溶液pH随NaOH溶液体积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a点时,溶液呈酸性的原因是Al3+水解,离子方程式为Al3++3OH-Al(OH)3
B.a~b段,溶液pH增大,Al3+浓度不变
C.b~c段,加入的OH-主要用于生成Al(OH)3沉淀
D.d点时,Al(OH)3沉淀开始溶解
13.C[解析] Al3+水解的离子方程式为Al3++3H 2O Al(OH)3+3H+,A项错误;a~b段,Al3+与OH-作用生成Al(OH)3沉淀,Al3+浓度不断减小,B项错误;c点溶液pH<7,说明溶液中还没有NaAlO2生成,因此b~c段,加入的OH-主要用于生成Al(OH)3沉淀,C项正确;在c~d段pH逐渐增大,说明沉淀逐渐溶解,到达d点,Al(OH)3沉淀已
完全溶解,D项错误。

9.[2014·北京卷] 下列解释事实的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A.测0.1 mol/L氨水的pH为11:
NH 3·H2O NH+4+OH-
B.将Na块放入水中,产生气体:
2Na+2H2O===2NaOH+H2↑
C.用CuCl2溶液做导电实验,灯泡发光:
通电Cu2++2Cl-
CuCl2=====
D.Al片溶于NaOH溶液中,产生气体:
2Al+2OH-+2H2O===2AlO-2+3H2↑
9.C[解析] 0.1 mol/L氨水的pH为11,说明一水合氨为弱电解质,A正确;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B正确;用氯化铜溶液作导电实验,是氯化铜在水溶液中发生了电离:CuCl2===Cu2++2Cl-,C错误;金属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氢气,D正确。

10.[2014·福建卷] 下列关于0.10 mol·L-1 NaHCO3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溶质的电离方程式为NaHCO3===Na++H++3
CO2-
B.25 ℃时,加水稀释后,n(H+)与n(OH-)的乘积变大
C.离子浓度关系:c(Na+)+c(H+)=c(OH-)+
3)
c(HCO-3)+c(CO2-
D. 温度升高,c(HCO-3)增大
10.B[解析] NaHCO3的正确电离方程式为NaHCO3===Na++HCO-3,A项错误;根据K W=c(H +)·c(OH-)可得K W·V2=n(H+)·n(OH-),温度一定时,则K W不变,B项正确;C项电荷不守恒,错误;温度升高,HCO-3的水解和电离程度都增大,则c(HCO-3)减小,D项错误。

27. (15分)[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 次磷酸(H3PO2)是一种精细磷化工产品,具有较强还原性。

回答下列问题:
(1)H3PO2是一种中强酸,写出其电离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H3PO2及NaH2PO2均可将溶液中的Ag+还原为银,从而可用于化学镀银。

①H3PO2中,P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

②利用H3PO2进行化学镀银反应中,氧化剂与还
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1,则氧化产物为________(填化学式)。

③NaH2PO2为________(填“正盐”或“酸式盐”),其溶液显________(填“弱酸性”“中性”或“弱碱性”)。

(3)H3PO2的工业制法是:将白磷(P4)与Ba(OH)2溶液反应生成PH3气体和Ba(H2PO2)2,后者再与H2SO4反应。

写出白磷与Ba(OH)2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H3PO2也可用电渗析法制备,“四室电渗析法”工作原理如图所示(阳膜和阴膜分别只允许阳离子、阴离子通过):
①写出阳极的电极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分析产品室可得到H3PO2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早期采用“三室电渗析法”制备H3PO2:将“四室电渗析法”中阳极室的稀硫酸用H3PO2稀溶液代替,并撤去阳极室与产品室之间的阳膜,从而合并了阳极室与产品室。

其缺点是产品中混有________杂质,该杂质产生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1)H 3PO2H2PO-2+H+(2)①+1②H3PO4③正盐弱碱性
(3)2P4+3Ba(OH)2+6H2O=3Ba(H2PO2)2+2PH3↑
(4)①2H2O-4e-===O2↑+4H+
②阳极室的H+穿过阳膜扩散至产品室,原料室的H2PO-2穿过阴膜扩散至产品室,二者反应生成4H2PO-2或H3PO2被氧化
H3PO2③PO3-
[解析] (1)H3PO2为一元弱酸,其电离方程式为H 3PO2H++H2PO-2。

(2)由化合价代数和为0可确定P为+1价;②根据题中信息写出化学方程式为4Ag++H3PO2+2H2O===4Ag+H3PO4+4H+,即氧化产物为H3PO4;③NaH2PO2为强碱弱酸盐,溶液呈弱碱性。

(3)根据题中信息和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变化写出化学方程式为2P4+3Ba(OH)2+6H2O===2PH3↑+3Ba(H2PO2)2。

(4)①阳极是水电离出的OH-放电,其反应式为2H2O-4e-===O2↑+4H+;②阳极室中的H +穿过阳膜进入产品室,原料室的H2PO-2穿过阴膜扩散至产品室,二者反应生成H3PO2;③阳极室内可能有部分H2PO-2或H3PO2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导致生成物中混有PO3-
4。

25.[2014·福建卷] 焦亚硫酸钠(Na2S2O5)是常用
的食品抗氧化剂之一。

某研究小组进行如下实验:实验一焦亚硫酸钠的制取
采用如图装置(实验前已除尽装置内的空气)制取Na2S2O5。

装置Ⅱ中有Na2S2O5晶体析出,发生的反应为Na2SO3+SO2===Na2S2O5。

(1)装置Ⅰ中产生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要从装置Ⅱ中获得已析出的晶体,可采取的分离方法是______。

(3)装置Ⅲ用于处理尾气,可选用的最合理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为________(填序号)。

实验二焦亚硫酸钠的性质
Na2S2O5溶于水即生成NaHSO3。

(4)证明NaHSO3溶液中HSO-3的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可采用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_(填序号)。

a.测定溶液的pH b.加入Ba(OH)2溶液
c.加入盐酸 d.加入品红溶液
e.用蓝色石蕊试纸检测
(5)检测Na2S2O5晶体在空气中已被氧化的实验方案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三葡萄酒中抗氧化剂残留量的测定
(6)葡萄酒常用Na2S2O5作抗氧化剂。

测定某葡萄酒中抗氧化剂的残留量(以游离SO2计算)的方案如下:
(已知:滴定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2+I2+2H2O===H2SO4+2HI)
①按上述方案实验,消耗标准I2溶液25.00 mL,该次实验测得样品中抗氧化剂的残留量(以游离SO2计算)为________g·L-1。

②在上述实验过程中,若有部分HI被空气氧化,则测定结果_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25.(1)Na2SO3+H2SO4===Na2SO4+SO2↑+H2O(或Na2SO3+2H2SO4===2NaHSO4+SO2↑+H2O)
(2)过滤(3)d(4)a、e
(5)取少量Na2S2O5晶体于试管中,加适量水溶解,滴加足量盐酸,振荡,再滴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6)①0.16②偏低
[解析] (1)据装置Ⅱ中所发生的反应可知:装置Ⅰ是制取SO2的发生装置,其化学方程式为Na2SO3+H2SO4=== Na2SO4+SO2↑+H2O或者Na2SO3+
2H2SO4===2NaHSO4+SO2↑+H2O。

(2)析出的晶体要从溶液中获得可通过过滤的方法。

(3)a中吸收尾气SO2的装置末端没有与大气相通,错误;b中该装置中SO2虽能与水反应且易溶于水,但还会有部分SO2进入空气,同时也会发生倒吸,错误;c中的浓硫酸不与SO2反应,错误;d中处理尾气SO2的同时也可起到防倒吸的作用,正确。

(4)只要能证明NaHSO3溶液呈酸性的方法就可以,则选择a和e。

(5)Na2S2O5中S 元素的化合价为+4,若被氧气氧化则生成SO2-
4,检验Na2S2O5晶体在空气中已被氧化的方案相当于检验硫酸根离子,则其实验方案是:取少量Na2S2O5晶体于试管中,加适量水溶解,滴加足量的盐酸振荡,再滴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6) ①SO2+ 2H2O + I2===H2SO4+ 2HI
64 g 1 mol
x 0.01×25×10-3mol
求得:x=1.6×10-2g
则样品中抗氧化剂的残留量=
1.6×10-2g 100 ×10-3 L=
0.16 g/L。

②. 若有部分HI被空气氧化生成I2,则所消耗标准I2溶液的体积减少,则测得样品中抗氧化剂的残留
量将偏低。

5.[2014·天津卷] 下列有关电解质溶液中粒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pH=1的NaHSO4溶液:
4)+c(OH-)
c(H+)=c(SO2-
B.含有AgCl和AgI固体的悬浊液:
c(Ag+)>c(Cl-)=c(I-)
3)
C.CO2的水溶液:c(H+)>c(HCO-3)=2c(CO2-
D.含等物质的量的NaHC2O4和Na2C2O4的溶
4)+c(H2C2O4)]液:3c(Na+)=2[c(HC2O-4)+c(C2O2-
5.A[解析] 由溶液中的电荷守恒得:c(Na+)+
4)+c(OH-),又因NaHSO4溶液中c(H+)=2c(SO2-
4),所以c(H+)=c(SO2-
4)+c(OH c(Na+)=c(SO2-
-),A项正确;因K sp(AgCl)>K sp(AgI),所以含有AgCl和AgI固体的悬浊液中c(Cl-)>c(I-),B项错误;CO 2的水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H2CO3H++HCO-3、HCO-3H++CO2-
3,因第一步电离的程度远大于第二步电离的程度,故溶液中c(HCO-3)远
3),C项错误;根据物料守恒得:2c(Na 大于2c(CO2-
+)=3[c(HC2O-4)+c(C2O2-
4)+c(H2C2O4)],故D项错误。

H2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
11.[2014·新课标全国卷Ⅱ] 一定温度下,下列溶液的离子浓度关系式正确的是()
A.pH=5的H2S溶液中,c(H+)=c(HS-)=1×10-5 mol·L-1
B.pH=a的氨水溶液,稀释10倍后,其pH=b,则a=b+1
C.pH=2的H2C2O4溶液与pH=12的NaOH溶液任意比例混合:c(Na+)+c(H+)=c(OH-)+c(HC2O-4)
D.pH相同的①CH3COONa、②NaHCO3、③NaClO三种溶液的c(Na+):①>②>③
11.D[解析] H2S中存在两步可逆电离,c(H+)=1×10-5mol·L-1>c(HS-),A项错误;一水合氨是弱电解质,加水稀释时促进其电离平衡向正向移动,c(H+)减小程度小于10倍,即a<b+1,B项错误;混合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式:c(Na+)+c(H+)=c(OH-)
4),C项错误;组成盐的酸根+c(HC2O-4)+2c(C2O2-
对应的酸越弱,该盐的水解程度越大,等pH时其浓度越小,HCO-3对应的弱酸是H2CO3,D项正确。

8.[2013·海南卷] 0.1 mol/L HF溶液的pH=2,则该溶液中有关浓度关系式不正确的是()
A.c(H+)>c(F-) B.c(H+)>c(HF)
C.c(OH-)>c(HF) D.c(HF)>c(F-)
8.BC[解析] 电离后,因水也电离产生H+,故c(H+)>c(F-),A项正确;HF是弱酸,电离程度较小,电离的HF分子较少,c(H+)、c(F-)均约为0.01 mol/L,c(HF)约0.09 mol/L,故c(HF)>c(H+),c(HF)>c(F-),故B项错误,D项正确;c(OH-)为10-12mol/L,c(HF)约为0.09 mol/L,故c(HF)>c(OH-),C项错误。

10.[2014·福建卷] 下列关于0.10 mol·L-1 NaHCO3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溶质的电离方程式为NaHCO3===Na++H++3
CO2-
B.25 ℃时,加水稀释后,n(H+)与n(OH-)的乘积变大
C.离子浓度关系:c(Na+)+c(H+)=c(OH-)+
3)
c(HCO-3)+c(CO2-
D. 温度升高,c(HCO-3)增大
10.B[解析] NaHCO3的正确电离方程式为NaHCO3===Na++HCO-3,A项错误;根据K W=c(H +)·c(OH-)可得K W·V2=n(H+)·n(OH-),温度一定时,则K W不变,B项正确;C项电荷不守恒,错误;温度升高,HCO-3的水解和电离程度都增大,则c(HCO-3)
减小,D项错误。

29.[2014·山东卷] 研究氨氧化物与悬浮在大气中海盐粒子的相互作用时,涉及如下反应:
2NO 2(g)+NaCl(s)NaNO3(s)+ClNO(g)K1ΔH1<0(Ⅰ)
2NO(g)+Cl 2(g)2ClNO(g)K2ΔH2<0(Ⅱ)
(1)4NO 2(g)+2NaCl(s)2NaNO3(s)+2NO(g)+Cl2(g)的平衡常数K=________(用K1、K2表示)。

(2)为研究不同条件对反应(Ⅱ)的影响,在恒温条件下,向2 L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0.2 mol NO和0.1 mol Cl2,10 min时反应(Ⅱ)达到平衡。

测得10 min内v(ClNO)=7.5×10-3 mol·L-1·min-1,则平衡后n(Cl2)=________mol,NO的转化率α1=________。

其他条件保持不变,反应(Ⅱ)在恒压条件下进行,平衡时NO 的转化率α2________α1(填“>”“<”或“=”),平衡常数K2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若要使K2减小,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

(3)实验室可用NaOH溶液吸收NO2,反应为2NO2+2NaOH===NaNO3+NaNO2+H2O。

含0.2 mol NaOH的水溶液与0.2 mol NO2恰好完全反应得1 L溶液A,溶液B为0.1 mol·L-1的CH3COONa溶液,则两溶液中c(NO-3)、c(NO-2)和c(CH3COO-)由大到小
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已知HNO 2电离常数K a =7.1×10-4 mol·L -1,CH 3COOH 的电离常数K a =1.7×10-5 mol·L -1)
可使溶液A 和溶液B 的pH 相等的方法是________。

a .向溶液A 中加适量水
b .向溶液A 中加适量NaOH
c .向溶液B 中加适量水
d .向溶液B 中加适量NaOH
29.(1)K21K 2
(2)2.5×10-2 75% > 不变 升高温度
(3)c (NO -3)>c (NO -2)>c (CH 3COO -)b 、c
[解析] (1)反应(Ⅰ)×2-反应(Ⅱ)即得到反应:4NO 2(g)+2NaCl(s)2NaNO 3(s)+2NO(g)+Cl 2(g),
利用平衡常数定义可知该反应平衡常数K =K21K 2。

(2)平衡时容器中n (ClNO)=7.5×10-3mol·L -1·min -1×10
min×2 L =0.15 mol ,则平衡后n (Cl 2)=0.1 mol -12
×0.15 mol =0.025 mol ;NO 的转化率=0.15 mol 0.2 mol ×100%
=75%;若恒压下达到平衡态相当于将原平衡加压,
平衡正向移动,NO的转化率增大;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恒压下达到平衡的平衡常数与原平衡常数相等;因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反应逆向进行,反应平衡常数减小。

(3)反应后得到溶液A为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1 mol/L的NaNO2与NaNO3的混合溶液,利用已知电离常数可知CH3COO-水解程度大于NO-2,NO-3不发生水解,两溶液中c(NO-3)>c(NO-2)>c(CH3COO-);利用CH3COO-水解程度大于NO-2可知溶液B的碱性强于溶液A,为使溶液A、B的pH相等,可采取的措施有向溶液A中加适量NaOH或向B溶液中加入适量水稀释或向B溶液中加入适量稀醋酸等。

5.[2014·天津卷] 下列有关电解质溶液中粒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pH=1的NaHSO4溶液:
4)+c(OH-)
c(H+)=c(SO2-
B.含有AgCl和AgI固体的悬浊液:
c(Ag+)>c(Cl-)=c(I-)
3)
C.CO2的水溶液:c(H+)>c(HCO-3)=2c(CO2-
D.含等物质的量的NaHC2O4和Na2C2O4的溶
4)+c(H2C2O4)]液:3c(Na+)=2[c(HC2O-4)+c(C2O2-
5.A[解析] 由溶液中的电荷守恒得:c(Na+)+
c(H+)=2c(SO2-
4)+c(OH-),又因NaHSO4溶液中
4)+c(OH c(Na+)=c(SO2-
4),所以c(H+)=c(SO2-
-),A项正确;因K sp(AgCl)>K sp(AgI),所以含有AgCl和AgI固体的悬浊液中c(Cl-)>c(I-),B项错误;CO 2的水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H2CO3H++HCO-3、HCO-3H++CO2-
3,因第一步电离的程度远大于第二步电离的程度,故溶液中c(HCO-3)远
3),C项错误;根据物料守恒得:2c(Na 大于2c(CO2-
+)=3[c(HC2O-4)+c(C2O2-
4)+c(H2C2O4)],故D项错误。

11.[2014·海南卷] 室温下,用0.100 mol·L-1 NaOH溶液分别滴定20.00 mL 0.100 mol·L-1的盐酸和醋酸,滴定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Ⅱ表示的是滴定醋酸的曲线
B.pH=7时,滴定醋酸消耗的V(NaOH)小于20 mL
C.V(NaOH)=20.00 mL时,两份溶液中c(Cl-)=c(CH3COO-)
D.V(NaOH)=10.00 mL时,醋酸溶液中c(Na +)>c(CH3COO-)>c(H+)>c(OH-)
11.B[解析] 当用0.100 mol·L-1NaOH溶液滴定20.00 mL 0.100 mol·L-1盐酸消耗20 mL NaOH溶液
时,所得溶液pH=7,观察滴定曲线图知A项错误;当醋酸与NaOH恰好反应完时,所得到的溶液pH>7,当滴定到pH =7时,表明消耗的V(NaOH)<20 mL,B项正确,C项错误;若c(Na+)>c(CH3COO -)>c(H+)>c(OH-)成立,则c(Na+)+c(H+)>c(OH-)+c(CH3COO-),D项错误。

H3 盐类的水解
8. [2014·浙江卷]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金属汞一旦洒落在实验室地面或桌面时,必须尽可能收集,并深埋处理
B.用pH计、电导率仪(一种测量溶液导电能力的仪器)均可监测乙酸乙酯的水解程度
C.邻苯二甲酸氢钾可用于标定NaOH溶液的浓度。

假如称量邻苯二甲酸氢钾时电子天平读数比实际质量偏大,则测得的NaOH溶液浓度比实际浓度偏小D.向某溶液中加入茚三酮试剂,加热煮沸后溶液若出现蓝色,则可判断该溶液含有蛋白质
8.B[解析] 金属汞洒落后,对于无法收集的应加硫黄粉使其转化为极难溶于水的HgS,A项错误;乙酸乙酯是非电解质,它不能导电,它的水解产物乙酸是电解质(弱酸),溶液能导电,B项正确;当称量的邻苯二甲酸氢钾的读数比实际质量偏大时,造成所
配制的邻苯二甲酸氢钾溶液的浓度偏小,则所消耗的邻苯二甲酸氢钾溶液的体积偏大,则测得的NaOH溶液浓度比实际浓度偏大,C项错误;许多氨基酸也能与茚三酮发生反应生成蓝色沉淀,D项错误。

13.[2014·山东卷] 已知某温度下CH3COOH和NH3·H2O的电离常数相等,现向10 mL浓度为0.1 mol·L-1的CH3COOH溶液中滴加相同浓度的氨水,在滴加过程中()
A.水的电离程度始终增大
B.
c(NH+4)
c(NH3·H2O)先增大再减小
C.c(CH3COOH)与c(CH3COO-)之和始终保持不变
D.当加入氨水的体积为10 mL时,c(NH+4)=c(CH3COO-)
13.D[解析] 水的电离程度先增大,当反应完全后,随氨水的加入,水的电离程度减小,A项错
误;溶液中
c(NH+4)
c(NH3·H2O)=
Kb(NH3·H2O)
c(OH-),滴定
过程中K b(NH3·H2O)不变,溶液中c(OH-)一直增大,
c(NH+4)
c(NH3·H2O)一直减小,B项错误;利用原子守恒知溶液中n(CH3COOH)与n(CH3COO-)之和不变,滴定
过程中溶液体积不断增大,c(CH3COOH)与c(CH3COO-)之和不断减小,C项错误;由CH3COOH 与NH3·H2O的电离程度相等可知CH3COONH4溶液呈中性,当加入等体积氨水时,溶液恰好为CH3COONH4溶液,利用电荷守恒知溶液中c(NH+4)=c(CH3COO-),D项正确。

11.[2014·新课标全国卷Ⅱ] 一定温度下,下列溶液的离子浓度关系式正确的是()
A.pH=5的H2S溶液中,c(H+)=c(HS-)=1×10-5 mol·L-1
B.pH=a的氨水溶液,稀释10倍后,其pH=b,则a=b+1
C.pH=2的H2C2O4溶液与pH=12的NaOH溶液任意比例混合:c(Na+)+c(H+)=c(OH-)+c(HC2O-4)
D.pH相同的①CH3COONa、②NaHCO3、③NaClO三种溶液的c(Na+):①>②>③
11.D[解析] H2S中存在两步可逆电离,c(H+)=1×10-5mol·L-1>c(HS-),A项错误;一水合氨是弱电解质,加水稀释时促进其电离平衡向正向移动,c(H+)减小程度小于10倍,即a<b+1,B项错误;混合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式:c(Na+)+c(H+)=c(OH-)
4),C项错误;组成盐的酸根+c(HC2O-4)+2c(C2O2-
对应的酸越弱,该盐的水解程度越大,等pH时其浓度越小,HCO-3对应的弱酸是H2CO3,D项正确。

11.[2014·安徽卷] 室温下,下列溶液中粒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Na2S溶液:c(Na+)>c(HS-)>c(OH-)>c(H2S)
B.Na2C2O4溶液:c(OH-)=c(H+)+c(HC2O-4)+2c(H2C2O4)
3)+
C.Na2CO3溶液:c(Na+)+c(H+)=2c(CO2-
c(OH-)
D.CH3COONa和CaCl2混合溶液:c(Na+)+c(Ca2+)=c(CH3COO-)+c(CH3COOH)+2c(Cl-) 11.B[解析] 在Na 2S溶液中存在H2O OH-+H+以及S2-+H 2O HS-+OH-、HS-+H2O H2S +OH-,溶液中粒子浓度关系为c(Na+)>c(S2-)>c(OH-)>c(HS-)>c(H2S)>c(H+),A项错误;利用质子守恒知Na2C2O4溶液中存在c(OH-)=c(H+)+c(HC2O-4)+2c(H2C2O4),B项正确;利用电荷守恒知
3)+Na2CO3溶液中,c(Na+)+c(H+)=2c(CO2-
c(HCO-3)+c(OH-),C项错误;利用原子守恒可知CH3COONa和CaCl2的混合液中c(Na+)+c(Ca2+)=
c(CH3COOH)+c(CH3COO-)+1
2c(Cl-),D项错误。

13.[2014·安徽卷] 室温下,在0.2 mol·L-1 Al2(SO4)3溶液中,逐滴加入1.0 mol·L-1 NaOH溶液,实验测得溶液pH随NaOH溶液体积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a点时,溶液呈酸性的原因是Al3+水解,离子方程式为Al3++3OH-Al(OH)3
B.a~b段,溶液pH增大,Al3+浓度不变
C.b~c段,加入的OH-主要用于生成Al(OH)3沉淀
D.d点时,Al(OH)3沉淀开始溶解
13.C[解析] Al3+水解的离子方程式为Al3++3H 2O Al(OH)3+3H+,A项错误;a~b段,Al3+与OH-作用生成Al(OH)3沉淀,Al3+浓度不断减小,B 项错误;c点溶液pH<7,说明溶液中还没有NaAlO2生成,因此b~c段,加入的OH-主要用于生成Al(OH)3沉淀,C项正确;在c~d段pH逐渐增大,说明沉淀逐渐溶解,到达d点,Al(OH)3沉淀已完全溶解,D项错误。

10.[2014·福建卷] 下列关于0.10 mol·L-1 NaHCO3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溶质的电离方程式为NaHCO3===Na++H++3
CO2-
B.25 ℃时,加水稀释后,n(H+)与n(OH-)的乘积变大
C.离子浓度关系:c(Na+)+c(H+)=c(OH-)+
3)
c(HCO-3)+c(CO2-
D. 温度升高,c(HCO-3)增大
10.B[解析] NaHCO3的正确电离方程式为NaHCO3===Na++HCO-3,A项错误;根据K W=c(H +)·c(OH-)可得K W·V2=n(H+)·n(OH-),温度一定时,则K W不变,B项正确;C项电荷不守恒,错误;温度升高,HCO-3的水解和电离程度都增大,则c(HCO-3)减小,D项错误。

27. (15分)[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 次磷酸(H3PO2)是一种精细磷化工产品,具有较强还原性。

回答下列问题:
(1)H3PO2是一种中强酸,写出其电离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H3PO2及NaH2PO2均可将溶液中的Ag+还原为银,从而可用于化学镀银。

①H3PO2中,P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

②利用H3PO2进行化学镀银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1,则氧化产物为________(填化学式)。

③NaH2PO2为________(填“正盐”或“酸式盐”),其溶液显________(填“弱酸性”“中性”或“弱碱性”)。

(3)H3PO2的工业制法是:将白磷(P4)与Ba(OH)2溶液反应生成PH3气体和Ba(H2PO2)2,后者再与H2SO4反应。

写出白磷与Ba(OH)2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H3PO2也可用电渗析法制备,“四室电渗析法”工作原理如图所示(阳膜和阴膜分别只允许阳离子、阴离子通过):
①写出阳极的电极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分析产品室可得到H3PO2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早期采用“三室电渗析法”制备H3PO2:将“四室电渗析法”中阳极室的稀硫酸用H3PO2稀溶液代替,并撤去阳极室与产品室之间的阳膜,从而合并了阳极
室与产品室。

其缺点是产品中混有________杂质,该杂质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1)H 3PO2H2PO-2+H+(2)①+1②H3PO4③正盐弱碱性
(3)2P4+3Ba(OH)2+6H2O=3Ba(H2PO2)2+2PH3↑
(4)①2H2O-4e-===O2↑+4H+
②阳极室的H+穿过阳膜扩散至产品室,原料室的H2PO-2穿过阴膜扩散至产品室,二者反应生成4H2PO-2或H3PO2被氧化
H3PO2③PO3-
[解析] (1)H3PO2为一元弱酸,其电离方程式为H 3PO2H++H2PO-2。

(2)由化合价代数和为0可确定P为+1价;②根据题中信息写出化学方程式为4Ag++H3PO2+2H2O===4Ag+H3PO4+4H+,即氧化产物为H3PO4;③NaH2PO2为强碱弱酸盐,溶液呈弱碱性。

(3)根据题中信息和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变化写出化学方程式为2P4+3Ba(OH)2+6H2O===2PH3↑+3Ba(H2PO2)2。

(4)①阳极是水电离出的OH-放电,其反应式为2H2O-4e-===O2↑+4H+;②阳极室中的H +穿过阳膜进入产品室,原料室的H2PO-2穿过阴膜扩散至产品室,二者反应生成H3PO2;③阳极室内可能有部分H2PO-2或H3PO2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导致
4。

生成物中混有PO3-
25.[2014·福建卷] 焦亚硫酸钠(Na2S2O5)是常用的食品抗氧化剂之一。

某研究小组进行如下实验:实验一焦亚硫酸钠的制取
采用如图装置(实验前已除尽装置内的空气)制取Na2S2O5。

装置Ⅱ中有Na2S2O5晶体析出,发生的反应为Na2SO3+SO2===Na2S2O5。

(1)装置Ⅰ中产生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要从装置Ⅱ中获得已析出的晶体,可采取的分离方法是______。

(3)装置Ⅲ用于处理尾气,可选用的最合理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为________(填序号)。

实验二焦亚硫酸钠的性质
Na2S2O5溶于水即生成NaHSO3。

(4)证明NaHSO3溶液中HSO-3的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可采用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_(填序号)。

a.测定溶液的pH b.加入Ba(OH)2溶液
c.加入盐酸 d.加入品红溶液
e.用蓝色石蕊试纸检测
(5)检测Na2S2O5晶体在空气中已被氧化的实验方案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三葡萄酒中抗氧化剂残留量的测定
(6)葡萄酒常用Na2S2O5作抗氧化剂。

测定某葡萄酒中抗氧化剂的残留量(以游离SO2计算)的方案如下:
(已知:滴定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2+I2+2H2O===H2SO4+2HI)
①按上述方案实验,消耗标准I2溶液25.00 mL,该次实验测得样品中抗氧化剂的残留量(以游离SO2计算)为________g·L-1。

②在上述实验过程中,若有部分HI被空气氧化,则测定结果_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25.(1)Na2SO3+H2SO4===Na2SO4+SO2↑+H2O(或Na2SO3+2H2SO4===2NaHSO4+SO2↑+H2O)
(2)过滤(3)d(4)a、e
(5)取少量Na2S2O5晶体于试管中,加适量水溶解,滴加足量盐酸,振荡,再滴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6)①0.16②偏低
[解析] (1)据装置Ⅱ中所发生的反应可知:装置Ⅰ
是制取SO2的发生装置,其化学方程式为Na2SO3+H2SO4=== Na2SO4+SO2↑+H2O或者Na2SO3+2H2SO4===2NaHSO4+SO2↑+H2O。

(2)析出的晶体要从溶液中获得可通过过滤的方法。

(3)a中吸收尾气SO2的装置末端没有与大气相通,错误;b中该装置中SO2虽能与水反应且易溶于水,但还会有部分SO2进入空气,同时也会发生倒吸,错误;c中的浓硫酸不与SO2反应,错误;d中处理尾气SO2的同时也可起到防倒吸的作用,正确。

(4)只要能证明NaHSO3溶液呈酸性的方法就可以,则选择a和e。

(5)Na2S2O5中S 元素的化合价为+4,若被氧气氧化则生成SO2-
4,检验Na2S2O5晶体在空气中已被氧化的方案相当于检验硫酸根离子,则其实验方案是:取少量Na2S2O5晶体于试管中,加适量水溶解,滴加足量的盐酸振荡,再滴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6) ①SO2+ 2H2O + I2===H2SO4+ 2HI
64 g 1 mol
x 0.01×25×10-3mol
求得:x=1.6×10-2g
则样品中抗氧化剂的残留量=
1.6×10-2g 100 ×10-3 L=
0.16 g/L。

②. 若有部分HI被空气氧化生成I2,则所消耗标准I2溶液的体积减少,则测得样品中抗氧化剂的残留量将偏低。

8.[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 化学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

对下列现象或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
选项现象或事实解释
A. 用热的纯碱溶液洗去油污Na2CO3可直接与油污反应
B. 源白粉在空气中久置变质漂白粉中的CaCl2与空气中的CO2
反应生成CaCO3
C. 施肥时,草木灰(有效成分为K2CO3)
不能与NH4Cl混合使用
K2CO3与HN4Cl反应生成氨气会降
低肥效
D. FeCl3溶液可用于铜质印刷线路板制

FeCl3能从含Cu2+的溶液中置换出铜
水解,A项错误;Ca(ClO)2与空气中的CO2和水蒸气反应生成CaCO3和HClO,导致漂白粉变质,而CaCl2与CO2不反应,B项错误;K2CO3与NH4Cl混合施用,发生双水解反应释放出NH3,降低肥效,C 项正确;FeCl3与Cu的反应为2FeCl3+Cu===2FeCl2+CuCl2,但FeCl3溶液不能将Cu2+还原为Cu,D项错误。

29.[2014·山东卷] 研究氨氧化物与悬浮在大气中海盐粒子的相互作用时,涉及如下反应:
2NO2(g)+NaCl(s)NaNO3(s)+ClNO(g)K1
ΔH1<0(Ⅰ)
2NO(g)+Cl 2(g)2ClNO(g)K2ΔH2<0(Ⅱ)
(1)4NO 2(g)+2NaCl(s)2NaNO3(s)+2NO(g)+Cl2(g)的平衡常数K=________(用K1、K2表示)。

(2)为研究不同条件对反应(Ⅱ)的影响,在恒温条件下,向2 L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0.2 mol NO和0.1 mol Cl2,10 min时反应(Ⅱ)达到平衡。

测得10 min内v(ClNO)=7.5×10-3 mol·L-1·min-1,则平衡后n(Cl2)=________mol,NO的转化率α1=________。

其他条件保持不变,反应(Ⅱ)在恒压条件下进行,平衡时NO 的转化率α2________α1(填“>”“<”或“=”),平衡常数K2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若要使K2减小,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

(3)实验室可用NaOH溶液吸收NO2,反应为2NO2+2NaOH===NaNO3+NaNO2+H2O。

含0.2 mol NaOH的水溶液与0.2 mol NO2恰好完全反应得1 L溶液A,溶液B为0.1 mol·L-1的CH3COONa溶液,则两溶液中c(NO-3)、c(NO-2)和c(CH3COO-)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已知HNO2电离常数K a=7.1×10-4mol·L-1,CH3COOH的电离常数K a=1.7×10-5 mol·L-1)
可使溶液A 和溶液B 的pH 相等的方法是________。

a .向溶液A 中加适量水
b .向溶液A 中加适量NaOH
c .向溶液B 中加适量水
d .向溶液B 中加适量NaOH
29.(1)K21K 2
(2)2.5×10-275% > 不变 升高温度 (3)c (NO -3)>c (NO -2)>c (CH 3COO -)b 、c
[解析] (1)反应(Ⅰ)×2-反应(Ⅱ)即得到反应:4NO 2(g)+2NaCl(s)2NaNO 3(s)+2NO(g)+Cl 2(g),
利用平衡常数定义可知该反应平衡常数K =K21K 2。

(2)平衡时容器中n (ClNO)=7.5×10-3mol·L -1·min -1×10
min×2 L =0.15 mol ,则平衡后n (Cl 2)=0.1 mol -12
×0.15 mol =0.025 mol ;NO 的转化率=0.15 mol 0.2 mol ×100%
=75%;若恒压下达到平衡态相当于将原平衡加压,平衡正向移动,NO 的转化率增大;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恒压下达到平衡的平衡常数与原平衡常数相等;因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反应逆向进行,反应平衡常数减小 。

(3)反应后得到溶液A 为物
质的量浓度均为0.1 mol/L的NaNO2与NaNO3的混合溶液,利用已知电离常数可知CH3COO-水解程度大于NO-2,NO-3不发生水解,两溶液中c(NO-3)>c(NO-2)>c(CH3COO-);利用CH3COO-水解程度大于NO-2可知溶液B的碱性强于溶液A,为使溶液A、B的pH相等,可采取的措施有向溶液A中加适量NaOH或向B溶液中加入适量水稀释或向B溶液中加入适量稀醋酸等。

5.[2014·天津卷] 下列有关电解质溶液中粒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pH=1的NaHSO4溶液:
4)+c(OH-)
c(H+)=c(SO2-
B.含有AgCl和AgI固体的悬浊液:
c(Ag+)>c(Cl-)=c(I-)
3)
C.CO2的水溶液:c(H+)>c(HCO-3)=2c(CO2-
D.含等物质的量的NaHC2O4和Na2C2O4的溶
4)+c(H2C2O4)]液:3c(Na+)=2[c(HC2O-4)+c(C2O2-
5.A[解析] 由溶液中的电荷守恒得:c(Na+)+c(H+)=2c(SO2-
4)+c(OH-),又因NaHSO4溶液中
4)+c(OH
4),所以c(H+)=c(SO2-
c(Na+)=c(SO2-
-),A项正确;因K sp(AgCl)>K sp(AgI),所以含有AgCl和AgI固体的悬浊液中c(Cl-)>c(I-),B项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